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 2075-2022 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编 号:DB11/2075—2022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nergydissipationandseismicisolationinbuildingsengineering2022-12-29发布 2023-07-01实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nergydissipationandseismicisolationinbuildingsengineeringDB11/ 2075—2022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日期:2023年07月01日2022 北京前 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021(第一批(202119号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10.12.统和隔震建筑监测系统。本规程中第3.1.8条及13.3.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标准化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联系电话本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清华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北京市地震局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主起人:启松姜 峰德民潘 鹏王 涛黄 源安文霍卜龙瑰东东杜超琳琳管松凌云求陈 曹国章李萌杨维国本规主审人:爱群郁泉立军磊从真王兴薛涛康 周 超PAGEPAGE6目 次总 则 1术语符号 2术语 2符号 3基本定 8一规定 8减震装要求 9结分析 9连与节设计 10减震部材料10耐性规定 11场与地基 11试与观测 11地震用和用效算 12一规定 12水地震用计算 15竖地震用计算 17截抗震18抗震形验算 19地震正常用建性能目及设计 21一规定 21地时正使用的性能21结构件载力22结层间形和水平加度基要求 23建非结构件筑附属电设和仪备的性要求 23消能的技性能 25一规定 25金屈服消能器 25屈约束撑 26摩消能器 28黏消能器 30黏性消32消器性检验能参数定 34消能震结设计 37一般定 37消部件置原则 37消部件计及阻尼比 37主结构计 40消能件与构的构造 42一规定 42预件 42支和支、剪计算 42消器与构连造要求 43屈约束撑的要求 43金屈服消能摩擦消器构要求 44黏消能构造44消能件的工、收和维护 46一规定 46进验收施工 46质验收 489.4 维护 50隔震座的术性能 52一规定 52隔橡胶52弹滑板53摩摆隔支座 53三隔震振)54隔支座品检与性能数确定 54隔震构设计 56一规定 56隔层设计 56隔结构算分析 60隔层上结构 60隔层下结构 61隔层构造 62建筑机电震构造 63一规定 63隔缝构造 63楼、电等隔构造 64外与屋隔震64室装修震构造 65隔层机设备管线 66隔震部工的施、验收维护 68般规定 68场验及施工 68震工质量及维护 68震部的维护 69隔工程用标识 70建筑地震应观系统和震建监测72建物地反应测系统 72隔建筑测系统 72附录A隔支座复模型和本力性能74附录B复型影系计算公式 77附录C隔支座接计 79附录D消器检项要求 83附录E核地动 86附录F能器格及能参数 87附录G隔支座格性能参数 90附录H摩摆隔支规格及能参数 93附录J位移感型筑结构构件 95附录K加度敏型筑非结构件 97附录L器设备 98附录M建筑属机备 99附录N 震工程用识 101本规程词说明 107引用标名录 108条文说明 109ContentsGenerralProvisions 1TermsandSymbols 2Terms 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s 8GeneralRequirements 8RequirementsforEnergyDissipationandSeismicIsolationDevices 9StructuralAnalysis 9ConnectionandJointDesign 10MaterialsandConstructionofEnergyDissipationandSeismicIsolationComponents10DurabilityRequirements 11SiteandFoundation 11TestandObservation 11EarthquakeActionandSeismicEffectforStructures 12GeneralRequirements 12CalculationofHorizontalSeismicAction 15CalculationofVerticalSeismicAction 17CheckingforStrength 18CheckingforDeformation 19PerformanceObjectivesandDesignofBuildingsinNormalUseDuringEarthquake 21GeneralRequirements 21PerformanceTargetsforBuildingsinNormalUseDuringEarthquake 21CheckingCalculationofBearingCapacityofStructuralMembers 22BasicRequirementsforStructuralStoryDeformationandFloorHorizontalAcceleration23PerformanceRequirementsfornon-structuralComponentsofBuildings,MechanicalandElectricalEquipmentAttachedtoBuildingsandInstrumentation Technicalperformance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25GeneralRequirements 25Metalyielding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25BucklingrestrainedBrace 26Friction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28Viscous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30Viscoelastic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32PerformanceTestandPerformanceParameterDetermination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Designof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 37GeneralRequirements 37LayoutPrincipleofEnergyDissipationComponents 37DesignofEnergyDissipationComponentsandAdditionalDampingRatio 37MainStructureDesign 40ConnectionStructureBetweenEnergyDissipationComponentsandStructures 42GeneralRequirements 42EmbeddedParts 42CalculationofSupport,ButtressandShearWall 42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ConnectionBetweenEnergyDissipationDevicesandStructure 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BucklingRestrainedBraces 43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MetalandFriction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44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Viscous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44Construction,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EnergyDissipationComponents 46GeneralRequirements 46SiteAcceptanceandConstruction 46Qualityacceptance 48Maintenance 50TechnicalPerformanceofSeismicIsolationBearings 