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_第1页
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_第2页
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_第3页
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_第4页
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59凤台南路隧道基坑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方案作者:杨东生

内容提要: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南延隧道工程位于凤台南路,隧道设计里程为K1+730.00~K2+240.00,总长510m,其中暗埋段长度284.45m、北侧敞开段125.05m、南侧敞开段100.5m。本隧道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设计针对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周边环境以及土质情况,同时结合本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除局部开挖深度较浅的区段以外可选择的支护结构型式有排桩及SMW工法桩。关键词:SMW工法桩支护开挖

目录TOC\o"1-4"\h\z\u第1章、工程概况 11.1.概述 11.1.1.隧道主体结构形式 11.1.2.周边环境情况 11.2.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概况 21.2.1.基坑规模 21.2.2.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21.2.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2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41.3.1.地形和地貌 41.3.2.场地环境 41.3.3.场地岩土层分布特征 41.3.4.水文地质条件 71.3.5.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81.4.工程重难点及对策 91.4.1.对地铁和纬九路高架的保护 91.4.2.既有管线的保护 111.4.3.交通组织难度大 131.4.4.基坑支护防渗水和漏水难度大 14第2章、总体安排 152.1.施工管理体系组成 152.1.1.施工组织机构 152.1.2.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 152.2.现场平面布置 172.3.交通组织、弃土场和冲洗台准备 172.4.施工计划安排 182.4.1.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 182.4.2.主要工程工期安排 18第3章、基坑开挖及钢支撑施工方案 203.1.基坑开挖总体安排 203.1.1.基坑开挖原则 203.1.2.开挖前准备工作 203.1.3.基坑开挖前的验收 223.1.4.施工安排 223.2.基坑开挖与钢支撑架设 223.2.1.施工区段划分 223.2.2.基坑开挖施工方法 231、纵向施工顺序 232、基坑开挖流程 233、泵房土方开挖 254、标准段土方开挖 255、土方开挖基本要求 276、临边防护与攀爬设施 283.2.3.圈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施工 303.2.4.钢支撑的安装方法和步骤 301、钢支撑材料与规格选用 302、千斤顶的选用 313、第二道钢管支撑施工 314、内支撑体系安装施工要点 355、内支撑体系的拆除 366、支撑保护 363.2.5.基坑开挖与钢支撑施工的技术要求 36第4章、基坑开挖应急预案 384.1.应急机构 384.2.事故预防与处理 384.2.1.高空坠落 394.2.2.围护结构过大的内倾位移 394.2.3.内撑失稳,围护结构向内凸出 394.2.4.边坡失稳 394.2.5.基底隆起 404.2.6.渗漏处理 404.2.7.周围地面沉降 414.2.8.建筑物及管线损坏事故 414.2.9.围护结构补强堵漏 414.3.外援电话 424.4.应急资源配置 424.5.应急响应 43第5章、质量保证措施 445.1.质量保证体系 445.2.基坑开挖及钢支撑安装质量保证措施 455.2.1.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455.2.2.钢支撑安装保证措施 45第6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476.1.雨季施工措施 476.1.1.雨季施工的准备工作 476.1.2.雨季施工措施 476.1.3.安全保证措施 486.1.4.文明施工措施 496.2.冬季施工措施 496.2.1.现场施工措施 496.2.2.安全保证措施 49第7章、安全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17.1.安全保证措施 517.1.1.安全保证体系领导小组 517.1.2.施工管理安全保证措施 517.1.3.施工过程安全保证措施 527.1.4.施工机具安全措施 537.1.5.现场用电管理 537.1.6.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547.1.7.水泵供电及降水安全措施 557.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67.2.1.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567.2.2.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及措施 56第8章、资源供应计划 588.1.施工机械机具配置 588.2.人员计划 58工程概况概述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南延工程位于南京市主城西南部,以凤台南路为主轴线,是南京市“井”形快速内环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台南路北接赛虹桥互通立交枢纽工程,南接绕城公路,为城市快速干道,沿线与纬八路、规划奥体大街、纬九路相交,是城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路段。其中赛虹桥~纬八路段已建成。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南延工程(凤台南路南段)北起纬八路,南至绕城公路,终点连接宁芜公路和绕城公路油坊桥立交匝道,主要相交道路有规划奥体大街、新安江街、纬九路。道路走向基本沿用现有道路中心线,项目全长2.4km。本项目建成将拉通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形成主城西部南北向唯一的大通道及南京城南河西地区与城区和外环线连接的一条快速通道。拟建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南延隧道工程位于凤台南路,隧道设计里程为K1+730.00~K2+240.00,总长510m,其中暗埋段长度284.45m、北侧敞开段125.05m、南侧敞开段100.5m。受阅城大道高架桥及地铁一号线桥墩的影响,主线六车道隧道从既有凤台南路两侧桥墩中间穿过,距离既有基础太近,施工风险较大,因此隧道分成左右两幅,在既有桥墩两侧绕行。