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主要翻译1084班课件_第1页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1084班课件_第2页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1084班课件_第3页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1084班课件_第4页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1084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凌娟1084班1081901413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1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一)生平简介(二)译介活动的分期(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四)主要翻译思想(五)翻译理论贡献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一)生平简介2(一)生平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郭沫若可以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人。他既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史学家,在翻译领域,亦是成就非凡的翻译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也是创造社的领军人物,在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都为创造社、“五四”新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是从“五四”前夕开始的。大约在1917年左右,他就开始从英文翻译泰戈尔、海涅等人的诗歌,这是他翻译实践的起点。他精通日、德、英等国文字,译作颇为丰富,如《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雪莱诗选》、《战争与和平》、《血路》、《政治经济学批判》、《茵梦湖》等。(一)生平简介

郭沫若(1892-1978),3

郭沫若不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文艺思想相似,郭沫若的翻译思想也有一个发展及转变的过程。郭沫若不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翻译理论方面也4(二)译介活动的分期

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五四”时期,从翻译介绍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开始;(2)发展期———从1924年流亡日本到40年代末,从翻译介绍日本马列主义经济学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3)成熟期———建国后。三个阶段中,以第二阶段翻译的作品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两部文学巨著的翻译。(二)译介活动的分期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5(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郭沫若自幼浸染于儒家经典。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母亲口诵唐诗,是他最早受到的文学熏陶。他喜欢的唐代诗人有王维、孟浩然、李白和柳宗元。在其父创办的“绥山书馆”家塾,他读过《四书》、《五经》、《离骚》、《史记》、《楚辞》、《古文观止》、《御批通鉴》、《唐诗三百首》等书。饱读诗书,使他对中国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扎实的古文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和翻译奠定了基础。(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6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郭沫若的整个思想历程、文学生涯、翻译道路,都与西方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时,郭沫若有缘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当时林琴南的小说很流行,也很受欢迎,郭沫若也是林琴南翻译的西洋小说的忠实读者。他读了林琴南翻译的英国作家司各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去日本之前,他还常常读一些由他哥哥从国外寄回来的报纸、书籍,如启蒙画报、新小说等。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日语,两个月后,就可以很流利地说日语了。因为学习外语的缘故,他又接近了泰戈尔、惠特曼、海涅、歌德、席勒。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西方和外国文化影响非常大。(二)西方文化的影响7

(三)中西哲学的影响郭沫若的哲学观点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翻译。青少年时代的郭沫若,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从东方哲学思想中所吸取的思想资源,如老庄哲学、孔子哲学,为他后来成功地走上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道路提供了内在的思想支撑。在日本留学时,他读了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吸收了他的主观理想主义观点。他觉得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于是潜心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接着,他读了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和印度Kabir的哲学著作,并且接受了他们的泛神论(Pantheism)。1925年,郭沫若翻译了日本进步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之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8年,他翻译了马克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此,他的哲学观点转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中西哲学的影响8(四)主要翻译思想

(一)翻译者的素质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因此他的翻译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郭沫若在《理想翻译之我见》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先决条件:

一、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三、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四、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能力。在翻译时,不仅要能深刻理解原文,对本国文字也要游刃有余,这是郭沫若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期望翻译工作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四)主要翻译思想

(一)翻译者的素质9

(二)译者的动机郭沫若非常重视翻译的动机,反对文艺的功利主义,认为它是艺术和文学的堕落。他不赞成矛盾和郑振铎的翻译动机观点。他们认为翻译应该审度事势,分个缓急。而郭沫若认为这样限制了译者的自由。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如果寄寓创作精神;他于翻译之前,如果对于所译的作品过于精深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且在他译述之时,感受过迫不得已的冲动,那他所产生出来的译品,当然能生出效果,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郭沫若特别强调译者涌动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译者要与原作者有心灵感应。要从内心喜欢作品,才翻译它。“我译书的目的是要望读者得我的刺激能直接去翻读原书,犹如见了一幅西湖的照片生出直接去游览西湖的欲望。译者有责任再现原著的思想,而不是歪曲原意。”他还强调译者应该为他的翻译错误向读者和评论者道歉。总而言之,郭沫若强调不能借翻译出名或牟利,应当尊重原著。(二)译者的动机10