52GeneralRequirements 52RubberIsolationBearing 52ElasticSlidingPlateBearing 53FrictionPendulumBearing 53ThreeDimensionalIsolationBearing 54TestandPerformanceParameterDeterminationofIsolationBearings 54DesignofSeismicIsolationStructure 56GeneralRequirements 56SeismicIsolationLayerDesign 56CalculationandAnalysisofSeismicIsolatedStructure 60UpperStructureofIsolationLayer 60SubstructureofIsolationLayer 61IsolationLayerConstruction 62BuildingandElectromechanicalIsolationConstruction 63GeneralRequirements 63ConstructionofIsolationSeam 63IsolationConstruction:StairsandElevators 64IsolationConstruction:ExteriorWallandRoof 64IsolationConstruction:InteriorDecoration 65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andPipelinesInIsolationStorey 66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IsolationLayerParts 68GeneralRequirements 68SiteAcceptanceandConstructionofIsolationLayerParts 68AcceptanceofConstructionQuality 68MaintenanceofIsolationLayerParts 69SpecialIdentificationofIsolationEngineering 70SeismicMotionObservationSystemofBuildingsandMonitoringSystemofIsolationBuildings SeismicMotionObservationSystemofBuildings 72MonitoringSystemofIsolationBuildings 72AppendixA MechanicalAnalysisModelofIsolationBearingandBasicMechanicalPerformanceRequirements AppendixB FormulafortheInfluenceCoefficientofComplexMode 77AppendixC ConnectionDesignofIsolationBearing 79AppendixD RequirementsforInspectionItems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83AppendixE CheckGroundMotion 86AppendixF Specification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s 87AppendixG Specification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IsolationBearing 90AppendixHSpecificationandPerformanceParametersofFrictionPendulumIsolationBearing AppendixJ DisplacementSensitiveNon-structuralMembersofBuildings 95AppendixK Non-structuralComponentsofAccelerationSensitiveBuildings 97AppendixL InstrumentsandEquipment 98AppendixM BuildingAuxiliaryElectromechanicalEquipment 99AppendixN SpecialIdentificationforSeismicIsolationProject 101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107ListofQuotedStandards 108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09PAGEPAGE991总 则使建筑物采用减隔震技术后,提高建筑安全性和防灾韧性,制定本规程。术语、符号术语energydissipationdevice通过内部材料或构件的弹塑性或黏性滞回变形等方式来耗散或吸收能量的装置。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设置消能器的结构。消能减震结构包括主体结构、消能部件。energydissipationpartadditionaldampingratio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器附加给主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additionalstiffness消能减震结构往复运动时消能部件附加给主体结构的刚度。design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减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两端达到的最大相对位移值。design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designpost-yieldstiffnessratio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金属消能器、屈曲约束支撑承载力与消能器两端相对位移滞回曲线中,屈服后刚度与初始刚度的比值。ultimate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变形量,消能器的变形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ultimate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消能器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值,消能器的速度超过该值后认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energydissipationsubstructure消能子结构是与消能部件直接相连的主体结构构件的集合。isolatedbuilding为降低地震响应,在结构中设置隔震层而实现隔震功能的建筑。isolatedstructure隔震建筑中的主体结构和隔震装置,包括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和基础。isolationlayersuperstructure隔震结构中位于隔震层以上的结构部分。sub-structure隔震结构中位于隔震层以下的结构部分,不包括基础。dampingdeviceoftheisolationlayerwind-resistantdevice隔震结构中抵抗风荷载的装置,可以是隔震支座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单独设置。tension-resistantdevice隔震层中用于抵御上部结构倾覆作用引起的竖向拉力的装置。stopper限制隔震层产生超过水平容许位移的装置。rubberisolationbearing(NR(RBR。(ESB)elasticslidebearing由弹性材料与摩擦滑板组成的隔震支座。(FPS)frictionpendulumsystem一种通过球面摆动延长结构振动周期和滑动界面摩擦消耗地震能量实现隔震功能的支座。()three-dimensionalisolation设置在结构中用于减小地震引起的水平震动和环境激振引起的竖向振动的三维隔震(振)装置。middlestoreyisolation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底部以上某层间位置的隔震体系。baseisolation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底部的隔震体系。isolationseamflexiblejoint对穿越隔震层的设备管线、管道采取的柔性措施,保证地震时管线、管道能够适应隔震层的水平位移。specialsignsforisolationbuildingnormallyusedbuildingsinearthquakes符号Geq、Gi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集中于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S ——SGkSWk

