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史八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随堂练习_第1页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随堂练习_第2页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随堂练习_第3页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随堂练习_第4页
北师大历史八下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随堂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自主预习知识点一稳定物价之战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进行“米棉之战”的直目的是()A.稳定物价B.解放生产力C.消灭地主阶级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知识点二农民的翻身解放2.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3.建国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①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知识点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年l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的打击下,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5.在异常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其中奋不顾身堵枪眼的是,潜伏守纪不惜身的是,他们无愧为“最可爱的人”。基础巩固6.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米、棉)一黑(煤),就能置上海于死地。”这说明()①上海物资短缺②上海国民党势力强大③稳定物价刻不容缓④上海周围不产煤、棉、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A.镇压反革命B.抗美援朝C.追歼残敌D.稳定物价之战8.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A.浙江B.西藏C.江苏D.山东9.“土改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这句话中的“延续两千多年”应从何时算起()A.夏朝建立B.商朝灭亡C.战国开始D.秦朝建立10.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场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A.进行了土地改革B.粉碎了“四人帮”C.实行了改革开放D.镇压了反革命11.对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基本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度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D.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2.右图是著名作家周立波所写的《暴风骤雨》的插图,它表现了农民在分得各种生产资料后的喜悦场面。由此推断,该作品反映了()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战争C.开国大典D.抗日战争13.重温历史,缅怀英雄,右图中的人物是()A.抗日战争英雄B.人民解放战争英雄C.抗美援朝英雄D.社会主义建设模范14.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军队的名称是()A.中国人民远征军B.中国人民派遣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自愿军15.今天,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位于鸭绿江畔,中朝边境)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矗立着两位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中国伟人的巨大雕像,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A.彭德怀B.刘少奇C.朱德D.邓华16.在今天的旅顺(属大连市)烈士墓地里,有一个200座墓碑的方阵,全都是1950~1953年牺牲的苏联人,他们为何长眠于中国旅顺呢?以下几种说法推断中,最符合史实的是()A.驻旅顺的苏军意外罹难B.美军空袭在旅顺的苏军C.苏联直接派兵参加抗美援朝D.实际上是美军士兵的遗骨17.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8.1952年中朝军民通过激战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这重要的一战发生在()A.上甘岭B.鸭绿江C.平壤D.汉城19.《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上甘岭》《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都涉及()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20.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B.“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C.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D.签订《朝鲜停战协定》21.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请完成:(1)上述声明中的“帝国主义者”主要指哪个国家?“邻人”指哪个国家?(2)中国政府针对这一侵略战争作出了什么决策?最终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是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几千年来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完成:(1)这次土地改革从何时开始,完成于什么时间?(2)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的。(3)在材料一中,为什么说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拓展创新23.50多年前,为了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付出了伤亡30多万人的代价,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至今长眠在朝鲜半岛上。中朝人民并肩歼灭了39万美国兵,第一次打败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保卫了中国的安全。在那场战争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下行军作战宿营,在寒风呼啸的冬夜里长时间潜伏在预定出击地域,千千万万人冻掉了耳朵,冻黑了手、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激励着他们?他们靠步枪、手榴弹,“一把炒面一把雪”,和拥有海陆空三军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美国军队较量,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吗?难道不值得被后人永远颂扬吗?据此完成:(1)你能列举出至少两位志愿军战斗英雄及其英雄事迹吗?试试看!(2)我们在学习、生活实际中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24.阅读下列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请完成(1)指出上述材料的出处(2)你认为材料中提到的土改政策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答案: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自主预习1.A2.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l9523.A解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排除含有④的选项,A项为正确答案。4.1950彭德怀1953朝鲜停战协定亚洲世界国际威望5.黄继光邱少云基础巩固6.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早已被赶出上海;而上海附近的苏州、湖州是著名的稻米生产基地,所以②④说法不正确,由此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7.D解析:A项是政治方面的措施B、C两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只有D项是经济方面的措施。8.B解析:西藏在1951年才获得解放,所以在1950年不可能进行土地改革。9.C解析: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开始建立。10.A解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1.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1950年颁布的,而不是l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土地公有制。所以A、B、C三项叙述不正确,正确答案为D项。12.A解析:本题将历史知识与文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暴风骤雨》描写的是土地改革的故事13.C解析:图片中的人物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14.C15.A解析: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16.C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1950---1953年,正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17.D解析:A、B两项描写的都是长征,C项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D项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18.A19.C解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中入朝作战的军队,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中的著名战役。20.D解析:l953年7月,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21.(1)美国。朝鲜。(2)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迫使美国于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影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2.参考答案:(1)从1950年开始,完成于1952年。(2)基本内容: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基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解析:解答时,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判断出这次土地改革指的是l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解答第(2)(3)两问拓展创新23.(1)用身躯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不暴露目标的邱少云,等等。(2)提示: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4.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抗日战争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