隧道主体结构形式南京市城市快速内环西线南延隧道工程位于凤台南路路下,设计范围为里程K1+730.00~K2+240.00,隧道主体结构分区段如下:1、隧道北端敞开段:K1+730.00~K1+855.05(125.05m)隧道南端敞开段:K2+139.50~K2+240.00(100.5m)2、隧道暗埋段:K1+855.05~K2+139.50(284.45m)周边环境情况1、道路、管线分布情况工程范围内现状道路凤台南路路幅宽度约47m,中间布置宽2.5m左右绿化带,人行道宽度约1.5m。隧道基坑周边分布有较多的排水管、给水管、煤气、通讯电缆、电力电缆等管线,支护结构施工前将影响基坑施工的现有管线移至隧道侧墙外2.0m以外范围。2、构筑物分布情况现状凤台南路道路两侧构筑物主要为铁路、地铁连接线、河道等,距离基坑的距离不等。左线隧道东侧沿线经过的重要构筑物有地铁2号线连接线桥墩,距离基坑边最近约9.2m;宁铜铁路轨道,距离基坑边最近约23.3m;无名明沟,距离基坑边最近约38.0m;地铁1号线连接线轨道,距离基坑边最近约50.8m。右线隧道K1+730.00~K2+100.00段位于现状凤台南路西侧南河内,南河西侧为少量1~2层民宅,距离基坑边大于30m。与本工程隧道相交的构筑物主要为:地铁1号线高架(净高约5.0m),桥墩承台距离基坑边最近约3.1m;阅城大道高架(净高约10.0m),桥墩承台距离基坑边最近约2.7m;K2+080.00~K2+090.00范围内存在一地下涵洞沟通南河与东侧无名明沟。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概况基坑规模本段隧道里程范围为K1+730.00~K2+240.00,总长510m,隧道横断面宽为28.0m,自然地面高程为+10.5m,南河淤泥底标高+4.8m,基坑开挖深度为0.0~7.468m,泵房开挖深度9.8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隧道K1+730.00~K1+980.00、K2+070.00(K2+060.00)~K2+240.00区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重要性系数为1.0;隧道K1+980.00~K2+070.00区段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为1.1。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本隧道工程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设计针对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周边环境以及土质情况,同时结合本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除局部开挖深度较浅的区段以外可选择的支护结构型式有排桩及SMW工法桩。K1+980.00~K2+070.00段,基坑开挖深度为7.124~7.468m,且基坑临近阅城大道高架桥墩、地铁1号线高架桥墩,对变形控制要求较高,因此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结构。其余区段采用SMW桩内插型钢作为支护结构。各段详见下表设计支护形式统计表序号部位里程开挖深度支护形式1北端敞开段西侧K1+730~K1+8450.00~2.394为自然放坡K1+795~K1+8552.349~4.859SMW工法悬壁桩2隧道北侧暗埋段K1+855~K1+8904.859~5.893采用钻孔灌注桩+一层钢管支撑+高压旋喷桩止水3隧道右线暗埋段K1+890~K1+9805.893~7.124采用SMW工法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K1+980~K2+0253.033~3.468采用钻孔灌注桩+一层砼支撑作+高压旋喷桩止水K1+025~K2+0706.626~7.033(0.926~1.333)基坑东侧采用钻孔灌注桩+一层拉锚+高压旋喷桩止水;基坑西侧采用放坡开挖;K2+070~K2+1106.893~7.124采用SMW工法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4隧道左线暗埋段K1+890~K1+9805.893~7.124采用钻孔灌注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双轴深搅桩止水K1+980~K2+0707.124~7.468采用钻孔灌注桩+一层砼支撑+二层钢管支撑+高压旋喷桩止水K2+070~K2+1106.893~7.124采用SMW工法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5隧道南侧暗埋段K2+110~K2+1395.003~6.893采用SMW工法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6南端敞开段K1+139~K1+1634.009~5.03采用SMW工法支护桩+一层钢管支撑K2+163~K2+2042.349~4.859SMW工法悬壁桩K2+204~K2+2400.00~2.394为自然放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本隧道所在场地基坑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以②-2淤泥质亚粘土及②-2b流塑状态的亚粘土为主,应选择在以上土层中工效较高的施工方法,基坑大部分区段基坑开挖面位于②-2淤泥质亚粘土层,开挖后土体的流变特性较为明显,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软土塑性区开展范围的扩大,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基坑的变形控制能力影响显著。本隧道根据设计基坑排水要求:基坑内地下水采用排水沟加集水坑明排方案,坑排水视施工现场情况沿地面及基坑内应设排水沟,沿基坑纵向25~30m布设集水坑,及时排除雨水及地面流水。地形和地貌拟建隧道沿线属古长江漫滩~阶地地貌单元。本区段现主要为凤台南路交通主干道,两侧建筑物和地下管网密集,现地面标高约10.295~11.297m,地势较平坦。场地环境线路西侧南河,自北向南大致与凤台南路平行,在接绕城公路匝道处斜线相交而过,南河河底标高约+5.5~+7.0m,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水面标高约+7.64m,水深0.3~1.8m。据调查,雨季丰水期水面标高可达+9.0m。南河设有护坡,目前堤岸稳定。线路东侧在小行桥道口至纬九路线路段(K1+370~K1+820)有一明沟南北向分布,长约450m,宽约10~13m,河底标高约+6.8~+7.5m,水面标高约+7.66m,水深0.16~0.86m。明沟与南河涵洞相通。沿线地下管网密集,主要有通讯光缆、电力电缆、燃气、以及给、排水等地下管线。场地岩土层分布特征本工程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1杂填土,杂灰色,松散,稍湿,成分、粉土、粉质粘土夹碎砖瓦。分布普遍,层底埋深0.50~4.60m,厚度0.50~4.60m。1-2b3素填土,灰黄色,稍密,以粉质粘土为主,含5%左右碎砖瓦片。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80~7.00m,厚度0.50~5.00m。1-3b4含淤质素填土,深灰色,流塑,很湿,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含有机质成分局部分布,层底埋深2.10~5.50m,厚度0.80~2.10m。2-1粉质粘土,黄灰、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含铁锰质斑,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分布较普遍,层底埋深4.00~7.60m,厚度0.50~4.20m。2-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软~流塑,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分布较普遍,层底埋深7.10~21.50m,厚度0.70~17.40m。