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1页
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2页
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3页
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4页
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输血

规范化管理伊春市中心血站

纪建和临床输血

规范化管理伊春市中心血站

纪建和1确保流程各环节

衔接与质量控制确保流程各环节

衔接与质量控制2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血液管理法律法规3《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4《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血站基本标准》2000《血站管理办法》2005《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5医院与采供血机构关系医院在救治患者时离不开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液。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只能通过医院实现它的最高价值。医院希望采供血机构能够提供血液制品种类规格齐全、数量充足、及时、安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院与采供血机构关系医院在救治患者时离不开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6临床输血流程管理一、组织管理组织、制度、机构二、血液管理收血、贮血、备血、配血、发血三、输血管理四、输血程序临床输血流程管理一、组织管理7医院检查存在问题:用血管理不规范;未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未建立相关的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未建立过期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三区划分不符合要求;缺少相应台帐及内容登记缺项;血液入库无验收记录;院内血液运输无专用容器;未能按要求配备基本的储血设备;储血冰箱缺少温度控制和报警装置;冰箱无消毒记录和空气培养记录;

医院检查存在问题:用血管理不规范;8血样标本未保存7天;血袋未保存一天;血袋无收集和处理记录;输血前医患双方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个别医疗机构未使用输血申请单备血;无专用的领血单领血;无输血反应回报单;一次备血超过2000毫升未履行申报手续。医院检查存在问题:血样标本未保存7天;医院检查存在问题:9一、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10(一)组织★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5条

1.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简称“血管委会”);

2.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任主任,

3.医务部门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为副主任;

4.主要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任委员;

(一)组织★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115.管委会应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6.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会议

(有会议记录),内容:

①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的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②根据输血相关法规要求,开展全院性输血法规、输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5.管委会应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12血源的把关:临床用血由政府许可的采供血机构供应;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4、17条加强对2000毫升用血量的审核

(24小时一次性);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1条健全临床用血管理、考核制度;

(每月终末病史环节质量考核表)输血新技术与科研项目管理。血源的把关:临床用血由政府许可的采供血机构供应;

《医疗机构13(二)制度

1.医院应认真制定并切实执行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医院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管理办法》等;

(二)制度

1.医院应认真制定并切实执行

《××医院临床输血14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2.医院成分输血比例,

三级医院达到95%

二级医院达到90%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2.医院成分输血比例,

三级医院达到95%15(三)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血库)《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6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4条

1.二级以上医院应成立输血科(血库),

年均用血量≥1,000的应设立输血科,

<1,000的应设立血库。

2.执行24小时独立值班制度;

(三)机构163.输血科(血库)使用面积;4.有双路供电(电路图)并远离污染源;5.储血、检测、配发血、(清洗、值班室和办公区)等功能用房

单独设置、标识明显、布局合理。

储血室、发血室----清洁区

血型鉴定与配血室----污染区

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3.输血科(血库)使用面积;17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具有:检验人员: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护士:学历、职称、注册、执业证书等;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

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具有:18输血科(血库)应配置基本设备:4℃贮血专用冰箱-30℃低温贮血专用冰箱标本冰箱试剂冰箱电热恒温水浴箱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离心机显微镜超净工作台

输血科(血库)应配置基本设备:19其它: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

血浆融化仪

计算机设备

专用直线电话等其它: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

血浆融化仪

计算机设备

专用直线电20二、血液管理二、血液管理21(一)收血

★入库核对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3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7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9条

(一)收血

★入库核对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3条221.血液来源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未经批准,严禁擅自采血(自体输血除外);2.应有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收领,入库前应认真核验、登记血液物理外观、内外包装、标识标签等;3.应经收、发血液双方确认登记签全名(易辨认)后入库贮存;4.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领拒收。

1.血液来源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未经批准,严禁擅自采血(23标识标签:

血站名称(许可证)

献血者血型

血液制品种类、

采血日期及时间、

有效期及时间

血袋编号

储存条件等。

标识标签:

血站名称(许可证)

献血者血型

血液制品种类、

24特别注意:确定清单

(血液制品血型、种类、数量)外观检验评价运输温度---取送血冷链

(采供血机构送血、医院自行取血)

(冷藏箱:≤25℃室温30分钟、≤10℃120分钟)血站血库与医院血库交接手续

特别注意:25(二)贮血

★血液的储存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2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8、9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1、22条

★储存设备的检查、保养与消毒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3条

(二)贮血

★血液的储存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2261.贮存血液成分须按品种、规格、血型、日期和贮存要求分类进行存放;

红细胞悬液与全血须直立存放

2.必须建立血液报废制度,但不得有责任性过期报废血;

1.贮存血液成分须按品种、规格、血型、日期和贮存要求分类进行273.贮血专用冰箱和低温冰箱,

温度报警(声、光)装置完好有效;

专用冰箱:

红细胞与全血2~6℃,

血浆与冷沉淀-30℃(不要用冰柜)

(血浆解冻后4℃,存放24小时;冷沉淀不可存放)

血小板20~24℃,轻振荡

4.贮血专用冰箱温度监测:

每天至少检查记录四次

(及时、完整、准确)签全名

5.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3.贮血专用冰箱和低温冰箱,

温度报警(声、光)装置完好有效286.贮血冰箱进行擦拭,做好消毒

4℃贮血专用冰箱:每周擦拭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结果必须达到合格标准-30℃贮血专用冰箱:每月化霜、消毒一次强氯消毒做好记录

