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6_第1页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6_第2页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6_第3页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6_第4页
高三二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 专题训练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生物的进化专题训练6一.选择题(共28小题)1.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共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生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A.DNA→DNA B.DNA→RNAC.mRNA→蛋白质 D.氨基酸→蛋白质3.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 B.40% C.60% D.80%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至关重要的基因5.\t"/bio2/paper/_blank"一般情况下,低氧条件会促进细胞亡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地下鼠,其生活的地下洞道严重缺氧与平原大鼠相比,高原酚鼠所携带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高原酚鼠携带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缺氧环境诱导高原鼢鼠发生了基因突变,使其适应地下的低氧洞道生境C.高原酚鼠与平原大鼠的基因库存在差异可能使它们无法进行基因交流D.将高原鼢鼠迁移到平原生活许多年后,其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6.以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必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B.兰花蛾的口器长度与兰花花矩长度的变化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共同进化现象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只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8.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慢,分析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缓和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少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9.水葫芦是20世纪初我国从巴西引进的花卉,后来被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导致泛滥。对我国和巴西的水葫芦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A.它们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B.它们的叶片已经完全不同了C.它们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D.由于生活的国家不同它们是两个物种10.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比较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可知人和其他脊椎动物之间存在血缘关系B.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比猕猴高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11.\t"/bio2/paper/_blank"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手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演化而来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12.\t"/bio2/paper/_blank"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南美发现了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丁氏花。将它与普通双子叶植物的花比较,前者花轴伸长,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长在花轴的不同部位上,后者一般都紧密地“挤”在花轴的同一个部位(花托)上。该发现为花朵演化提供了()A.胚胎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 D.生物化学证据1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A.化石 B.DNA指纹技术C.遗传密码子 D.生物形态学1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的是()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①②④ B.①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16.野生大豆花的结构、传粉方式与豌豆相同,果实成熟后,豆荚受到微小外力就会“炸裂”,将大豆种子弹射出去。豆荚是否易“炸裂”受A/a基因控制,含a基因的豆荚经轻微碰触就会“炸裂”。因城镇开发建设,野生大豆种群被分隔在多个互不相连的地块中(碎片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地块碎片化前,不同基因组成的野生大豆植株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对不同地块野生大豆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作用可能有差别C.调控豆荚易“炸裂”的a基因在不同野生大豆种群中的频率都非常高D.在野生大豆种群中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时,A基因的频率也会随之升高17.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和鱼类在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要保证海豚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就能使基因频率保持不变B.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海豚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C.海豚基因库中的大部分基因更接近于鱼类基因库中的基因D.海豚在水中生活是定向选择与定向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18.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9.比较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2头大熊猫体内的36种蛋白质,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种不同的变型。说明:大熊猫的()A.遗传多样性较低 B.物种多样性较低C.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 D.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20.古脊椎动物研究发现,鸟类在进化过程中腕掌骨不断愈合,如图。这更适应飞行生活。该研究结果属于()A.胚胎学证据 B.古生物化石证据C.生物化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21.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2.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23.下列有关进化证据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植物化石推测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分类地位,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B.从蝙蝠、鲸、猫等动物的前肢骨骼的适应性分化中,依稀可见同源器官的存在C.从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早期胚胎中均有鳃裂这一事实中,得到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D.从比较真核细胞内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性大小,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24.下列有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正确的是()A.田鼠具有打洞和夜出活动的特点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D.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有: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其中①②是现象,③④是推论25.八倍体小黑麦(AABBCCDD)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AABBCC,每一个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和黑麦(DD)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黑麦和小黑麦是不同的物种B.小黑麦的产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小黑麦是普通小麦与黑麦共同进化的产物D.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含偶数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育26.\t"/bio2/paper/_blank"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27.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 二.非选择题(共13小题)29.前些年,随着抗生素的人均用量增多,细菌耐药率也逐年提高。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平板上,再放上4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无菌适宜条件培养12~16h,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见图)。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N1。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N2~N5)。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的结果。

(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N1→N5会。

(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的出现的原因。

(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N11.实验数据N11>N5,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30.进化论是指关于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过程的学说。请回答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

(1)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都是由于和逐渐形成的;达尔文认为适应是的结果;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兴趣小组采用传代培养观察抑菌圈大小的方法,检测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的耐药性,将大肠杆菌连续培养三代,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统计结果如表:

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组别抑菌圈直径/cm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12.261.891.6222.411.871.6732.421.911.69平均值2.361.891.66①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

②进行传代培养时,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挑取细菌的原因是。

③根据实验结果,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合理使用抗生素,禁止滥用抗生素的原因。31.(2021春•昌邑区校级期末)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实验方法为: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被检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1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时。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的原因是。32.某昆虫(XY型,2n=24)生活在环境变化不大的环境中,决定有翅的基因为A,决定残翅的基因为a,从该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分别为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是48、50和2。将抽取的昆虫带到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岛上无该昆虫),多年后对岛上该昆虫进行种群调查,从该岛上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分别为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是5、10和85。