2-2a粘土,灰色,可塑,局部软塑,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层底埋深7.00~7.90m,厚度0.30~3.50m。2-2b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灰色,软~流塑,粉质粘土,软~流塑,粉土稍密,层理结构明显,千层饼状,局部夹薄层粉砂,摇振反应轻微,稍具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2.50~34.00m,厚度1.00~17.50m。2-2c粉土夹粉质粘土,灰色,稍密~中密,粉土,稍密~中密,粉质粘土软塑状,具水平层理,局部夹薄层粉砂,摇振反应中等,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低局部分布,层底埋深24.50~41.00m,厚度1.90~10.70m。2-2d粉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中密,局部夹中密状粉土薄层,水平层理发育,变层处以中密粉土为主,含云母碎片局部分布,层底埋深38.20~43.10m,厚度1.90~11.10m。2-3粉质粘土,灰、黄灰色,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中高,韧性中高,局部分布,层底埋深9.00~35.30m,厚度0.50~7.20m。2-3e含卵砾石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粉质粘土软塑,卵砾石成分为石英质岩,磨圆度较好,呈光滑的椭圆形,粒径一般3~5cm,个别达10cm以上,含量一般占5~10%,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9.80~26.40m,厚度0.90~5.00m。2-4e含卵砾石粘土,灰色,软~可塑,粘土,软~可塑,卵砾石成分为石英质岩,磨圆度较好,呈光滑的椭圆形,粒径一般3~8cm,个别达10cm以上,含量一般占5~15%,局部卵砾石含量达25~40%,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0.70~38.50m,厚度0.70~9.70m。3粉质粘土,黄、黄灰色,硬塑,局部可塑,无摇振反应,刀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缺失,层底埋深10.50~26.00m,厚度0.70~4.70m。3-4e含卵砾石粉质粘土,黄灰、灰色,可塑,粉质粘土可塑,卵砾石成分为石英质岩,磨圆度较好,呈光滑的椭圆形,粒径一般3~10cm,个别达15cm以上,含量一般占5~25%,局部卵砾石含量达25~40%,偶混粉细砂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1.90~22.50m,厚度0.60~5.80m。3-4zc含砾中粗砂,青灰色、灰色,密实,砾石成分为石英质岩,磨圆度较好,呈光滑的椭圆形,粒径一般0.2~2cm,个别达5cm以上,含量占5~25%,局部分布,层底埋深40.10~49.70m,厚度0.40~8.70m。k2c-1a强风化粉砂岩,砖红、紫褐色,呈密实砂土状,夹少量砂岩硬块,极易水解软化局部分布,层底埋深10.40~37.00,厚度0.80~6.00。k2c-2a'中风化粉砂岩(半胶结),褐红、紫褐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裂隙稍发育,半胶结状,浸水易软化,手压可碎散,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局部分布,层底埋深23.00~38.50m,厚度1.20~7.00m。k2c-2a中风化粉砂岩,褐红、紫褐色,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岩性变化大,强度与粉砂含量相关,且差异较大。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较完整,裂隙稍发育,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局部分布,层底埋深30.00~45.00m,厚度2.00~20.00m。K1g-1a强风化粉砂岩,紫褐色,呈密实砂土状,夹少量砂岩硬块,极易水解软化,局部分布,层底埋深8.20~42.00m,厚度0.40~5.70m。K1g-1b强风化粉砂质泥岩,褐红、紫褐色,呈坚硬粘性土状,夹少量泥质砂岩碎块,极易水解软化,局部分布,层底埋深3.20~55.60m,厚度0.30~8.70m。k1g-2b'中风泥岩,紫褐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裂隙较发育,见两组紧闭状裂隙,裂隙倾角40O、80O,泥质充填,浸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局部分布,层底埋深55.90~68.00m,厚度3.10~11.90m。k1g-2b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紫褐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局部较破碎,裂隙稍发育,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分布较普遍,层底埋深12.40~72.50m,厚度1.50~17.90m。k1g-2a中风化粉砂岩,黄灰、紫褐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较完整、质较硬,裂隙稍发育,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分布较普遍,层底埋深24.00~63.50m,厚度1.80~24.60m。k1g-3a微风化粉砂岩,黄、灰、紫褐色,岩芯呈长柱状、柱状,较完整、质较硬,裂隙不发育,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局部分布,层底埋深30.00~71.50m,厚度0.50~13.50m。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表水南河为秦淮河支流,南接秦淮新河(西善桥段),向北流入秦淮河(赛虹桥段)。本段南河宽约25~40m,河底标高约5.5~7.0m,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水面标高约7.28m,水深0.3~1.8m。南河水位受降水和上游来水及沙洲等排涝站影响明显,据调查,雨季丰水期水面标高可达9.0m。线路东侧在小行桥道口至纬九路线路段(K1+370~K1+820)有一明沟南北向分布,长约450m,宽约10~13m,河底标高约6.8~7.5m,水面标高约7.66m,水深0.16~0.86m。明沟与南河涵洞相通。2、场地地下水勘察期间,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2.50~3.70m(标高+7.71~+8.14m),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2.40~3.60m(标高+7.61~+8.04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孔隙潜水年变幅约1.5m,多年最高水位9.5m。勘探期间为枯水期,南河水面标高为7.64m,南河水位受降水和上游来水及沙洲等排涝站影响明显,据调查,雨季丰水期水面标高可达9.0m。根据邻近水文地质资料和拟建路线中含水层组的分布特征,各含水岩组受南河切割影响,孔隙潜水与地表水(南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场地浅部土层的渗透性指标见下表(表2-1)。