6.贮血冰箱进行擦拭,做好消毒

4℃贮血专用冰箱:每周擦拭消29(三)备血

1.《输血申请书》

应填写完整,内容准确,并按规定审批;

(主治医师签字,≥2000ml审批单)

2.当面受理送达《临床输血申请书》和病人血标本,核实无误后登记签全名;

3.血型鉴定与配血标本应标识清楚,符合输血前检测和交叉配血实验要求。

★受血者血样接收(输血前3天之内)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4条(三)备血

1.《输血申请书》

应填写完整,内容准确,并按规30(四)配血

1.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

2.交叉配血(盐水介质法+抗球蛋白实验或酶法)

3.血液制品出库前必须复查供、病人血型

★红细胞、全血、粒细胞

(ABO正、反定型与RhD血型)

★血浆、血小板、冷沉淀

(ABO反定型)(四)配血

1.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314.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均不得使用平板法;

5.检测使用试剂应具有三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入库与使用前进行质控,记录;

6.血型与交叉配血单应有第二人核对,两人签全名(夜间急诊及节假日值班除外)。

★交叉配血(两人核对或一人复核)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8条4.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均不得使用平板法;

5.检测使用32血液标本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血液标本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33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造成输错血的教训)

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34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

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血标本搞错血标本丢失血标本不符合要求血标本在放置期间长菌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

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35过程控制措施制订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每位患者配戴腕环或腕带(患者信息)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资料是否一致,二者不符不得采集血标本过程控制措施36采集标本时应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核对患者出生日期(输血申请单上有出生日期这一项,而不是年龄)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标签采集标本时应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37过程控制措施制订并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标本标签血标本来源不明应重新采集受血者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过程控制措施38血标本符合要求后,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在血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确认如不能及时配血,血库工作人员应尽快将血标本放入4℃冰箱保存以避免细菌繁殖血标本符合要求后,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在血标本登记39血库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例如只有患者的姓)不收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血库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40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细胞中加入EDTA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41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护工送标本需要经过培训并授权,禁止闲杂人员送标本)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细胞洗涤)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42(五)发血

★发血时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5条

1.由医护人员凭“取血凭证”领取,

双方必须共同核实无误后登记签全名,

(非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应拒绝发血);

2.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五)发血

★发血时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433.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保留至少7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7条

应于4℃保存

4.信息登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可追溯性,血液出入库日报表应日清、月清,保存十年。3.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保留至少7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445.输血反应回报单的收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

6.输血完毕后,应将血袋于4℃保存至少24小时后,核对登记签字后,毁形消毒---再无害化处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6条

7.输血科(血库)台帐等记录保存十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0条5.输血反应回报单的收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

6.45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

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临床输血是医、护、技三方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有关制度应做到医、护、技人人皆知。医生一旦作出了输血的决定,临床输血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有责任,确保正确的血液在正确的时间内输注给正确的病人。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

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临床输血是医、护、46

输血前血液的领取输血反应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给患者输了本来为其他人准备的血液。这常常是由于从血库领取血液时出错造成。因此每个医院必须有一个从血库领取血液和输血前将血液贮存于临床部门的标准操作规程。必须始终遵循这些规程。输血前血液的领取输血反应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给患者471.携带一份能够确认患者身份的单据2.检查一下附在血袋上的配合标签上的内容是否完全与患者病历上的相吻合患者姓名患者住院号患者所在病房、手术或诊室患者的ABO和RhD血型1.携带一份能够确认患者身份的单据48领取记录要求当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必须与取血人核对签字,记录发血时间、用血科室等。同时,负责血库工作的人员应该确定血液发给临床输用之前没有离开过冰箱。只需要30分钟即可使一单位血液上升到10℃,而且,一般情况下血液输注前很少需要加温。领取记录要求当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必须与取49输血前血液制品的运输及保存

血液冷链是一个贮存和运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系统,该系统使得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给患者的全过程中,始终保存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血液冷链的任何破坏都会增加受血者的危险,同时也是对稀少而宝贵的血液资源的浪费。输血前血液制品的运输及保存

血液冷链是一个贮存和运输血液和血501.从血库发出的全血和红细胞应该用血液转运箱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输,这样可以保证当周围温度(室温)超过25℃时,或者当血液在30分钟后才开始输注时,血液的温度不会超过10℃。2.如果不立即使用,血液应该保存于病房或手术室的贮血冰箱内,贮血冰箱温度应该为2-6℃。1.从血库发出的全血和红细胞应该用血液转运箱或隔热的携带工具513.红细胞和全血应该在冰箱中取出后30分钟以内输注。在不正确的条件下贮存30分钟以上的血液不应放回冰箱再用,因为这种血液有发生细菌污染和细胞功能丧失的可能性。4.血小板必须贮存在20-24℃的血小板震荡箱内,以保存其功能。由于有发生细菌繁殖的危险,血小板保存期被限定为3天或5天,具体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血袋类型。保存温度低于上述温度时血小板将失去其凝血功能。3.红细胞和全血应该在冰箱中取出后30分钟以内输注。52从血库发出的浓缩血小板应该以血液运转盒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输,这些运输工具应该能够将温度维持在20-24℃的范围内。血小板应该尽快输注,不得将其置于冰箱中。从血库发出的浓缩血小板应该以血液运转盒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535.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血库30~37℃的水浴中进行融化,并置于转运盒中进行发放,转运盒内的温度应该维持在2~6℃范围内。FFP应该在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如果不立即输注,应该贮存于2~6℃的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输注。5.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血库30~37℃的水浴中进行融化,并置54三、输血管理

