【农业养殖技术】蚕血液型脓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农业养殖技术】蚕血液型脓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农业养殖技术】蚕血液型脓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养殖技术】蚕血液型脓病的识别与防治

血液型脓病是对桑蚕生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为杜绝或尽量减少该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提出以下识别及防治措施。一、识别: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细胞核型多角体病毒。养蚕期间,如果发现蚕儿在龄末出现迟眠、不眠、体色发黄、环节肿胀,龄初出现节间膜高起皱折,病重狂躁乱爬,很易皮破流脓而死,刺破病蚕尾角或复脚,可见血液混浊,乳白如牛奶,就可诊断为血液型脓病。二、防治:1-5龄蚕均能发生脓病,多发生于3龄眠前,盛发于5龄中后期。蚕儿一旦表现症状,就已到了晚期。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实行综合防治,重点抓好以下几点:1、抓好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养蚕前消毒首选用药有敌孢霉、强氯氨、消特灵、优氯净等,也可用含1%有效氯的漂白粉或1-2%的新鲜石灰浆进行消毒,密闭的蚕室可采用2%福尔马林石灰水或毒消散熏蒸,以上几种药物对病毒病的病原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2、严格分批提青,淘汰迟眠和弱小蚕。感染脓病的蚕,发育缓慢,迟眠迟起,而且会造成严重的蚕座感染。所以,生产中不论有病无病,凡是发育迟的小蚕都应该采取分批提青的措施与健康的蚕分开,及时淘汰迟眠和弱小蚕,减少蚕座传染的几率。对隔离的迟眠蚕及健康蚕要及时使用蚕体、蚕座消毒剂(如防病一号等)或新鲜的石灰粉,在饷食及每次加网给桑前撒施消毒。3、严防病原体的污染扩散,妥善处理好蚕沙、病蚕和蔟具。蚕沙要远离蚕室和桑园,必须堆闷后才能施用。淘汰的病死蚕一定要放入消毒钵中,集中深埋,防止家禽食下,造成病原体传染。蔟具在养蚕前消毒时,要先用明火燎去浮丝,再选晴天中午在室外平放,用4%的福尔马林进行喷洒,然后堆叠起来,用大块塑料薄膜覆盖,在阳光下密闭蒸晒3-6小时,敞开晾干后捆好备用。4、添食药物预防。蚕用脓病灵预防时,可取该药10毫升加水1千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10千克桑叶上,稍干后喂蚕。4龄起蚕1次,5龄起蚕后隔日1次,发现浓病蚕加倍用药。使用灭毒灵预防性添食,可用该药10毫升对水0.5千克喷5千克桑叶,在3龄、4龄起蚕、将眠时各1次,5龄隔天添食1次;治疗性添食:每20毫升对水0.5千克喷5千克桑叶。5、加强饲养管理。蚕的适温在20-30℃。夏蚕、中秋蚕期要通过加强通风换气来减轻高温多湿,春季小蚕期和晚秋蚕期则要处理好加温与通风的关系,晚秋大蚕期最好在每日中午进行通风换气,防止闷热。为防止病毒经食下传染,要对桑叶消毒后再饲喂。方法是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澄清液、1%的新鲜石灰浆、消特灵1代主剂125克,加水50千克,对桑叶进行浸渍或喷洒消毒,也可用强氯铵1袋加水50千克进行叶面消毒,1-3龄小蚕期要稍干后再喂。6、饲养操作要细心。扩座、除沙、上蔟等动作要轻,除沙一定要用蚕网。蚕座要超前扩座,3龄要求蚕座面积7-8平方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