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4"\h\z\u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发生特点 41玉米的分类 41.1按子拉形态与结构分类 41.2按生育期分类 51.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52我国玉米种植结构 62.1北方春播玉米区: 72.1.1气候条件 82.1.2种植制度 82.1.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82.2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 82.2.1气候特点 92.2.2种植制度 92.3.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102.3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 102.3.1气候特点 102.3.2种植结构 102.3.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112.4南方丘陵玉米区 112.5、西北灌溉玉米区 112.6青藏高原玉米区 113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 113.1不同玉米种植带杂草发生规律 113.1.1北方春玉米草害区 113.1.2黄淮海夏玉米草害区 123.1.3长江流域玉米田草害区 123.1.4华南玉米田草害区 123.1.5云贵川玉米田草害区 123.1.6西北玉米田草害区 133.2春玉米和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 133.3不同栽培模式下杂草发生特点 133.3.1一年两熟免耕田杂草与耕作田杂草间的差别 134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 154.1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特点与应用 154.1.1磺酰脲类除草剂。 154.1.2三氮苯类除草剂。 154.1.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154.1.4酰胺类除草剂。 154.1.5有机磷类除草剂。 164.1.6联吡啶类除草剂。 164.2玉米田杂草的防除 164.2.1苗前除草 164.2.2生长期除草 174.3登记在玉米田的除草剂 184.3.1二甲戊灵 184.3.2西玛津 194.3.3乙草胺 204.3.4异丙草胺 224.3.5二氯吡啶酸 234.3.62.4-滴丁酯 254.3.7莠去津 264.3.8烟嘧磺隆 274.3.9甲基磺草酮 294.3.10氯氟吡氧乙酸 324.3.112甲4氯钠 344.3.12砜嘧磺隆 354.3.13嗪草酮 364.3.14绿麦隆 374.3.15百草枯 38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及杂草发生特点玉米,禾本科玉米属,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玉米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被誉为“饲料之王”。近年来,随着畜牧业、食品加工及酿酒业的发展,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1玉米的分类由于目的及依据不同,可将玉米分成不同的类别,最常见的是按子粒形态与结构分类,按生育期分类,以及按子粒成分与用途分类。1.1按子拉形态与结构分类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或制罐头。(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罕见。(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蒸气而爆裂。(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色反应。食用时粘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1.2按生育期分类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3)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1.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或加工利用价值的玉米,这些玉米类型具有各自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子粒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世界上特用玉米培育与开发以美国最为先进,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已形成重要产业并迅速发展。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起步较晚,除糯玉米原产我国外其它种类资源缺乏,加之财力不足,与美国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育种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特用玉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食糖量高。其子粒含糖量还因不同时期而变化,在适宜采收期内,蔗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10倍。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养效率。在工业方面,糯玉米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可作为增稠剂使用,还广泛地用于胶带、粘合剂和造纸等工业。积极引导鼓励糯玉米的生产,将会带动食品行业、淀粉加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过8%的玉米类型,由于玉米油主要存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其是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玉米油富含维生素F,维生素A、E和卵磷脂含量也较高,经常食用可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强肌肉和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人体肌肉代谢,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人们称之为健康营养油。玉米油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重要的食用油源,美国玉米油占食用油8%。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研究发现随着含油量的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因此,高油玉米同时也改善了蛋白品质。(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赖氨酸是人体及其它动物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类型,在食品或饲料中欠缺这些氨基酸就会因营养缺乏而造成严重后果。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于脱脂奶。用于饲料养猪,猪的日增重较普通玉米提高50%~110%,喂鸡也有类似的效果。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2我国玉米种植结构2008年,中国种植玉米2986.38万公顷,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四川、辽宁、云南、广西为我国主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内种植面积的82%。我国玉米种植划分为六个区,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图1各省玉米种植面积比重。图2中国玉米分布示意图2.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2.1.1气候条件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冬季低温干燥,无霜期130-170天。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适于种植玉米,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2.1.2种植制度