地基土层的渗透性指标表2-1层号垂直渗透系数Kv(cm/s)水平渗透系数Kh(cm/s)渗透性评价1-1E-05~E-03E-05~E-03弱透水~局部透水1-2b3E-05~E-03E-05~E-03弱透水~局部透水1-3b4E-05~E-03E-05~E-03弱透水~局部透水2-11.03E-066.99E-07微透水~不透水2-21.91E-066.98E-07微透水~不透水2-2a2.40E-072.93E-07不透水2-2b1.49E-051.24E-05微透水~弱透水2-2c9.48E-062.25E-05微透水~弱透水2-2d6.13E-036.18E-03透水2-31.16E-061.14E-06微透水2-3eE-06~E-05E-05微透水~弱透水2-4eE-06~E-05E-05微透水~弱透水35.24E-076.29E-07不透水3-4eE-06~E-05E-05微透水~弱透水3-4zcE-03E-03透水2.5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进行判别,判定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对混凝土无无结晶类、分解类、无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本场地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附近又无有害污染源,且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一般情况下土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无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2-2。土层物理力学参数一览表表2-2层号层名γ固快标准值备注CΦKN/m3kPa度1-1杂填土18.5(18.5)(12)非均质1-2b3素填土(17.0)(15)(15)非均质1-3b4含淤质素填土(16.5)(10)(8)非均质2-1粉质粘土18.62219.8欠均质2-2(淤泥质)粉质粘土17.71317.3欠均质2-2a粘土17.41615.2欠均质2-2b粉质粘土夹薄层粉土17.91319.0欠均质2-2c粉土夹粉质粘土18.61420.1欠均质2-2d粉细砂18.7(3)(34.0)欠均质2-3粉质粘土19.32317.1欠均质2-3e含卵砾石粉质粘土(18.5)(18)(18.0)欠均质2-4e含卵砾石粘土(19.0)(22)(20.0)欠均质3粉质粘土19.7(40)(23.0)欠均质3-4e含卵砾石粉质粘土(20.0)(35)(25)欠均质3-4zc含砾中粗砂20.3(2)(40.0)欠均质k2c-1a强风化粉砂岩(21.0)(25)(28)欠均质K1g-1a强风化粉砂岩(21.0)(23)(30)欠均质K1g-1b强风化粉砂质泥岩(21.0)(35)(28)欠均质岩体抗剪断强度CKPaΦ度k2c-2a'中风化粉砂岩(半胶结)(23.0)(50)(33)欠均质k2c-2a中风化粉砂岩23.8(300)(37)欠均质k1g-2b'中风泥岩(23.0)(100)(35)欠均质k1g-2b中风化粉砂质泥岩23.8(270)(36)欠均质k1g-2a中风化粉砂岩24.2(450)(38)欠均质注:()内为经验值。工程重难点及对策对地铁和纬九路高架的保护1、重点分析:现状凤台南路道路两侧构筑物主要为铁路、地铁连接线、河道等,距离基坑的距离不等。左线隧道东侧沿线经过的重要构筑物有地铁2号线连接线桥墩,距离基坑边最近约9.2m;宁铜铁路轨道,距离基坑边最近约23.3m;无名明沟,距离基坑边最近约38.0m;地铁1号线连接线轨道,距离基坑边最近约50.8m。右线隧道K1+730.00~K2+100.00段位于现状凤台南路西侧南河内,南河西侧为少量1~2层民宅,距离基坑边大于30m。与本工程隧道相交的构筑物主要为:地铁1号线高架(净高约5.0m),桥墩承台距离基坑边最近约3.1m;阅城大道高架(净高约10.0m),桥墩承台距离基坑边最近约2.7m。2、对应技术措施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地层变形特征,针对本标段地质和埋深条件,以及对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的初步分析预测,对地铁1号线高架,桥墩承台(15、16、17号墩)距离基坑最近约3.1m;阅城大道高架,桥墩承台(16、17、18号墩)距离基坑边最近约2.7m。拟采取如下保护方案与措施:(1)对邻地铁侧的坑底进行加固,且分墩、分块加固。(2)邻地铁侧采用钻孔灌注桩刚度进行加强。(3)本基坑平行地铁长度约80m,结合底板后浇带分块开挖基坑施工底板,从而减小一次性大面积开挖卸载对地铁隧道产生的附加变形影响。(4)严格按围护设计要求对坑内土体进行加固。(5)增加土方开挖设备及运输车辆,提供临时堆土场,采用二次驳运,24h不间断地由基坑北面向南面挖土;在支撑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按满足基坑土方开挖的“时空效应”原理,增加劳动力,加快混凝土支撑的施工进度,严格实行分块限时开挖,满足开挖及支撑的要求。(6)(7))除上述保护方案外,尚需采取如下措施:1)以建筑物调查结果和量测结果为基础,对施工前和施工初期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精确预测。2)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开挖厚度及速度减少地层损失。基坑周边禁止重物堆载,挖出的土方及时清运,加快支撑的施工进度,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3)对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进行严密监测,对所有受影响的建筑物进行布点监测,对墩身再增加倾斜监测,并及时分析反馈。同时利用实测数据进一步修正完善地表沉降和建筑物变形的预测结果,对可能引起有害变形的建筑物作出早期预警并制订应急措施,并确定备用方案的实施与否。既有管线的保护1、重点分析:工程范围内现状道路凤台南路路幅宽度约47m,中间布置宽2.5m左右绿化带,人行道宽度约1.5m。根据现有资料及线路走向,地下管线大多埋在道路两侧,主要有燃气、电力、给水、污水、雨水、通信管线详见下表,据现有资料分析:管线埋深一般为0.8~3m。1位置管线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影响部位备注2凤台路西侧道1隧道基坑内中压燃气根1DN600隧道基坑内钢管电力道1110kV隧道基坑内3凤台路中央隔离污水管根1φ800隧道基坑内砼管4凤台路东侧雨水根1d800隧道基坑内给水根1DN1600隧道基坑内钢管给水根1DN1200隧道基坑内钢管通信光缆道1隧道基坑外5横跨隧道给水根1DN1600隧道基坑内钢管电力道1110kV隧道基坑内地铁1号线供电电力道110KV隧道基坑内架空2、方法及应对措施:(1)、隧道基坑开挖区内管线的保护对隧道基坑开挖区内的管线进行临时改迁至隧道开挖区外。凤台路西侧中压燃气目前已迁至隧道外东侧;凤台路西侧电力、通信光缆迁至隧道外南河西侧正在施工,估计1月底完成;凤台路东侧给水迁至隧道外东侧,正在施工,估计1月中旬完成;凤台路东侧雨水和凤台路中央隔离污水管废除,在隧道东侧重新埋设;横跨隧道的给水迁至隧道外小行桥过南河;横跨隧道110kV电力顶管过铁路,给地铁1号线供电电缆迁移至隧道外。(2)、架空管线保护对于横跨隧道10KV架空电力线,采用横向架空隔离保护方案。10KV架空电力线(3)、受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保护隧道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周围地层变形的影响。过量的地层沉降会导致管线破裂,影响正常使用,严重时将有可能造成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针对上述情况,我单位将从控制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入手,将管线的被动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由于管线对沉降影响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因材料、连接方式、接口材料以及施工质量、使用年限的不同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施工中须对保护的管线,根据其不同的管线类型适应变形的特性,确定其在地层中的控制标准。