(三)译诗须像诗郭沫若在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提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在郭沫若看来,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应该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纯粹地直译、硬译,要不失原作风韵。他不太赞成直译,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的。诗是有一定的格调、一定的韵律、一定的诗的成分。郭沫若在译诗方面很讲究韵律,他用半格律体再现原诗的神韵,把诗味传出来了。如他1922年所译的雪莱的诗《那不勒斯湾畔悼伤书怀》第一节,发表于《创造》季刊上。郭沫若尽力使译文气韵与原文相符,译文简洁明快,把原诗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三)译诗须像诗11

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他还提出过两道手的译法,让精通原诗语言的人将诗译成汉语,再请诗人重新修改译文并加以润色。郭沫若本人既是翻译家,又是诗人,所以他自己就可以完成翻译的两道工序。在诗歌翻译方面,郭沫若认为除了直译与意译外,还有一种译法叫风韵译。这种译法与傅雷的神似、林语堂的传神是一脉相连的。翻译家刘重德也提出译诗不可满足于达意,力求传神,首先力求保持原诗的意义和意境,其次,使诗具有一定的形势和一定的韵律、节奏。刘重德的主张同郭沫若不谋而合,他们都为翻译的美学作了贡献。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他还提出过两道手的译法,让精通12

(四)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而且要有很好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胡适也认为翻译难于创作。郭沫若在翻译时,遵循原文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楼适夷说:我们读郭沫若的译作常常感到好像在读他自己的创作,似乎根本不存在两国文学界限,因为他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融入自己的笔端,进行了思想与艺术再创造。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译出的成果成为一种艺术品。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是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的要求是严格的,而它的慰藉却又是甜蜜的。(四)翻译创作论13(五)翻译理论贡献

(1)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呼唤译界良好风气。郭沫若非常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责任心、素质等,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正确的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要对作品进行慎重选择,要对所译介的外国作家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要对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等进行彻底考察,译者还要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才能具有驾御作品内容和语言的能力。(五)翻译理论贡献

(1)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14

郭沫若还特别强调译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对翻译文学的重要性。在改译钱君胥翻译的《茵梦湖》时,他深有体会地说他能够把那篇小说改译出来,要多谢游过西湖的那一段经验,正是靠着自己在西湖时所感受到的情趣,他才能把茵梦湖的情趣再现出来。翻译过程中译者感情自然地参与和融入,这是难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郭沫若最早指出和强调了这一点,这是对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郭沫若还特别强调译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15

(2)郭沫若强调的翻译动机郭沫若认为,译家对译品有选择的权力,对读者有指导教益的责任,翻译的目的是由译家个人确定的。他的翻译动机观是与译者主体性密切相关的。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和翻译的效果。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这种翻译家的译品在任何时代都是切要的,对任何读者都是经济的。怎么能说翻译《神曲》等作品是不经济、不切要、盲目呢?郭沫若还认为,文学的好坏,不能说它古不古,只能说它醇不醇,真不真,不能说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都是好文学,全部都有介绍的价值。(2)郭沫若强调的翻译动机16

(3)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郭沫若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理论,强调“以诗译诗”,不赞成移植和逐句直译,强调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与意识再创造的过程。1922年6月24日,郭沫若在《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中,再次详细论述了此观点:我们相信译诗的手腕决不是在替人翻字典,决不是如像电报局生在替别人翻电文。诗的生命在它内容的一种音乐的精神。至于俗歌民谣,尤以律声为重。翻译散文诗、自由诗时自当别论,翻译歌谣及格律严峻之作,也只是随随便便地直译一番,这不是艺术家的译品,这只是言语学家的翻译了。我始终相信,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意义,风韵,三者均能兼顾,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纯粹的直译死译,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转引自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风韵译不但可以作为诗歌翻译的原则,甚至可以作为整个翻译文学的翻译原则。郭沫若强调,任何文学作品的翻译都必须不失原作“风韵”。(3)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17