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种植方式有三种类型:
(1)玉米清种。
约占玉米面积的50%以上,分布在东北三省平原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山西、河北的北部高寒地区。由于无霜期短,气温较低,玉米为单季种植,但玉米在轮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与春小麦、高梁、谷子、大豆等作物轮作。这种情况在197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迅速增加,轮作倒茬已经很困难,因此发展成为玉米连作制。
(2)玉米大豆间作。
约占本区面积40%左右,是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主要形式。玉米大豆间作,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形态及生理上的差异,合理搭配,提高了对光能、水份、土壤和空气资源的利用率。玉米大豆间作一般可以增产粮豆20%左右。
(3)春小麦套种玉米。
70年代以后,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和辽宁、甘肃、内蒙古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逐渐形成春小麦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主要采用宽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或育苗移栽春玉米的方式,一般可增产20-30%。
2.1.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
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根据1997年统计,东北地区种植的主要玉米杂交种有本玉9号、吉单159、四单19、中单2号、掖单19、丹玉13、掖单13和沈单7号等。
华北地区春播玉米遭受严重的病毒病(SCMV和MRDV)危害,此外还有茎腐病、大小斑病等,因此对品种要求更严格。栽培的品种主要有:掖单13、掖单12、掖单19、西玉3号、掖单2号、中单2号和烟单14等。
2.2黄淮海平原夏玉米区位于北方春玉米区以南,淮河、秦岭以北。包括山东、河南全部,河北的中南部,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江苏和安徽北部,是全国玉米最大的集中产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30%以上,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或两年三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2.2.1气候特点该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无霜期170~220天,降雨量丰富,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多数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本区处于黄淮海三条河流水系下游,地上水和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灌溉面积占50%左右,自然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降雨较集中,故经常发生春旱夏涝,而且有风雹、盐碱、低温等自然灾害。2.2.2种植制度本区属于一年两熟生态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曾经是50年代黄淮海平原地区的主要种植方式,但两茬复种只能种植早熟玉米品种,不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产量较低,而且麦收后复播玉米常受雨涝威胁,因此70年代在北部地区逐渐被套种玉米所取代,到80年代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和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两茬复种又有所发展。(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四种套种形式。第一种,平播套种。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分布较多,包括山东南部,河北石家庄以南和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都采用这种方式。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由于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因此产量明显提高,而且田间玉米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光热资源和土地利用较合理,缓和了麦收和夏种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小麦和玉米双获高产。缺点是收麦和套种玉米完全要手工操作,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保全苗也很困难。第二种,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同两茬复种相比,小麦占地减少,但玉米可换成晚熟品种,因而总体产量较高。这种套种方式在河北省北部和京津郊区无霜期较短而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能够争取季节,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较高产量。第三种,中带套种。也叫小畦大背套种法。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这种方式能够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作业,包括麦收、中耕、施肥等。麦收后的宽行间可套种豆类或绿肥等。第四种,宽带套种。畦宽约3米,机播14-16行小麦,麦收前25-35天在预留田埂上套种2行中熟玉米品种。麦收后在宽行间套种玉米、豆类、薯类或绿肥等作物。(3)玉米豆类间作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在黄淮海地区的北界,种植一年一熟春玉米热量有余,而一年两熟平作热量条件又显不足。因此,麦田套种玉米形式在河北石家庄以北及山西等地区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普及,套种玉米因在小麦收割时易伤苗,小麦收后贴茬播种小麦,有取代套种玉米的趋势。2.3.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黄淮海地区主要是夏播玉米产区,玉米生长季节受前后两茬冬小麦约束,因此需要中早熟品种。这一地区种植制度复杂,玉米病毒病特别严重,还发生很严重的大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属叶斑病,因此对品种的抗病性要求特别严格。种植的骨干杂交种有:掖单2号、掖单13、丹玉13、烟单14、掖单19、掖单12号、中单2号、郑单14和农大60等。2.3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秦岭以南我国西南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西西部、陕西西部、甘肃南部等地,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2.3.1气候特点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200-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本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雨量丰沛,水热资源丰富,但光照条件较差。本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240-330天,玉米有效生长期150-180天,全年降雨量800-1200毫米,多集中在4-10月。