隧道外东侧的燃气、给水、污水、通信对地层变形影响的管线保护关键在于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地层产生的变形及不均匀变形,因此确保基坑稳定和防止基坑坍塌是施工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措施:a.土体加固性。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建议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或井壁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克填加固。此外,在砂性土层,且地下水位又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为防止流砂发生,也可用井点降水方法。b.选择合理施工工艺。基坑开挖可采用分段开挖、分段施工的方法,使管线每次只暴露局部长度,施工完一段后再进行另一段,或分段间隔施工。对于桩基工程,可以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退着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减少对管线的挤压,还可考虑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如打打停停,对减少土中的空隙水压力.或者打桩区四周设排水砂井、塑料排水板,使孔隙水压力很快消失,减少挤土效应,对临近管线医域,可放慢开挖速率,以及减少一次权威性进距离的办法,做到勤顶勤挖,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基坑回填时分层夯实,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的施工时间等。C.卸载保护。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上及周围土体上的荷载减弱,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d.基坑开挖采取自上而下,分段分层,平衡对称,依次进行,随挖随撑,确保基坑稳定。e.加强施工管线监控,根据不同的管线,建立各类管线的管理基准值,通过监控量测及时掌握管线变形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并建议做好二次补压浆工作,确保管线保护管理在可控状态下有效进行。f.加强地面沉降监测,尤其对沉降敏感的管线要单独布点监测,并及时分析评估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根据施工和变位情况调节观测的频率,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g.当施工前预测和施工中监测分析确认某些重要管线可能受到损害时,将根据地面条件、管线埋深条件等采用临时加固、支吊或管下地基注浆等保护方案,并经工程师批准后实施。H.加强与有关管线单位的协同合作,顺利完成对管线的调查与保护工作。交通组织难度大1、难点分析:本工程地处市区,人口聚集稠密、南接绕城公路交通要道繁重,隧道基坑土石方挖弃量大,且挖掘深度较深,施工场地狭小。如何合理的进行现场平面布置,确保施工期间机动车辆和行人、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是本工程的重点。2、方法及应对措施:eq\o\ac(○,1)提前编制土方开挖计划,做好开挖前运输、挖掘设备准备,运输路线的考察。eq\o\ac(○,2)根据本标段隧道基坑土石方挖弃量为58000m3,大量土方需集中弃运堆放。针如此庞大体积的弃土堆放,目前项目部拟考虑在梅山弃土场(荒山、低洼地)、大定方弃土场(低洼地)进行堆放。现场隧道基坑土方弃运路线安排如下:a、凤台南路南端→绕城高速→板桥镇→梅山→弃土场b、凤台南路南端→绕城高速→铁心桥→大定方→弃土场以上基坑土方车辆运输行驶路可以避开凤台路因围挡造成的交通拥堵,加快基坑土方车辆运输能力和速度(隧道基坑起点至终点约21Km)。为提高城市环保及保持多机作业工作面,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采取白天运输为辅、夜间运输为主的方法,以减少白天交通拥堵压力,保持持续的基坑土方挖掘弃运。基坑支护防渗水和漏水难度大1、难点分析:本工程在主体结构深基坑的开挖和主体结构的施工中,如何预防和及时封堵基坑支围护部分可能产生的渗水和漏水,避免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产生影响,是本工程的重大难点。2、方法及应对措施:对可能出现险情、沉降部位提前编制紧急预案,采取加密钢支撑,或经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预先在建筑物周围布设钻孔灌注桩、浇筑圈梁进行支护,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隧道基坑土石方在挖弃过程中,如出现渗漏现象,立即停止施工,针对坑壁渗漏点进行封堵。然后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渗水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解决该处的渗漏问题,待渗漏问题解决后再恢复施工。总体安排施工管理体系组成为保证工程施工环节顺利进行,项目部成立专项施工管理领导小组,以项目部经理为总负责,对各工序施工进行整体规划管理,项目总工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同时从现场施工管理、施工放线、安全检查、机械设备校验、文明施工等各环节设专项负责人进行落实,保证土方开挖施工顺利进行。施工组织机构项目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图:图2-1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管理人员配备计划表表2-1序号类别人数负责内容1项目经理1项目主管,协调各项工作2项目副经理2负责生产、安全、质量、现场文明施工3项目总工程师1分管施工技术4预算成本员1项目预算及成本5技术员、测量员4现场技术、测量工作6施工员2安排班组施工,落实安全、质量和进度7质量员2现场质量监督、检查8实验员1试件制作、送检9安全员2现场安全施工监督10材料员1材料购置及验收11机管员(兼)1现场机械设备及用电检查与管理12取样员(兼)1现场取样工作常务副经理:常务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副总工、工程部长项目副经理(安全)经营室物资部工程部办公室机电部安全部项目副经理(生产)施工组资料室试验室测量组食堂小车组项目经理:项目组织机构框图2-1现场平面布置工程主体结构全长510m,施工期间布设一条便道,用于吊机进行钢支撑的吊装。钢筋加工区、木工区及各类材料堆放区等,沿主体结构方向布置。详见隧道基坑开挖施工平面布置图。交通组织、弃土场和冲洗台准备1、场内交通a、隧道沿线凤台南路为全封闭施工b、利用既有凤台南路,从围档南端作为运土车辆场内出入口2、弃土场准备准备弃土场情况如下:序号弃土场情况简介运距1梅山弃土场荒山、低洼地21Km2大定方弃土场低洼地16Km3、场外交通①凤台南路→绕城高速→板桥镇→梅山→弃土场②凤台南路→绕城高速→铁心桥→大定方→弃土场4、冲洗台准备为了避免运土车辆土方外运时污染市区道路,在运土车辆从场内土路上沥青施工便道的入口处,建立一个冲洗台、沉淀池,将沉淀后的污水排入现场就近的市政管道。5、交通保证措施为了车辆畅通无阻,成立专门的交通组织机构,除管好车辆以外,配合指挥部交通组织设计全力以赴搞好交通。