(1)若要对该昆虫的基因组测序,应该测定条染色体。

(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填“表型”或“基因型”),海岛上充当自然选择手段的因素是。

(3)基因频率是指。多年后岛上该昆虫是否发生了进化?并说明原因:。

(4)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进一步探究海岛上的该昆虫是否成为一个新的物种,让其与原生活环境的昆虫进行交配实验,若,则说明岛上昆虫已经成为一个新物种。33.茶尺蠖作为茶园害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对甲、乙地区的茶尺蠖进行生物防治,防治效果如图所示。

注:“饲毒”表示茶尺蠖幼虫取食用EoNPV处理的茶叶嫩梢。

请回答:

(1)甲地区全部茶尺蠖个体的集合叫作。分析上图可知,甲地的茶尺蠖对EoNPV的抗性比乙地更(填“强”或“弱”),判断依据是。

(2)针对两地生物防治效果的差异,为了明确甲,乙两地的茶尺蠖是否为同一个物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亲本交配组合F1的发育情况孵化率(%)蛹羽化率(%)雌雄性别比例A组:甲(♀)×乙(♂)47.933.41:0.1B组:乙(♀)×甲(♂)77.215.11:52.5C组:甲(♀)×甲(♂)96.454.91:0.9D组:乙(♀)×乙(♂)10052.81:0.9①表中F1发育情况存在差异,是由于甲、乙两地的茶尺蠖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从而阻断了种群间的,在作用下,种群的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基因库差异增大,F1出现不同的发育情况,两地的茶尺蠖种群各自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②根据表中F1的发育情况,科研人员认为甲、乙两地茶尺蠖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若要验证这一结论,请设计简要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34.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图1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图2显示其中的S鸟不同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n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1)图1显示,相对于X岛,Y岛上的鸟的多样性减小.

(2)S鸟有黑羽(AA)、杂羽(Aa)、灰羽(aa)三种表现型,当S鸟迁至Y岛后,在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1%,Y岛S鸟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估算Y岛S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

(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发现源于S鸟的14种鸟,此类现象称为.

(4)据图2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

A.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D.群体越大,种群纯合子越倾向于增加

(5)除自然因素外,影响鸟类群体数量的人为因素有(多选).

A.栖息地开发B.烈性病毒的出现C.栖息地污染

D.栖息地因地震被岛屿化.35.程海是云南境内的内陆型大湖泊,并非真正的海。很久以前,湖水可通过某河流入金沙江,随着环境的变化,该河流逐渐断流,使金沙江与程海隔绝,程海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对生活在金沙江和程海中的鲤鱼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主要食物栖息口位置背鳍起点位尾鳍高与眼后头长比较程海鲤鱼浮游动物及丝状藻类中上层端位稍后小于眼后头长金沙江鲤鱼软体动物、昆虫幼虫、

水草中下层亚下位稍前大于眼后头长(1)科学工作者近期对程海水系鱼类进行调查时发现,目前程海有鱼类20余种,如鲤鱼、鲢鱼、鲫鱼、裂腹鱼等,这一现象体现的是多样性。

(2)结合题干中的信息,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两个水系鲤鱼形态特征出现显著差异的原因:。

(3)有人认为,“两个水系的鲤鱼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已经进化成两个鲤鱼物种”,你是否同意此结论?请依据进化理论说出你的判断与理由:。36.如图是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②是,③是,④是。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改变。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4)就植物和动物而言,最早登陆的是,原因是。37.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美誉,现有的生态系统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类型,拥有中国63%高等植物、60%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回答下列问题:

(1)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三个层次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2)云南有九大高原湖泊,为迁徙的鸟类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直接影响候鸟种群密度的种群数量特征包括。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人们对湖泊的利用发生了由“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巨大转变,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说明,生物多样性的。

(3)澜沧县利用思茅松林种植三七,为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新途径。林下种植三七主要是依据不同植物对需求不同的原理;林下种植三七可不施用化肥,原因是林下土壤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填“强”或“弱”),能为三七生长提供丰富的无机盐。38.一个鼠的种群生活在一个山谷(甲区域)中。后来由于山洪爆发,导致一条大河发生了改道,又分隔出乙、丙两个区域,原生活在甲区域中的鼠种群也被分隔成三部分,彼此之间不能往来接触。如图所示为刚分隔时和分隔多年后决定鼠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回答下列关于进化与物种形成的问题。

(1)现代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关于遗传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水平。

(2)甲区域中的一部分鼠被分隔到乙、丙两区域后,它们之间存在而阻碍了基因交流,三区域中的全部鼠形成个基因库,三区域中的鼠发生的突变(填“相同”或“不相同”),这是因为。

(3)甲、丙两个区域中的鼠毛的颜色(填“是”或“不是”)朝着相同方向进化的,理由是:。

(4)若是要判断这三个鼠群是否形成了不同物种,关键要看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隔离。39.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