2.3.2种植结构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农作物种类较多,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薯类为主。间作套种是本区玉米种植的重要特点,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兼而有之。基本方式有三种:(1)高寒山区一年一熟春玉米,或春玉米同马铃薯带状间作;(2)丘陵山区一年两熟夏玉米为主,间套复种玉米,主要是早春作物如马铃薯、蚕豆、豌豆、油菜或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种玉米;(3)平原地区以玉米为中心的三熟制,例如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水稻,绿肥-玉米-水稻等三熟制,有间作套种,也有复种,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构成的旱三熟制推广面积最多,增产作用最大。2.3.3.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西南地区地理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复杂多变,病虫害流行也比较复杂,主要有大小斑病、茎腐病、病毒病、锈病、纹枯病和霜霉病等。此外还有秋粘虫和玉米螟危害。种植的骨干品种有:成单14、中单2号、川单9号、雅玉2号、掖单13、沈单7号、成单13、绵单1号等。2.4南方丘陵玉米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江苏和安徽的南部、广西和湖南以及湖北的东部。以一年三熟为主,春、夏、秋都可种玉米,少数地区有冬玉米。2.5、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本区无霜期一般为130-180天,日照充足,每年2600-3200小时,0℃度以上积温3000-4100℃,10度以上有效积温2500-2600℃。总的来说西北地区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对玉米生长发育和获得优质高产非常有利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2.6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林区,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3玉米田杂草的发生规律3.1不同玉米种植带杂草发生规律3.1.1北方春玉米草害区主要杂草种类有马唐、稗草、龙葵、铁苋菜、狗尾草、苍耳、蓼等。草害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00%,严重草害面积占90%,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受到杂草的危害。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稗草+反枝苋,龙葵+稗草+马唐,铁苋菜+马唐+稗草,豨莶+马唐+稗草等。3.1.2黄淮海夏玉米草害区一年二熟,多为玉米、小麦轮作,也有玉米与大豆、花生等套作。主要杂草种类有马唐、马齿苋、牛筋草、田旋花、藜、画眉草、狗尾草,该区玉米田草害面积达82%-96%,其中中等以上危害面积达64%-66%。随着玉米田酰胺类、三氮苯类除草剂及其复配剂的广泛使用,香附子、田旋花逐渐上升到优势种群。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马齿苋+藜,马齿苋+牛筋草+马唐+藜,牛筋草+马唐+马齿苋,田旋花+马唐+马齿苋,藜+马唐+马齿苋+反枝苋,绿狗尾+马唐+反枝苋+藜,反枝苋+香附子+马唐+藜,香附子+马唐+绿狗尾+马齿苋等。3.1.3长江流域玉米田草害区包括江苏南通、上海、浙江北部。该区一年二熟或三熟,一般玉米与麦类套种,玉米收获后种植后季稻。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千金子、凹头苋、马齿苋、臭矢菜、碎米莎草、粟米草、鳢肠、稗草、双穗雀稗、空心莲子草等。该区杂草面积66%-98%,中等以上危害达43%-72%。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千金子,千金子+马唐+牛筋草,牛筋草+马唐+千金子+画眉草等。3.1.4华南玉米田草害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丘陵地区,一年二熟。主要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稗草、胜红蓟、香附子、绿狗尾、碎米莎草等。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稗草+青葙,牛筋草+稗草+马唐,稗草+马唐+青葙,青葙+马唐+稗草,胜红蓟+青葙+马唐,香附子+马唐+青葙,碎米莎草+牛筋草+马唐等。3.1.5云贵川玉米田草害区大多数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山坡或坡地上,地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主要杂草有马唐、辣子草、毛臂形草、绿狗尾、荠菜、蓼等。主要杂草群落有马唐+辣子草+凹头苋,辣子草+马唐+凹头苋,碎米莎草+马唐+辣子草,刺儿菜+马唐+辣子草等。3.1.6西北玉米田草害区一年一熟。主要杂草有藜、稗、田旋花、大刺儿菜、灰绿藜等。主要杂草群落有藜+稗草+凹头苋,田旋花+大刺儿菜+藜,稗草+藜+田旋花,大刺儿菜+藜+田旋花,扁蓄+藜+稗草,丹契草+芦苇+扁蓄,反枝苋+香附子+马唐+藜,香附子+马唐+绿狗尾+马齿苋等。3.2春玉米和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根据播期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其杂草发生特点有明显的差异。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0-12℃3.3不同栽培模式下杂草发生特点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玉米田的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耕作条件下,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及总杂草发生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杂草群落也均以单子叶杂草为主,但是,少耕条件下杂草发生数量高于免耕及常规耕作。降雨对杂草的出苗有较大的影响,凡连续降雨量大于10mm,3天后田间就可以出现一次出草小高峰。3.3.1一年两熟免耕田杂草与耕作田杂草间的差别山东省禹城市,常年实行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栽培制度,上茬为冬小麦,收获时留茬15-30cm,麦秸全部覆盖回田,下茬为夏玉米免耕条播。张克诚等调查发现免耕、翻耕夏玉米田杂草种类如下图:夏玉米田禾本科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和野生麦;阔叶杂草有反枝苋、铁苋菜、马齿苋、剑叶田旋花和青麻。其中马唐、稗草是主要杂草,苋菜、马齿苋等为次要杂草,另外自生麦在玉米苗期发生较多。免耕和翻耕夏玉米田杂草种类变化不大,主要为马唐和稗草。杂草种类变化相似,关键在于农田杂草生物量增加。樊翠芹(2009)调查发现河北小麦一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玉米田主要杂草有8个科,11种。包括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马齿苋、反枝苋、铁苋菜、藜、旋花、酸浆、苘麻等阔叶杂草(图1)。不同耕作方式杂草种类基本相同,但亦存在一些差异。免耕玉米田,由于不进行翻耕,部分在小麦田危害的杂草转嫁到玉米田,免耕玉米田有上茬危害小麦的扁蓄,而旋耕玉米田则无此杂草;多年生杂草旋花在免耕玉米田发生的数量比旋耕田多。无论是免耕还是翻耕,均以禾本科杂草为优势杂草。对玉米生长发育危害比较严重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反枝苋。图l看出,旋耕玉米田杂草平均发生数量最多,并且禾本科杂草的数量亦最多;其次为免耕不覆盖的玉米田,其阔叶杂草的数量是3种耕作方式中最多的;免耕覆盖麦秸能降低杂草发生的总量及各主要杂草的数量。连续3年对玉杂草种类米生育期问杂草发生动态进行调查,从图2看出,免耕覆盖麦秸比免耕不覆盖的杂草数量减少53%-82%左右,比旋耕的减少62%~78%左右,尤其是禾本科杂草的数量明显减少。免耕玉米田杂草发生早,在玉米播种之前已有部分杂草出苗。