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疗_第1页
精神分析治疗_第2页
精神分析治疗_第3页
精神分析治疗_第4页
精神分析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析治疗神分析冶疗就是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挖掘出来,剥去其伪装,使其上升到意识中来,并让患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得以纠正或消除,从而使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病情得以治愈。治疗的过程一般是在温暖、安静的房间里,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床或椅上,面朝天花板,治疗者坐在病人身后,让患者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每周需治疗3~5次,每次需时间40—50分钟,整个疗程短者3个月至半年,长者2~3年甚至更长。这里简要介绍几种主要治疗技术。(一)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技术。在患者进入诊室后让其躺在舒适躺椅上,然后鼓励患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诉述其想要说的话,把积郁于心头的一切想法都说出来。无论是与疾病有关的,还是无关的;无论是重要的、有意的,还是不重要的、无意义的;无论是自己愿意讲的;还是自己不愿意讲的;无论是符合道德的,还是难以启齿的;总之,联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医生对谈话的内容要保证为病人保密,鼓励病人按原来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怕难为情或怕人们感到荒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因为越是荒唐或不好意思讲出来的东西,却有可能最有意义并对治疗方面的价值最大。在进行自由联想时,治疗者不要随意打断患者的话,只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一般来说,医生往往鼓励病人回忆从童年起所遭遇的一切经历或精神与挫折,从中发现那些与病情有关的心理因素。直到治疗者和患者都认为已经找到了病的根源为止。但从整个过程来说是相当长的,有的数周,有的数目,有的则要数年才能完成。因此事先应向病人说明这点而取得较好的合作。在治疗过程中,也可以发生阻抗、移情或反复现象。要鼓励病人坚持信心。只要把潜抑在无意识中的、患者自己觉察不到的心理矛盾冲突呈现到意识中来,使病人有所领悟,并进行重新认识、批判和调整,疾病自然就痊愈了。自由联想法的适应证主要是各类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与心身疾病等病人,也可用于部分早期或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但不适用于发病期的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与偏执精神病等病人。(二)梦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做梦的人为了避免潜意识的欲望被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是通往无意识领域的重要途径。因此,梦的分析就成为接触无意识、挖掘被压抑的心理冲突或创伤的一种有效手段。弗洛伊德认为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类:(1)睡眠时躯体受到的刺激如房间太冷,会梦到身陷冰天雪地的山谷中。(2)日间活动残迹的作用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人们可以在梦中继续完成白天的智力活动。(3)潜意识内容的反映这是最重要的。他把梦分为“显梦”内容与“潜意”内容两部分。显梦是指做梦者能意识到并能体验到的梦境的具体内容;隐梦则是指这些梦境具体内容所代表的无意识的象征性的含义。治疗者的任务就是从做梦者的表面内容深人到隐含内容,去解释梦中符号,找出它的象征性含义,把经过化装变形的梦复原,从而发掘出做梦者潜抑在无意识里的心理矛盾,以便帮助患者正确解决其致病情绪。人们通过“梦的工作”中的那些规律或心理机制而表现为各种离奇的梦境,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类:(1)象征:即用一种中性事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可减少或避免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例如,用细长、尖锐、蛇虫等东西来象征阴茎。(2)移置:指在梦中,将对某个对象的情感(爱或恨)转移和投向另一个对象方面去。如一位神经症男青年梦到一位穿黑衣服的陌生妇女,开始冲动地对她拥抱,继而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攻击。经过分析,梦中这位妇女实际是他的母亲,因为其童年父亲病死后,她抛弃了他而另嫁人离去。(3)凝缩:指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对象,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红楼梦》是贾宝玉游幻境时梦到仙子领他与其仙妹成亲。这位美女的形象是他所爱的三个女性的意象经过凝缩而构成的。(4)投射:指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意与意念,投射于他人,而减轻对自我的谴责。如一男青年梦中梦到其未婚妻别有的恋人并与人幽会。经过分析却发现他对未婚妻有所不满而萌发了追求其他女郎的意念。(5)变形:指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富家子弟,在其父病重后患了焦虑性神经症。其梦中梦见父亲病愈又能掌握家务了。经过分析,他的潜意识中盼父早死的不孝意念受到超我的严厉压抑,通过“反相形成”而产生了“父亲病愈”的“反”梦。(6)“二次加工”:指做梦者在梦醒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对自己的梦进行修改加工,使它比较有次序或合乎逻辑一些;或者将梦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反而置于次要或不显著的地位。(三)移情分析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和患者建立起和谐亲密的关系能大大促进治疗的效果,但由于疗程很长,医患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超出理智的沟通或对话,而包含了强烈的情感。患者把过去与父母的病态关系转移到与治疗者的关系上来,即患者对自己疾病的关注明显降低,而对治疗者的兴趣渐渐突出:弗洛伊德把病人的这种表现称为“移情”。如果患者在儿童期对父母是依赖和信任的。就会很容易以同样的依赖和信任而把自己托付给治疗者,表现为对治疗者的钦佩、友好、爱慕或带有性爱的成份,此为正移情;如果病人的双亲是冷漠、不可信赖的也会影响病人,以致对治疗者表示出怨恨和敌意,此为负移情;治疗者可以透过患者移情的表现,弄清患者幼年期对双亲关系的性质及其对患者的心理意义。如果治疗者对移情处理得巧妙和成功,可变成治疗的动力。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对共情的理解与应用