——;——作用、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组合效应;——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的效应;——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GESi、SjSxSyS*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第i、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效应;——xy——

——结构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VRw

——抗风装置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VwkVGEV*V

——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剪力标准值;——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构件剪力;——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构件剪力;F ——FviFikFji

——————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质点i(或第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 ——d

——消能减震建筑的附加有效阻尼比;——隔震层等效黏滞阻尼比; ——usyupWs

——设置消能部件的主体结构层间屈服位移;——设防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层间位移;——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总应变能;R ——Rk

——结构构件承载力标准值;——楼层位移角限值。——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p ——————v——KhKjtr0uiij

——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第j隔震支座(含阻尼器)由试验确定的水平等效刚度;——隔震支座内部单层橡胶厚度;——隔震支座设计压应力;——罕遇地震作用下,第i个隔震支座考虑扭转的水平位移;——第i个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第j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的等效阻尼比; ——Cj ——jCD ——Kd0

——消能器初始刚度;d ——(;Kd ——Kb ——cjW ——jcjd ——u ——upyd

——位移型消能部件在水平方向的屈服位移;——延性系数,即位移型消能器屈服位移与计算屈服位移之比。 ——maxmax1vmax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 —— ——jjtjjiGQ

——相应于隔震结构基本周期的设防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j振型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j振型的参与系数;——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j振型与i振型的耦联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永久荷载分项系数;——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WQ、WEhEv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考虑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 ——i ——第iC —— —— ——

——滑移面摩擦系数;——i层的转动半径;h ——e ————第iA ——Ar ——;————Rs ——基本规定一般规定GB50223防类别。度、场地条件、地基条件、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复位能力;的环境;确保性能满足要求;A抽样检测其相关力学性能,并应按检测结果确定后续使用年限或更换。5重要构件、一般构件和减隔震装置的性能目标。项论证;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上部结构总重力的10%,当不满足时,应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并采取可靠措施。减隔震装置要求1.2应小于消能器设计速度的1.2倍;10性;支座的水平刚度、竖向刚度、阻尼、荷载-结构分析总阻尼比应根据主体结构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工作状态分别确定。且应考虑不同变形状态导致的刚度差异。图3.383%60m3.1.5震作用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对砌体结构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mnmnmj+2khchmj+1mjm1图3.3.8隔震结构计算简图1—隔震层(振(3.3.9)振弹簧和消能器,且计算分析应符合本规程第3.3.8条的规定。23chkhkvc23chkhkvcvmj+11mjm1图3.3.9三维隔震(振)结构计算简图1—三维隔震(振)层;2—等效竖向隔震(振)单元;3—等效水平隔震单元连接与节点设计钢管混凝土构件连接构造的规定。减隔震部件材料与施工C30。后不应出现影响消能器正常工作的变形,且计算分析应考虑消能部件安装次序的影响。和消能器产品性能的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不能相互替代。型和规格的隔震支座和消能器进行见证检验,消能器见证检验的合格率应为100%。(柱JGJ360耐久性规定消能部件的混凝土部分的耐久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GB50017检查数量不应低于过火范围内消能器总数的10%。场地与地基、、IIIIV类时,应专门研究。试验与观测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计算一般规定15°的水平地震作用;情况,可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动的空间和时间变化。()4.1.2表4.1.2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可变荷载种类组合值系数雪荷载0.5屋面积灰荷载0.5屋面活荷载不计入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1.0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活荷载藏书库、档案库0.8其它民用建筑0.5起重机悬吊物重力硬钩吊车0.3软钩吊车不计入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线性时程分析法;方法。值。2/34.1.5GB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E表4.1.5(cm/s2)地震影响8度(0.2g)8度(0.3g)多遇地震70110设防地震200300罕遇地震4005104.1.6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0.1s0.1s(ax;50.9;56s0.02。α——地震影响系数;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y——衰减指数;5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Tg——设计特征周期;52——阻尼调整系数;T——结构自振周期图4.1.6地震影响系数曲线0.05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0.9式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阻尼比。

0.05-0.3

(4.1.6-1)0.020.05-1 4

(4.1.6-2)式中:1——00。3)21

0.05-0.08

(4.1.6-3)式中:2——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5%的水4.1.7表4.1.7地震影响8度(0.2g)8度(0.3g)多遇地震0.160.24设防地震0.450.68罕遇地震0.901.20法或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等效,在计算中消能部件可采用等刚度的连接杆代替;1.5%顶点位移的界限值,相当于罕遇地震下的变形水平;构弹塑性相应变形状态计算得到。B100%max1max/式中:max1——max——4.1.7

(4.1.10)——0.80S-A0.05。摩擦摆隔震支座取1.0;10km5km及以内宜取1.5,5km以外可取不小于1.25。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用和作用效应:j振型iFjijjXjiGi