免耕覆盖麦秸。杂草发生3.3.2地膜玉米与同海拔高度露地玉米田杂草的差异:湖北长阳(2007)地膜玉米田杂草出现频率和草害指数的大小依次为马唐、尼泊尔寥、风轮草、野篙、辣寥、母猪油、鸭跖草、狗尾草、黎、车前草、卷茎寥、马兰、繁缕、大尾摇等。与同海拔高度露地玉米田间杂草种类及危害情况无明显差异。所有调查的地膜玉米田杂草都比较严重,有的杂草将地膜顶穿,影响地膜覆盖的增产效果。4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4.1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特点与应用4.1.1磺酰脲类除草剂。主要有砜嘧磺隆、烟嘧磺隆、噻吩磺隆等。这类除草剂除草谱广,每个品种除草谱差别较大;选择性强,每个品种均有相应的适用作物和除草谱,对作物高度安全,对杂草高效;活性极高,每公顷用药量以克计,属于超高效除草剂品种;使用方便,既可以用于土壤处理,也可以用于茎叶处理;是细胞周期的特殊除草剂,既不影响细胞伸长,也不影响种子发芽及出苗,其高度专化效应可抑制植物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受抑制。植物受害后出现偏上性生长,幼嫩组织失绿,有时显现紫色或花青素色,生长点坏死,叶脉失绿,植物生长严重受抑制,矮化,最终全株枯死。该类除草剂作用迅速,杂草受害后生长迅速停止,而全株彻底死亡所需时间较长。4.1.2三氮苯类除草剂。主要有扑草净、莠去津(阿特拉津)、氰草津等这类除草剂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根吸收,个别品种也能被茎叶吸收;对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但主要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对阔叶类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生物化学选择性是该类除草剂的最重要特性,也是用于玉米等抗性作物的原因;其位差选择性对于许多深根性作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4.1.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有24-D丁酯、2甲4氯钠盐等。该类除草剂可被阔叶杂草的根与茎叶迅速吸收,既能通过木质部导管与蒸腾流一起传导,也能与光合作用产物结合在韧皮部的筛管内传导,并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生长点)中积累;当将该类除草剂的盐或酯类喷布于植株后,植物将其变为相应的酸而发生毒害作用;属于激素类除草剂,几乎可影响植物的每一种生理过程与生物活性,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变化:叶片向上或向下卷缩,叶柄、茎、叶、花柄扭转与弯曲,茎基部肿胀,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茎、叶退色、变黄、干枯,茎基部组织腐烂,最后全株死亡。特别是植物的分生组织如心叶、嫩茎最易受害。4.1.4酰胺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主要品种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等。该类除草剂几乎所有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特效除草剂,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较差;大多数品种都是土壤处理剂,主要在作物播后苗前施用;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幼芽;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品种在土壤中的残效期较短,一般为1~3个月,在植物体内易降解;水溶度中等偏高,挥发性小,不电离;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因而其除草效果受制于环境条件,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土壤胶体吸附作用与土壤含水量。4.1.5有机磷类除草剂。有主要有草甘膦等。该类除草剂部分品种的选择性比较差,往往作为灭生性除草剂用于林带、果园、非农田及免耕田,部分品种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草甘膦不仅能防除一年生杂草,而且还可以防除一些多年生杂草,一些土壤处理剂可以防除多种一年生杂草;草甘膦能被植物茎叶吸收,在植物体内迅速传导,既能沿木质部向上传导,也能沿韧皮部向下传导;植物分生组织是该类除草剂一些品种的主要作用部位。草甘膦能迅速向植物分生组织传导并迅速积累至致死浓度,影响整个植株分生组织的代谢过程。抑制叶绿素合成是其主要作用点之一,失绿是植物最先产生的药害症状,随着失绿,植株逐渐变黄而枯萎,地上部分全部褐变,地下部分坏死。同时草甘膦也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4.1.6联吡啶类除草剂。主要有敌草快、百草枯等。该类除草剂除草谱广,敌草快可以有效防除绝大多数双子叶杂草,而百草枯既能防除双子叶杂草,也能防除禾本科杂草;是触杀性除草剂,作用特别迅速,主要杀伤植物绿色部分,茎叶处理后,在光照条件下1~2h,植物便出现十分明显的受害症状;主要作用于光合系统I,使电子流脱离电子传递链,从而阻止铁氧化还原蛋白的还原及其后的反应,因而造成植物最终死亡;为非选择性除草剂,通常多在作物播种前或出苗前使用以及出苗后定向处理,它们接触土壤后,可迅速而完全地被土壤胶体吸附,故在土壤中无残留;不在植物体内进行代谢降解,而在植物表面进行光化学分解。4.2玉米田杂草的防除4.2.1苗前除草苗前施药可以有效将杂草防除于萌芽期和造成危害之前。由于早期防除杂草,可以推迟或减少中耕次数。同时玉米苗尚未出土,施药方便,也便于机械化操作,可供选用的除草剂较多,对玉米安全性较高,价位也较低。施药混土能提高对土壤深层出土的一年生大粒阔叶类杂草和某些难防除的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播后苗前施药的缺点:使用药量与药效受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制约。在沙质土壤田使用,遇大雨可能将某些除草剂(赛克津、利谷隆)淋溶到玉米种子上产生药害。播后苗前施药,土壤必须保持湿润才能使药剂发挥作用,如在干旱条件下施药,除草效果差,甚至无效。(1)正常栽培条件和墒情。一般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具备较好的水利条件,墒情较好,且以前未用过除草剂或施用除草剂历史较短,田间主要杂草为马唐、狗尾草、藜、反枝苋等,可在玉米播后苗前用乙·莠、丁·莠、异丙甲·莠等复配除草剂。该类除草剂主要以芽吸收,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封闭除草效果突出,应在杂草出苗前施药。虽然该类除草剂对墒情要求较高,墒情差除草效果差,但是,该类除草剂较耐雨水冲刷,遇到多雨年份除草效果突出。(2)干旱条件。玉米播种期如果墒情较差,在玉米播后苗前选用除草剂时,应尽可能选用根、茎、叶均能吸收,且能杀死较大杂草的除草剂,施药时尽可能加大水量,使药剂能喷淋到土表。也可以选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乙·莠、异丙·莠、异丙甲·莠、绿·乙·莠等复配除草剂。该类除草剂主要以芽、根和茎叶吸收,可以有效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不仅具有较好的封闭除草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防除杂草幼苗的效果。4.2.2生长期除草(1)3~5叶期。玉米3~5叶期是玉米田杂草防除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杂草不及时防除,将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及产量。对于土壤墒情较好、田间平整,以前未施用过除草剂或施用除草剂历史较短,田间主要杂草为马唐、狗尾草、藜、反枝苋等,可以在玉米3~5叶期施用苗后茎叶处理剂。施药时要注意在玉米叶期施药,玉米5叶期以后施药易发生药害,施药时如遇高温也易发生药害。对于长期施用乙·莠等封闭型除草剂的玉米田块,在玉米3~5叶期,田间香附子、谷莠子大量发生时,可以选用烟嘧磺隆或砜嘧磺隆等苗后茎叶处理剂均匀喷施。施药不匀或药量较大时,玉米叶片有少量黄斑,短时间内可以恢复,一般不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玉米5叶期以后施药,不可使药液流入玉米喇叭口内,否则易发生药害。(2)6~8叶期。