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第一单元检测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赍发(jī)盘缠(chɑn)玷辱(diàn)胭脂(zhǐ)B.尴尬(ɡà)口呐(nà)髭须(zī)朔风(shuò)C.拾掇(duo)央浼(měi)规矩(jù)祈祷(qí)D.妥当(dànɡ)憎恶(zēnɡ)滑稽(jī)吼啸(xiào)答案D解析A项“脂”应读zhi。B项“呐”应读nè。C项“矩”应读j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酒馔伏侍弛名交头接耳B.庇佑撮合戌守唉声叹气C.严峻虔诚委屈成帮搭伙D.绊倒分辩报歉不假思索答案C解析A项弛—驰。B项戌—戍。D项报—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不知是学生的热情感染了我,或者是由于长期工作形成了习惯,我急切地要把这所学校的情况报道出去。B.刘勰的《文心雕龙》、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既然是经典著作,都不适宜选做中学语文教材。C.愤激而不刻露,深切而不艰涩,出经入史而无“掉书袋”之嫌,张中行先生的晚年之文可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D.艺术的价值必需实现在人与人的对话过程中——虽然这种对话,未必总需要用有声语言或文字来进行。答案C解析A项应用“不知……还”。B项应用“虽然……却”。D项应用“必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B.新课标中,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犯一些错误。答案D解析A项表意不明。B项“兴趣”与“发挥”搭配不当。C项“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对应。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________。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________。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________,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①茶峒,因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②《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③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④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⑤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A.②③⑤ B.①③④C.①③⑤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语段紧扣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来行文,小说中涉及的人、物是要表达的重点,同时要注意前后语句表达形式的整齐性。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葛剑雄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答案D解析A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B项说“抵御外来文化”属无中生有。C项错,“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偏见。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答案A解析原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答案C解析A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D项中“成人之美”属无中生有。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③太宗: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一朝开国的帝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当:对,面对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道义C.卿勿复言,吾已谕矣谕:明白D.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答案B解析道:方法。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使一举而下,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eq\b\lc\{\rc\(\a\vs4\al\co1(上因晚朝,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eq\b\lc\{\rc\(\a\vs4\al\co1(岂得以喜怒专之,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D.eq\b\lc\{\rc\(\a\vs4\al\co1(则《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A解析A项连词,表承接。B项介词,趁着;介词,经由。C项介词,凭;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以致”等。D项连词,表结果,原来是;连词,表并列,就。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①④⑤ B.②③⑤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A解析③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称职的。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答案A解析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3分)译文:(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4分)译文:(3)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3分)译文:答案(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2)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3)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参考译文韩王赵普做宰相。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一天,大雪下到夜里,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皇上说:“我想攻打太原。”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上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面对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皇上笑道:“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赵普说:“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话未说完,皇上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孙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给他们的赏赐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说:“刑法是用来惩治罪恶的,赏赐是用来酬谢有功之人的,这是古往今来共同的道理。况且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个人的刑赏,怎能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呢?”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太祖入宫,赵普立在宫门口,过了很长时间也不离去。太祖醒悟了,才认可他的上奏。赵普想任命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的意愿,太祖不采纳。第二天,赵普又上奏,太祖又不采纳。第二天又上奏,太祖大怒,拿过奏折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变,慢慢拾起奏折回家后修补连缀,第二天又呈上去。太祖才醒悟过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那个人果然称职。赵普做了宰相,每当朝廷遇到大事,商定重要决议,刚一回到家,就马上关起门,开箱取书,整天阅读,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等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后来他去世后,家里人才打开箱子看,原来是《论语》二十篇。太宗想任他为相,有人诬陷说:“赵普,山东学究,只是能读《论语》罢了!”太宗怀疑,把这件事告诉赵普。