三、输血管理

551.2000ml以上输血时,报请医院医务部门审批(急诊应于事后7日内补办手续);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病人备血量大于2000ml时,需事先向医务科审批。

2.医院医务部门每月考核临床用血科室,是否有不合理输血。1.2000ml以上输血时,报请医院医务部门审批(急诊应于事56输血科(血库)基本规章制度:

一、业务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

二、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制度;

三、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的处理规程和登记报告制度;

四、临床输血指导、监督和会诊制度;

五、临床输血规范及申请审批管理制度;输血科(血库)基本规章制度:

一、业务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57六、血液标本保存管理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仪器设备使用制度;

九、试剂、耗材的请领、使用制度;

十、废弃物处理制度;

六、血液标本保存管理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仪器58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置程序与制度;

十二、资料统计、上报制度;

十三、工作交接制度;

十四、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置程序与制度;

十二、资料统计、上59输血科(血库)基本职责:一、各类各级工作人员职责;

二、岗位职责。

输血科(血库)基本职责:一、各类各级工作人员职责;

二、岗位60输血科(血库)基本操作规程:

一、血液入库、贮存、发放操作规程;

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四、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输血科(血库)基本操作规程:

一、血液入库、贮存、发放操作规61输血科(血库)基本指标有:

一、人员培训、考核率100%;

二、台帐合格率100%;

三、入库血液复核率100%;

四、供者血型复检率100%;

五、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率100%;

六、受血者传染学指标检测率100%;

七、输血指征记载率100%;

八、成分输血率90%以上;

输血科(血库)基本指标有:

一、人员培训、考核率100%;

62九、输血反应回报率100%

十、贮血冰箱空气培养合格率100%;

十一、输血耗材回收率100%;

十二、设备在控率100%

十三、血型鉴定准确率100%;

九、输血反应回报率100%

十、贮血冰箱空气培养合格率10063十四、交叉配血准确率100%;

十五、报告单合格率100%;

十六、发血准确率100%;

十七、输血标本保存达标率100%;

十八、配血标本在输血前3天内100%;

十四、交叉配血准确率100%;

十五、报告单合格率100%;64十九、血液责任性过期发生率0;

二十、输血事故发生率0;

二十一、使用的药品、体外诊断试剂、一次性卫生器材达标率100%。十九、血液责任性过期发生率0;

二十、输血事故发生率0;

二65

四、临床输血程序

四、临床输血程序

66临床医生与护士行为规范

护士

1.血样采集与送检

★做到《输血申请单》、有标签的试管、病人基本情况三者合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2条

★受血者血样采集(输血前三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4条

2.取血,核对,外观检验,与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签字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3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5条临床医生与护士行为规范

护士

1.血样采集与送检

★做到673.输血之前的双人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9、30条

(至少注册护士1名)核对签全名,

具体内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房、床号、病人情况。

交叉配血的结果

血液制品:包装核查与外观检验

输血器:批号、有效期3.输血之前的双人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9、30条

684.重视输血之前的冷链

(特别是血液在治疗室的留滞条件、时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1条

5.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1条

6.根据病情年龄定滴速:先慢后快,

7.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前袋与后袋之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4.重视输血之前的冷链

(特别是血液在治疗室的留滞条件、时间698.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做好输血治疗的病程记录。

9.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填写《××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血站—患者家属—医院管理部门

8.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做好输血治疗的病程记录。

9.发生7010.《输血反应回报单》与废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输血医学文书入病史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6、36条)

11.医院和临床科室对输血不良反应均应有原因分析、整改对策和落实措施。10.《输血反应回报单》与废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输血医学文71临床医生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地制定输血方案,积极推行成份输血;

2.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1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5条)临床医生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地制定输血方案,积极723.病人输血前检测,输血风险告知,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2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6条

4.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病程录准确记载:输血适应证、血液制品种类、剂量等;

5.输血反应的处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4条3.病人输血前检测,输血风险告知,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73

临床输血程序1.每个医院应该制定临床输血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操作程序,并培训所有医护人员遵循这些程序。2.临床和输血科(血库)人员之间清晰的沟通和相互配合,是确保发往临床使用的血液的安全的重要保证。3.在正确填好血样标签和用血申请单之前,血库不得将血液发放给临床使用。用血申请单应注明输血原因,以便血库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制品进行配合性试验。临床输血程序1.每个医院应该制定临床输血744.血液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以及输血前在临床科室存放期间,应该保存于正确的条件之下,以防失效和发生细菌感染。5.输注配血不合的血液成分是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可导致患者死亡。血液的安全输注取决于:①患者身份的准确性(患者身份的标识)。②输血前试验血样的正确标识4.血液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以及输血前在临床科室存放期间,应该75③患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6.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每袋血输注之前、之中和之后对患者进行监测。③患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767.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贮存在正确的温度下。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8.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779.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10.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处理。9.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78输血的时间要求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min),无异常再依患者情况调整速度,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在20分钟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分钟之内输完。输血的时间要求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79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儿童大于15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80输血患者的监测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输血患者的监测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81输血记录应该在患者病历档案上记录如下内容:1.是否将拟实施的输血告知患者/或其亲属2.输血的原因3.决定给患者输血的医生的签字4.输血前以下内容的核对患者身份血袋配合性试验标签进行输血前核对执行人签字输血记录应该在患者病历档案上记录如825.输血输注血液成份的种类和数量输注的每袋血的唯一性献血编号输血开始的时间输血结束时间执行输血的人员的签字6.输血反应[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83记录输血的原因