对于前期未进行化学除草、墒情较差、田间杂草较少的田块,可以在玉米6~8叶期、玉米株高50cm以后,喷施兼有除草和封闭效果的除草剂,既能除去田间已出苗的杂草,又能进行封闭不再出草。如可以用烟嘧磺隆加莠去津对水定向喷施。施药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定向喷施时注意不能将药液喷施到玉米喇叭口内,否则,易发生药害。对于前期未能进行化学除草,遇到雨天或灌水后,田间杂草大量发生的田块,也可以用烟嘧磺隆加莠去津对水定向喷施。对于前期施用封闭型除草剂未能防除香附子的田块,该期香附子基本上全部出苗,且香附子处于幼苗期,是防除的有利时期。可以用2甲4-氯钠盐对水进行茎叶喷施。施药时应重点喷施到香附子茎叶上,尽量避免喷施到玉米上。施药时期以玉米5~6叶期较佳,不宜过早和过晚,否则易发生药害。施药温度过高(35℃(3)8叶期(株高50cm)后。在玉米生长中期,对于前期未进行化学除草或施药效果较差未能控制杂草危害的田块,可以在玉米8叶期后、玉米株高超过60cm、玉米茎基部老化发紫后,用百草枯对水定向喷施。施药时应选择无风天气,定向喷施时注意不能将药液喷施到玉米茎叶上,否则,易发生药害。4.3登记在玉米田的除草剂登记在玉米田中除草剂主要单剂品种(截止到2009.11,不含过期产品)主要有三类:1.用于苗前土壤喷雾的二甲戊灵、西玛津、乙草胺和异丙草胺;2、苗后茎叶处理的品种有二氯吡啶酸、砜嘧磺隆、磺草酮、硝磺草酮、氯氟吡氧乙酸、麦草畏和嗪草酸甲酯、2甲4氯钠、百草枯、草甘膦胺盐、草甘膦异丙胺盐(3)苗前苗后均可使用的品种主要有莠去津、2.4-滴丁酯、绿麦隆和噻吩磺隆。混剂主用为这些单剂品种的混配。4.3.1二甲戊灵通用名称
二甲戊灵(pendimethalin)
其它名称
除草通,二甲戊乐灵,施田补,胺硝草
化学名称
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基苯胺理化性质
纯品为橙黄色结晶体,熔点54~58℃,25℃时蒸气压为399.9×10-5Pa。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0.33毫克/升,易溶于氯代烃及芳香烃类溶剂中,对酸、碱稳定。原药有效成分含量为90%。
制剂外观为橙黄色透明液体,比重1.038(25℃),闪点27℃。在碱性和酸性条件下均稳定,在37℃时贮存12个月不分解,常温贮存稳定在2年以上。
毒性
低毒除草剂。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作用。在试验剂量内对动物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鱼类及水生生物高毒,对蜜蜂和鸟的毒性较低。
登记制剂及含量
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20%SC30%SC30EC33%EC330g/LEC34%乳油450g/L微胶囊剂二甲戊灵20111166121作用特点
二硝基甲苯胺类除草剂,主要是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而是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双于叶植物吸收部位为下胚轴,单子叶植物为幼芽。其受害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被抑制。
适用作物
大豆、玉米、棉花、豌豆、花生、烟草、甘蔗、马铃薯、蔬菜等。
防治对象
稗草、光头稗、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早熟禾、看麦娘、鼠尾看麦娘、画眉草属、光叶稷、稷、毛线稷、牛筋草、臂形草属、异型莎草、荠菜、猪殃殃、篇蓄、酸模叶蓼、柳叶刺蓼、卷茎蓼、藜、繁缕、地肤、马齿苋、反枝苋、凹头苋、龙爪茅。使用技术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最适施药时期是在杂草萌发前,播后苗前应在播后3天内施药。33%二甲戊灵EC春玉米用量200-300ml/亩(ati990-1485(a.i.)克/公顷),夏玉米用量150-200ml/亩(742.5-990克(a.i.)/公顷),兑水45-50kg均匀喷雾。注意事项[1]对鱼有毒,应避免污染水源;[2]防除单子叶杂草比双子叶杂草效果好,在双子叶杂草多的田,应与其它除草剂混用。[3]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不宜苗前处理。4.3.2西玛津通用名称
西玛津(simazine)其它名称西玛嗪,田保净化学名称2-氯-4,6-二(乙胺基)-1,3,5-三嗪理化性质低毒,无色粉末,熔点225-227℃(分解),蒸气压2.94upa(25℃),密度1.302(20℃),KowlogP=2.1(25℃),溶解度水6.2mg/L(20℃),乙醇570,丙酮1500,甲苯130,正辛醇390,正己烷3.1(mg/L,25℃),在中性、酸性、弱碱性介质中稳定,被强酸和碱水解,毒性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中等刺激作用,不大量摄入不可能产生全身中毒。登记制剂及含量
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50%WP50%SC90%WDG西玛津6222作用特点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处理除草剂。被杂草的根系吸收后沿木质部随蒸腾迅速向上传导到绿色叶片内,抑制杂草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死亡。温度高时植物吸收传导快。西玛津水溶性极小,在土壤中不易向下移动,被土壤吸附在表层形成药层,一年生杂草大多发生于浅层,杂草幼苗根吸收到药剂而死,而深根性作物主根明显,并迅速下扎而不受害。西玛津在抗性植物体内解毒反应是由苯并恶嗪酮所催化水解为无毒的羟基西玛津,此外抗性植物体内含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通过谷胱甘肽轭合作用,使西玛津在其体内丧失毒性而对作物安全。西玛津在土壤中残效期长,特别在干旱、低温、低肥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缓慢,持效期可长达一年,因而影响下茬敏感作物出苗生长。登记作物玉米、高粱、甘蔗、茶园、橡胶及果园、苗圃防治对象狗尾草、画眉草、虎尾草、莎草、苍耳、鳢肠、野苋菜、青葙、马齿苋、灰菜、野西瓜苗、罗布麻、马唐、蟋蟀草、稗草、三棱草、荆三棱、苋菜、地锦草、铁苋菜、藜等1年生阔叶草和禾本科杂草。使用方法玉米播后出苗前每亩用50%西马津WP300-400毫升(2250-3000g/公顷),兑水40注意事项[1]西玛津的残效期长,对某些敏感后茬作物生长有不良影响,如对小麦、大麦、燕麦、棉花、大豆、水稻、瓜类、油菜、花生、向日葵、十字花科蔬菜等有药害。施用西玛津的地块,不宜套种豆类、瓜类等敏感作物,以免发生药害。[2]西玛津用药量应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气温而定,一般气温高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用量低,反之用量高,在有机质含量很高的地块,因用量成本大,最好不要用西玛津。[3]西玛津不可用于落叶松的新播及换床苗圃。4.3.3乙草胺通用名称
乙草胺(acetochlor)其它名称乙基乙草安,禾耐斯,消草安化学名称2-乙基-6甲基--N-乙氧基甲基-α-氯代乙酰替苯胺理化性质蓝紫色油,熔点0℃,蒸气压4.53nPa(25℃),沸点162℃/7mmHg,比重1.1358(20℃),水中溶解度223mg/L(毒性中毒后有轻微的呕吐与腹泻,无全身中毒症状登记制剂及含量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5%颗粒剂20%WP40%WP900g/LEW25%微囊悬浮剂40,48,50%EW50%EC50%微乳80-91%EC990g/LEC999g/LEC乙草胺331181121669434994作用特点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如果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其它叶皱缩,整株枯死。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反枝苋敏感,对藜、马齿苋、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在体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正常使用对作物安全。适用作物大豆、花生、玉米、插秧水稻、移栽油菜、棉花、甘蔗、马铃薯、蔬菜(白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番茄、辣椒、茄子、芹菜、胡萝卜、莴苣以及豆科蔬菜等)、柑橘、葡萄、果园等。