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南门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论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态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这种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

A.草书

B.行书

C.楷书

D.小篆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小篆的笔划较细,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的,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2.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参考答案:C3.1911年11月初,《申报》因报道革命军失守汉口而激起民众的愤怒,致使该报社橱窗被损毁。《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也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这说明当时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C.新闻界极度缺乏民主革命意识D.新闻造假遭到民众的抵制参考答案:A【详解】从材料可知《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均因为刊载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导致报社被捣毁,表明当时具有民主革命意识的群众,容不得听到革命失败的消息,认为是报刊编者故意所为,为表达坚信革命同时对不利消息的抵触捣毁报社,表明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军的镇压,B错误。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实事求是的报道战斗胜利或失败,故C错误。材料不能看出新闻造假,排除D。4.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你认为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料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史实结论A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雅典民主政治形成B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C《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是罗马法的起点D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人文精神得到彰显参考答案:D5.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简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B.联邦制C.代议制D.三权分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政治体制。从材料中看美国表面是一个共和国而实际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实质是指美国联邦制共和国下是由许多州组成各州的独立较强。故B项正确。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参考答案:A7.《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里的“几个读书人”中应该包括

A.谭嗣同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陈独秀参考答案:A略8.法国著名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1793年发生在法国的壮观历史场面。我们从中可能读到的内容有①法国封建势力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雅各宾派专政建立,革命进入激进阶段③“热月政变”把罗伯斯庇尔等推上断头台④国民公会宣布法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A9.右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参考答案:C10.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由此可知该理学家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参考答案:C材料是说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君王的德行,君心正则天下安,故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C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而不是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封建等级秩序,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而是强调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D项错误。11.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参考答案:B12.下列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中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款是A.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C.农奴摆脱农奴主的控制D.高价赎回一小块份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注意题干中的“最有利”的限制词。A项内容为俄国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B项“无条件”说法错误;C项“摆脱”说法错误;改革后土地仍掌握在地主手中,农民可赎买份地,D项“赎回”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应是A项。考点:二一九法令点评:本题解答过程中的特别要注意D项。区别赎回与赎买的含义。1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C.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参考答案: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故选C。14.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参考答案:B15.1952年,中央政府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经济发展进行长远规划,1954年又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其职责是负责技术性工作。成立这些机构主要是为了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保障经济计划完成C.加强对企业的管理D.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参考答案:B据材料“1952年,中央政府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54年又成立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一五计划制定,这些机构设立是为了保障经济计划完成,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这些机构设立主要目的也不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故C项错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52年……1954年”,结合“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再结合一五计划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A、社会主义运动

B、民主科学思潮C、共产党的诞生

D、国民革命运动参考答案:A17.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A.违背人伦礼仪B.不利于社会进步C.重视尊卑贵贱D.有利于凝聚宗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题干的材料意在强调宗法制重视尊卑贵贱。ABD三项明显不符题意。18.让拿破仑一夜之间成为军界和政界无人不晓的大人物的历史事件是A.土伦战役

B.奥斯特里茨战役

C.平息巴黎保王党叛乱

D.雾月政变参考答案:C19.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A.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B.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C.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D.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的来源,不能推断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排除A。魏文侯让吴起担任西河郡守,但与吴起变法无关,排除B。“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不能代表整个魏国地方管理体制,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本题的题眼是“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郡县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0.从根本上说,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A.资产阶级软弱与妥协

B.资产阶级没有发动群众

C.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D.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参考答案:C21.《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指出,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两朝的实录中,甚至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这表明A.朱棣设立内阁的记载不成立B.官修史书刻意隐瞒历史真相C.此时内阁没有取得法定地位D.内阁未能参与朝政不被记载参考答案:C材料“在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连“内阁”这个名称都找不到”说明当时内阁还不是正式政府机构,没有法定的地位,只是皇帝辅助机构,故C项正确;AB项错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D项材料无法体现。22.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参考答案:A表格信息反映出晚清西方科技、经济、科学和政治等文化的传入,即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的“达尔文”“立宪”等信息表明西方文化的影响不仅限于器物层面,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古代文化受到冷落,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全盘西化观念盛行,故D项错误。23.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和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A.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参考答案:A据材料“保存国粹’……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胡适主张以科学批判的方法整理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要求,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是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不是“保存国粹”,故B项错误;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全盘西化”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A。24.货币统一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图徽是

A.B.C.D.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内部实行统一的货币欧元,选项C的图徽代表的是欧盟。故答案为C项。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国际组织,排除;B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没有统一货币,排除;D项世界银行属于国际组织,排除。2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德B.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C.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反映了任用人才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C。考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26.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A.意在反对封建礼教B.具有浪漫主义风格C.倡导人的个性解放D.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参考答案:D依据题干的描述,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是为通俗易懂便于接受,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反对封建礼教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浪漫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要求个性解放的信息,故D项错误。27.以下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B28.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参考答案:B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出现三次建交高潮: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第二次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得益于A.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改善B.联合国大会中日邦交正常化C.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改善D.万隆会议中日邦交正常化参考答案:C【详解】第二次建交高潮是1956—1965年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这是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后,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故C正确;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之后没有出现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高潮,排除A;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排除BD。30.元代的中书省只是国家最重要的执行机关和政令上传下达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并不是中原王朝传统宰相机构的自然发展,而是大蒙古国时期大断事官机构的延续,元代官员都以君主家臣和奴婢身份出现。这说明中书省的本质A.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只是君主威权延伸C.有力制约君主的权限D.保留大量蒙古制残余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元代官员都以君主家臣和奴婢身份出现”可知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权威,B选项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属于表现,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大量蒙古制的残余,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3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5分)参考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或对维护君臣、长幼秩序方面在可取之处)(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限制君主权力。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产生;秦朝时期——遭受重创;西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仍为主流。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1894年《商战》

材料二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张謇1895年《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材料三

余以为舍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外,殆无他策。政策果能实现理想中之结果,则大而世界,小而中国,无不受其利益。余理想中之结果,至少可以打破现在之所谓列强势力范围,以消灭现在之国际商业战争与资本竞争,最后且可以消除今后最大问题之劳资阶级斗争。——孙中山1920年《建国方略》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思想是对哪场运动的反思?有

何进步意义?(4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发展实业问题上的明显变化。归纳他持有这一主张的

主要理由。(5分)

4郑观应、张謇和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在近代中国未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材料四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你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努力去作,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材料五……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伏尔泰……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治,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期鸠《罗马盛衰原因论》(1)材料一中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提出了什么思想?(2)材料二应是哪一派别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政治实践在社会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它们在救治中国的黑暗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材料四宣扬的是什么?(5)材料五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各阐述了什么思想?参考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孟子,“民贵君轻”。(2)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启蒙。(3)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宣扬马克思主义。(5)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权力平衡与制约的思想(1)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根据材料一“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练兵之法”可知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根据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