血液制品输注前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上注明输血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以后患者出现与输血相关的问题,记录可以显示是谁申请了该制品以及为什么要申请。虽然输血的理由应该始终符合全国或地方性指南的要求,但需要记住的是负责决定和最终实施输血的人是有关临床人员,一旦今后发生医学法律纠纷,你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上作记录是你最好的保护措施。记录输血的原因

血液制品输注前在患者的病历档案84输血文书—三单一书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文书—三单一书输血治疗同意书85输血治疗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输血目的:输血史:有/无孕产输血成分:临床诊断:输血前检查:ALTU/L: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输血治疗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86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虽然使用的血液,均已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输血时可能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1.过敏反应2.发热反应3.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4.感染艾滋病、梅毒5.感染疟疾6.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7.输血引起的其他疾病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87输血治疗同意书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后,如同意输血治疗,请在下面签字。受血者(家属/监护人)签字:,年月日医师签字:年月日备注:请医师逐项认真准确填写,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血库。受血者姓名: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案号:病区床号输血治疗同意书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88

临床输血申请单预定输血日期:年月日受血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区:床号:临床诊断:输血目的:继往输血史(有/无):孕产受血者属地:(本市/外埠)预定输血成分:预定输血量:受血者:临床输血申请单预定输血日期:年月日89血型(包括Rh)血红蛋白:HCT:血小板:ALT:U/LHBsAg:Anti-HCVAnti-HIV1/2:梅毒:申请医师签字:主治医师审核签字:申请日期:上/下午时血型(包括Rh)血红蛋白:90请医师逐项认真准确填写,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血库。受血者姓名: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案号:病区床号请医师逐项认真准确填写,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血库。91输血记录单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科别病区床号输血性质:常规紧急大量

特殊供血者姓名血型:供血者血袋号:

血量复检血型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其他检查结果:复检者:配血者:发血者:取血者:发血时间:年月日上/下午时输血记录单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科92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案号血型诊断供血者血型储血号输血量ml输用何种血液:1.红细胞悬液单位2.浓缩血小板袋,3.冷沉淀袋,4.全血ml5.血浆ml6.其它:不良反应:无有(发热,过敏,溶血,细菌,血红蛋白尿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93输血史:无有次数其他孕产注:本回报单务必请临床医师认真填写,及时送回输血科/血库。发血日期年月日填报人: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史:无有次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回94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三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95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第三十四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96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的处97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液涂片检查、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输血不良98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应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输血不99输血不畅原因输血器:调节器、滤网堵塞及滴壶过满、管道扭结。针头位置:组织内、贴静脉壁、针头内凝血、进针部位横过腕部或肘部时,关节的弯曲会使输血中断。静脉:血管痉挛、近端受压、血栓性静脉炎。血袋:高度(70-100cm)、进气堵塞、有血凝块、血袋没有扎通、血袋已空。输血不畅原因输血器:调节器、滤网堵塞及滴壶过满、管道扭结。100输血不畅的预防措施检查:输注前仔细检查袋内血液,在确认为合格血液后轻轻反复颠倒血袋数次,使红细胞与血浆充分混匀.必要时在输血过程中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现象.输血不畅的预防措施检查:输注前仔细检查袋内血液,在确认为合格101室温较低时,为避免输注血液温度过低而引起输注部位静脉痉挛或血液中含有冷凝集素(血库在交叉配血时能发现血液中是否含冷凝集素)引起部分血液凝集造成输注不畅,血液在输注前应在室温(18-25℃)下放置20-30分钟左右,使血液温度达到10℃,然后输注.紧急情况,需大量快速输血时,可用加温法输注输血不畅的预防措施室温较低时,为避免输注血液温度过低而引起输注部位静脉痉挛或血102及时更换输血器材,目前使用的为标准一次性配套塑料输血器.标准输血器过滤网可滤除血液中凝块及贮存过程中蓄积退变的血小板和白细胞.但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次以上,部分血液成份在过滤器的粘着沉淀,不仅影响滴速,还可繁殖细菌,故需更换新输血器.输血不畅的预防措施及时更换输血器材,目前使用的为标准一次性配套塑料输血器.标准103输血的静脉选择常规应使用上肢静脉输血。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因为随后的固定术可能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能引起肺栓塞。理想的静脉应是表浅的、笔直的、易触摸到的,长度达4—6cm,而且不跨越弯曲部位。一是位于前臂外侧的头静脉分支;二是前臂中部贵要静脉的分支;三是静脉的两个分支输血的静脉选择常规应使用上肢静脉输血。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因104输血不畅的处理措施