贾晓明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100081)

摘要

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Empathy)概念,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人本主义的共情为精神分析中的澄清、对质、解释等各种技术提供了更佳的表达态度与方式。而现代精神分析指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情。对反移情的深入理解是一种更高级的共情。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共情观点,体现着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关键词:共情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反移情

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一、关于共情

共情(EMPATHY),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对于共情,许多学者有着精辟的阐述。Mayeroff(1971)认为,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

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罗杰斯

Rogers

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涵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

EGAN将共情分为初级两个水平,即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初级共情跟上面的定义基本

一致。高级共[1]情包括表明自己的态度,影响来访者等。

近些年来,最新的观念强调,共情远远不只是一个单一的概念或技能(S.

Cormier,

1998)

二、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共情为澄清、对质、解释等各种技术提供了更佳的表达态度与方式,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鼻祖,弗洛依德本人及他所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其实一直不断受到批评与质疑。特别是在实际咨询与治疗实践工作中,传统的精神分析似乎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治疗师象个“侦探”,是个高明的洞察者,探索着来访者深层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层面)。弗洛依德自己也谈道,他并不热衷于帮助人,他宁愿将自己看成是一个研究者,与病人在一起的时候,他表现得很没有人情味,很冷淡。弗洛依德曾对一个朋友坦言,我缺乏帮助人的热情(摘自于SXHULTS)。

也许弗洛依德的缺陷正好是罗杰斯的财富,助人的热情贯穿了罗杰斯的一生。目前许多现代精神分析的方法仍保留着弗洛依德理论的核心内容,但这些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罗杰斯的态度,以提高治疗关系,并对来访者(病人)实施充满尊重的治疗。

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技术有澄清、对质、解释。现代精神分析治疗家将共情的态度运用于这些技术中。

1.

用共情的方式行表达澄清

澄清代表着询问更进一步的讯息。指治疗师就来访者(或病人)已经能够面对的心理现象的产生过程,在更细节的层面加以观察(J.

Sandler,1992)。例如:你可以告诉我你妈妈是怎么骂你的吗?你能多说一点吗?这样的问话,不带有“逼迫”性,而是用商量的口气。

2.

用共情的方式使用对质技术

对质是向来访者(或病人)提出治疗者的观察。所谓观察是治疗师发现来访者出现的许多不一致。对质是使来访者认识到他在回避某些事物,而对此他必须予以理解(J.