(4)郭沫若在翻译批评方面的贡献1923年6月8日,郭沫若在《论翻译的标准》中表述:“指摘一部错译的功劳,比翻译500部错译的功劳更大:因为他的贡献虽微,而他的贡献是真确的。”可见,郭沫若非常强调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有时翻译批评比单纯的机械的翻译更重要,没有翻译批评,译品的质量将失去监督,译作的质量将无法想象。这对翻译学科的基础建设具有指导意义。(4)郭沫若在翻译批评方面的贡献18

(5)郭沫若对重复译问题的看法在如何看待重复译的问题上,郭沫若持宽容态度。他认为译者各有所长,译文各有千秋,不同的译本可供不同读者自由选择。他坚决反对翻译上的专卖行为。郭沫若认为“翻译不嫌其重出,译者各有所长,读者尽可以自由选择。”(《屠尔格涅甫之散文诗》,载1921年2月16日《时事新报·学灯》)在上文提到的《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中,他又表述了这一观点:“歌德的《浮士德的悲剧》译成英文的有20多种。译的人各人的见地不同,各人的天分不同,所以译的成品也就不能完全一致。我国的翻译家每每有专卖的偏性,拟译一种著作,自家还没有着手,便预先打一张广告出去,要求他人勿得重译;这种无理的要求,这种滑稽的现象,怕是我们国内独无仅有的了。”(5)郭沫若对重复译问题的看法19

(6)郭沫若的戏剧翻译贡献郭沫若的戏剧译著约有十一部,其中大多是悲剧。如:德国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华伦斯坦》;爱尔兰剧作家约翰·沁孤《悲哀之戴黛儿》、《西域的健儿》、《补锅匠的婚礼》、《圣泉》、《谷中的暗影》、《骑马下海的人》;英国高尔斯华绥的《争斗》、《银匠》、《法网》等。其中,高尔斯华绥的《争斗》,约翰·沁孤的六部剧作,郭沫若是第一个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的。在翻译的选材上,郭沫若非常注意作品的时代性,总是选择与自身生活时代极为相似的作品作为折射;他总是选择那些对社会下层人物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作品,借以控诉吃人的剥削社会;外国戏剧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的影响很大。郭沫若学习和采用了外国戏剧大师借一段历史表现一个时代、借古人之口说自己的话的方法;他从外国戏剧中汲取了象征手法;他在戏剧结构和悲剧艺术方面,汲取和发展了外国戏剧的某些长处,学习借用了某些技巧。郭沫若博采众长,从各国戏剧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形成独具一格的剧作风格,成为一代戏剧大师。

(6)郭沫若的戏剧翻译贡献20

郭沫若是我国一代文艺宗师。他的创作和翻译在我国“五四”新文学、翻译文学及现代文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郭沫若为我国现代文学、现代翻译文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郭沫若是我国一代文艺宗师。他的创作和翻译在我国21谢谢!谢谢!22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

——凌娟1084班1081901413

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23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一)生平简介(二)译介活动的分期(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四)主要翻译思想(五)翻译理论贡献郭沫若的主要翻译思想(一)生平简介24(一)生平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坛上,郭沫若可以说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人。他既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史学家,在翻译领域,亦是成就非凡的翻译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也是创造社的领军人物,在文学创作和翻译方面都为创造社、“五四”新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是从“五四”前夕开始的。大约在1917年左右,他就开始从英文翻译泰戈尔、海涅等人的诗歌,这是他翻译实践的起点。他精通日、德、英等国文字,译作颇为丰富,如《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雪莱诗选》、《战争与和平》、《血路》、《政治经济学批判》、《茵梦湖》等。(一)生平简介

郭沫若(1892-1978),25

郭沫若不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翻译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文艺思想相似,郭沫若的翻译思想也有一个发展及转变的过程。郭沫若不但在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在翻译理论方面也26(二)译介活动的分期