1,2,...,n,j1,2,...,m

(4.2.1-1)nXn

G/X2

(4.2.1-2)ji

jii jiini1n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j——j振型的参与系数;Gi——集中于质点i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程第4.1.2条确定。(05时,jS2SEk

(4.2.1-3)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1.151.051.3j振型ijtiXjijtjYji

i2,...,n,j2,...,mi2,...,n,j2,...,m

(4.2.2-1)(4.2.2-2)Fr2G

i2,...,n,j2,...,m

(4.2.2-3)tji jtji jii式中:Fxji、Fyji、Ftji——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Xji、Yji——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方向、y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ji——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ri——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rtj——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时:XG/ XYr2 2 22tj jii ji ji jii

(4.2.2-4)y

i1

i1YG/ XYr2 2 22tj jii ji ji jii

(4.2.2-5)x

i

i1tjxjcosyjsin式中:j、j——.2.22(4..23)——地震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jkSjSkj1k1mm

(4.2.2-6)(4.2.2-7)88 1.5jk j Tk TTjkT j T

122

12

422

(4.2.2-8)式中:SEk——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Sj、——j、k9~15j、k——j、kjk——j振型与kT——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TSEkS

(4.2.2-9)S0.85S2S0.85S2xy2S0.85S2yx2EkSxSyxy(4.2.2-7)nnVEkiGjj1式中: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4.2.3)——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4.2.3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表4.2.3类别8度(0.2g)8度(0.3g)扭转不规则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320.048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240.0363.5s5s屋)屋)配与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结果的平均值;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竖向地震作用计算24m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4.3.1采用。表4.3.1结构类型烈度场地类别、平板型网架、钢屋架8可不计算(0.10)0.08(0.12)0.10(0.15)钢筋混凝土屋架80.10(0.15)0.13(0.19)0.13(0.19)0.3g研究。4.3.18度(0.2g)及8度(0.3g)时可分别取该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及15%。820%30%。()振截面抗震验算SGSEhShkvSEkWWSWkRRE

(4.4.1)式中:S——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等;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4.4.1-1采用;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3,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4.4.1-2采用;W——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5;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可按本章4.1.2条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SWk——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W0.用0.2。表4.4.1-1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RE钢柱、梁、支撑、节点板件、螺栓、焊缝强度0.75柱、支撑稳定0.80砌体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受剪0.90其它抗震墙受剪1.0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梁受弯0.75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偏压0.75轴压比不小于0.15的柱偏压0.80抗震墙偏压0.85各类构件受剪、偏拉0.85表4.4.1-2地震作用EhEv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1.40.0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0.01.4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为主)1.40.5同时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为主)0.51.41.0。抗震变形验算满足下式要求:ue[e]h

(4.5.1)式中:ue——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刚度可采用弹性刚度;[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h——计算楼层层高。4.5.1表4.5.1结构类型[e]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框架-核心筒、板-柱-抗震墙1/8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多、高层钢结构1/2504.5.24.5.2

up[p]h

(4.5.2)式中:[p——4.5.2采用;h——计算楼层层高。表4.5.2[p]结构类型隔震层上部结构消能减震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1/1201/8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2001/12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2501/150多、高层钢结构1/1001/504.5.24.5.3表4.5.3结构类型[p]钢筋混凝土框架1/100底部框架砌体房屋中的框架-抗震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2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板柱-抗震墙1/250多、高层钢结构1/100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性能目标及设计一般规定III5.1.1表5.1.1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分类建筑物I类应急指挥中心建筑;医院主要建筑;应急避难场所建筑;广播电视建筑II类学校建筑;幼儿园建筑;医院附属用房;养老机构建筑;儿童福利机构建筑用下的结构变形和楼面水平加速度验算。5.3下的结构层间位移,并应符合本规程第5.4.1条的规定。下的楼面水平加速度,并应符合本规程第5.4.2和5.4.3条的规定。5.5用的要求。GB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性能目标I5.2.1表5.2.1I类建筑正常使用的性能目标构件类型设防地震罕遇地震结构构件完好或基本完好轻微或轻度损坏减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隔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完好轻度损坏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正常工作轻度损坏仪器设备正常工作轻度损坏总体性能目标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简单修理可继续使用II5.2.2表5.2.2II类建筑正常使用的性能目标构件类型设防地震罕遇地震结构构件基本完好或轻微损坏轻度或中度损坏减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隔震部件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建筑非结构构件基本完好中度损坏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正常工作中度损坏仪器设备正常工作中度损坏总体性能目标无需修理可继续使用适度修理可继续使用结构构件承载力验算SGSGEEhSEhkEvSEvkR/RE

(5.3.2)S——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4.4.1-1采用;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3,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Eh、Ev——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4.4.1-2采用;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4.1.2采用;但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SEhk——SEvk——5.3.5.3.31(53.32(5..1(5.3.32)SGESEhk0.4SEvkRkSGE0.4SEhkSEvkRk