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施工场地采取全封闭隔离措施,工地出入口位置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决定,主要出入口设置交通指令标志和示警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②为了减少对市区交通的影响,土方外运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③施工期间,进出工地的车辆和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指令和管理。④设立专职的“交通纠查岗”,负责指挥车辆进出工地,维持交通秩序。⑤接受交通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影响交通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eq\o\ac(○,6)对施工现场外的临时便道安排专人每天观察,及时发现不利于车辆及行人通行的不利因素,并及时修复。eq\o\ac(○,7)加强雨季冬季对临时便道的维护,确保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施工计划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则1、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全面组织平行流水作业的原则,结合本标段工程实物量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工期,以响应业主对本标段工程的工期要求。2、针对本工程特点,充分考虑技术及组织间歇时间,科学安排工序衔接,确保工程施工的连续、均衡性。3、切实做好施工协调配合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4、根据设计要求隧道右线K1+890.00~K2+070段隧道主体结构先行施工,待该区域隧道主体施工完毕后,施工其他区域隧道主体结构。5、根据河道部门要求隧道右线、顺河桥下部结构、新建南河防洪墙位于两截水围堰之间,必须在2010年5月份汛期来之前完成。6、考虑冬、雨季施工影响,通过资源调配,满足总体工期要求。主要工程工期安排由于本工程施工区间较长,在施工区间还必须进行交通疏导,因此将整个施工区间划分为六个施工区段。区段部位里程单位土方数量第一施工区段北端敞开段K1+730~K1+855.5m38000第二施工区段北端暗埋段K1+855.5~K1+890m35000第三施工区段右线暗埋段K1+890~K2+110m313000第四施工区段左线暗埋K1+890~K2+110m319000第五施工区段南端暗埋段K2+110~K2+139.5m35000第六施工区段南端敞开段K2+139.5~K2+240m38000合计m358000工期及进度安排如下:第一施工区、第二施工区、第五施工区、第六施工区基坑每天平均出土量:前期850m3,后期650m3。考虑了施工影响因素后,第一、六施工区工期为13天,第二、五施工区工期为10天。第三施工区、第四施工区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相应每天开挖方量就变得很大,开挖方量前期950m3,后期750m3。考虑了施工影响因素后,第三施工区工期为20天,第四施工区工期为25天结合工期和有关道路管制的要求,组织30台15t自卸汽车运输,装载机装土。区段里程单位土方数量计划开始时间计划完成时间第一施工区段K1+730~K1+855.5m38000第二施工区段K1+855.5~K1+890m35000第三施工区段K1+890~K1+963m313000K1+963~K2+070K2+070~K2+110第四施工区段K1+890~K1+963m319000K1+963~K2+070K2+070~K2+110第五施工区段K2+110~K2+139.5m35000第六施工区段K2+139.5~K2+240m38000基坑开挖及钢支撑施工方案基坑开挖总体安排基坑开挖原则1、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遵循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快速开挖、快速支撑、快速施工、先撑后挖”的原则,充分利用时空效应,减少变形量。2、基坑开挖前排水,保证基坑内没有明水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墙顶冠梁、坑外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3、基坑分层开挖土方,按设计位置及时架设钢支撑,做到先撑后挖,直至坑底。4、挖至基坑底后,及时施作接地、垫层、防水层,尽快转入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尽量减小基坑基底的暴露时间。5、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工作,监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化施工。6、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时,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钢支撑上行走操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钢支撑、围护桩。作用在钢支撑顶面的荷载不得大于1KPa/m2,钢支撑顶面严禁堆放杂物。7、土方开挖顺序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前准备工作土方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地质资料、周围建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资料精心组织。1、提前进行隧道地基加固,待加固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进行基坑开挖。右线YK1+855~YK1+980为加固区1、地基加固区段1(网格布置)直径700@500高压旋喷加固地基加固深度为开挖面以下至-2.0m右线YK1+980~YK2+070为加固区2、地基加固区段2(满堂布置)直径800@600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加固深度为+4.8~-2.0m右线YK2+070~YK2+139.5为加固区3、地基加固区段3(网格布置)直径700@500高压旋喷加固深度为开挖面以下至-2.0m左线ZK1+980~ZK2+060为加固区4;地基加固区段4(满堂布置)直径800@600高压旋喷桩地基加固加固深度为+4.8~-2.0m2、准备足够的钢支撑3、地下管线的监控与保护根据平行于基坑围护结构外侧地下管道的管材、接头型式、埋深等条件,在开挖前设计并敷设好围护结构外侧管道,地基土不均匀沉降观测点和调整管道地基沉降量的跟踪注浆管及注浆装置。开挖前备好所有注浆材料和设备,以在管道沉降量和各相邻测量线段沉降差大于控制值时,及时跟踪注浆,调整管道地基沉降曲线。4、基坑周边排水沿基坑四周做临时截水沟,将基坑内的地下水排入地面临时排水沟内,地面临时排水沟与南河排水管网相接。5、土方运输工具及弃土运输线路基坑土方开挖,分阶段进行,在土方开挖前应对运输机械及出土路线作好详细布署。eq\o\ac(○,1)准备弃土场情况如下:序号弃土场情况简介运距1梅山弃土场荒山、低洼地21Km2大定方弃土场低洼地16Kmeq\o\ac(○,2)场外交通a、凤台南路→绕城高速→板桥镇→梅山→弃土场b、凤台南路→绕城高速→铁心桥→大定方→弃土场6、基坑照明在基坑开挖进行中,在基坑中间布置一排照明线路,灯具间距6m,照明线为2×4mm2橡胶绝缘电缆。