输血器血流不畅应检查穿刺针头,调整针头位置或重新穿刺.将血袋斜挂在输液架上,血袋中的纤维蛋白、小血块、小血丝、小聚集块等都沉积在血袋的最低处,就会避免因针头、输出管口、输血器过滤网堵塞而引起的血流不畅。当温度过低的库存血进入血管后,刺激血管壁而产生血管痉挛引起输血不畅。输血时可以用适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给输血肢体加温保暖。输血不畅的处理措施

输血器血流不畅应检查穿刺针头,调整针头位105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处理由于多种原因,血液内难免有一些较小的纤维蛋白析出,形成片状物、网状物及小血块。这些物质小而轻、游动性大,经用斜挂血袋法仍有经常堵塞输血器上端针头的现象发生。若用止血钳固定游动物,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方法是:若输血时血液突然不滴,软塑料的滤网滴管瘪陷,证明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这时将调节器关紧,取下血袋,松开伴随液一端夹子,让伴随液将堵塞物冲回血袋,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处理由于多种原因,血液内难免有一些较小106随即将血袋稍倾斜,将堵塞物引流至血袋一边,立即用手指将堵塞物连血袋捏住,然后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固定,使其不再游动,继续输血,血液就能顺利点滴。随即将血袋稍倾斜,将堵塞物引流至血袋一边,立即用手指将堵塞物107

加快输血方法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加压的作用;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时一种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并且动作要轻。加快输血方法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108[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109[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110谢谢各位同道!谢谢各位同道!111临床输血

规范化管理伊春市中心血站

纪建和临床输血

规范化管理伊春市中心血站

纪建和112确保流程各环节

衔接与质量控制确保流程各环节

衔接与质量控制113血液管理法律法规血液管理法律法规114《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15《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血站基本标准》2000《血站管理办法》2005《血站质量管理规范》2006《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06《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16医院与采供血机构关系医院在救治患者时离不开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液。采供血机构的血液只能通过医院实现它的最高价值。医院希望采供血机构能够提供血液制品种类规格齐全、数量充足、及时、安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医院与采供血机构关系医院在救治患者时离不开采供血机构提供的血117临床输血流程管理一、组织管理组织、制度、机构二、血液管理收血、贮血、备血、配血、发血三、输血管理四、输血程序临床输血流程管理一、组织管理118医院检查存在问题:用血管理不规范;未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未建立相关的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未建立过期报废血液管理制度;三区划分不符合要求;缺少相应台帐及内容登记缺项;血液入库无验收记录;院内血液运输无专用容器;未能按要求配备基本的储血设备;储血冰箱缺少温度控制和报警装置;冰箱无消毒记录和空气培养记录;

医院检查存在问题:用血管理不规范;119血样标本未保存7天;血袋未保存一天;血袋无收集和处理记录;输血前医患双方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个别医疗机构未使用输血申请单备血;无专用的领血单领血;无输血反应回报单;一次备血超过2000毫升未履行申报手续。医院检查存在问题:血样标本未保存7天;医院检查存在问题:120一、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121(一)组织★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5条

1.医院应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简称“血管委会”);

2.由院长或分管副院长任主任,

3.医务部门和输血科(血库)负责人为副主任;

4.主要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任委员;

(一)组织★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1225.管委会应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6.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工作会议

(有会议记录),内容:

①临床安全、合理用血的规范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②根据输血相关法规要求,开展全院性输血法规、输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5.管委会应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123血源的把关:临床用血由政府许可的采供血机构供应;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4、17条加强对2000毫升用血量的审核

(24小时一次性);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1条健全临床用血管理、考核制度;

(每月终末病史环节质量考核表)输血新技术与科研项目管理。血源的把关:临床用血由政府许可的采供血机构供应;

《医疗机构124(二)制度

1.医院应认真制定并切实执行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医院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管理办法》等;

(二)制度

1.医院应认真制定并切实执行

《××医院临床输血125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2.医院成分输血比例,

三级医院达到95%

二级医院达到90%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2.医院成分输血比例,

三级医院达到95%126(三)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立输血科(血库)《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6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4条

1.二级以上医院应成立输血科(血库),

年均用血量≥1,000的应设立输血科,

<1,000的应设立血库。

2.执行24小时独立值班制度;

(三)机构1273.输血科(血库)使用面积;4.有双路供电(电路图)并远离污染源;5.储血、检测、配发血、(清洗、值班室和办公区)等功能用房

单独设置、标识明显、布局合理。

储血室、发血室----清洁区

血型鉴定与配血室----污染区

清洁区---半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3.输血科(血库)使用面积;128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具有:检验人员: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护士:学历、职称、注册、执业证书等;医师:资格证书、执业证书。

输血科(血库)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具有:129输血科(血库)应配置基本设备:4℃贮血专用冰箱-30℃低温贮血专用冰箱标本冰箱试剂冰箱电热恒温水浴箱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离心机显微镜超净工作台

输血科(血库)应配置基本设备:130其它: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

血浆融化仪

计算机设备

专用直线电话等其它:

血小板振荡保存箱

血浆融化仪

计算机设备

专用直线电131二、血液管理二、血液管理132(一)收血

★入库核对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3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7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9条

(一)收血

★入库核对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3条1331.血液来源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未经批准,严禁擅自采血(自体输血除外);2.应有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血液收领,入库前应认真核验、登记血液物理外观、内外包装、标识标签等;3.应经收、发血液双方确认登记签全名(易辨认)后入库贮存;4.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领拒收。