(5.3.3-1)(5.3.3-2)式中:Rk——构件承载力标准值,按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5.3.3-1(5..32(5.3.41(5.342(5341(5.3.42)S S 0.4S

(5.3.4-1)GE kS 0.4S S

(5.3.4-2)GE kkR——k缘截面可考虑将钢筋强度标准值提高25%进行计算,对钢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可考虑将钢材屈服强度标准值提高25%进行计算。结构层间变形和楼面水平加速度基本要求5.4.1表5.4.1地震水平设防地震罕遇地震I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1/4001/1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1/5001/2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板-柱抗震墙、筒中筒、钢筋混凝土框支层结构1/6001/250多、高层钢结构1/2501/100II类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1/3001/10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框架-核心筒结构1/4001/15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板-柱抗震墙、筒中筒、钢筋混凝土框支层结构1/5001/200多、高层钢结构1/2001/805.4.2表5.4.2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的最大楼面水平加速度限值(g)地震水平设防地震罕遇地震I类建筑0.250.45II类建筑0.45-5.4.2GB/T38591建筑非结构构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和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适合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建筑附属机电设备和仪器设备。当所选用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建筑JKLM消能器的技术性能一般规定合本规程第3.1.6条的规定。JG/T209040消能器中非消能构件的材料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设计时荷载应按消能器1.5倍极限阻尼力选取,应保证消能器及附属构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都能正常工作;F0.1mm金属屈服型消能器防锈措施,涂层均匀;。状撕裂。钢棒直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焊接性能;GB/T700GB/T3077或《建筑用低屈服点钢板》GB/T28905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核心单元原材料除提供材料合格证明外,还需提供材性复检报告。6.2.3表6.2.3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每个产品的屈服承载力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屈服承载力±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2屈服位移每个产品的屈服位移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试验采用位移控制加基本力学性能3弹性刚度每个产品的弹性刚度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载制度,加载位移分0.1u0、0.3u0、4最大承载力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0.5u0、0.8u01.0u0、1.2u03循环。采用三角波或5极限位移实测值不应小于设计位移的1.2倍正弦激励法。绘制阻6屈服后刚度每个产品的屈服后刚度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10%尼力-位移滞回曲线7滞回曲线在设计位移下连续加载不少于3络面积偏差应在实测平均值的±15%以内疲劳性能1最大阻尼力阻尼力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5%采用三角波或正弦激励法在设计位移下进行连续往复加设计位移下进行两次加载均不少于30超过24h,绘制阻尼力-位移滞回曲线2滞回曲线中位移在零时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中阻尼力在零时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5%3滞回曲线面积实测产品任一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偏差应在所有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平均值的±15%以内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金属屈服型消能器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屈曲约束支撑曲约束支撑或全钢型屈曲约束支撑等。用防锈措施,涂层应均匀;6.3.2表6.3.2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支撑长度±3mm支撑横截面有效尺寸±2mm宽厚比或径厚比限值宜符合下列规定:10~20;5~10;22;GB厚比或宽厚比的限值。10mm~80mm。GB/T700GB/T3077GB/T289051GB/T228.1和《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7314的规定;GB/T700GB/T307720MPa。