7、开挖土方前,应对桩钻孔取芯检验,要求28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为1.0~1.2Mpa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基坑开挖前的验收1、完成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2、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基坑开挖专项方案通过审批;应急预案内容已落实到现场。3、对围护结构及冠梁的验收要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4、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落实。5、基坑周围的构筑物、管线等保护措施已落实。6、根据设计要求,参照监测方案对周边建筑物、管线及基坑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7、基坑开挖、支护的机械、材料已落实到现场。施工安排本工程按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安排,每工作面配备1m3挖掘机2台、长臂挖掘机2台、0.3m3小型挖掘机4台,装载机2台,以保证基坑开挖施工的需要。根据每层开挖土体位置,在开挖第一层时采用1m3挖掘机,快速进行挖土;小型挖掘机可以穿越在基坑下面,挖掘支撑下部和角落的土体,形成立体开挖作业,缩短挖土时间。基坑开挖与钢支撑架设施工区段划分1、施工区划分根据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需要,将本工程划分为六个施工区详见下表。序号施工区段部位里程土方量(m3)1第一施工区段北端敞开段K1+730~K1+855.580002第二施工区段北端暗埋段(左右线合并)K1+855.5~K1+89050003第三施工区段右线暗埋段K1+890~K2+110130004第四施工区段左线暗埋段K1+890~K2+110190005第五施工区段南端暗埋段(左右线合并)K2+110~K2+13950006第六施工区段南端敞开段K2+139~K2+24080002、开挖分段说明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和结构施工要求,将基坑开挖施工分段、分层、分块划分。根据施工缝和变形缝进行施工段划分,每段15m,共分46个施工段。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纵向施工顺序在第三施工区具备施工条件时,从第三施工区中间向两端进行基坑开挖;然后,在第四施工区具备施工条件时,从第四施工区北端向南端进行基坑开挖;第二、五施工区因为交通疏导的原因,需在第四施工区施工完成后才能施工,第二施工区从第二施工区北端向南端进行基坑开挖;第五施工区从第五施工区南端向北端进行基坑开挖。待第二、五施工区完成后进行第一、六施工区土方开挖顺序:为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基坑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底、修坡。开挖时严格按“时空效应”理论方法进行施工,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顶边线20m以外或及时外运弃土。考虑基坑最大开挖深度超过9.8m,应采取分段,分层对称基坑开挖时,其纵向边坡放坡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取开挖时的安全坡度,保证纵坡坡度不大于1:3,做好纵坡上的明沟排水。必须分层、分块进行,不得超挖。严禁在一个工况下,一次开挖到底。第二、三层开挖过程中,每小块长度不大于3m,分层开挖中每一层开挖底面标高为支撑下50cm以内或设计基坑底标高以上30cm,严禁超挖。在基坑开挖中充分利用“时空效应”,每3~6m宽度,每开挖层厚度土体的开挖及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控制时间不得超过16~20小时。垫层施工应快速及时,确保基坑安全。基坑开挖流程基坑开挖至第一道钢支撑下0.5m→安装第一道钢支撑→继续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下0.5m→安装第二道钢支撑→继续开挖至基底,进行基底处理,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具体流程如下图:第七步:开挖凹槽两侧的土体至基底以上0.3米的位置第七步:开挖凹槽两侧的土体至基底以上0.3米的位置0.9第八步:人工开挖基底以上0.3m土方至设计基底标高0.9图3-1土方开挖流程图泵房土方开挖首先撑好标准段两根钢支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块、限时地开挖并安装钢支撑。泵房部位第一层,采用大型挖机,按斜撑的垂直方向后退开挖,边开挖边安装斜撑,第二层及以下部分的边角部位,采用0.3m3小型挖机和人工开挖倒运土方,喂给挖掘机出土,其余部位与标准段开挖方法相同。开挖顺序如图3-2。图3-2泵房开挖顺序标准段土方开挖(以二道钢支撑为例)①开挖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流程进行开挖施工,并在土方开挖后及时完成横撑施工。②按设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先采用机械开挖,为防止边墙出现超挖造成破坏基坑围护结构及保证围护结构的平整,对边墙留20~30㎝辅以人工清土。开挖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第一层高度为3~4m,第二层开挖高度为4m,第三层开挖高度为3m两层之间留2~3米宽台阶,基底20~30cm采用人工开挖。③第一层用中型挖掘机开挖、装渣一次到位。第二、三层由小型挖掘机挖松、修整后,再由长臂挖掘机倒运至自卸汽车上。当基坑开挖到中间或端头,挖掘机无法工作时,剩余土体由人工开挖,由长臂挖掘机倒运,如由长臂挖掘机无法倒运,则采用汽车吊垂直提升装车运输。开挖施工示意图见图3-3:《基坑横向开挖示意图》及图3-4:《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图3-3基坑横向开挖示意图基坑第一层开挖基坑第二、三层开挖图3-4基坑分层开挖示意图④基坑横向开挖先挖中心土体,再挖两侧土体,注意边挖边进行坡面防护。基坑内的土方开挖,其放坡坡度必须≥1:2。在雨季施工,开挖必须注意收集天气预报的信息,避免施工中突然下雨,使土体变软,基坑稳定性变差,容易引起基坑失稳。⑤开挖段最后端与后方主体结构施工段分界地段设截水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每层挖土前,先在前面15.0m左右处设一超前集水井(0.6×0.6m~0.8×0.8m)作为基坑内排水之用,如遇暴雨季节,应增设集水井,并应迅速排除坑内积水,使基坑始终处于无水状态。⑥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⑦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管线及文物的保护,特别是第一分层开挖时,在标定管线位置预留安全土体,人工开挖。为保护地下管线,表层土方选用有经验的熟练挖掘机司机开挖。⑧基坑开挖必须避开雨天的施工,以防在开挖的过程中突然降大雨,使支撑不能及时架设、基底无法封闭,最后土体在雨水的浸泡下,固结力下降,容易引起围护桩“踢脚”等现象。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地下管线及文物的保护,特别是第一分层开挖时,在标定管线位置预留安全土体,人工开挖。对需悬吊保护的管线,必须在吊悬完成,确保稳定后,才能开挖管线下土层,如遇到未标明(探明)的管线,应立即停止开挖,通知相应单位确定处理措施并实施后才能开挖。开挖过程中,若遇到地下文物、立即停止开挖,保护现场,通知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为保护地下管线,表层土方选用有经验的熟练挖掘机司机开挖。