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_第1页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_第2页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_第3页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_第4页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书笔记分享米丹其实养育孩子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养育方法和方式?什么样的一种养育姿态,反而能够让养育这件事情轻松一些呢?就像这本书讲的做到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就是你让孩子成为了他生活的主角,他在前面走,但实际上,我们又在用正确的价值观在引领他。这个就是书中所讲的一个主体。围绕书的作者我们要了解一种教育方式叫P.E.T。就是父母效能训练。这个课程它其实是1962年的时候就有了。这个课程它有一个名称,叫作全球第一父母课程。课程的创建者叫托马斯·戈登。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心理学家。当时在1962年的时候,全球还没有说一门课程是专门为父母们设计的。但是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接触大量的父母和孩子,所以他当时就说,全球所有的行业在他上岗之前,他都必须得接受一些培训。但是偏偏这个天底下,最多人在从事的这个职业,也就是我们父母这个职业没有人去培训。所以为人父母,其实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托马斯·戈登,就想他要把心理学上的一些东西变得简单,让父母可以跟孩子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所以在1962年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一门课程,P.E.T.父母效能训练。托马斯·戈登说,很多时候,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都会备受责备,说你没有把孩子养好等等。那他提出来的一个初心就是父母不应该被责备,而是应该被培训。所以就有了这门课程。首先我们来了解P.E.T的四个部分第一:倾听(这里的倾听不是停在耳朵的环节,而是当孩子困于某事,情绪高涨时我们要伴随同理心、接纳和真诚的感受,协助孩子情绪流动,创造解决问题的空间)第二:表达(表达“我信息”我所处的环境,我的感受,我的理解;而非“你信息”。语音举例:孩子为什么不写作业?不是从孩子的角度,而是从我的感受出发谈)第三:应对冲突(需求冲突,价值观冲突。我们站的视角和我们的知识层次、我们的潜意识会引导我们做出抉择,所以面对冲突应该注重对自己的提问。)第四:关系建设(关系技巧的使用,孩子与你的关系定位。时间管理,不是催着去做,而是告诉后果。环境调整,学会让自己跳出来)第五:“行为窗口”(不以对错进行问题归属,而我们作为父母应该要正视的问题是“谁被困扰,谁有情绪,即处理问题区”)第二部分——P.E.T的精神传递:第一章叫不越界,父母跟孩子之间有个界限。这个界限到底在哪儿?应该怎么划分?这个界限不是你是你,我是我。这样就很有距离感。这个界限就是,如果这个行为是我能够接纳的,那要最大限度地给到孩子自由,让孩子有一种自主,自我负责的东西。所以我们作为父母不要因为自己过度的担心,或者是投射的情绪,牵扯到孩子的情绪和自我管理当中去。而应该知道谁的麻烦归谁来解决。第二章叫不批判,如果孩子遇到麻烦了,那我们其实是一个协助者。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只注重解决层面。托马斯·戈登很有意思,他说不存在偏差行为,孩子没有不乖这回事。他说所有父母认为说孩子不乖,其实背后都是因为孩子有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说孩子不乖,其实是一种标签,这里头也有一些不平等、不够尊重的地方。你会说一个大人不乖吗?父母效能训练是非常人本的。因为他是源自于整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哪怕是一个婴幼儿,我们都应该用平等的语言去沟通。所以他说其实没有所谓的不乖。当孩子有一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那可能就会通过行为来表达。在P.E.T.里头有强调一点就是说,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一些我们不能接纳的行为,我们是要及时表达的,那他就不会累积。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其实双方都有一些未尽的责任。但是不评判确实很难做到,大量的家长就喜欢评判。那怎么才能够帮助家长,做到不评判,就事论事,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描述发生了什么。评判往往就是让人际关系会更恶化,或者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会更远。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这个的时候,那我们就开始去学习,用不评判的语言。比如:我不说你不乖,你这个不够,你不听话,你懒。就不说这些标签性的语言就好了。第三章:负责任。其实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很好的规划、安排,也就是我们期待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那怎样做到自律,安心老师说其实自我负责就能使你的孩子自律。大量的父母在分责任这个层面上徘徊、替代。很多父母越界帮孩子解决问题,这不能让孩子行驶到自己应该要肩负和担当的责任上来。那怎么才能自我负责呢?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爱。那为什么有的人感受不到。就是当一个人生活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的时候,他就感受不到那些美好的东西。没有空间,没有一个空间给到他去感受爱。所以在这章就是希望父母首先能够觉知自己。你能够知道,比如自己因情绪,没有很好的掌控自己,这就是没有负责任,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就好了。当然多数父母不会这样觉得,很多父母会觉得这样我们太累了。我们本来好不容易找一个能发泄的地,你现在让我连这个也堵上了。我不能发泄,我怎么办这种?