1.血液来源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未经批准,严禁擅自采血(134标识标签:

血站名称(许可证)

献血者血型

血液制品种类、

采血日期及时间、

有效期及时间

血袋编号

储存条件等。

标识标签:

血站名称(许可证)

献血者血型

血液制品种类、

135特别注意:确定清单

(血液制品血型、种类、数量)外观检验评价运输温度---取送血冷链

(采供血机构送血、医院自行取血)

(冷藏箱:≤25℃室温30分钟、≤10℃120分钟)血站血库与医院血库交接手续

特别注意:136(二)贮血

★血液的储存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2条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8、9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1、22条

★储存设备的检查、保养与消毒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3条

(二)贮血

★血液的储存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121371.贮存血液成分须按品种、规格、血型、日期和贮存要求分类进行存放;

红细胞悬液与全血须直立存放

2.必须建立血液报废制度,但不得有责任性过期报废血;

1.贮存血液成分须按品种、规格、血型、日期和贮存要求分类进行1383.贮血专用冰箱和低温冰箱,

温度报警(声、光)装置完好有效;

专用冰箱:

红细胞与全血2~6℃,

血浆与冷沉淀-30℃(不要用冰柜)

(血浆解冻后4℃,存放24小时;冷沉淀不可存放)

血小板20~24℃,轻振荡

4.贮血专用冰箱温度监测:

每天至少检查记录四次

(及时、完整、准确)签全名

5.储血环境应当符合卫生学标准3.贮血专用冰箱和低温冰箱,

温度报警(声、光)装置完好有效1396.贮血冰箱进行擦拭,做好消毒

4℃贮血专用冰箱:每周擦拭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结果必须达到合格标准-30℃贮血专用冰箱:每月化霜、消毒一次强氯消毒做好记录

6.贮血冰箱进行擦拭,做好消毒

4℃贮血专用冰箱:每周擦拭消140(三)备血

1.《输血申请书》

应填写完整,内容准确,并按规定审批;

(主治医师签字,≥2000ml审批单)

2.当面受理送达《临床输血申请书》和病人血标本,核实无误后登记签全名;

3.血型鉴定与配血标本应标识清楚,符合输血前检测和交叉配血实验要求。

★受血者血样接收(输血前3天之内)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4条(三)备血

1.《输血申请书》

应填写完整,内容准确,并按规141(四)配血

1.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

2.交叉配血(盐水介质法+抗球蛋白实验或酶法)

3.血液制品出库前必须复查供、病人血型

★红细胞、全血、粒细胞

(ABO正、反定型与RhD血型)

★血浆、血小板、冷沉淀

(ABO反定型)(四)配血

1.血型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RhD血型;1424.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均不得使用平板法;

5.检测使用试剂应具有三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入库与使用前进行质控,记录;

6.血型与交叉配血单应有第二人核对,两人签全名(夜间急诊及节假日值班除外)。

★交叉配血(两人核对或一人复核)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8条4.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均不得使用平板法;

5.检测使用143血液标本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找错人)采错血标本(一位护士同时采集两位或两位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血液标本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144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

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有风险(某医院曾发生血标本在送的途中洒了,用别人的血来代替而造成输错血的教训)

血标本量少、溶血

血标本的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145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

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血标本搞错血标本丢失血标本不符合要求血标本在放置期间长菌血标本的验收、交接和保存

面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风险146过程控制措施制订并严格执行《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防止血标本张冠李戴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每位患者配戴腕环或腕带(患者信息)采集血标本之前需仔细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资料是否一致,二者不符不得采集血标本过程控制措施147采集标本时应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核对患者出生日期(输血申请单上有出生日期这一项,而不是年龄)采血后必须在离开床边之前在试管上贴标签采集标本时应呼唤患者姓名、核对床号和床头卡不足为据。国外强调148过程控制措施制订并严格执行《工作环节交接制度》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标本标签血标本来源不明应重新采集受血者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过程控制措施149血标本符合要求后,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在血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确认如不能及时配血,血库工作人员应尽快将血标本放入4℃冰箱保存以避免细菌繁殖血标本符合要求后,血库工作人员与送检医护人员双方在血标本登记150血库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例如只有患者的姓)不收血标本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血标本被稀释不收(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血库要做到血标本八不收151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细胞中加入EDTA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2+和Ca2+,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152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非医护人员送标本不收(护工送标本需要经过培训并授权,禁止闲杂人员送标本)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细胞洗涤)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153(五)发血

★发血时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5条

1.由医护人员凭“取血凭证”领取,

双方必须共同核实无误后登记签全名,

(非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应拒绝发血);

2.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五)发血

★发血时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1543.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保留至少7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7条

应于4℃保存

4.信息登记:内容符合规范要求,可追溯性,血液出入库日报表应日清、月清,保存十年。3.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保留至少7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555.输血反应回报单的收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

6.输血完毕后,应将血袋于4℃保存至少24小时后,核对登记签字后,毁形消毒---再无害化处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6条

7.输血科(血库)台帐等记录保存十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0条5.输血反应回报单的收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5条

6.156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

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临床输血是医、护、技三方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有关制度应做到医、护、技人人皆知。医生一旦作出了输血的决定,临床输血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有责任,确保正确的血液在正确的时间内输注给正确的病人。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

