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园协同下科学幼小衔接的实践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家庭是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重要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当地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家庭与幼儿园能携手,让幼儿能在家园双方协同的努力下为幼儿带来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也就是说,在科学幼小衔接中家庭以及幼儿园的合作是必然的发展策略。而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的影响因素,且由于幼儿对知识以及生活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认知体系,所以幼儿园以及家庭双方需要从学习以及生活方面为幼儿进行日后的学习生活的铺垫。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双方对幼儿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导致双方经常会出现一些摩擦,对此本文结合了一定的理论以及幼儿教育的现状以及常见问题,针对家园协同下的科学幼小衔接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家园协同以及幼小衔接的概述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从幼儿园阶段能过渡到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过程,其中的“幼”就是指幼儿园,“小”就是指小学。这种衔接可以单纯地意味着从学前班到小学的升学过程,也可以指代幼儿逐渐适应教育,并能顺利从学前阶段到小学阶段进行过渡,逐步适应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变化的过程。而家园协同就是指家庭以及幼儿园能携手合作,为幼儿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家”指的是家庭,而“园”指的就是幼儿园。一般来说,双方的协同合作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并保证双方存在共同的利益以及目标才能达成的,而在家园协同的合作模式中,双方的共同点就是为幼儿的成长发育带来优质的教育环境,而家庭以及幼儿园都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家园协同的教育方式也是能有效提升幼儿学前教育质量的方式。
二、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被提出的,主要指的是人类的行为不仅会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事态而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都有着一定的动态联系,对人的发展会起到促进以及阻碍的作用。而针对在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的应用来说,幼儿受到的影响几乎都是来自家庭以及学校,除此之外,还有环境以及自身角色的变化,所以在幼儿正式从学前班跨入小学的过程中,家长以及幼儿园需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以及生活环境,并逐渐为幼儿输入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让幼儿能更快地适应环境的转变,融入班级氛围中。
(二)幼小断层理论幼小断层主要可以从师生关系,社会结构,行为规范,期望水平,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方式这六个角度进行论述,主要指的是由于环境的转变,幼儿可能会在面对教学方式的转变,过多的行为约束,以及自我定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幼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而导致幼儿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多以游戏为主,且对幼儿的行为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教学环境较为轻松,而小学的教育模式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幼儿行为要求较高,难免会使部分幼儿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小断层的理论,了解到幼小衔接中的实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从措施,为幼儿的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三)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指教师能让幼儿聚在一起进行课程讲述,从而让幼儿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这就需要幼儿具有凝聚力以及集体意识,能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彼此依赖,而针对幼儿个体来说,也需要尽可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整体的学习进度,除此之外,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完成效果,也需要针对幼儿的日常表现给予反馈,并且,小学以及幼儿园也需要进行及时交流,从而帮助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小衔接的转变过程,并让家长与幼儿能参与相关的活动,加强小学、幼儿园、家庭三个方面的联动,让幼儿能提前体验小学生活,从而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而诞生的,指的是儿童会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连续性以及阶段性这两个重要特征,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将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四个阶段的划分,其一是感知运动阶段,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本能,生活习惯以及智力活动进行周围环境以及事物的感知;其二是前运算阶段,指的是儿童会因为迅速发展的思维对周围事物以及环境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三是具体运算阶段,指的是幼儿已经在一定时间的发展下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其四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在知识系统的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能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幼儿的认知发展一般都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发展的,并且各个阶段不可分割,逐步提升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的现状(一)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观念的现状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家长以及教师对家园协同的幼小衔接这一教学理念还是抱着认可的心态,所以基于这一教学理念的教学活动还是有必要进行的,教师不仅要对幼儿以及家长抱有许多的耐心进行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内容的讲述,还要为幼儿创建一定的实践情景,让幼儿能更快地接受这一教学内容并付诸行动。而家长就要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过程,也要为幼儿做到示范以及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对幼儿的生活理念以及学习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除此之外,家长以及教师也要进行教育观念的交流,不断完善彼此之间的教育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二)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实施的现状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升学这么简单的教育问题,也关系到了幼儿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以及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从实际情况的角度来看,教师以及家长往往最重视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其最担忧的问题就是幼儿会在小学课堂中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幼儿园为了能减缓家长的焦虑就选择将教育重心偏向幼儿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导致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难以提高。