发泄情绪和表达感受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发泄情绪指的是行为上的,语言上的骂,或者行为上,甚至会打孩子,这种是属于一种发泄型的。但比如说,你今天回到家,看到孩子都七八点了,作业还没写。你这个时候你去表达感受,你当时的那个感受,把它说出来。所以它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状态。当父母给到更多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的事情去负责任。那一个负责任的孩子,他肯定是自律的。当他有越多的自我负责任的地方,他的自律就会越多。所以父母效能训练,我们也把它叫作用父母效能训练的方式养育,就是唤醒孩子的自律。第四章叫无伤害。这个当然是所有的家庭,都追求的东西了。就是怎么说才能无伤害?无伤害的第一个就是说我要收回这种标签性的、攻击性的语言。第二个无伤害,其实就是语言上行为上,我怎么去做到无伤害。比如说我不去给他贴很多的标签。贴标签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会朝着你这个标签的方向去发展。有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自我应验。这个有一个心理学的词—叫投射式认同。就是孩子会相信父母说的话,最后长成父母说的那个样子。其实我们父母,都不希望说孩子所有的行为,是源自于外部要我怎么样。我们希望孩子其实是有一种内在动力,一种内驱力,一种自律。所以无伤害,这一章的核心就是我们要知道,拿什么东西来替代伤害。这书里边写的核心是尊重。我们用尊重来替代伤害,在尊重的氛围之下,孩子一样可以按照你引领的方向去走。我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有这个动力,有一些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依循这个动力。现在很多孩子佛系,空心病。就是因为他缺少一个我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东西不清晰。其实父母多数的教养方式是颠倒了因果,我们懂其实是先有因,再有果。他现在拿这个果来说事,但没有看到前面的因,就一直颠倒因果教养而已。第五章叫一致性。这个一致性,在这里就是做真实的父母。当孩子的这个行为,是我能够接纳的,我也不用去假装我不接纳。有些父母觉得夸他两句,或者是肯定了他,他是不是就飞了,或者就怎么样了。不,当孩子有些行为是你真心喜悦的,你一定要及时地去表达你的这种感受。因为他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传递。当孩子有些行为,我不接纳的时候,我也要一致地去表达。这是我不能接受的,孩子有一个机会去学习到。因为人是这样的,我不单单有自我,我还要跟他人相处,跟整个环境去相处。所以孩子其实是需要去学习到,我怎样是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甚至不伤害自己。所以这个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能够很真实地做我自己,这个孩子就能够学到,怎么样去跟人相处。那为什么很多父母不愿意真实地做自己,表达自己?这里头有一个东西。就是有些时候真实地表达自己,是会触碰到自己的一些脆弱面的。人都是需要刚强,坚强。我们被灌输要坚强,要坚强。很多时候就是坚强的外壳底下,其实是有一个脆弱的自我,这个部分就不敢去展现。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些教条的东西,展现这个部分是不好的。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边,黄晓明演的那个英语老师在北大上课。然后底下的学生都在聊天,说话,睡觉一大堆。后来黄晓明突然之间爆发,说你们可不可以不要上课睡觉!你们如果不愿意听你可以走。真的有学生走了,那一刻他突然回归真实。他开始在讲自己学习的心态,其实他过去也是个失败者,学生马上就被吸引过来,其实孩子也好,学生也好,他渴望跟真实的人交流。他不希望跟一个面孔交流。还有像说反话,激将法。就故意地激将,就是说你难听的话,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什么东西,这个其实是非常糟糕的手法。表面上看这个孩子的行为,可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你看他憋着一股劲好好学习了,但是他内心已经完全失去动力了。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打脸,是为了让父母打脸。你说我不行,我现在给你打脸了,我考了前几名了。他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做真实的人。就是你要说就说出来,爱也要说出来,你不高兴你要说出来。但不是贴标签的方式。其实是把非暴力沟通很好的结合,非暴力沟通就是探求需求,这两本书是可以很好的结合的。说到底养育的初心到底是爱还是恐惧?父母其实就是让孩子恐惧。你的行为符合我的要求了,那我就觉得我成功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外部的驱力,他其实没法细水长流,没法长远。要提醒很多父母的,就是你怎么识别,自己是恐惧出发点做事,所有的愤怒都来自于恐惧。就是人对于自己毫不害怕的事,根本不会恐惧。但是如果你只要觉得这事搞不定,这个人怎么这么烦。你要能搞定他,你肯定不生气。那如果是爱的角度,我是因为爱你,我体会到的更多的是爱。那说话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愤怒的情绪没有了。最后一章叫《自我调整》本书提到的一些养育的心态,一些沟通的技巧。父母们觉得很好用,特别是刚刚初学的那几个月,太好用了。很多人跟安心老师讲太神奇了。我这么说,我的孩子就这样,我这么做,我的孩子这样。但是慢慢慢慢地,有一些人又会回去。观察他们,发现什么呢?其实是认知层面的东西太牢固了。我们往往说,我有一个愤怒,我有一个情绪,其实我们要去看到他的整个,这个发生的过程是一个行为发生,然后针对这个行为,去解读,其实跟我们的信念系统也有关。比如说,如果孩子解读的好,符合我,我的感受就很好。如果孩子的解读这个事情不好,它不符合我里边的认知,好,我的感受就不好了。所以那我们怎么样,从根源去解决呢?就是要从我的感受倒回去,看我的整个认知系统是怎么样,我的信念体系是什么?然后我们去认识这个信念的体系,它其实就是在做一个自我调整。有些时候信念的东西一改过来了,所有的东西,就很释然。但是信念最难改。就是我们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习惯的力量,惯性的力量。那怎么才能够,把这个核心的信念给改掉呢?随心灵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地在自己的习性上下功夫,所以他没法一朝一夕。在这本书里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