血液输注给正确的患者临床输血是医、护、157

输血前血液的领取输血反应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给患者输了本来为其他人准备的血液。这常常是由于从血库领取血液时出错造成。因此每个医院必须有一个从血库领取血液和输血前将血液贮存于临床部门的标准操作规程。必须始终遵循这些规程。输血前血液的领取输血反应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给患者1581.携带一份能够确认患者身份的单据2.检查一下附在血袋上的配合标签上的内容是否完全与患者病历上的相吻合患者姓名患者住院号患者所在病房、手术或诊室患者的ABO和RhD血型1.携带一份能够确认患者身份的单据159领取记录要求当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必须与取血人核对签字,记录发血时间、用血科室等。同时,负责血库工作的人员应该确定血液发给临床输用之前没有离开过冰箱。只需要30分钟即可使一单位血液上升到10℃,而且,一般情况下血液输注前很少需要加温。领取记录要求当血液从血库发出时,必须与取160输血前血液制品的运输及保存

血液冷链是一个贮存和运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系统,该系统使得血液从采集到输注给患者的全过程中,始终保存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血液冷链的任何破坏都会增加受血者的危险,同时也是对稀少而宝贵的血液资源的浪费。输血前血液制品的运输及保存

血液冷链是一个贮存和运输血液和血1611.从血库发出的全血和红细胞应该用血液转运箱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输,这样可以保证当周围温度(室温)超过25℃时,或者当血液在30分钟后才开始输注时,血液的温度不会超过10℃。2.如果不立即使用,血液应该保存于病房或手术室的贮血冰箱内,贮血冰箱温度应该为2-6℃。1.从血库发出的全血和红细胞应该用血液转运箱或隔热的携带工具1623.红细胞和全血应该在冰箱中取出后30分钟以内输注。在不正确的条件下贮存30分钟以上的血液不应放回冰箱再用,因为这种血液有发生细菌污染和细胞功能丧失的可能性。4.血小板必须贮存在20-24℃的血小板震荡箱内,以保存其功能。由于有发生细菌繁殖的危险,血小板保存期被限定为3天或5天,具体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血袋类型。保存温度低于上述温度时血小板将失去其凝血功能。3.红细胞和全血应该在冰箱中取出后30分钟以内输注。163从血库发出的浓缩血小板应该以血液运转盒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输,这些运输工具应该能够将温度维持在20-24℃的范围内。血小板应该尽快输注,不得将其置于冰箱中。从血库发出的浓缩血小板应该以血液运转盒或隔热的携带工具进行运1645.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血库30~37℃的水浴中进行融化,并置于转运盒中进行发放,转运盒内的温度应该维持在2~6℃范围内。FFP应该在融化后30分钟内输注。如果不立即输注,应该贮存于2~6℃的冰箱内,并在24小时内输注。5.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血库30~37℃的水浴中进行融化,并置165三、输血管理

三、输血管理

1661.2000ml以上输血时,报请医院医务部门审批(急诊应于事后7日内补办手续);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病人备血量大于2000ml时,需事先向医务科审批。

2.医院医务部门每月考核临床用血科室,是否有不合理输血。1.2000ml以上输血时,报请医院医务部门审批(急诊应于事167输血科(血库)基本规章制度:

一、业务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

二、血液入库、保存、发放、报废制度;

三、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的处理规程和登记报告制度;

四、临床输血指导、监督和会诊制度;

五、临床输血规范及申请审批管理制度;输血科(血库)基本规章制度:

一、业务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168六、血液标本保存管理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仪器设备使用制度;

九、试剂、耗材的请领、使用制度;

十、废弃物处理制度;

六、血液标本保存管理制度;

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八、仪器169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置程序与制度;

十二、资料统计、上报制度;

十三、工作交接制度;

十四、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十一、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置程序与制度;

十二、资料统计、上170输血科(血库)基本职责:一、各类各级工作人员职责;

二、岗位职责。

输血科(血库)基本职责:一、各类各级工作人员职责;

二、岗位171输血科(血库)基本操作规程:

一、血液入库、贮存、发放操作规程;

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四、室内质量控制操作规程。输血科(血库)基本操作规程:

一、血液入库、贮存、发放操作规172输血科(血库)基本指标有:

一、人员培训、考核率100%;

二、台帐合格率100%;

三、入库血液复核率100%;

四、供者血型复检率100%;

五、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率100%;

六、受血者传染学指标检测率100%;

七、输血指征记载率100%;

八、成分输血率90%以上;

输血科(血库)基本指标有:

一、人员培训、考核率100%;

173九、输血反应回报率100%

十、贮血冰箱空气培养合格率100%;

十一、输血耗材回收率100%;

十二、设备在控率100%

十三、血型鉴定准确率100%;

九、输血反应回报率100%

十、贮血冰箱空气培养合格率100174十四、交叉配血准确率100%;

十五、报告单合格率100%;

十六、发血准确率100%;

十七、输血标本保存达标率100%;

十八、配血标本在输血前3天内100%;

十四、交叉配血准确率100%;

十五、报告单合格率100%;175十九、血液责任性过期发生率0;

二十、输血事故发生率0;

二十一、使用的药品、体外诊断试剂、一次性卫生器材达标率100%。十九、血液责任性过期发生率0;

二十、输血事故发生率0;

二176

四、临床输血程序

四、临床输血程序

177临床医生与护士行为规范

护士

1.血样采集与送检

★做到《输血申请单》、有标签的试管、病人基本情况三者合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2条