6.3.7表6.3.7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基本力学性能1屈服承载力每个产品的屈服承载力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试验采用位移控制加载制度,加载位移分别0.1u0,0.3u0,0.5u00.8u0,级加载3个循2屈服位移每个产品的屈服位移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3弹性刚度每个产品的弹性刚度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4最大承载力设计位移对应的荷载,每个产品的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10%以内或正弦激励法5极限位移实测值不应小于设计位移的1.2倍6屈服后刚度每个产品的屈服后刚度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7滞回曲线偏差应在实测平均值的±15%以内8设计位移下滞回曲线的拉压不平衡系数应小于1.2疲劳性能1最大阻尼力力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5%3030位移滞回曲线2滞回曲线1)2)阻尼力在零时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5%3滞回曲线面积实测产品任一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偏差应在所有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平均值的±15%以内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摩擦消能器6.4.1表6.4.1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消能器总高度±2mm消能器总宽度±2mm消能器总厚度±2mmGB/T700或《合金结构钢》GB/T3077的要求,且应选用不低于Q235B的钢材。6.4.3表6.4.3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1起滑阻尼力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采用三角波或正弦激励法进行加载,设计位移u0下连续加3制阻尼力位移滞回曲线2起滑位移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3摩擦荷载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4极限位移每个产品极限位移的实测值不应小于设计值的1.2倍5滞回曲线设计位移下连续加载不少于3偏差应在实测平均值的±15%以内6偏差起滑阻尼力与摩擦荷载的偏差应在摩擦荷载的±15%以内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6.4.4的规定。表6.4.4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老化性能1摩擦荷载±15%以内试件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保持温度80,保持192h后取出完成测试2外观目视无变化1摩擦荷载平均值的±15%以内疲劳性能2滞回曲线±15%30平均值的±15%以内。加载间隔不超过24h,绘制阻尼力-位移滞回曲线3滞回曲线面积任一个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应在所有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平均值的±15%以内止应力松弛的构造。黏滞消能器6.5.1表6.5.1 黏滞消能器外要求序号黏滞阻尼器黏滞阻尼墙1外观应表面平整、无机械损伤、外表应采用防锈措施,涂层应均匀2密封处制作应精细、无渗漏3尺寸允许偏差应为±2mm长度误差应为±3mm;截面有效尺寸偏差应为±2mmJG/T209的规定;6.5.3表6.5.3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1极限位移每个产品的极限位移实测值不应小于消能器极限位移设计值位移值2最大阻尼力每个产品的最大阻尼力实测值偏差差的平均值应在设计值的±10%内f1533极限速度每个产品的极限速度实测值不应小于极限速度设计值u=u1sin(2πf1t)来控制试验机的加载系统;f1u1分别0.1u0、0.2u0、0.5u00.7u01.0u0、1.2u0,53次循3络的面积作为对应工况滞回曲线面积的实测值4阻尼系数±10%5阻尼指数的平均值应在设计值的±10%以内6初始刚度的平均值应在设计值的±10%以内7滞回曲线计值的±15%以内间隙连接装置和黏滞消能器整体试验验后无渗漏,无裂纹,其相关性能和测试方法应符合表6.5.4的规定。表6.5.4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1阻尼指数每个产品阻尼指数的实测值偏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任一个循环的最大阻尼力实测值偏差应在设2最大阻尼力计值的±15%以内,实测值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u=u0sin(2πf1t),加载不少于疲劳性能3滞回曲线±15%30移实测值偏差应在所有循环中阻尼力在零时30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以内次加载间隔不超过24h任一个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偏差应在设计4滞回曲线面积值的±15%以内,实测值偏差的平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0%以内风荷载测试1最大阻尼力±15%输入位移u=uwsin(2πf1t),连续加载60000个循环。绘制阻尼力-位移滞回曲线。密封良好,无漏油2滞回曲线面积差应在设计值的±15%以内性能实测产品在极限位移及过载作用下不应出现渗漏、屈服或破损等现象慢速试验和1.5倍最大阻尼力的静力过载试验为风荷载下黏滞消能器可能达到的最大位移的1.2倍。风荷载测试仅适用于控制风荷载的黏滞消能器测试6.5.5表6.5.5项目指标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加载频率相关性能最大阻尼力变化不大于±15%输入位移uu1in2πft)位移幅值按公式u1=u0f1/f计算温度相关性能最大阻尼力变化不大于±15%测定产品在输入位移u=u0sin(2πf1t,试验温度为-20~+40,每隔10记录其最大阻尼力作为实测值注:f1为消能减震结构的第一阶自振频率,f为加载频率,u0为黏滞消能器设计位移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Ft