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萌芽期———“五四”时期,从翻译介绍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开始;(2)发展期———从1924年流亡日本到40年代末,从翻译介绍日本马列主义经济学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3)成熟期———建国后。三个阶段中,以第二阶段翻译的作品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两部文学巨著的翻译。(二)译介活动的分期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27(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郭沫若自幼浸染于儒家经典。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母亲口诵唐诗,是他最早受到的文学熏陶。他喜欢的唐代诗人有王维、孟浩然、李白和柳宗元。在其父创办的“绥山书馆”家塾,他读过《四书》、《五经》、《离骚》、《史记》、《楚辞》、《古文观止》、《御批通鉴》、《唐诗三百首》等书。饱读诗书,使他对中国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扎实的古文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创作和翻译奠定了基础。(三)中西思想文化对其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8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郭沫若的整个思想历程、文学生涯、翻译道路,都与西方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学时,郭沫若有缘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当时林琴南的小说很流行,也很受欢迎,郭沫若也是林琴南翻译的西洋小说的忠实读者。他读了林琴南翻译的英国作家司各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去日本之前,他还常常读一些由他哥哥从国外寄回来的报纸、书籍,如启蒙画报、新小说等。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日语,两个月后,就可以很流利地说日语了。因为学习外语的缘故,他又接近了泰戈尔、惠特曼、海涅、歌德、席勒。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受到西方和外国文化影响非常大。(二)西方文化的影响29

(三)中西哲学的影响郭沫若的哲学观点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翻译。青少年时代的郭沫若,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从东方哲学思想中所吸取的思想资源,如老庄哲学、孔子哲学,为他后来成功地走上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道路提供了内在的思想支撑。在日本留学时,他读了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吸收了他的主观理想主义观点。他觉得中国哲学博大精深,于是潜心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接着,他读了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Spinoza)和印度Kabir的哲学著作,并且接受了他们的泛神论(Pantheism)。1925年,郭沫若翻译了日本进步经济学家河上肇的著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之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8年,他翻译了马克思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此,他的哲学观点转变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中西哲学的影响30(四)主要翻译思想

(一)翻译者的素质

郭沫若从事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因此他的翻译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郭沫若在《理想翻译之我见》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先决条件:

一、译者的语言知识要丰富;二、对于原书要有理解;三、对于作者要有研究;四、对于本国文字要有自由操纵能力。在翻译时,不仅要能深刻理解原文,对本国文字也要游刃有余,这是郭沫若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期望翻译工作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四)主要翻译思想

(一)翻译者的素质31

(二)译者的动机郭沫若非常重视翻译的动机,反对文艺的功利主义,认为它是艺术和文学的堕落。他不赞成矛盾和郑振铎的翻译动机观点。他们认为翻译应该审度事势,分个缓急。而郭沫若认为这样限制了译者的自由。翻译家在他的译品里面,如果寄寓创作精神;他于翻译之前,如果对于所译的作品过于精深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解,并且在他译述之时,感受过迫不得已的冲动,那他所产生出来的译品,当然能生出效果,会引起读者的兴趣。郭沫若特别强调译者涌动的创作冲动和激情。译者要与原作者有心灵感应。要从内心喜欢作品,才翻译它。“我译书的目的是要望读者得我的刺激能直接去翻读原书,犹如见了一幅西湖的照片生出直接去游览西湖的欲望。译者有责任再现原著的思想,而不是歪曲原意。”他还强调译者应该为他的翻译错误向读者和评论者道歉。总而言之,郭沫若强调不能借翻译出名或牟利,应当尊重原著。(二)译者的动机32