★受血者血样采集(输血前三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14条

2.取血,核对,外观检验,与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签字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3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5条临床医生与护士行为规范

护士

1.血样采集与送检

★做到1783.输血之前的双人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9、30条

(至少注册护士1名)核对签全名,

具体内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房、床号、病人情况。

交叉配血的结果

血液制品:包装核查与外观检验

输血器:批号、有效期3.输血之前的双人核对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29、30条

1794.重视输血之前的冷链

(特别是血液在治疗室的留滞条件、时间)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1条

5.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1条

6.根据病情年龄定滴速:先慢后快,

7.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前袋与后袋之间,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4.重视输血之前的冷链

(特别是血液在治疗室的留滞条件、时间1808.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做好输血治疗的病程记录。

9.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填写《××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血站—患者家属—医院管理部门

8.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做好输血治疗的病程记录。

9.发生18110.《输血反应回报单》与废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输血医学文书入病史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6、36条)

11.医院和临床科室对输血不良反应均应有原因分析、整改对策和落实措施。10.《输血反应回报单》与废血袋送输血科(血库),输血医学文182临床医生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地制定输血方案,积极推行成份输血;

2.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1条《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5条)临床医生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地制定输血方案,积极1833.病人输血前检测,输血风险告知,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12条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6条

4.严密观察病人输血过程,病程录准确记载:输血适应证、血液制品种类、剂量等;

5.输血反应的处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34条3.病人输血前检测,输血风险告知,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184

临床输血程序1.每个医院应该制定临床输血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操作程序,并培训所有医护人员遵循这些程序。2.临床和输血科(血库)人员之间清晰的沟通和相互配合,是确保发往临床使用的血液的安全的重要保证。3.在正确填好血样标签和用血申请单之前,血库不得将血液发放给临床使用。用血申请单应注明输血原因,以便血库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制品进行配合性试验。临床输血程序1.每个医院应该制定临床输血1854.血液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以及输血前在临床科室存放期间,应该保存于正确的条件之下,以防失效和发生细菌感染。5.输注配血不合的血液成分是发生急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可导致患者死亡。血液的安全输注取决于:①患者身份的准确性(患者身份的标识)。②输血前试验血样的正确标识4.血液制品在运输过程中,以及输血前在临床科室存放期间,应该186③患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6.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在每袋血输注之前、之中和之后对患者进行监测。③患者身份的最后核对,确保正确的血液输给正确的患者1877.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将血液制品贮存在正确的温度下。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有任何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过或有任何溶血现象应当报废。8.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7.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存。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1889.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10.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处理。9.输血前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189输血的时间要求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输血前15分钟要慢(2ml/min),无异常再依患者情况调整速度,一袋血要在4小时内输注完毕(室内温度过高要适当缩短时间)。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融化后尽快输注,要以患者可以耐受的速度输注。一般200mL血浆在20分钟内输完,一单位冷沉淀在10分钟之内输完。输血的时间要求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190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mL(kg•h),儿童大于15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血液加温问题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191输血患者的监测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重点放在输血开始后的最初15分钟)监测指标为患者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输血患者的监测对每袋输注的血液应在输血开始前,192输血记录应该在患者病历档案上记录如下内容:1.是否将拟实施的输血告知患者/或其亲属2.输血的原因3.决定给患者输血的医生的签字4.输血前以下内容的核对患者身份血袋配合性试验标签进行输血前核对执行人签字输血记录应该在患者病历档案上记录如1935.输血输注血液成份的种类和数量输注的每袋血的唯一性献血编号输血开始的时间输血结束时间执行输血的人员的签字6.输血反应[医药卫生]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课件194记录输血的原因

血液制品输注前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上注明输血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以后患者出现与输血相关的问题,记录可以显示是谁申请了该制品以及为什么要申请。虽然输血的理由应该始终符合全国或地方性指南的要求,但需要记住的是负责决定和最终实施输血的人是有关临床人员,一旦今后发生医学法律纠纷,你在患者的病历档案上作记录是你最好的保护措施。记录输血的原因

血液制品输注前在患者的病历档案195输血文书—三单一书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文书—三单一书输血治疗同意书196输血治疗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输血目的:输血史:有/无孕产输血成分:临床诊断:输血前检查:ALTU/L: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2;输血治疗包括输全血、成分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输血治疗同意书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197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虽然使用的血液,均已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某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输血时可能发生的主要情况如下:1.过敏反应2.发热反应3.感染肝炎(乙肝、丙肝等)4.感染艾滋病、梅毒5.感染疟疾6.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感染7.输血引起的其他疾病但输血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198输血治疗同意书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可能发生的情况后,如同意输血治疗,请在下面签字。受血者(家属/监护人)签字:,年月日医师签字:年月日备注:请医师逐项认真准确填写,请于输血日前送输血科/血库。受血者姓名:受血者姓名:病案号:病案号:病区床号输血治疗同意书在您及家属或监护人了解上述199

临床输血申请单预定输血日期:年月日受血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区:床号:临床诊断:输血目的:继往输血史(有/无):孕产受血者属地:(本市/外埠)预定输血成分:预定输血量:受血者:临床输血申请单预定输血日期:年月日200血型(包括Rh)血红蛋白:HCT:血小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