t

t

(6.5.6)d d d d式中:dtN;d——(N);dt(/;——阻尼指数;t——(。超过15%时应进行更换。黏弹性消能器接,焊缝一级、平整;(6.6.1表6.6.1检验项目允许偏差黏弹性消能器长度±3mm黏弹性消能器截面有效尺寸±2mm6.6.2表6.6.2项目指标拉伸强度/MPa≥5扯断伸长率%≥500扯断永久变形/%≤80热空气老化70×72h拉伸强度变化率/%≥-20且≤20扯断伸长变化率/%≥-20且≤20(0~40)工作频率材料损耗因子β≥0.5钢板与阻尼材料之间的黏合强度/MPa≥2.56.6.3表6.6.3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1阻尼系数实测值偏差在产品设计值的采用正弦激励法,输入位移u=u1sin(2πf1t)来2阻尼指数±15%以内,实测值的偏差平控制试验机的加载系统;3有效刚度均值应在产品设计值的消能器的加载频率为f1,位移幅值u1分别取4最大阻尼力±10%以内0.1u0、0.2u0、0.5u0、0.7u0、1.0u0、1.2u0,每5滞回曲线产品在各要求工况下分别连续加载5圈,任一工况第3圈滞回曲线面积的实测值偏差应在对应工况理论计算值的±15%以内53尼系数、阻尼指数和最大阻尼力;u=u0sin(2πft)ff1、2.0f13.0f15第三个循环时的滞回曲线,根据滞回曲线计算等效刚度、阻尼系数、阻尼指数和最大阻尼力;取每个工况第3次循环时滞回曲线包络的面积作为对应工况滞回曲线面积的实测值6极限应变每个产品极限应变实测值不应小于极限应变设计值,且不应1.2控制位移u=u1sin(2πf1t);u1依次取1.1u0,1.2u0,1.3u0,1.4u0,1.5u0,工作频率f1,连续加载3个循环;加载过程中黏弹性材料和约束钢板或钢管件不应出现剥离现象,如果出现剥离现象,应停止实验,并取此时加载位移u1作为计算极限应变的依据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f1为消能减震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黏弹性消能器的耐久性主要考虑老化性能、疲劳性能,耐久性及测试方法应符合表表6.6.4序号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老化性能1最大阻尼力变化率在±15%以内把试件放入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中,保持温度80,经192h后取出,按表6.6.3的规定进行力学性能试验2阻尼系数、阻尼指数变化率在±15%以内3外观目视无变化疲劳性能4变形变化率在±15%以内输入位移采用u=u0sin(2πf1t),采用位移控制进行连续往复30应用于地震时正常使用建筑时,需在设计位移下进行两次连续往复加载,两次加载3024h-5外观目视无变化6最大阻尼力每次连续加载,第30圈相比第3超过15%7滞回曲线零时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实测值偏差应在所有循环中位移在零时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以内;在零时的最大、最小位移实测值偏差应在所有循环中阻尼力在零时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以内8滞回曲线面积任一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实测偏差应在所有循环的滞回曲线面积平均值的±15%以内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f1为消能减震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6.6.5表6.6.5项目性能要求测试方法温度相关性等效刚度、阻尼系数、阻尼指数变化率不超过±15%u=u0sin(2πf1t)0~40105数。每个温度下放入恒温箱24h后30min内完成检测频率相关性零位移对应阻尼力变化率不超过±15%uu1in2πt)u1=u0f1/f注:u0为消能器设计位移,f1为消能减震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基准温度23耐久性能检测,其指标与设计值偏差超过15%时应进行更换。(Kelvin)消能器性能检验与性能参数确定3黏滞消能器除外观检验外尚应包括常规力学性能和密闭性能检验;产品出厂受检率为100%。器,抽检数量不少于同一工程同一类型同一规格数量的3%,当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消能器2100%,2100%所有项目的检测;如加倍抽检的检测合格率仍未达到100%,则该批次消能器不得在主体结构中使用。DFdKeffu

(6.7.6-1)F+F+Fdduu

(6.7.6-2)式中:Kef(N;d——(N;F+、FN;d du——(;u、u(。dFC˙n˙d

(6.7.6-3)(u(uu)21

(6.7.6-4)式中:——黏滞消能器阻尼指数;C——消能器阻尼系数[kN/(m·s)];1——试验加载圆频率;c(N;u、u(;˙(。FK

C˙sn˙

(6.7.6-5)d effKeffd eff((uu)21

(6.7.6-6)F+F+Fdduu式中:Keff(N。消能减震结构设计一般规定GB屋屋(屋析时,应考虑相交处的柱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消能部件布置原则的相对变形或相对速度的技术措施,提高消能器的减震效率;与层间位移乘积之比的比值宜接近;的消能部件零位移时的阻尼力与主体结构的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的乘积之比的比值宜接近。消能部件设计及附加阻尼比参数应符合下式规定:/2/3式中:y

(7.3.1-1)y(tvudmax/[]

(7.3.1-2)式中:v—(;udmax—(;[]—黏弹性材料允许的最大剪切应变。构件沿消能器消能方向的刚度应符合下式规定:Kb6CDT1

(7.3.1-3)式中:Kb—kN;CD—消能器的线性阻尼系数[kN/(m·s)];1—(。位移相关型消能部件和非线性速度相关型消能部件附加给结构的有效刚度可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确定;nW

/4W

(7.3.2-1)d ⎝j

cj s⎞⎠⎞式中,d—消能减震结构的附加有效阻尼比;j—第(N;s—N。n—sii2

(7.3.2-2)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一般取相应于第一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即可,kN;i—质点i(。1j j W22/T1j j

cos2

u

(7.3.2-3)式中:1—(;Cj—第j个消能器由试验确定的线性阻尼系数[kN/(m·s)],当消能器的阻尼系数和有效刚度与结构振动周期有关时,可取相应于消能减震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值;j—第j(;uj—第j(。Wcj1Fdjmaxuj—7.3.2

(7.3.2-4)djmax—第(。表7.3.21取值阻尼指数α值0.253.70.503.50.753.313.1注:其他阻尼指数对应的1值可线性插值。WcjAj