Sandler,1992)。不幸地是,对质带有攻击的涵义,而这部分并不是运用这种技巧的目的所在。因此把两件事情面对面摆在一起的对质方式,实为一种共情的方式。例如:我听到,一方面你说你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另一方面,你谈到在你小时候你的父亲常常殴打你。

3.

用共情的态度使用解释技术

现代精神分析的解释技术是用来指出目前的感觉、态度或者行为是重复以前的感觉、态度或者行为。解释常被认为是解释因果关系,其实指出平行的关系也同样有效。例如:“你害怕如果你对我很生气,会使我拒绝你,就像你害怕母亲因为你做出不尊敬的行为而把你留在房间里一样。当然她的确真的做了。”这就是一种共情的态度下的解释。

三、对反移情的理解更有助于达到深层次的共情

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中,强调的是咨询员、治疗师要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及感受。这似乎意味着咨询员、治疗师对来访者(或病人)的内心世界的主动进入。然而这种主动进入,其实许多理解也仅停留在EGAN所讲的初级共情层面,基于许多原因,咨询员、治疗师并不一定想理解对方就能理解。另外一个问题是,忽略了来访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即他们也不自觉地在与咨询员、治疗师的互动中,期望咨询员理解自己深层的情感,这些情感可能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能连其自己也捉摸不定,存在潜意识过程中。

由此,现在精神分析的一些概念,如移情、反移情、投射性认同等,通过对认识来访者(或病人)与咨询员、治疗师之间的互动及情感联系的深刻洞察与理解,可以帮助咨询员、治疗师达到更高级的共情。

精神分析强调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员、治疗师的情感卷入。咨询关系也常被成为是一种移情关系、反移情关系。情感的卷入不一定是主动的,许多时候是被动,在不知不觉中,在潜意识中发生。(以人为中心疗法,不强调此点)。

移情指的是来访者(或病人)将过去重要人物(客体)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身上。反移情的定义现在有多种。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治疗师将自己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体验投射在来访者身上的情感反应为反移情。现代一些精神分析学者认为,反移情包括了治疗师对病人的一切情感(海曼,1950,1960)。而一致性的反移情,是指治疗者与来访者的情感态度发生共情。比如病人愤怒(多潜意识层面),治疗师也因为病人感到同样的情绪--愤怒。这一反移情是来自病人,由病人激发出来的。海曼(1950)认为反移情是理解病人的钥匙。

如何理解移情、反移情与共情的关系,先来看一个个案:

在治疗接近尾声时,来访者说,我下星期不能来了,我和朋友有个约会。我想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下两周有个假期,也不能来,所以早一点儿开始不来对治疗不会有什么伤害。

治疗者听后感觉有点灰心,他觉得好像被来访者丢在了一旁,自己对来访者无关紧要。治疗师想如果我是唯一对治疗许诺的人,治疗就不会有用。不如我们最好现在就终止,以后也不要再来了。

我们可以感受到治疗师在听了来访者的一番话后的情感反应。他不舒服,觉得被忽略,觉得自己无关紧要。这种情感反应被称之为反移情。不过这个反移情是来访者引起的。来访者通过投射性认同的防御机制使治疗师拥有与他一样的感觉。

治疗师领悟到,他所感受到的正是来访者目前的感觉。她这么做就是要激起治疗者和她一样被忽略的感觉。他现在可以深入地共情患者觉得如何被抛弃及她如何想要摆脱其他人,因为治疗中不可能有相互满足对方的关系存在。由此治疗师想他会等三个星期,直到来访者回来,再运用这更深入的洞察。他不会结束治疗。

精神分析师(包括其他心理治疗师)内心活动的进程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分析者随时准备接受并理解病人的投射,并且运用他本人成熟的性格系统将这些投射进行加工处理,使得这些投射在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分析治疗中的交流与相互影响,重新进入并固定在病人的内心世界(1979年版,P

362)。这就要求分析者(治疗师)容许并接纳那些产生在内心的情绪,这些情绪同病人作为对其内心痛苦的回应的情绪是完全一样的。同时,分析者(治疗师)应该熟悉并掌握自己的反移情,只有这样,心理医生才能对病人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拒绝接受或误解它们。

