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课件)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课件_第1页
(精选教学课件)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课件_第2页
(精选教学课件)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课件_第3页
(精选教学课件)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课件_第4页
(精选教学课件)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中考地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乡土地理1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乡土地理1一、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

a.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b.东经108度47分——114度15分北纬24度39分——30度09分(低纬度、亚热带)

c.邻省:赣、粤、桂、黔、渝、鄂

2

一、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2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3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二、自然环境特点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1、地形与地势②、地势特征:全省恰似一个西、南、东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4

二、自然环境特点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2、气温、降水的分布①、气温分布概况: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属湿润地区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5

2、气温、降水的分布①、气温分布概况: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4、洞庭湖的概况:洞庭湖概况: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6

4、洞庭湖的概况:洞庭湖概况: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3、洞庭湖水系:1、湘江——“母亲河”,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电站:东江2、资水——柘溪水电站3、沅江——省内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电站:五强溪、凤滩

4、澧水——旅游资源丰富东江柘溪五强溪凤滩7

3、洞庭湖水系:东江柘溪五强溪凤滩75、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坍塌(山区)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

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8

5、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坍塌(山区)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总人口全省6768万。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3、民族分布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9

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总人口全省6768万。四、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2、土地资源分布:

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3、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4、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10

四、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5、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6、矿产资源:①、主要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

11

5、水资源:11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7、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②、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12

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②.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概况: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①、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13

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2、主要农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14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新型工业化之路就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15

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七.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运输的发展可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快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流、促进城乡之间的贸易发展;特别是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2.湖南公路分布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的高速公路①、分布特征: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其他重要城市为公路枢纽,干支衔接、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公路运输网络,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县乡公路纵横交织,遍布全省城乡地区

16

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东西横向:A:沪昆高速湖南段共分醴(陵)(湘)潭、潭邵(阳)、邵怀、怀新四段。B:杭瑞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常吉高速﹙常德至吉首段﹚C:衡昆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衡枣高速

D:长常高速﹙长沙至常德﹚F:常张高速﹙常德至张家界﹚F:长永高速﹙长沙至浏阳永安﹚G:韶山高速﹙湘潭至韶山﹚17

东西横向:17南北纵向:H:京珠高速

I:长潭高速﹙长沙至湘潭﹚18

南北纵向:18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南北向铁路: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19

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南北向铁路:19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东西向铁路:石长线、浙赣—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20

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东西向铁路:20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21

②、铁路枢纽:214、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①、概况:湖南省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基本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主要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机场、芷江机场5个机5、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①、概况: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通航里程将近12000千米,居全国第3位。在湖南省航运中,湘江水运的地位尤为突出。②、主要港口: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城市。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湖南水运的北大门)22

4、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5、湖南航运业的发八.旅游1、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①、特色: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武陵源和南岳为5A及旅游区。二是种类齐全,湖南既有衡山、张家界、崀山、猛洞河、洞庭湖等自然风光,又有岳阳楼、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商城等人文景观,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23

八.旅游①、特色: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②、分布:湘北:以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为主。如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岳阳楼、“世外桃源”桃花源。湘南: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南岳衡山、炎帝陵、舜帝陵。24

②、分布:湘南: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24长株潭地区: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如岳麓山、韶山、花明楼、马王堆汉墓。湘西:以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为主,如武陵源、凤凰古城、德夯民俗风情。湘中: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崀山、新化的紫鹊界秦人梯田。25

长株潭地区: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如岳麓山、韶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①、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岳阳楼—洞庭湖(岳阳)、武陵源(张家界)、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夯(湘西)、崀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沙)、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娄底)②、湖南精品旅游品牌: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26

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263.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湖南省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众多,如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古城等,还有一些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衡阳、永州、郴州、洪江黔城古城、汝城县城和新晃县城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四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人。4.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南省极具有潜力走向世界的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是发挥湖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湖南省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27

3.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九、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2.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湖南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①、特点:湖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自东向西逐步向全省展开;中心城市实力增强。②、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工、商业较发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城市交通方便,生活、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28

九、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

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等建设为重点,融合三市要素,实现立体交通和绿化带相连接,形成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周边中小城市和一批中心城镇组成的现代化、生态化的网状城市群。2010~2020年,具体目标要达到:工业区土地单位面积产值达到30亿元每平方千米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60%以上;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84%~94%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65%~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95%以上。②、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意义:长株潭一体化有利于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辐射并带动全省加快发展。29

