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设计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3_第1页
2020版新设计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3_第2页
2020版新设计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3_第3页
2020版新设计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3_第4页
2020版新设计高考历史(岳麓版)大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第4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标全国卷中出现过,其他内容均无考查。2.从社会热点看,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3.从预测角度看,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仍会是重要的命题角度。-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史实不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7—2001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情况,故B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高等教育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该作品明显与文人画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主要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内容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片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图片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因而出现了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D项正确。1952年我国外交政策没有发生转变,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1952年底,我国还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所述现象是文化教育改革的表现,而文化教育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热点化,热点历史化”的原则,即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坚持大视角、小切口的原则。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7-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原因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历程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③1970年4月,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7-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8-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2)影响①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②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3.“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①1983年,每秒运行亿次的“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8-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9-4.“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2)意义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②在未来的5—10年里,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9-4.“神舟”号飞船-10-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内容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盲。(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0-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1-2.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11-2.义务教育-12-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①1958年,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②1961—1963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③“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12-3.高等教育的发展-13-(3)迅速发展①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概念阐释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3-(3)迅速发展概念阐释科教兴国-14-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2)意义①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②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4-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5-2.遭遇挫折(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这一错误。(3)“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严重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科学文化领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正途,1979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①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15-2.遭遇挫折-16-主题一主题二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材料二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据《西安晚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发展航天产业的背景及影响。-16-主题一主题二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7-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17-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18-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18-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9-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1.(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16)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的主旨是(

)A.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B.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激发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是指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的内容是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故A项错误;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材料的内容是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体现了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19-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推广农村经济-20-主题一主题二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一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国共产党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据《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20-主题一主题二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1-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模式的特点及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主要背景。【思路指导】-21-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22-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22-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23-主题一主题二-23-主题一主题二-24-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2.(2018云南昆明调研,31)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享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享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24-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仅体现对-2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原因及启示1.两次发展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2.原因(1)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实施了“863计划”,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2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原因及启示-26-(2)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研制“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26-(2)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27-对点训练3.(2018吉林二模,14)下表为全国1977—1982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人数:万)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

(

)A.高等学校的盲目扩招 B.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C.改革开放对教育的推动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表格中高峰值出现在1977年和1978年,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最初两年,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刚刚恢复,几届考生同时报考。这一现象与盲目扩招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文化大革命”导致人才断层,因此刚刚恢复高考就有几届考生同时报考,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于1978年,无法解释1977年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27-对点训练表格中参加考试人数最高峰值形成的历史因素是-28-【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摘编自杨海榕《试论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根据材料,分析普及义务教育对我国的重大意义并认识经济与教育的关系。-28-【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9-参考答案: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增强国力的需要;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关系:教育进步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其进步也必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9-参考答案:意义: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30-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只有普及义务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适应祖国的‘四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得出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增强国力的需要;根据材料“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科学技术应用程度的决定因素,而基础教育则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基础”,得出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根据材料“理论工作者强调,不普及义务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是纸上谈兵。法律工作者指出,法盲和文盲有很大的相关性,不普及义务教育,真正的法制是难于实施的”,得出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第二小问,结合对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教育进步与社会经济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30-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随着新兴技术领域的开发和应-31-情怀链接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间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2)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3)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31-情怀链接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间的关系第4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第4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3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课标全国卷中出现过,其他内容均无考查。2.从社会热点看,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3.从预测角度看,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仍会是重要的命题角度。-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本讲内容中仅教育事业-3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7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与史实不符,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77—2001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变化,没有体现出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情况,故B项错误;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恢复高考制度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普及高等教育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解析-3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该作品明显与文人画特点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主要流行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内容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片真实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图片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2.(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3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因而出现了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D项正确。1952年我国外交政策没有发生转变,仍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1952年底,我国还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所述现象是文化教育改革的表现,而文化教育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C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5-命题规律考题扫描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37-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热点化,热点历史化”的原则,即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坚持大视角、小切口的原则。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拓宽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渠道,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突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6-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高考试题从结构上看,遵循“历史-38-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原因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历程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③1970年4月,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7-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39-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制: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2)影响①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②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3.“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①1983年,每秒运行亿次的“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8-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40-4.“神舟”号飞船(1)发射: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太空。(2)意义①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②在未来的5—10年里,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③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9-4.“神舟”号飞船-41-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1)内容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盲。(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0-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42-2.义务教育(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2)措施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实现。-11-2.义务教育-43-3.高等教育的发展(1)初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我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2)曲折发展①1958年,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②1961—1963年,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③“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12-3.高等教育的发展-44-(3)迅速发展①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③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概念阐释科教兴国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13-(3)迅速发展概念阐释科教兴国-45-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的提出(1)提出: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2)意义①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②学术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以及人口学、遗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4-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6-2.遭遇挫折(1)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纠正这一错误。(3)“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又受到严重破坏,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中止。3.文学艺术的春天(1)原因:科学文化领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走向正途,1979年“双百”方针重新确立。(2)表现①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②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15-2.遭遇挫折-47-主题一主题二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材料二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据《西安晚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发展航天产业的背景及影响。-16-主题一主题二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48-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

-17-主题一主题二【思路指导】-49-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18-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50-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1.(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16)1985年,中共中央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该决定的主旨是(

)A.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B.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激发科技机构的创新活力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推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验是指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的内容是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故A项错误;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材料的内容是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体现了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19-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推广农村经济-51-主题一主题二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一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国共产党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据《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20-主题一主题二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52-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模式的特点及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主要背景。【思路指导】-21-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53-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

-22-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54-主题一主题二-23-主题一主题二-55-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2.(2018云南昆明调研,31)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享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

)A.彻底改造旧教育B.对教育拨乱反正C.提高了教育质量D.收回了教育主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对整个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现对教育的拨乱反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对辅仁大学与燕京大学的接收,不能体现教育质量的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与享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说明新中国收回了教育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D-24-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仅体现对-56-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原因及启示1.两次发展高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2.原因(1)政治上,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成立中科院,提出“双百”方针,改造和发展教育。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实施了“863计划”,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施“211工程”计划,加大支持教育事业的力度。-25-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原因及启示-57-(2)经济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1966年,要求科学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研制“两弹一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搞好经济建设。此外,“双百”方针的提出,就是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文化大革命”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要求我国的科技文化要进一步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如“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3.启示: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要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必须为国民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