那种与来访者(或病人)完全一样的情绪反应就是共情,是真的有了来访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受同身。这种体会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治疗师似乎很被动。仅用罗杰斯的观点似乎不能完全解释这种现象。

斯皮茨(Spitz.R,1956)和利特尔(Little

M,

1960b)认为“没有潜意识层面的反移情就没有共情,也就没有分析本身。”马尼-基尔德(Money-Kyrle

R

E,1956)将共情视为“正常的”反移情。

当反移情反应成为一种潜在的“共情发生器”时,对治疗关系是非常有利的。

按照克恩贝格的观点,分析师(治疗师)对病人的共情,是因为他具有可以被病人的投射所激活的原始客体关系。文字有限,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笔者认为,没有对一致性反移情的理解,是很难达到罗杰斯所阐述的真正的共情。只是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需要咨询员、治疗师能对此反移情有很敏锐的洞察,并将其作为理解来访者(或病人)的重要方式或途径。

四、KOHUT的自体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共情观点,体现着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

科胡特(Kohut

H)是自体心理学(Self

Psychology)理论的创建者,他在与各种求助者的相处中发展出自己的共情观点(S.

Cormier,1998)。对科胡特来说,其理论的转折点来自一个咨询个案。

一个求助者在每次访谈中都激烈地指责他。当他不再试着解释和说明求助者的行为,并开始倾听时,他意识到这些指责是求助者试图展示一个事实,即他早年由于与不称职的监护人生活在一起,她一直不能得到监护人的照顾。科胡特

猜测,求助者通过治疗中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他们的需要,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线索:即他们早年没有从监护人那里得到能够使他们建立起自我意识的东西,因此他们需要从治疗师那里得到。

当一个孩子的需要没有被满足或受到伤害时,它只是被阻止了,但并没有消失。它通常以原始的形式保留于一个人的身上,这种原始的形式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成年求助者在治疗中表现出非常幼稚的行为。

科胡特假设了五种需要,分别为被赞赏,并使自己的梦境、希望和幻想被认可的需要;

被关爱、被喜欢的需要;被安慰、使某人倾听并作出共情反应的需要;被激励和被关注的需要;被原谅的需要。

科胡特认为如果这些需要持续受到阻止和压制,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自信,自我结构就会受到损伤。而且,自我会分割为真实的自我----与自身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和虚假的自我----顺从最初监护人的需要、否认自我真实需要的谦卑自我。,它只是被阻止了,但并没有科胡特认为自恋性人格障碍是源于母亲的共情失败(Failure

of

Maternal

Empathy)。小孩需要能共情他需求的成熟且有回应的双亲。

父母长期的共情失败造成所谓的自恋型脆弱(Narcissistic

Vulnerabilities),而这是治疗者必须提供具有共情的回应来协助患者克服的。

科胡特(1984)认为,共情的核心在于为求助者提供“矫正情感体验”,重要的是治疗师对求助者及其情感的接纳。要避免任何使求助者听起来像是批评的评论。最初的监护人缺乏共情接纳,因而使得求助者自我中的某些部分受到压抑。在咨询中切不可重复这一压抑过程,相反,治疗师需要创造一种氛围,使求助者以前被埋没的自我得以浮现、受到接纳、并被整合。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就是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并没有受到批评,从他们自己特殊的个人发展史出发,他们的方式是最有可能被接受的方式”。

这与罗杰斯的无条件接纳有着多么相似之处。

经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概述

■精神分析的发展

■精神分析究竟是什么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学习精神分析的精髓是什么

■经典精神分析的特征是什么

精神分析的发展

■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修正的弗洛伊德主义:阿德勒和荣格

■社会文化学派:霍妮、沙利文、弗洛姆

■自我心理学:哈特曼、艾里克森

■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弗兰克、罗洛梅

■后现代精神分析:拉康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在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威格曾作了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精神分析的压抑论,但当他把研究结果寄给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却在回信中说“我怀着兴趣检查了你的证明精神分析观点的实验研究,我不能对你的实验给予很高的评价,因为精神分析观点所依赖的观察材料独立于实验的证实”