⑩基坑开挖完成后,在8小时内浇筑垫层砼,以防止基底软化;在5天内完成底板砼施工,并继续其下面的工序,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土方开挖基本要求eq\o\ac(○,1)土方开挖采用从上至下,分层分段开挖,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分部开挖到钢支撑位置后至架设钢支撑时间不超过8小时,为安全起见,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确保土方开挖安全进行。eq\o\ac(○,2)基坑开挖采用分段、分层开挖,分段长度在15m左右,分层高度按照钢支撑垂直间距确定,每步开挖深度为钢支撑下0.5m。基坑开挖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边坡的稳定,边坡坡度为1:3。eq\o\ac(○,3)土方开挖施工与测量监测紧密配合,一旦钢支撑轴力不规则变化,围护结构倾斜或位移,水位井水位变化速率较大,立即停止施工且通知设计与业主研究对策,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土方开挖时,在离开挖段最近的区域设置钢支撑存放、拼装区,以满足及时钢支撑的要求,并减少场内二次倒运。eq\o\ac(○,4)土方开挖主要以挖掘机施工为主,细部采用人工开挖。第一步采用1m3挖掘机开挖,开挖至第一道钢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每挖出一片围护结构位置的土方立即架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然后进行第二步土方开挖,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设计标高以下0.5m后及时架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第二步以下土方开挖,采用1台0.5m3小挖掘机配合1台1m3挖掘机,逐层从钢支撑间隙中直接取土,直至基坑设计底标高以上30cm后由人工开挖至基底。基坑开挖时严禁超挖和扰动坑底土体。eq\o\ac(○,5)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在基坑底两侧开挖排水沟,深度为挖土面以下30cm,避免基底受水浸泡,如发现围护结构渗漏现象,及时堵漏,防止水渗入基坑。eq\o\ac(○,6)在挖掘机挖不到的死角,采用人工挖土装入挖斗,用挖机配合倒出基坑。eq\o\ac(○,7)第三、四施工区段两端需做放坡处理,为防止基坑内泛浆及积水,在放坡段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内附6×6钢筋网片,坑底做集水坑。在本施工区两端做截水沟截留地表水。临边防护与攀爬设施(1)基坑栏杆为保证施工安全,预防高空坠落事件的发生,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做好临边防护工作,在基坑周围设置Φ48钢管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栏杆和栏杆立柱组成,上杆离地1.20m,下杆离地0.60m,用直角扣件扣接在栏杆柱上,栏杆立柱高1.20m,间距2.0m,并设置斜向支撑,距离基坑边缘0.50m,其根部与固定在浇筑支护桩圈梁砼同时预埋入0.50m,钢筋栏杆由上而下用安全网封闭。侧面图立面图隧道基坑边防护栏杆示意图(2)钢制便梯a、隧道基坑开挖以及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在开挖点设置钢制便梯供施工操作人员上下基坑用。钢制便梯以φ48钢管为梯梁,其上焊接两道φ20钢筋作支承,踏步上焊接5mm防滑钢板,钢便梯宽800mm,步阶高300mm,宽300mm,安装倾斜角度60°,钢制便梯两侧、底部满挂密目式安全网。示意图如下:钢便梯构造及安装示意图b、隧道基坑土方开挖至第二层以下时,钢便梯在围檩间作“之”字形架设,其两端支撑在φ48钢管三角架上,三角架与锚固在钻孔灌注桩上的刚性连接件通过扣件连结牢固。另外,在便梯转弯处搭设1.20m×1.60m平台,平台满铺2cm厚木板,下承φ48钢管网架(网格尺寸300×400mm)。平台通过拉杆、斜撑与钻孔灌注桩上的锚固连接件连结牢固,并在边缘设置1.20m高的双层钢管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式安全网。圈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施工在支护桩的顶部设置顶圈梁,将支护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圈梁断面型式按照里程分为三种:隧道北敞开段K1+795~K1+855段断面尺寸为1200mm×500mm;隧道右线K1+855~K1+950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右线K1+950~K2+070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右线K2+070~K2+110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左线K1+855~K1+950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左线K1+950~K2+070段断面尺寸为2300mm×800mm;隧道左线K2+070~K2+110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北敞开段K2+110~K2+163段断面尺寸为1200mm×800mm;隧道北敞开段K2+163~K2+204段断面尺寸为1200mm×500mm;隧道左、右线K1+980~K2+070段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分支撑粱和连系梁,断面尺寸分别为700mm×500mm和500mm×400mm。隧道K2+025~K2+070段在隧道左、右线之间设拉梁,断面尺寸分别为600mm×800mm。施工采用现场绑扎钢筋、木胶板支模、商品砼入模灌注。具体施工方法为:先将基坑表层土体开挖至圈梁及第一道支撑设计底标高位置,凿除支护桩顶部砼和浮浆至圈梁底标高。支撑范围内地面抹5cm厚M10砂浆垫层作为底模,按设计钢筋规格和尺寸下料并现场绑扎,然后采用木模板支模并用φ48脚手架钢管加固,浇注砼前先用高压水将接头面冲洗干净,砼浇注必须捣固密实,达到内实外光的质量效果。钢支撑的安装方法和步骤钢支撑材料与规格选用本工程基坑钢支撑系统采用Φ610,壁厚12mm的钢管支撑,钢支撑一端固定,一端接活接头,用钢楔块顶紧。钢支撑分为标准节和活接头两种形式。根据本工程基坑结构特点、基坑宽度及现有钢材情况,施工现场拟采用长度分别为6m、5m、4.5m、4m、3m、2m、1.5m、0.2m、0.3m标准节,活接头长度1.45m。根据土方开挖进度提前在拼装场按钢支撑编号及设计长度进行拼装备用。施工斜撑前准备好支座(钢垫箱),一旦工作面出来能及时投入安装。千斤顶的选用采用QYS-80型特制体积小、重量轻、高压50MPa千斤顶对钢支撑钢管施加预应力,行程200mm,每组最大顶力160吨,两个千斤顶一组,现场准备两组。第二道钢管支撑施工钢管支撑体系主要由钢管支撑、钢格构柱、牛腿、钢围囹组成。钢围囹采用350×350×12×19H型钢,钢管支撑采用2φ610mm(δ=12mm)钢管。(1)、施工流程本段基坑设计宽度为14.4m,钢管支撑按照基坑实测宽度分为一段,在基坑东侧地面进行预拼装。拼装好的支撑由1台50T汽车吊从基坑东侧吊入基坑,吊至支撑设计位置进行安装。施工流程见下图:第一步:土方开挖至第二道钢管支撑底标高。第二步:安装钢牛腿,将预拼装好的支撑从基坑东侧吊入基坑,拼装成整体。第三步:拼装成整体的支撑由1台气吊吊至支撑设计位置,进行安装,然后施加轴力。(2)、钢管支撑吊装见图3-5《钢支撑吊装示意图》。图3-5《钢支撑吊装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