大豆等耐药性作物吸收乙草胺后在体内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在正常自然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在低温条件下对大豆等作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叶皱缩,根减少。持效期1.5个月,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降解,对后茬作物无影响。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稷、看麦娘、早熟禾、千金子、硬草、野燕麦、臂形草、棒头草等,阔叶杂草如藜、小藜、狼把草、鬼针草、菟丝子、萹蓄、香薷、反枝苋、铁苋菜、酸模叶蓼、柳叶刺蓼、节蓼、卷茎蓼、鸭跖草、繁缕、野西瓜苗、水棘针、鼬瓣花等。使用方法喷施药剂前后,土壤宜保持湿润,以确保药效。多雨地区注意雨后排水,排水不良地块,大雨后积水会妨碍作物出苗,出现药害。乙草胺对麦类、谷子、高粱、黄瓜、菠菜等作物较敏感,不宜施用。注意事项[1]杂草对本剂的主要吸收部位是芽鞘,因此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只能作土壤处理,不能作杂草茎叶处理。[2]本剂的应用剂量取决于土壤湿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确定使用剂量。[3]黄瓜、水稻、菠菜、小麦、韭菜、谷子、高粱不宜用该药,水稻秧田绝对不能用。[4]未使用的地方和单位应先试验后推广。4.3.4异丙草胺通用名称
异丙草胺(propisochlor)
其它名称
普乐宝(Proponit)
化学名称
2-氯-N-(2-乙基-6-甲苯基)-N-(异丙基氧甲基)-乙酰胺
理化性质
原药有效成分95%,淡棕色至紫色油,比重1.0970/厘米3,熔点21.6℃,蒸气压4mPa(20℃),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水溶度为184毫克/升。
制剂淡棕色至紫色,比重1.06~1.07克/厘米3(20℃毒性
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异丙草胺属低毒除草剂。对眼晴和皮肤有刺激。对鱼毒性中等,对蜜蜂无毒。
制剂
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30%WP50%EC70%EC72%EC720g/LEC868g/LEC900g/L异丙草胺1411014511
作用特点
是酰胺类除草剂,植物幼芽吸收,进入植物体内抑制蛋白酶合成,芽和根停止生长,不定根无法形成。单子叶植物通过胚芽鞘,双子叶植物则经下胚轴吸收,然后向上传导,种子和根也吸收传导,但吸收量较少,传导速度慢,出苗后要靠根吸收向上传导。如果土壤水分适宜,杂草幼芽期不出土即被杀死。症状为芽鞘紧包生长点,稍变粗,胚根细而弯曲,无须根,生长点逐渐变褐至黑色腐烂,如土壤水分少,杂草出土后随着降雨土壤湿度增加,杂草吸收普乐宝后禾本科杂草心叶扭曲、萎缩,其它叶子皱缩,整株枯死;阔叶杂草叶皱缩变黄,整株枯死。
适用作物
大豆、玉米、甜菜、花生、马铃薯、向日葵、豌豆、洋葱、苹果、葡萄等。
防治对象
稗草、狗尾草、金狗尾草、牛筋草、马唐、画眉草、秋稷、早熟禾、藜、反枝苋、龙葵、鬼针草、猪毛菜、香薷、水棘针等,对鸭跖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苘麻、卷茎蓼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应用技术
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播后苗前最好播后随即施药,一般应在播后3天之内施完药,北方也可秋施。
春玉米1620-2160克(a.i.)/公顷(东北地区);1080-1620克/公顷(a.i.)(其它地区)注意事项
1.喷药时应穿长衣、长裤,戴帽子、口罩和手套。避免本药剂接触眼晴和皮肤。操作者不可饮水、吸烟和进食。施药后应用清水洗净暴露的皮肤。2.勿使药剂飘移或流入鱼塘。
3.贮存药剂要远离儿童和家畜。本剂应贮存在干燥、阴冷药库。4.3.5二氯吡啶酸通用名称
二氯吡啶酸(clopyralid)其它名称
毕克草化学名称
3,6-二氯吡啶-2-羧酸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白色或浅褐色粉末,对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稳定,二氯吡啶酸可溶于水且容易移动,并且由于土壤的颗粒对它不产生吸附,在土壤中的降解也不稳定,所以它非常有可能渗入到地下水中。毒性低毒,人体吸入二氯吡啶酸后会发生咳嗽和咽喉疼痛等症状,直接接触后皮肤会变红,眼睛也会变红并有疼痛感,严重可能导致永久失明。二氯吡啶酸对鱼类和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一般都具有很低的毒性,而且不能在鱼的组织中产生生物富集。登记制剂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30%AS30g/LAS75%SP二氯吡啶酸6213注:仅一家登记30%AS用于春玉米,其它登记于油菜作用特点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主要通过杂草茎叶吸收,经韧皮部、木质部传导,其杀草的作用机制为促进植物核酸的形成,产生过量的核醣核酸,致使根部生长过量,茎及叶生长畸形,养分消耗,维管束输导功能受阻,导致杂草死亡。药物可经木质部传导至根部,因而可以杀死多年生深根杂草。敏感阔叶植物受害症状主要表现为:茎扭曲、卷曲;叶片呈杯状、皱缩状,或伴随反转;根增粗,根毛发育不良;茎顶端变成针叶状;茎脆,易折断或破裂;根分生组织大量增生;茎部、根部着生疣状物,根和地上部生长受抑制。适用对象大麦、小麦、油菜、燕麦、玉米、十字花科蔬菜、芦笋、甜菜、亚麻、薄荷、草莓、禾本科草坪、松树、纵树等防治对象能有效防除菊科杂草苣荬菜、稻槎菜、大蓟、小蓟、藏蓟、莲座蓟、淡甘菊、自生向日葵、飞蓬、曼陀罗、鬼针草、豚草、春黄菊、毛莲菜、欧洲千里光、苍耳等,豆科杂草巢菜、块茎香豌豆、车轴草、自生苜蓿、自生豆类等,茄科杂草龙葵等,蓼科杂草卷茎蓼等,伞形花科杂草破子草等。使用方法玉米田用量301.5-481.5克(a.i.)/公顷,在玉米生长期使用均安全,在阔叶草3~6叶期对水喷洒。防除多年生杂草刺儿菜应在刺儿菜株高10~20cm时施药,防治苣荬菜应在苣荬菜莲座期施药。注意事项:[1]二氯吡啶酸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它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植物的叶片和土壤挥发到空气中,对非靶标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对一些农作物产生危害,如西红柿、豆类、茄子、马铃薯和向日葵等。[2]龙拳仅能在甘蓝型、白菜型油菜田使用,不能在芥菜型油菜田使用,否则易产生药害。[3]在一些植物体内不易消解,如玉米、小麦施用龙拳后用麦秸、玉米秆制造堆肥或秸杆还田可造成过量积累,影响后茬,在使用时应予注意。4.3.62.4-滴丁酯通用名称2.4-滴丁酯(2,4-Dbutylate)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毒性:经口LD50:500~1500mg/kg,中毒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对肝、肾损伤。尚无特效解毒剂。若摄入量大,病人十分清醒,可用吐根糖浆诱吐,还可在服用的活性炭泥中加入山梨醇。登记制剂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57%EC58%EC72%EC76%EC80%EC82%EC900g/LEC930g/LEC2.4-滴丁酯9912712211作用特点: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主要用于苗后茎叶处理,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膜,最后传导到各部分。在不同部位对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产生不同影响,在植物顶端抑制核酸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生长点停止生长,幼嫩叶片不能伸展,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传导到植株下部的药剂,使植物茎部组织的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异常分裂,根尖膨大,丧失吸收能力,造成茎秆扭曲、畸形,筛管堵塞,韧皮部破坏,有机物运输受阻,从而破坏植物正常的生活能力,最终导致植物死亡。适用作物小麦、大麦、玉米、谷子、燕麦、水稻、高粱、甘蔗、禾本科牧草等防治对象一个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使用方法(1)玉米播后苗前3-5天土壤喷雾,72%EC97ml/亩,兑水45-60kg(2)玉米出苗后4-6叶,株高10cm以上时茎叶喷雾:72%EC,42-49ml/亩,兑水25-30kg,三叶期前或拔节期前使用特别是药量较高时易发生药害。