■精神分析有两个假设触怒了全世界,并使之不受欢迎。其一是冒犯了理性的成见,其二是冒犯了美育或道德的成见。我们不应太轻视这些成见,它们很有势力,这些人类发展的沉淀物是有用的和基本的。它们通过情绪力量而存在,与它们斗争是很困难的。

经典精神分析的特征

■在几个世纪中,人类素朴的自恋先后从科学手中受到了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个打击是:人们认识到我们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无穷大的宇宙体系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这使我们想起哥白尼的名字,尽管亚历山大的学说也曾有过类似的假定。第二个打击是:生物研究剥夺了人有异于万物的创生特权,人被沦为动物界的物种之一,和动物一样具有一种难以磨灭的兽性。这个价值重估由现代的达尔文、华莱士和其前辈完成,这同样也曾受到现代人最为激烈的反对。但是,人类的自大还受到来自目前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次的也是最为致命的打击,这一研究试图证明“自我”并不是自己家宅的主人,而必须满足于大脑中潜意识是如何进行的少许信息。

一、潜意识学说

■意识构成学说

■潜意识的来源

■潜意识的检测

■潜意识的挖掘与精神分析的治疗机制

潜意识的特点

■潜意识境界所遵循的法则,叫做“原本思考法则”也就是人在孩童时期的思考方式。也类似原始人类的思考方式。与成人以后的“继发性思考”不同,其特点为:

1、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2、思考之方向依情感、欲望支配,而非逻辑

3、常以“浓缩”、“转移”、“象征”等作用来表达。

■我们必须假设每个人在其心灵内,均有两种心理步骤:一是在梦中表现出愿望的内容,二是扮演检查者的角色,而形成了梦的改装。

■凡能为我们所意识到的,必得经过第二个心理步骤所认可,一但无法通过第二关,则无法为意识所接受,而必须任由第二关加以变形到它满意的地步,才得以进入意识的境界。

治疗机制

我们每当遇到一个症状时,我们可以推知患者有某种固定的潜意识的过程,这种潜意识的过程包含症状的意义,但这个意义一定是先为潜意识的,随后才可发生症状。症状从不从意识过程中构建;有关的潜意识过程一但变为意识,这种症状必定消失。

二、本能学说

■本能的构成

—生本能——性本能

—死本能——攻击本能

案例讨论

本能做功的方向

■紧张→松弛

■非稳态→稳态

■兴奋→静止

■不平衡→平衡

我们可能会问:我们的心理器官的工作是否有一个主要的目的?我们可以做第一个近似的回答是这个目的的指向快乐的获得。似乎我们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是趋乐避苦的——也就是自发地受快乐原则的调节。我们想要知道的就是什么样的条件可引起快乐,什么样的条件可带来痛苦,而这种知识正是我们所缺宪法的。我们只能冒险地这样说:心理器官内刺激量的减少、降低或消灭,可引起快乐;而刺激量的增高,可带来痛苦。

三、本能学说

■本能的转移

—移位

—升华

—攻击本能:控制欲、支配欲、剥削

欲、竞争欲

—本能:依恋性、偏爱、趣味、情操

三、人格结构理论

■超我——司法部门——道德原则

■自我——行政部门——现实原则

■本我——动力部门——快乐原则

人格的稳定

■人格的重大变化均发生在人生的最初20年里。在这一时期,他要学会如何克服或顺应内部和外部的挫折以及不适,如何获得必要的习惯、技能和知识,如何避免痛苦,防止焦虑,如何补偿损失、匮乏和剥夺,如何消除冲突。到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人格通常能达到某种程度的恒定性和均衡性,这重过程一直保持到老年时期的衰退过程开始为止。