(三)译诗须像诗郭沫若在诗歌翻译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认为诗歌是可以翻译的,提出: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在郭沫若看来,译诗不必把原诗一字一字译出来,应该把原诗看成一个整体,不要纯粹地直译、硬译,要不失原作风韵。他不太赞成直译,只要不破坏原文的含义,单词和句子的顺序都是可以移动的。诗是有一定的格调、一定的韵律、一定的诗的成分。郭沫若在译诗方面很讲究韵律,他用半格律体再现原诗的神韵,把诗味传出来了。如他1922年所译的雪莱的诗《那不勒斯湾畔悼伤书怀》第一节,发表于《创造》季刊上。郭沫若尽力使译文气韵与原文相符,译文简洁明快,把原诗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三)译诗须像诗33

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他还提出过两道手的译法,让精通原诗语言的人将诗译成汉语,再请诗人重新修改译文并加以润色。郭沫若本人既是翻译家,又是诗人,所以他自己就可以完成翻译的两道工序。在诗歌翻译方面,郭沫若认为除了直译与意译外,还有一种译法叫风韵译。这种译法与傅雷的神似、林语堂的传神是一脉相连的。翻译家刘重德也提出译诗不可满足于达意,力求传神,首先力求保持原诗的意义和意境,其次,使诗具有一定的形势和一定的韵律、节奏。刘重德的主张同郭沫若不谋而合,他们都为翻译的美学作了贡献。为了使译诗富有诗意,他还提出过两道手的译法,让精通34

(四)翻译创作论

创作论是郭沫若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郭沫若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而且要有很好外文基础,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胡适也认为翻译难于创作。郭沫若在翻译时,遵循原文思想,用自己的语言实现再创作。楼适夷说:我们读郭沫若的译作常常感到好像在读他自己的创作,似乎根本不存在两国文学界限,因为他把原作的精神实质和艺术风格融入自己的笔端,进行了思想与艺术再创造。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自己译出的成果成为一种艺术品。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是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的要求是严格的,而它的慰藉却又是甜蜜的。(四)翻译创作论35(五)翻译理论贡献

(1)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呼唤译界良好风气。郭沫若非常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责任心、素质等,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正确的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要对作品进行慎重选择,要对所译介的外国作家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要对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等进行彻底考察,译者还要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和广博的文学修养,才能具有驾御作品内容和语言的能力。(五)翻译理论贡献

(1)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36

郭沫若还特别强调译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对翻译文学的重要性。在改译钱君胥翻译的《茵梦湖》时,他深有体会地说他能够把那篇小说改译出来,要多谢游过西湖的那一段经验,正是靠着自己在西湖时所感受到的情趣,他才能把茵梦湖的情趣再现出来。翻译过程中译者感情自然地参与和融入,这是难免的,甚至是必要的。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郭沫若最早指出和强调了这一点,这是对翻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郭沫若还特别强调译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37

(2)郭沫若强调的翻译动机郭沫若认为,译家对译品有选择的权力,对读者有指导教益的责任,翻译的目的是由译家个人确定的。他的翻译动机观是与译者主体性密切相关的。郭沫若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和翻译的效果。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这种翻译家的译品在任何时代都是切要的,对任何读者都是经济的。怎么能说翻译《神曲》等作品是不经济、不切要、盲目呢?郭沫若还认为,文学的好坏,不能说它古不古,只能说它醇不醇,真不真,不能说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都是好文学,全部都有介绍的价值。(2)郭沫若强调的翻译动机38

(3)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郭沫若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理论,强调“以诗译诗”,不赞成移植和逐句直译,强调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与意识再创造的过程。1922年6月24日,郭沫若在《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中,再次详细论述了此观点:我们相信译诗的手腕决不是在替人翻字典,决不是如像电报局生在替别人翻电文。诗的生命在它内容的一种音乐的精神。至于俗歌民谣,尤以律声为重。翻译散文诗、自由诗时自当别论,翻译歌谣及格律严峻之作,也只是随随便便地直译一番,这不是艺术家的译品,这只是言语学家的翻译了。我始终相信,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意义,风韵,三者均能兼顾,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纯粹的直译死译,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转引自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风韵译不但可以作为诗歌翻译的原则,甚至可以作为整个翻译文学的翻译原则。郭沫若强调,任何文学作品的翻译都必须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