注意事项[1]气温高、光照强不易产生药害。[2]该药挥发性强施药作物田要与敏感作物如棉花、油菜、瓜类、向日葵有一定距离。[3]此药不得与酸碱性物质接触。[4]此药不得与种子化肥一起贮存。[5]喷施药械最好专用。[6]施药时气温在10℃4.3.7莠去津简介:莠去津是在1952年由瑞士BaselGeigy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1958年申请瑞士专利,1959年在美国注册商业生产(Keithetal,196),目前己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莠去津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很少,迅速传导到植物分生组织及叶部,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杂草中毒症状,主要是在叶片尖端和边缘产生失绿,进而扩及叶片,终致全株枯死。在玉米等抗性作物体内,被玉米酮分解为无毒物质,因而对作物安全。莠去津的水溶性大,易被雨水淋洗至较深层,致使对某些深根性杂草有抑制性作用。由于该除草剂具有优良的杀草功效,很快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广。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生产莠去津并将莠去津作为旱田除草剂使用,生产莠去津的主要有三大厂家:吉林农化、河北宣化和浙江长兴农药厂,莠去津原粉年产量可达7000一8000t。9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面积使用莠去津除草剂,,莠去津投入商业使用已经很多年,由于其成本低、除草效果好而很快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但莠去津的水溶性使它易于经由渗滤迁移等途径进入江湖和地下水层,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一些欧共体国家己禁止它的使用。原先使用量最大的美国也将其列入控制使用类农药。近年来又发现莠去津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己认定它为内分泌于扰剂类物质,饮用水和食品中的残留是它暴露人体的主要途径。我国生产和使用莠去津的历史较短,但己有大的污染事件发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用名称莠去津(atrazine)其他名称阿特拉津、盖萨林、草脱净、贝它津、保玉2号化学名称2-氯-4-乙胺基-6-异丙氨基-1,3,5-三嗪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至浅黄色粉粒,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在中性、弱酸、弱碱介质中稳定。毒性低毒。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一般不会产生全身中毒。登记制剂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38%WP48%WP80%WP90%WDG20%SC38%SC45%SC50%SC55%SC60%SC莠去津25123101037611521作用特点莠去津为三氮苯类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根吸收,也能被茎叶吸收;对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但主要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杂草饥饿死亡。防除对象防除稗草、马唐、牛筋草、苘麻、苍耳、苋藜、马齿苋、鳢肠、龙葵、铁苋菜、地锦等杂草及部分莎草,对田蓟、苣荬菜、问荆、小旋花、芦苇等多年生杂草也有抑制作用。对狗尾草相对不敏感。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杂草,对阔叶类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生物化学选择性是该类除草剂的最重要特性,也是用于玉米等抗性作物的原因;其位差选择性对于许多深根性作物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玉米体内它被玉米酮酶分解为无毒物质,故该药对玉米安全。使用方法夏玉米土壤处理1080-1440克(a.i.)/公顷,春玉米土壤处理2250-2628克(a.i.)/公顷注意事项[1]蔬菜、大豆、桃树、小麦、水稻等对莠去津敏感,不宜使用。玉米田后茬为小麦、水稻时,应降低剂量与其它安全的除草剂混用。有机质含量超过6%的土壤,不宜作土壤处理,以茎叶处理为好。[2]果园使用莠去津,对桃树不安全,因桃树对莠去津敏感,表现为叶黄、缺绿、落果、严重减产,一般不宜使用。[3]玉米套种豆类,不宜使用莠去津。[4]莠去津播后苗前土表处理时,要求施药前整地要平。4.3.8烟嘧磺隆简介:烟嘧磺隆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发现的磺酰脲类除草剂中唯一对禾本科杂草特效的超高效除草剂品种,1987~1988年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与杜邦公司进行联合开,并先后在世界各国取得了烟嘧磺隆的各项专利,多数国家的专利权为石原产业株式会社所有,部分国家的专利权为美国杜邦公司。1993年在中国登记4%烟嘧磺隆悬浮剂。至2009年,国内共有39家企业取得原药登记证,100多家企业取得与烟嘧磺隆相关制剂证。烟嘧磺隆具有众多优点,生物活性很高;对乙草胺、阿特拉津有抗性的杂草防效尤佳;性价比有优势;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后茬作物和环境的影响极小;植物对烟嘧磺隆的吸收能力强,提高产品的抗干旱能力。通用名称烟嘧磺隆(nicosulfuron)其他名称:玉农乐、烟磺隆化学名称: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甲酰氨基磺酰)-N,N-二甲基烟酰胺剂型: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40g/L可分散油悬剂40%可分散油悬剂4.2%可分散油悬剂22%可分散油悬剂80%WP75%WDG40g/L悬浮剂60g/L悬浮剂200g/L油悬剂40g/L油悬剂60g/L油悬剂6%油悬剂8%油悬剂烟嘧磺隆394251126102129131除草特点:烟嘧磺隆是内吸性除草剂,可为杂草茎叶和根部吸收,随后在植物体内传导,施用后杂草立即停止生长,4-5天新叶褪色、坏死,并逐步扩展到整个植株,一般情况下20-25天死亡,但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对某些多年生杂草需较长的时间。在芽后4叶期以前施药药效好,苗大时施药药效下降。该药具有芽前除草活性,但活性较芽后低。适用作物:玉米,不同类型玉米对烟嘧磺隆耐性不同,其耐性顺序为硬粒型>一般型>普甜型>爆裂型防除对象: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部分阔叶杂草。对药敏感性强的杂草有稗草、狗尾草、野燕麦、反枝苋;敏感性中等的杂草有本氏蓼、律草、马齿苋、鸭舌草、苍耳和苘麻、莎草,牛筋草;敏感性较差的杂草主要有藜、龙葵、鸭趾草、地肤和鼬瓣花。但对铁苋菜、鳢肠等防效差,对狗牙根、婆婆纳基本无效。烟嘧磺隆对稗草、狗尾草、反枝黄和大马蓼较敏感,而对牛筋草、苘麻和藜敏感性低;莠去津对稗草、牛筋草、苘麻、大马蓼和藜较敏感,而对狗尾草和反枝苋和敏感性较低。应用技术:玉米3-4叶期,杂草出齐且多为5cm左右株高,茎叶喷雾。田间以马唐、稗草、用4%悬浮剂50-75ml/亩(夏玉米)、65-100ml/亩(北方春玉米),兑水30kg/亩喷施。烟嘧磺隆的施药时期,以玉米苗后3~5叶期,一年生杂草2~4叶期,多年生杂草6叶期以前,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除草效果最好,对玉米也安全。施药不能过晚,过晚杂草大抗性增强。一般在施药后3~6天看到杂草受害症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6~10天死亡,阔叶杂草生长受到抑制,高剂量下也可使多年生杂草死亡。国内一般将烟嘧磺隆和莠去津、二甲四氯、甲基磺草酮、2,4-滴丁酯混用后加工复配。杜邦公司在加拿大推出的玉米苗后除草剂DPX-79409是由烟嘧磺隆和砜嘧磺隆1:1混配而成,巴斯夫推广的混剂是麦草畏+氟吡草腙+烟嘧磺隆。其它作为混剂或混用的组合还有烟嘧磺隆+唑嘧磺草胺,烟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烟嘧磺隆+砜嘧磺隆+莠去津等。注意事项:[1]施药后,部分玉米叶片有轻度褪绿黄斑,但能很快恢而且不减产复。