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股市涨了,楼市也涨了。一年多之后,忧心忡忡的广大股民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重返股票市场。B.几年前,他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他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C.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A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1“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这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2课前一练—语病辨析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B.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C.谁也不能否认,要是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D.对以中国为主的对美顺差大国而言,适当的妥协不可避免,但讨价还价和适度的斗争则是必须的。D课前一练—语病辨析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B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加一“不”字。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4

古诗鉴赏之——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诗鉴赏之——5

一、考点解析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二、思想内容

1、诗歌分类送别诗爱情诗哲理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行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闺怨(宫怨)诗题画诗爱国诗

2、思想情感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送别之情

三、读诗方法

1、看背景2、看体裁3、看技法

4、看意象5、看关键语言6、看诗题

7、看色调8、看用典9、看注释一、考点解析6四、解题方法例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答题步骤:概括思想内容(主旨)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评价。分析观点态度类:通过什么内容+抒发(表达/寄寓/揭露)了什么情感。四、解题方法72、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劝谏,多次被流放。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2、初冬夜饮8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背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9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10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113、2012年辽宁高考初见嵩山张耒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赏析。初见嵩山,作者是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1、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2、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作者在诗中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态,表露了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3、2012年辽宁高考12课时作业:中华第一考39页第二题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的青溪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和隐逸山林的淡泊之情。课时作业:中华第一考39页第二题1339页第四题答案: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39页第四题1440页第八题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写一个青年女子因爱情受到波折(罗带同心结未成)而泪别情人(君泪盈,妾泪盈,两岸青山相送迎)时的情景。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及依依不舍之情。课外作业:课时作业(六)1、2、6、8题40页第八题15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09年上半年,我们的股市涨了,楼市也涨了。一年多之后,忧心忡忡的广大股民再也坐不住了,决定重返股票市场。B.几年前,他们在清华园里相识;今天,他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C.就先请李校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A

课前一练—语病辨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16“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这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17课前一练—语病辨析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腐败现象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造成的,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恰恰是由于尚未真正建立起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B.我不同意购置这些高档家具,不仅因为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C.谁也不能否认,要是没有边防战士无时无刻在保卫着祖国,我们就不可能安定地生活。D.对以中国为主的对美顺差大国而言,适当的妥协不可避免,但讨价还价和适度的斗争则是必须的。D课前一练—语病辨析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8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B项主客体颠倒,应改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C项“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应加一“不”字。A项缺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造成的”。19

古诗鉴赏之——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诗鉴赏之——20

一、考点解析内容主旨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二、思想内容

1、诗歌分类送别诗爱情诗哲理诗边塞诗田园山水诗行旅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闺怨(宫怨)诗题画诗爱国诗

2、思想情感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送别之情

三、读诗方法

1、看背景2、看体裁3、看技法

4、看意象5、看关键语言6、看诗题

7、看色调8、看用典9、看注释一、考点解析21四、解题方法例1: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答题步骤:概括思想内容(主旨)类: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评价。分析观点态度类:通过什么内容+抒发(表达/寄寓/揭露)了什么情感。四、解题方法222、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劝谏,多次被流放。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本诗刻画了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思、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诗题中的“饮”字,诗歌中的“淮阳多病”、“客袖侵霜”、“明年谁此”等词语,均可表现这一点。2、初冬夜饮23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常生病,只能借酒浇愁,寻找短暂的欢乐。天寒岁暮,在灯下一个人自斟自饮,吊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放下酒杯走出去,凭栏而立,但见眼前脚下堆起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梨花一般,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背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此诗同时体现了杜牧的悲惨生活命运!翻译:我客居在淮阳这个地方,愁思积郁却无法排遣以至于常24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25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