赵普说:“我确实不懂得读书,只是能读一本《论语》,辅佐先帝安定天下,才用了半部,还有一半可以辅佐陛下。”太宗疑虑消释,最终任命他为相。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答:答案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答:答案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诗人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诗人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礼记》)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答案(1)则孤陋而寡闻艰难苦恨繁霜鬓(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有暗香盈袖(3)灯火阑珊处小弦切切如私语(4)栗深林兮惊层巅虽九死其犹未悔五、(12分)16.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但近年来,一些极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名胜,在旅游开发中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文物古迹遭到“保护性拆迁”。2002年制定的《中国文物保护准则》中明确提出“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等要求。请你针对文物古迹遭到破坏的现象,写一句提高国民对文物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宣传语。(4分)答:答案(示例)保护遗留古迹,守护传统文化。17.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但必须保留全部信息。(4分)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他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建设家乡是他们美好的愿望。答:答案同一片蓝天下,他们都是怀有远大的理想而没有被生活的窘迫磨灭斗志的,怀有建设家乡美好愿望的山里的孩子。18.请参考下面的例子,在“别里科夫”和“翠翠”这两个课本小说人物中任选一个,根据你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写一段文字。要求:①表达得体,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80字以内。例林冲,我想对你说:虽然你为人善良,但你还是保不住幸福的生活;虽然你安分守己,但奸人还是会找上门来;虽然你一再忍让,但仇敌还是会步步紧逼。凭着你的侠义心肠,盖世武功,如果早一点向恶势力宣战,你会拥有更精彩的人生!答:答案(示例一)别里科夫,我想对你说:你编了一个巨大的套子把自己封闭起来,战战兢兢,像一只多疑的老鼠,害怕一切新的事物。如果你能大胆地撕破套子,去接受新的事物,你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开阔。(示例二)翠翠,我想对你说:也许你觉得幸福像天边的云,水中的月,难以抓在手心,但只要你勇敢地去表露心迹,你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未婚妻(法)奥杜度过了几天假期之后,我要回巴黎了。当我走进车站,火车已挤满了旅客。我发现靠近车门坐着的旅客旁边,有一个空座位,但上面放着两个大篮子,里面的鸡和鸭把头伸在篮子外面。我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决定走进车厢。我说,很对不起了,让我来把篮子移开。可是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农民对我说:“小姐,请等一等,我就把它们从这里拿开。”当我把放在农民膝上的水果篮子提在手中时,他轻轻地把两篮家禽塞在凳子下面。我坐下以后,坐在对面的旅客问农民是不是把家禽带到市场上去卖。农民回答说:“先生,不是的。后天,我的儿子就要结婚,我把鸡鸭带来送给儿子。”他脸上显出幸福愉快的神情。他看了看周围的人,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表达自己的快乐。其他的旅客都留心倾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感到很高兴。只有一个老媪是例外,她占了两个人的座位,枕着三个枕头,正在叱骂拥塞在车厢中的农民。火车开动了。刚才说话的旅客开始阅读报纸,这时农民对他说:“我的儿子在巴黎,他是一家商店的职员,将和一位小姐结婚,她也是一家商店的职员。”这个旅客把已经打开的报纸放在膝上,问道:“未婚妻美丽吗?”农民说:“不知道,我还没有见过她。”这个旅客有些惊讶,又说:“真的吗?假如她长得丑,使你不喜欢,将怎么办?”农民回答:“这种事情可能发生,但我相信,她会使我们喜欢的,因为我们的儿子很爱我们,他不会娶一个难看的妻子。”农民的妻子又补上一句:“再说,既然她使我们的儿子菲力普喜欢,她也会使我们喜欢的。”农民的妻子转过身来向着我,我看到她一双柔和的眼睛中充满着微笑。她想知道我是否也去巴黎,当我回答说也是去巴黎时,这个旅客就开玩笑了。他说:“我打赌,这位小姐就是未婚妻,她是来迎接她的公公婆婆而没有介绍自己让他们认识。”所有的眼睛都向我注视,我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农民夫妇同声说:“嗳!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将非常高兴。”我向他们说明这完全是误会。可是这个旅客提醒他们,说我曾沿着火车走过两次,好像我在尽力找认什么人;又说我在登上车厢前是多么犹豫迟疑。所有的人都笑起来,我在困窘中解释说,这个座位是我能够找到的唯一的座位。农民的妻子说:“这没有什么关系,你非常使我喜欢。假如我们的媳妇能像你那样,我将多么高兴。”农民接着说:“是啊,我们的媳妇最好能像你。”这个旅客对于他自己的这番笑话感到得意,他带着开玩笑的样子看了我一眼,对农民夫妇说:“你们相信我没有弄错。当你们到达巴黎时,你们的儿子会对你们说:‘这位就是我的未婚妻。’”他说完后,放声大笑一阵,便开始专心读他的报纸了。过了一会儿,农民的妻子完全转身向着我。她在她带来的篮子底层找寻一会儿,拿出了一块煎饼,她一面请我吃煎饼,一面对我说,这煎饼是她今天早晨亲手做的。我辞谢了她的好意。接着,她又请我吃一串葡萄,我不得不接受了。当火车在一个站停下时,我很难阻止农民下车为我购买一杯热的饮料。我看到这一对好人一心爱着他们儿子所选中的未婚妻时,自己因不是他们的媳妇而感到遗憾。他们的爱情使自己觉得多么温暖。我是孤女,从未见过父母的慈容,而和我一起生活的人,谁都对我漠不关心。我惊异地看到他们的眼光时时注视在我身上,好像他们是在爱抚我那样。到达巴黎时,我帮助他们把篮子从车上搬下来,并领他们向出口处走去。我看到一个身材高高的青年向他们扑过来,用双臂抱着他们,我就稍稍离开他们远一些。他热情地吻着他父亲,又吻着他母亲。他们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他像他父亲,一双眼睛鲜明快乐,笑声爽快而响亮。外面,天几乎全黑了。我撑起大衣的领子。我落在他们后面,稍离开他们几步路。这时,他们的儿子去雇一辆车子。农民爱抚着一只美丽的花母鸡的头,对他妻子说:“假如我早知道她不是我们的媳妇,那么我早就把这只花母鸡送给她了。”“是啊!假如我早知道……”农民的妻子向着已走出车站的长长人群做手势,眼睛望着远处说:“她已随人群走了。”正在这时,他们的儿子已雇到一辆车子回来了。他看起来长得身强力壮,性情温和,我想他的未婚妻一定是很幸福的。他们的车子消失在黑暗中,于是我沿着每一条街道慢吞吞地走去。孤零零的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我已二十岁了,还没有一个人来向我谈过爱情。(选自《世界名人散文精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19.“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答案(1)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他的“玩笑”引起农民夫妇对“我”身份的误会,从而推动情节发展;(2)从人物关系的角度看,他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把“我”与农民夫妇、“未婚妻”联系起来。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看报纸的旅客”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作用不可忽视。正是他的玩笑让农民夫妇关注“我”,从而使后面的故事情节变得顺理成章。20.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两个人物对比的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4分)答:答案(1)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2)“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表达技巧中的对比手法。首先应该准确判断小说中该技巧运用的对应内容,然后结合该手法的一般艺术效果和小说中的具体内容作深入分析。材料中的对比主要有:老媪与农民夫妇的对比、老媪与其他旅客的对比、“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的对比。2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文字对农民夫妇的描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后一处文字对深化作品主题有何意义?(4分)答:答案(1)这两处描写表现了农民夫妇纯朴、善良、慷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