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6篇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学情预设】:学生举例:听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碎石;楼道声控开关;声呐。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非常广,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可见声的利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体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一)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预设】: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如听老师讲课,人与人的交流,听广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多媒体展示)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行对比,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递信息吗?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二)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多媒体)(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声音在医学上的应用。(2)【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3)除去结石: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释被击成细小粉末,从而排除体外。(4)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到达疾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将药液破碎为小雾滴,让病人吸入,增强疗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老师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声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上面应用,哪些是传递信息的?哪些是传递能量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区分传递信息和能量。(三)在军事上的应用?学情预设】:学生看书,了解回声定位。蝙蝠夜间活动,但从不碰壁,为什么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1)学生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学生计算。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汇出地形图。?设计意图】:掌握回声测距,进一步理解声呐原理。(2)雷达——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判断目标位置。(四)在工业上的应用(1)超声波探伤:在不损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样品的质量。(2)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把上面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3)【学情预设】:自学书本p9—p10,学生举例,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眼、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很高。?设计意图】:学士自学能力的培养,声在工业上的应用,学生较陌生,通过老师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业上声的应用。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1)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4)声在工业上的应用。板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在医疗上的应用:b超、雾化、超声波碎石在军事上的应用:声呐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清洗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2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需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成心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二、进程与方式:(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历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进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育爱国注意情感四、教学重点:一、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二、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历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进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一、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二、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进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讲义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讲义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4)、参考系的肯定方式教学进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一、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需是和地面连在一路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需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需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答案:d教师评析: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在具体问题上,一般以对运动的描述简单方便作为大体原则,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教学进程2:强化训练:例二、某同窗坐火车郊游,当火车开动以后他一直在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看杂志,当他突然抬头向车外望去,看见路旁的建筑物飞快地后退。这段话中画线的三种运动情况别离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答案:地面、车箱、火车例3、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若以地面为参考第,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且运动快慢相同。答案:d二、空间位置的描述教学进程1:通过两个例子的讨论:一是向陌生人说明你在龙岩三中的位置,二是讲义中所例举的汽车位置的描述例子,让学生自已归纳总结得出肯定空间位置的步骤(1)、选择大家做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2)、说明在该标志的那个方向(3)、距离多少师:在物理学中,借助于数学方式,成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进程2:举讲义14页及15页中的两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一维和二维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教学进程3: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一辆汽车由校门向东行驶,要描述汽车的位置,应成立如何的坐标系?答案:应成立一维坐标系,以校门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以1米(或其它单位长度)为单位长度成立坐标系。教师评析:建什么样的坐标系,关键是看物体运动轨迹的形状:若是是直线则成立一维坐标系,若是是平面上的曲线,则成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是是立体的曲线,则成立三维坐标系。成立坐标系时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要描述做飞行演出的飞机的位置转变,则要成立三维坐标系。教学进程4:知识延伸:用钟表的时针指向几点来肯定空间位置的方式,也是实际应历时常采用的方式之一。3、时间的描述教学进程1:以讲义16页中“神舟”5号飞船飞行的部份重要时刻表为例(黑板上画出),同窗生一路讨论得出以下几点:(1)、区分时间与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点;时间距离指的是两个时刻的距离,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一段线段。(2)、时间的单位:s、min、h等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3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课前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课堂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补充质疑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口头表述主题2:受力分析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画受力分析的步骤。(3)说说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口头表述、板书主题3:将已知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的情况让学生掌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特点。依次分析下列问题:(1)已知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2)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大小,求f2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3)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分力f2的大小,求分力f1的大小和分力f2的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口头表述讲练结合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侧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拓展一、对弹力的理解拓展二、对摩擦力的理解拓展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拓展四、力的合成与分解ppt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总结反思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无板书设计课时2.7《力》整合与评价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掌握合力与分力的概念。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归纳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1、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通过作图法确定合力2、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尤其是合力的大小随两个分力之间夹角变化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让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下面同学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请同学们一起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学生活动:观看两位同学的操作,同时考虑并回答教师的问题。点评: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等效观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列举实际例子: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抗洪救灾中解放军搬沙袋、打夯等。