■“稳定的人格”并不等于成熟、完善、健全的理想人格,它表示人在对付紧张的问题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持久固定的处理方式。

■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决定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则取决于它所具有的动力状态。如果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所控制,她的行为就很道德;如果大部分能量为自我所支配,他的行为就显得很实际;如果能量还停留在本我——心理能的根源处,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能够。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取决于此。

■反社会人格是对超我的排斥

■强迫性人格是对本我的排斥

■精神病状态是对自我的排斥

四、焦虑理论

■道德焦虑——对超我的恐惧

■现实焦虑——对环境的恐惧

■神经症性焦虑——对本我的恐惧神经症性焦虑

■常见恐怖症。恐怖是非理性的,因为焦虑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本我,而不是环境。恐怖症的对象代表了满足本能的诱惑,人们所要的正是所恐惧的东西,或者正是象征所恐惧的东西。

■案例

五、心理防御(自卫)机制

■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多见于精神病、梦和儿童)

—否认(对外界现实)

—歪曲

—妄想性投射

■不成熟防御机制

(多见于严重抑郁、人格障碍和青春期)

—幻想

—疑病

—被动—攻击行为

—发泄

■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可见于正常人)

—理智化

—压抑

—反向形成

—置换

—分离

■成熟防御机制

(多见于“健康”的成人)

—升华

—利他

—压抑

—预期

—幽默

防御机制的作用

■在生活危机事迹发生时,可以把情绪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

■当本能冲突突然增加时,可推迟或疏导,以恢复平静。

■争取时间,以适应自我形象的变化。(如大手术后,或忽然职务提升)

■处理一些与人、与事、与生、与死的矛盾

■在与良心发生冲突时,免受伤害(如在战争中杀敌,把父母送进老人院等)

六、关于心理症状

■症状难以消失的原因——症状获益学说

■替代性的痛苦——保护人格的完整

■以症状的形成来解决心理矛盾,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而且最适合于快乐原则的精神,连医生也不得不承认,用神经症来解决冲突,乃是一种最无害、并最能为社会所接受的方法。

称为“疾病性获益”。一位被其丈夫暴力虐待的妇女,她往往会在神经症中找到出路。假如她的先天倾向使之成为可能,假如她太懦弱或太守旧而不敢偷情来自慰;假如她不够坚强,不敢公然反抗外界的攻击而和丈夫离婚;再假如她不具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没有希望能找到一个更好的丈夫;最后还假如她在性方面仍然对这个蛮横的丈夫有着强烈的依恋,那么她就只有逃入疾病这一条路可走了。

■让我们看一下日常生活。如一位有能力工作的人,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而成残废。他不能继续做工了,但因此可按期领得少量的赔偿金,并且学会了利用自己的伤残来讨饭度日。他新的生活虽然比较低贱,但它正建立在对他先前的生活方式剥夺之上。如果你治愈他的伤残,那就等于剥夺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因为他现在是否能够再做以前的工作,已成问题。如果神经症也具有这种附带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可以使它和第一种利益相并列,并将这命名为由疾病而获得的次级利益。

神经症的本质

■从不满意的现实逃向伴有生物损伤的、我们所说的疾病状态(虽然疾病从来不会给患者带来即时的快感)这种逃遁发生于退化、退缩和返回性满足不受阻碍的初始阶段这条道路。

■你对神经症的病因挖掘的越深,我们普遍地发现现实并不令人满意,出于这个原因便热中一种幻想的生活。有能力和有成就的人是那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把愿望的幻想转变为现实的人。如果由于外部世界的抵抗和个人自身的弱点而使能力失败,他就开始脱离现实而退到幻想世界中去,而幻想世界中的内容就可以转化为患病时的症状。如果一个人拥有艺术天赋,他就可以把他的幻想转化为艺术创造,而不是症状。否则,作为幻想源泉的力比多就会走上倒退的道路,重演幼儿时的愿望,并以神经症告终。寺院曾经是那些对生活感到失望的人、觉得无力面对生活的人的避难所,而如今神经症已取代了寺院的地位。