(三)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评价的现状评价体系在现今的教育行业中越来越完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直接地展示出自己的意见,而接受评价的一方就可以从客观的评价中看出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而在家园协同模式下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中,从整体评价来看,大部分对这一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还是较为积极正面的,尤其是家长一方,可以从别的角度了解到幼儿身上的不足从而帮助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但是由于评价体系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尚未健全,使在部分的学前教育中并没有针对教师的评价内容,而对教师来说,这样就会大大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幼儿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而家长也没有办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了解,这就使这一现状无法得到改善。
四、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的问题(一)家长较为被动家园协同能实现的重要一点就是能保证家庭以及幼儿园双方能本着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家长往往会对教师所说的话不加思考,言听计从,使家长在这一教育体系之中的地位较为被动,而教师为了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就只能全权策划以及操办,而家长在其中的参与度却极少,只能完全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种畸形的合作方式不仅会导致幼小衔接教育对幼儿的教育质量有所下降,也会因为家长的缺失导致整个教育体系不再完整,整个教育活动完全由教师单方面支配,这也就失去了家园协同的核心点,不再具备实际的教育意义以及价值。
(二)合作活动开展方式传统由于在实际的情况中,虽然家长有着参与教育活动的意愿,但是家长忙于生计,时间上并不允许,导致部分的家长在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都会缺席,或者部分家长已经因为一天的繁忙工作而十分疲惫,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显得力不从心,这也就导致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因为家长缺席或者参与度低而使活动的开展效果不佳,很难让家长能真正意义上与幼儿凝聚起来,如最常见的亲子活动以及家长会等,每一次活动都会遇到此类问题,而教师为了能尽可能较少时间上的耗费只能进行单方面的讲述,从而使教育活动只能以传统的形式进行。
(三)教师对家长缺乏合理的指导根据上文的论述内容可以得知,大部分的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能力极为看重,而针对幼儿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没有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而对学习成绩过于重视的幼儿,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如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极为不利。
(四)缺少对教育成果的评价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极为匮乏的,这不仅会导致教师对这一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也会使部分的幼儿以及家长都会觉得这一教学活动并没有特别重要,从而打消了家庭以及幼儿园双方的参与积极性,这就会使家园协同下的有效衔接教育活动的质量难以保证,而幼儿在面对今后的升学问题也会束手无策,面对周围环境以及人员的变化以及规矩更加严格的教育模式而无从适应。除此之外,部分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过于格式化,教师只是将统一标准的评价内容套用在幼儿的身上,使家长没有办法从评价内容中了解到孩子身上的不足,使教学质量下降。
五、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的改进策略(一)面向家长开展家园协同的教育活动大部分家长不仅没有教育经验,也缺乏对幼儿的学前教育知识,所以幼儿园可以定期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行为开展讲座,为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理论知识,而家长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对教师进行提问,或者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换彼此的教育经验以及心得,从而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并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从而能保障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
(二)丰富幼小衔接的合作活动方式虽说家园协同下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方式有着多样的选择,但是无论是什么方式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以家长会为例,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但是部分家长却因为工作原因而无法参加。所以教师就需要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最具可行性的活动方案以及开展方式,确保家长以及教师能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网络会议的方式,将家长会上讲述的内容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家长会的时间成本,也能为家长提供更加灵活的参与方式,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与教师进行主动交流,从而为双方提供更大的便利。
(三)建立幼小衔接中的评价体系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也是其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所以教师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幼儿园可以结合自己的教育特色以及实际的幼儿发展需求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并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及一定的奖惩制度,从而保障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能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小衔接中的评价工作中,从而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销意向合同范本
- 二手车线上交易合同范本
- 众筹股东合同范本6
- 买卖带表格合同范例
- 加工中心保养合同范本
- 兄弟共同承包土地合同范本
- 办公电脑合同范本
- 代理执行合同范本
- 共同买地皮合同范本
- pc吊装合同范本
- Q∕SY 13006-2016 招标项目标段(包)划分指南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词汇表》(1~4级,5~6级)
- DB11-T1630-2019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控评分表
- 27供应室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 金色大气教师节颁奖典礼颁奖盛典PPT模板
- OECD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中英文对照版
- 生化工程,第七章反应器放大与设计
- 1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 手机开发流程图
- 实木家具工艺标准(全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