点评: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学生活动:积极思考,领会合力、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二、新课讲授1、力的合成教师活动:教师出具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好多不同的设计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可让学生(2~3人)自告奋勇去前面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找出操作同学的不妥之处。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让操作的同学和下面同学一起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学生此时也可能有很多种猜想,比如:把两个力直接加起来等。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筛选出有一定道理的猜想)学生活动:根据老师出示的合力与分力关系模拟演示器,思考: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什么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案去探究?然后与邻近的同学交换一下意见。学生代表到前面去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并与自己设计的方案相比较,看哪个方案更好一些。同时要找一下前面同学的操作有无不恰当的地方,并友好地提出来。当操作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力的图示时,同学们要积极思考: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并形成自己的猜想结论。点评: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学生对于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的猜想,教师应当充分尊重,而不要怕麻烦,要让学生的实验探索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有时很睿智,教师时常会有惊喜的发现(为学生的聪明而高兴)。教师点评: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要给学生验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三组数据,处理完后得出自己验证的结论,即原来的猜想是否正确。让学生自己选出各组的代表,把实验的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操作情况、数据处理、语言表述等进行评价和分析。学生活动:根据学生自己的猜想,利用课桌上仪器进行实验验证,测量三组数据进行处理,看结果如何。(实验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组的学生代表要在同学们面前陈述本组的实验结论,和其他组的情况相比较,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得出求合力的方法。点评:验证探究的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究、验证,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活动: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比较准确而又简捷的语言表述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点评:概括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教师活动: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力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若f1和f2的方向相反(夹角为180°),求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若f1和f2的方向相同(夹角为0°),情况又怎样?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可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θ=0°;0°1、f2、?当f1、f2、相等时:θ=0°;θ学生活动: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做题态度要严谨认真。思考:两个力f1、f2、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随着f1、f2、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合力f的大小在一个什么样的范围内变化?认真观察老师提供的课件内容,验证自己得到的结论。点评:寻找合力f的大小和分力f1、f2、间夹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上述问题中,即: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能否不用图示法而用其它的方法求?如何求?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然后学生计算求出。点评:方法扩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是多么重要的结论,教师都不要取代学生,一切的思维活动教师都要巧妙引导,让学生得出。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初步知道求两个力的合力的方法后进一步提出拓展问题:一般情况下物体都受到多个力作用,那么如何求这些力的合力?学生活动: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不难想到: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它们的合力: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点评:由两个力合成扩展到多个力合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2、共点力教师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学共点力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以检验其自学情况: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4、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没有适用条件?适用于什么情况?学生活动:学生认真看书,掌握共点力的概念,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共点力的理解并搞清它们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共点力。点评:学生掌握共点力的概念,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能力。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课堂练习(见实例探究),学生先独立完成(起自测作用),然后讨论,有些问题可有多种解法,引导学生找出最佳解题方法。学生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练习,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情况。点评:在应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三、课堂总结、点评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教师要放开,计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5教材分析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板书设计】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2、超导体的优缺点3、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探究活动?课题】超导现象的历史?组织形式】个人或学习小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资料来源】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篇6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必修模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理解是重力加速度,(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轻重不同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过程,实际测量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3、情感态度和世界观感受前人(亚里士多德)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不同物体自由下落有共同加速度g、做好实验难点:斜面实验设计的巧妙性、实验过程中科学猜想、数学推导、合理外推的体现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有过思考,接触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伽利略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但未曾接触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理想实验的概念。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牛顿管、抽气机;2、10套:纸片、铁架台、铁螺丝、铁夹、铁横杆、纸带夹、打点计时器(带复写纸片)、纸带、重锤、海绵垫、接线板;长刻度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vt?v0+ats?v0t?at22(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vt2?v02?2a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种现象:把小石头和树叶举到相同高度,石头的重量比树叶重,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观察哪个先落地?(演示:石头和树叶)观察结果:石头先落地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大量物体下落的现象,归纳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我们今天看来,他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提问: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这个问题,桌上有两张纸片(同种材料,质量不同)观察掉落在桌面的情况:1.两张纸平摊,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2.把质量小的纸捏成纸团,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可见,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正是由于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得才有快有慢。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就是在一个没有空气的空间里,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演示牛顿管)看,这是一根玻璃管,管中的空气已经用抽气机抽掉了,里边有一个金属片和羽毛,观察牛顿管里的羽毛和金属片下落的快慢。(观察实验)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要注意理解“自由”这两个字:只受重力、初速度为零。结合上面的实验我们一起总结下,小结:如果没有了空气阻力,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不过,在存在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烟台理工学院《程序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财务年度预算方案计划
- 徐州工程学院《植物压花实践艺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工程学院《文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排水管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班级文学创作与交流活动计划
- 落实仓库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案计划
-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单词
- 绩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计划
- Q∕GDW 12080-2021 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 潜山第二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方案
- 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 柔性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机动车登记证书中英文模版(长春-别克HRV - 长城H3)
- PI-外贸PI-模板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_图文
- 常住人口登记表 空表
- 地下室降水井封井施工方案完成版
- 教育系统人员编制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老年人体育事业工作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