■《弗洛伊德文集》第3卷,长春出版社,38——39

阻抗

■阻抗系指病人内部对治疗的抗拒力量。其中包括:安于现状、惧怕任何变化;害怕引起良心上的过分谴责;不肯放弃那些形成情感疾病的幼稚冲动。

七、精神分析性治疗

■自由联想

■释梦

■阻抗

■移情

■解释自我分析(Egoanalysis)

精神分析的大家庭中,Fairbairn是强调自我(ego)重要性的先驱之一,他吸取MelanieKlein的一些重要概念提出了“客体关系理论(objectrelations

theory)”,这个理论假设认为:在婴儿早期,自我的分裂(splitting)是由于内化了的好客体(goodobject)与坏客体(badobject)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自我,在出生时是完整的(这与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不同,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在刚出生时是不完善和不完整的),是由于个体与母亲的不适当关系才导致的分裂(splitting)。本能(力比多)的作用是寻找好的客体(goodobjects)以促进自我的成长;而攻击(Aggression)则是力比多在寻找这种客体过程中受挫的一种反应,因此,攻击是一种防御而不是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是一种本能)。由于分裂造成的自我完整性的丧失以及内部自我客体关系(ego-objectrelation)的演进才形成了心理病理基础。因此,自我发展过程要归于客体的变迁而不是本能的变迁。Winnicott也强调母婴的早期互动是自我发展的基础。

自我心理学的早期支持者们,如Fairbairn认为,客体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仅仅作为一个渠道为婴儿提供满足,而是婴儿天性的一部分,婴儿一出生就会本能地去寻找客体。Fairbarn预言,以后的学者在人类心理成长的研究中会发现,新生儿在刚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客体发生了关系。Fairbairn并不把结构(自我)和能量(本我)看作分别独立的实体,他认为它们是紧密联为一体的,力比多既不是快乐搜索器(pleasure-seeking)也不是客体搜索器(object-seeking),即力比多不是单纯地寻找快乐也不是单纯地寻找客体,而是个体一种生物学的生存机制。所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无客体的初始自恋阶段”,只是一种空洞的抽象,因为寻找客体是婴儿最初始的目标,尽管在寻找的最初阶段可能会有些混乱。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个体生存的关键(如嘴与乳房),也是种族延续的关键(如生殖器对生殖器)。适应是个体与客体良好关系的产物,而心理病理现象则正是不良关系的产物。

多数人确信,由于人类的行为极其复杂,不可能仅仅由本能过程来解释行为。所以人们逐渐地把研究焦点从弗洛伊德所关注的本我转移到整个的人格范围,尤其是对自我的研究。不过,自我分析学派的学者们仍然保留了弗洛伊德的动力学观点、人格结构和心理地形等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其中也包括力比多理论。最初的自我心理学家如:AnnaFreud、Erikson、Hartmann、Rapaport、Loewenstein等,他们更强调基于实际观察、系统的数据收集和临床经验上的研究,并力图避免以哲学思辩或含混不清的方式构建自己的学说。他们做了大量关于儿童的研究,并且特别着重不同的教养方式、儿童与家人的互动特点及社区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社会学及人类学内容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也在他们的研究之列。

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观察表明,尽管原始的心理驱力被认为是基本和重要的,但是,在行为独立于本能之外的过程中,它们受着环境的塑造和修饰性影响。而且,这些塑造与修饰在上述过程中被认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弗洛伊德本能概念的基础上,自我分析学家认为,个体在刚刚出生后行为还没有分化,但同时,婴儿存在着某些与生俱来的反应潜能,这些潜在的行为要通过环境(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来唤醒和巩固。这些反应的导出,是由特定的内部及外部的行为引发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同于本能,本能的作用是处理感知觉刺激并组织、整合和控制个体的行为。反应模式,是个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特定的环境的方式,如意识与思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在被激活后则用于控制和引导个体行为。习得的反应很快取代了本能的自发反应。自我分析学者认为,行为不仅仅是释放性和攻击能量的手段,自我的功能在它们自己的权限内是可以追求快乐舒适的。自我的最重要功能是斡旋感知觉与具体行为的关系,维持与内外部环境的联系,具体包括:处理相关的意识和注意,隐藏或延迟释放冲动,管理思维与交流(言语反应),控制行为与动机(行为反应),处理个体所处的环境。自我以综合、整合和有组织的方式,使行为变得有控制、有思想、有计划和更为调和。