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4.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两型社会”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以节能降耗和提高效益为目标,提质改造传统产业;B: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重点发展生态农业;D: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E:依托城市群现有文化基础,重点发展广电、出版、报业、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优势文化产业。3.湖南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湖南在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富民强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一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保障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二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强化监管,综合治理,实现人地和谐。【了解两型社会】30

4.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主要举措3.湖南可持岳麓山31

岳麓山31马王堆汉墓32

马王堆汉墓32张家界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33

张家界武陵源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33五岳独秀——衡山34

五岳独秀——衡山34岳阳楼——三大名楼之一35

岳阳楼——三大名楼之一35邵阳

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36

邵阳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36伟人故里——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37

伟人故里——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37中考资源网凤凰古城——湖南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38

中考资源网凤凰古城——湖南三大历史文人间仙境——常德桃花源39

人间仙境——常德桃花源39炎帝陵40

炎帝陵40屈子祠41

屈子祠4142

42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乡土地理43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乡土地理1一、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

a.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

b.东经108度47分——114度15分北纬24度39分——30度09分(低纬度、亚热带)

c.邻省:赣、粤、桂、黔、渝、鄂

44

一、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2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45

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二、自然环境特点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1、地形与地势②、地势特征:全省恰似一个西、南、东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46

二、自然环境特点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2、气温、降水的分布①、气温分布概况: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属湿润地区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47

2、气温、降水的分布①、气温分布概况: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4、洞庭湖的概况:洞庭湖概况: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48

4、洞庭湖的概况:洞庭湖概况: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3、洞庭湖水系:1、湘江——“母亲河”,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水电站:东江2、资水——柘溪水电站3、沅江——省内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水电站:五强溪、凤滩

4、澧水——旅游资源丰富东江柘溪五强溪凤滩49

3、洞庭湖水系:东江柘溪五强溪凤滩75、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坍塌(山区)

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原因是乱砍滥伐森林,自然原因是多山,降雨集中。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

旱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大。抗旱减灾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各种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兴修水库;人工降雨等;抗洪防涝的措施主要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修建水库拦蓄洪水;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生物灾害: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50

5、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坍塌(山区)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总人口全省6768万。湖南省人口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人口密度大,老龄化进程加快。2、人口分布概况: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湘东、湘中、湘南和湘北地区较多,湘西地区人口较少。3、民族分布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①、民族组成: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等。②、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农村多、城市少。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等山区。51

三、人口与民族1、人口概况与人口问题:总人口全省6768万。四、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较丰富;分布不均。2、土地资源分布:

林地分布最广,以湘西、湘南为多;耕地集中于湘北、湘东、湘中的河谷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湘西、湘南耕地较少,以旱地为主;草地集中于湘南山区。3、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4、气候资源:①、主要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雨热同期。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湖南有适于不同作物熟制的气候资源,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52

四、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湖南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5、水资源:①、主要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拥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省的富水区主要在山区,平原、丘陵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相对较少,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水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严重影响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6、矿产资源:①、主要特点: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优势矿产突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矿产有37种。“世界锑都”—锡矿山,“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柿竹园,水口山—铅锌矿(见2页图1)

53

5、水资源:11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②.矿产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省利用有色金属建立了以柿竹园、水口山、锡矿山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开采、冶炼基地,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7、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

②、环境保护: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质;保护土地资源,治理废水、废渣及农药和化肥对土地的污染。54

非金属之乡: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等储量居全国第一。②.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概况:湖南水热条件优越,耕地、林地面积广阔,水系发达;有“鱼米之乡”和“湖广熟,天下足”之美誉。稻谷、苎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柑橘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主要农副产品及其地区分布:①、农副产品:稻谷、油菜籽、棉花、苎麻、茶叶、柑橘、烤烟、水产、生猪及家禽等,特产有猕猴桃、洞庭银鱼、中华鳖、君山银针茶、湘莲等。

②、分布地区:稻谷主要产于洞庭湖区及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等地区的丘陵地区;棉花、油菜籽、苎麻主要产于洞庭湖区,茶叶主要产于湘南、湘东、湘西、湘中的山区,柑橘主要产于湘南、湘西、湘东、湘中地区,烤烟产于湘南、湘西地区。55

五、农业1、湖南农业生产的概况及在全国的重要地位:2、主要农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水系及洞庭湖为湖南提供了较广的水面,养殖淡水鱼类,湖南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故有“鱼米之乡”的美称。5、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各地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规模水平,提高单位产出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56