(7.3.2-5)式中:Aj—第uj(N。第4.1.46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超过25%时,宜按25%计算。主体结构设计5下的阻尼力作用;消能部件的节点和构件应进行消能器极限位移和极限速度时消能器引起的阻尼力作消能子结构的内力;4.5.14.5.25.4.1GB50%时,主体结构的构造措施可降低一度执行,最大降低程度应控制在1度以内。消能部件与结构的连接构造一般规定VJGJ99GB50017GB50661JGJ145JGJ82计作用力取值应为消能器极限力的1.2倍。预埋件GB50010JGJ145筋和抗剪钢板组合使用时为0.7。取其他有效传递剪力的措施。支撑和支墩、剪力墙计算8.1.87.3.1条的2消能器与结构连接构造要求20250mm。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效的锚固措施。GB50017JGJ99JGJ138屈曲约束支撑的构造要求1.2不应发生失稳,节点板和预埋件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屈曲约束支撑采用人字形或V8.5.48.5.4-1、8.5.4-2:图8.5.4-1图8.5.4-28.5.5GB50010JGJ145金属屈服型消能器、摩擦消能器构造要求V8.6.1(a)墙式(混凝土、钢桁架) (b)X字支撑式 (c)人字支撑式 (d)V字支撑图8.6.1消能器布置型式黏滞消能器构造要求 (a)支撑型 (b)支墩型 (c)剪切连接型图8.7.1消能器布置型式消能部件的施工、验收和维护一般规定两个阶段。质量、表面防锈漆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进场验收及施工()6.7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GB50666GB507559.2.8-19.2.8-220%2表9.2.8-1消能器类型质量要求屈曲约束支撑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相关规定。金属屈服型消能器GB50205摩擦消能器观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相关规定。黏滞消能器(黏滞阻尼墙)GB50205黏弹性消能器GB50205的相关规定。表9.2.8-2(mm)消能器类型质量指标黏滞消能器(黏滞阻尼墙)长度±3截面有效尺寸±2金属屈服型消能器消能器长度、宽度、高度±2摩擦消能器消能器总宽度、总高度、总厚度±2屈曲约束支撑支撑长度±3支撑横截面有效尺寸±2支撑侧弯矢量≤L/1000,且≤10支撑扭曲≤h(d)/250且≤5黏弹性消能器长度±3截面有效尺寸±2注:L—支撑长度;h—支撑高度;d—支撑外径质量验收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结构专业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提交子分部工程验收报告。部工程验收,并符合下列规定:80%;Ⅰ主控项目1消能器的类型、型号、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GB50661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外观检查采用观察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内部缺陷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和《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Ⅱ一般项目9.3.3表9.3.3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悬臂墙轴线±5mm±2mm全数尺量高度±5mm±2mm全数水准仪、全站仪或拉线、尺量垂直度H/1000H/1000全数经纬仪、全站仪或吊线、尺量上、下悬臂墙(柱)轴线相对偏差±5mm±2mm全数吊线、尺量上、下预埋件间净高+5+2+5+2全数尺量四角(混凝土结构量预埋板四角)及中心,取最大值预埋板轴线±5mm±2mm全数尺量标高±5mm±2mm全数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水平度3‰3‰全数水准仪或水平尺、塞尺量测消能器轴线±5mm±2mm全数尺量垂直度H1/1000H1/1000全数经纬仪或吊线、尺量注:H—悬臂墙高度;H1—消能器本体净高。得大于0.1mm。检查数量:安装节点总数的50%,且不少于3个。检查方法:观察,采用千分塞尺测量,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主控项目1消能器的类型、型号、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规范》GB50661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的有关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外观检查采用观察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和钢尺检查;内部缺陷检查超声波或射线探伤记录。GB50205JGJ82检查数量:全数。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9.3.4表9.3.4 支撑式连接安位置允许偏差和检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预埋板轴线±5mm±2mm全数尺量标高±5mm±2mm全数水准仪或拉线、尺量垂直度≤2m3mm3mm全数经纬仪、全站仪或吊线、尺量>2m5mm5mm水平度±3‰±3‰全数水准仪、全站仪或水平尺、塞尺量测节点板轴线±5mm±2mm全数尺量垂直度≤2m3mm3mm全数经纬仪或吊线、尺量>2m5mm5mm上、下节点板平面相对偏移±2mm±2mm全数吊线、尺量消能器或支撑安装净空+8+3+8mm+3mm全数尺量弯曲矢高≤L/1000,且≤10mm≤L/1000,且≤10mm全数拉线、尺量注:L-消能器或支撑本体长度。得大于0.1mm。50%3个。JGJ297维护351010应急检查,应急检查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提供相关报告。9.4.2表9.4.2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方法维护方法消能器黏滞消能器、黏滞阻尼墙漏油、阻尼材料泄露、产生明显的损伤、变形观察、尺量更换消能器金属屈服型消能器产生明显的损伤、变形观察、尺量更换消能器摩擦消能器摩擦材料磨损、脱落,接触面施加压力的装置松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