尽管人生的最初5年是人格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所产生的行为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整个一生的行为框架。但是,模式并不象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完全固定且不可调整。在个体成长的某个阶段,环境经验甚至可以对整个人格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婴儿区分内部反应和环境的影响的进行,如哺乳,自我的发展就开始了。在发展中,婴儿逐渐从环境中将自我分离出来,并开始预测未来的事件。挫折导致了自我控制,婴儿逐渐形成了能够回忆过去的能力,并且通过这种能力使不能得到即刻满足的愿望获得延迟满足。在与周围客体的关系中,形成的习惯性行为模式使儿童赢得周围客体的赞同,并且能控制由此而产生的情感,这样个体的连续性和自身身份就产生了,同时,通过模仿的帮助使问题得到解决和处理。当社会环境也融入个体后,个体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自尊产生于不同技巧的练习和人际经验的体验,防御机制用于控制恐惧和某些情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焦虑作为一种信号,促使个体从储备库中调出防御以抵抗焦虑。尽管导致这些防御产生的早期条件已不复存在,但个体在整个一生中仍然倾向于使用这些防御来对抗焦虑。习得的行为模式具有“等级制结构”,即最早形成的模式位于结构的最上端,占据着统治地位,它永远不会被完全除去,只是部分地被后来者取代和调整。思维模式也是如此,在“初级过程”的基础上,初级思维模式与本能驱力相联系并逐渐被逻辑思维过程所取代。此外,防御机制也是按照这种等级制度排列的。心理过程中,最先出现的东西具有“土著者”的性质,而以后出现的东西则都表现为“移民者”的特点,即受制于土著的习俗,同时也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自我分析家认为,行为既不是本能能量的副产品,也不是环境事件的后果,而是一种反应形式,并且通过自主性(autonomy)的不断发展逐渐地独立于本能和环境之外,形成稳定的反应结构。健康的行为是在意识的控制之下的,但当自我失去了自主性而受控于本我和现实时,行为就不再受意识所控制,病理现象也会随之而生。尤其是在残存的稳定行为模式不能再有效处理个体所面临的压力情境时,个体极易表现出病理特征。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个体形成和维持适应性结构,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病理行为的产生。

心理治疗中,自我心理学家主张,要在弗洛伊德经典的治疗规则中,增加新目标,即通过增加新的行为储备扩大对行为(包括对内部冲动和外部压力)的有意识控制。Hartmann推测:最终将形成一个与自我分析这个理论体系相匹配的技术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治疗者的工作不仅要理解病人的病理现象,而且还要理解适应性行为模式,检测自我的冲突方面与非冲突方面的关系从而追踪神经症性焦虑的原形。上述这个理念体现在许多自我心理学家的著作中,他们呼吁治疗要体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例如,解释应针对具体的事件而不能只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要将关注点放在治疗情境中的即时问题和特征性防御上,以便最直接地影响病人的非适应性行为模式。

简言之,自我分析家对精神分析或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贡献如下:

1、行为并不是由本能决定的,而是由按等级次序包绕在自我周围的各种反应模式所共同决定的。

2、将自我作为一个有自主性的实体从本能与现实中分离出来。

3、自我的驱动力并不是来自性本能和攻击本能,而是受环境控制和适应性学习的驱动。

4、习得行为的适应性方面与本能行为的适应性方面同样重要,都可以使个体产生满足。

5、与经典的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