3、湖南被称为“鱼米之乡”原因: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整、规模初具、部分产业优势突出,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2.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地理分布特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株洲;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岳阳、衡阳、益阳、郴州。产业布局逐步由点状分布向块状、带状分布发展。3.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高新技术是湖南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湖南新型工业化之路就要以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湖南工业产业结构的改变。57

六.工业1、工业生产的概况及重要的工业部门:概况:工业体系完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发展循环经济。七.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意义:交通运输的发展可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快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流、促进城乡之间的贸易发展;特别是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2.湖南公路分布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的高速公路①、分布特征:形成了以长沙为中心,其他重要城市为公路枢纽,干支衔接、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公路运输网络,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县乡公路纵横交织,遍布全省城乡地区

58

4.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向: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提高科技含量东西横向:A:沪昆高速湖南段共分醴(陵)(湘)潭、潭邵(阳)、邵怀、怀新四段。B:杭瑞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常吉高速﹙常德至吉首段﹚C:衡昆高速湖南段已建成的衡枣高速

D:长常高速﹙长沙至常德﹚F:常张高速﹙常德至张家界﹚F:长永高速﹙长沙至浏阳永安﹚G:韶山高速﹙湘潭至韶山﹚59

东西横向:17南北纵向:H:京珠高速

I:长潭高速﹙长沙至湘潭﹚60

南北纵向:18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南北向铁路:京广线、洛湛线、焦柳线以及武广客运专线61

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南北向铁路:19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东西向铁路:石长线、浙赣—湘黔线、湘桂线、渝怀线62

3.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重要的铁路枢纽东西向铁路:20②、铁路枢纽:株洲、长沙、怀化、衡阳、娄底。株洲是湖南最大的铁路枢纽;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63

②、铁路枢纽:214、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①、概况:湖南省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长沙、张家界、常德三大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基本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②、主要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机场、芷江机场5个机5、湖南航运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港口:①、概况:初步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大干流为主干,沟通全省、通达长江的航道网。通航里程将近12000千米,居全国第3位。在湖南省航运中,湘江水运的地位尤为突出。②、主要港口: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城市。长沙市的霞凝新港,岳阳的城陵矶港是湖南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湖南水运的北大门)64

4、湖南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航空港:5、湖南航运业的发八.旅游1、湖南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色:①、特色: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武陵源和南岳为5A及旅游区。二是种类齐全,湖南既有衡山、张家界、崀山、猛洞河、洞庭湖等自然风光,又有岳阳楼、凤凰古城、炎帝陵、舜帝陵、洪江古商城等人文景观,还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65

八.旅游①、特色:一是数量多,湖南现有等级旅游区100多个,②、分布:湘北:以水域风光、湖泊湿地和历史文化为主。如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的洞庭湖、岳阳楼、“世外桃源”桃花源。湘南: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南岳衡山、炎帝陵、舜帝陵。66

②、分布:湘南:以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24长株潭地区: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如岳麓山、韶山、花明楼、马王堆汉墓。湘西:以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为主,如武陵源、凤凰古城、德夯民俗风情。湘中: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如崀山、新化的紫鹊界秦人梯田。67

长株潭地区:以历史文化、现代文化、都市文化为主。如岳麓山、韶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①、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岳阳楼—洞庭湖(岳阳)、武陵源(张家界)、韶山(湘潭)、衡山(衡阳)、德夯(湘西)、崀山(邵阳)、猛洞河(湘西)、桃花源(常德)、岳麓山(长沙)、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娄底)②、湖南精品旅游品牌: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一是以张家界为龙头的自然生态旅游品牌;二是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品牌;三是以炎帝陵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湖南区域旅游品牌:南岳宗教文化、凤凰民俗文化、岳麓书院湖湘文化、崀山地貌景观、猛洞河和东江生态漂流、马王堆古汉文化、岳阳楼楚文化等68

2、湖南境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263.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是湖南省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众多,如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古城等,还有一些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如衡阳、永州、郴州、洪江黔城古城、汝城县城和新晃县城等,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四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人。4.湖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湖南省极具有潜力走向世界的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是顺应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需要,是发挥湖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湖南省成为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69

3.地方文化特色对湖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九、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分布,特别是京广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的沿线是湖南省重要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湖南东线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且密度大,湖南西线地区人口稀疏,城市分散且密度小。2.湖南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湖南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①、特点:湖南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自东向西逐步向全省展开;中心城市实力增强。②、城市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工、商业较发达,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城市交通方便,生活、医疗、教育等条件较好,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70

九、城镇与商业1、湖南城镇分布的特点:湖南省城市大多沿交通线3、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与意义

①、长株潭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实施以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的交通、电力、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