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热力循环的发展课件_第1页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热力循环的发展课件_第2页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热力循环的发展课件_第3页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热力循环的发展课件_第4页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中热力循环的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12865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理论指导依据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目录卡诺循环—

理想可逆热机循环4-1绝热压缩过程,对内作功1-2定温吸热过程,q1=T1(s2-s1)2-3绝热膨胀过程,对外作功3-4定温放热过程,q2=T2(s2-s1)二、提高循环热效率的途径改变循环参数提高初温度提高初压力降低乏汽压力改变循环形式回热循环再热循环改变循环形式热电联产新型动力循环IGCC参数变化影响(%)温度提高10℃0.13-0.15压力提高1MPa0.25-0.30再热温度提高10℃0.15-0.2二次再热1.4-1.6初参数对机组效率的影响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煤的气化和净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四、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水的临界参数:

tc=374.15℃,Pe=22.129MPa常规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Pe=24MPa左右,tc=566~593℃高效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Pe=25~35MPa,tc=566~593℃4.1超临界概述4.3超超临界机组的技术特点蒸汽压力并不高,多为25MPa,而温度选取相对较高,进汽和再热温度均达到600℃,以日本为代表,结构简单,造价低,主要依赖提高温度提高效率进汽压力和温度均选取较高值,压力26-30MPa,以欧洲技术为主开发机组更倾向于单轴布置。核电汽轮机的钛叶片和去湿制造厂技术支持方合作方式哈尔滨锅炉厂三菱重工(MHI)引进技术上海锅炉厂阿尔斯通公司(ALSTOM)技术转让东方锅炉公司巴布科克-日立公司合资,BHK负责设计技术来源4.5700+℃超超临界机组的最新进展欧盟1998年提出的AD700和COMTES700计划500MW35Mpa/700℃/720℃/720℃,效率大于50%美国先进超超临界技术的研发计划(A-USC),760C至870C材料;750MW,参数35Mpa/760℃/760℃,日本2008年提出CoolE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