[2]玉米在2叶期以下、五叶期以上较为敏感,易发生药害。[3]玉米对此药敏感品种有甜玉米和爆裂玉米和杂交制种玉米。[4]用有机磷杀虫剂处理后的玉米对此药剂敏感,两药剂的使用间隔期为7天左右,可与菊酯类农药混用。[5]施药时气温在20℃左右,空气湿度在60%以上,施药后12小时内无降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6]各品种敏感性依次为:泰玉2号(正交)>金珍珠>泰玉7号>紫糯>泰玉2号(反交)>泰玉15>费玉5号>鲁单50>户单2000>聊玉19>泰玉12>鲁单981>聊玉18>农大108>农大2008。[7]对后茬小麦、大蒜、向日葵、苜蓿、马铃薯、大豆等无残留药害;但对小白菜、甜菜、菠菜等有药害。在粮菜间作或轮作地区,应做好对后茬蔬菜的药害试验[8]4.3.9甲基磺草酮简介:甲基磺草酮是Zeneca农化公司开发的新三酮类除草剂,是通过磺草酮结构修饰而开发的另一个三酮类除草剂品种,其生物活性超过磺草酮10倍以上,更具有开发潜力与竞争性,2000年在欧洲登记。它以商品名Callisto于2001年开始在德国与奥地利销售,由于其对环境友好,2001年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批准,其单剂及混合制剂于2002年在欧盟各国与美国销售,2004年成为先正达公司销售量最大的农药品种,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美元。硝磺酮于2006年在我国东北地区推广销售,成为玉米田最受欢迎的除草剂品种之一,沈阳化工研究院于2002年对该品种进行合成并在温室及田间进行了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甲基磺草酮主要用于防除玉米田杂草如苍耳等,对磺酰脲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杂草有效。甲基磺草酮对玉米田杂草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能有效防除鸭跖草、苘麻、蓼、铁苋菜、藜、反枝苋等双子叶杂草,对马唐、稗草、狗尾草等单子叶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玉米安全。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通用名: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其他中文通用名:硝磺草酮(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国内登记名称)化学名称2-(2-硝基-4-甲磺酰基苯加酰)环己烷-1,3-二酮中文商品名:千层红(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行政保护期:授权号:NB—US200502
有效期:七年零六个月2012.8过期理化性质原药外观为褐色或黄色固体,熔点为165℃,蒸气压(20℃)4.27×10-8mmHg,易溶于丙酮、氯苯等有机溶剂。甲基磺草酮水溶液光解半衰期84d,土壤半衰期5~15d,平均9d。毒性
低毒登记制剂制剂登记含量及剂型原药100g/L悬浮剂15%悬浮剂10%悬浮剂9%悬浮剂550g/L悬浮剂(与莠去津混配)硝磺草酮121112作用特点抑制对-羟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的活性,HPPD可将氨基酸络氨酸转化为质体醌。质体醌是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的辅助因子。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使用甲基磺草酮3-5天内植物分生组织出现黄化症状随之引起枯斑,两星期后遍及整株植物。具有弱酸性,在大多数酸性土壤中,能紧紧吸附在有机物质上;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以不易被吸收的阴离子形式存在。温度高,有利于甲基磺草酮药效发挥;施药后1h降雨,对甲基磺草酮药效无影响.适用作物:玉米甲基磺草酮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对玉米的选择数大于4(由生物活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可知甲基磺草酮对各玉米品种ED10≥600或800g/h,对杂草的ED90为100~150g/hm),说明其对玉米的安全性好。高剂量下处理,对玉米的药害症状表现为叶部白化现象,因不同类型玉米的敏感性不同,叶片白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以甜玉米和爆裂玉米较敏感。甲基磺草酮对不同玉米品种安全性存在差异:甲基磺草酮对24种不同玉米品种株高影响差异明显。对鲁原单3的株高抑制率最高为3.20%,其次是金海702。对鲁原单2、农单5号的株高抑制率最低,分别为-3.03%、-20.80%,其次是山农3、泰玉反交、掖单10、金海5、五岳97-7、聊玉15。其它品种的株高抑制率相对比较低,表现出很强的安全性,除对鲁原单3株高抑制高外,对其它品种相对不高.说明玉米3叶1心一5叶1心期对甲基磺草酮相对安全。甲基磺草酮在正常使用剂量下,对玉米安全。玉米具有抗性的原因在于:(1)玉米叶片吸收比杂草缓慢,吸收及传导剂量低,藜在喷药后吸收量的48%从处理叶片传导至其它部位,而玉米向其它部位传导仅14%;(2)HPPD酶敏感性差异很大,单子叶植物如小麦HPPD对甲基磺草酮的敏感性比阔叶杂草低数百倍;(3)玉米能迅速将甲基磺草酮代谢为无活性化合物,特别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催化的4-羟基化作用。防治对象:一年生阔叶杂草+部分禾本科杂草
(对阔叶防效优于禾本科)从对不同杂草的防效看,甲基磺草酮对马唐、反枝觅表现最好,其次是牛筋草、苘麻、铁觅菜,对马齿觅表现较差。杂草对甲基磺草酮的敏感性排列顺序依次为:曼陀萝>苍耳>苘麻>反枝觅>马唐>稗草>鸭跖草>金色狗尾草>牛筋草>马齿苋。应用技术甲基磺草酮芽前处理与芽后处理均具有较高防效,以玉米苗后3~5叶期,杂草3~5叶期防效最佳,用于玉米田可芽前土表处理或苗后茎叶喷雾,种子、幼根、幼芽与叶片吸收,木质部与韧皮部传导,芽前用量200~300g(a.i.)/hm2,苗后100~150g(a.i.)/hm2;主要防除苍耳、苘麻、藜、苋、蓼、龙葵、三裂叶豚草等大多数田间重要阔叶杂草及幼龄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设工程款场价货币赔偿合同
- 城市绿地场地借用及维护协议
- 2025年综合类-公卫执业医师-卫生统计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儿科专业知识-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信贷业务管理-信贷业务管理-个人信贷业务主要产品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财产保险考试-车险核保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2025年综合类-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知识综合练习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康复医学主治医师-康复医学主治医师相关专业知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十三单元脾系病症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100题合辑)
- 2025年综合类-中级房地产经济-第九章房地产市场营销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套单选100题合辑)
- 星火英语3500(整理)
- 《色彩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 张朋《了凡四训》课件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控
- 江苏国强产品质量证明书-
- 2023年英语高考试卷(全国卷1)试题及答案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遇见成长衔接梦想幼小衔接家长会PPT模板(含完整内容)
- 2023年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小升初英语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JJG 1154-2018卡尔·费休容量法水分测定仪
- GB/T 4586-1994半导体器件分立器件第8部分:场效应晶体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