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这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生前名言。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1一、葛兰西生平(1891-1937)简介
1891年1月23日,葛兰西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境贫寒,靠勤工和奖学金读完都灵大学。在大学期间,1913年他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大学毕业后,担任都灵社会周报《人民呼声报》主编。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葛兰西响应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发动都灵工人举行反战武装起义,在工人中赢得威望,被选为社会党都灵支部书记。大战结束后,意大利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工人和农民决心要走“俄国人道路”。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产党成立。葛兰西是党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5月,葛兰西作为意共代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书记。
一、葛兰西生平(1891-1937)简介2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在意大利夺取了国家政权。由于在1924年被选入意大利议会,葛兰西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领导意共开展反法西斯斗争,他致力于把意大利共产党从其早期的宗派主义改造成为一个扎根于群众运动的政党而斗争。1926年11月不幸被捕,并被判20多年的徒刑。他在法庭上对法西斯分子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把意大利引向毁灭,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挽救它。”在监狱中,虽遭百般折磨,他仍以坚强的意志研究革命理论,他曾写道,他在监狱中从事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功能进行考察。葛兰西在狱中写札记并从事各种专题的创作,这些作品受到监狱官的检查,而且可利用的资料也零星不全,但他最后竟写出32本《狱中札记》,这是意大利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这位坚强的战士在法西斯狱中与世长辞。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31948-1951年,《狱中札记》在都灵由艾伊纳乌迪出版社按内容分6卷陆续出版,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克罗齐的哲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组织》、《民族复兴运动》、《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现代国家的笔记》、《文学和民族生活》及《过去和现在》。从1954年开始,葛兰西的早期著作——《青年时期著作集(1914-1918)》、《防波堤下(1916-1920)》、《新秩序(1919-1920)》、《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921-1922)》和《共产党的建设(1923-1926)》也先后编辑出版。1948-1951年,《狱中札记》在都4
随着葛兰西著作的出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掀起了“葛兰西热”。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下,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领导权理论更加受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的重视。因为早在20世纪30年代,葛兰西就对苏联的官方哲学和政治体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他强调“回归马克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札记是一位身陷囹圄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随着葛兰西著作的出版,从20世纪605
社会主义革命与变革
葛兰西对于落后的农民文化和工业城市的体验,影响了他的观点的形成,即认为在意大利从事任何社会主义革命,都要具备一种全民的观点,并且必须使工人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串着这样的主题,即工人阶级必须摆脱它的集团利益,同时必须强调文化和思想意识所具有的政治作用。葛兰西欢呼十月革命的成功,认为这场革命是由社会群众而不是由一些精英人物所实现的社会变革的范例,他还认为这场革命说明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读到的东西已失效,因为这些东西可能提示人们革命要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充分发展以后才能实现。在他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被定义为民主管理的扩大。
社会主义革命与变革6二、葛兰西所理解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康德等近代人那里,实践哲学指的是合理化安排世俗生活的哲学探讨。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确立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它的最重要的基础表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自拉布里奥拉以来,人们喜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实践哲学。
二、葛兰西所理解的实践哲学7
葛兰西用“实践哲学”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对实践哲学的论述是从说明马克思和列宁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出发的。他认为,从马克思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和由科学到行动”两个阶段。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就是人类的思想理性和社会意愿从一种空想转变为探寻社会历史实践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质就是社会历史的实践性;更重要的是,列宁第一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在地发生在一定的土地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走下神坛,走向了客观实践,从科学实现为行动。葛兰西用“实践哲学”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8葛兰西承认实践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物质活动,但他又认为仅仅看到实践的客观性是不够的,绝不能简单地将实践解释成某种实体(“自然+人”),实践的本质特征也断非什么离开人而存在的物质实在性,而是人的主体性,即马克思所说的“从主体出发”,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由内向外的活动”。这种由主体到客体的运动是实践的根本目的,“改造外部世界,改造一般的关系就意味着加强自己本身,发展自己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溶为一体的,无产阶级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必须改变自身,事实上,任何科学离开社会发展的实际都会成为一种空洞无用的东西。
葛兰西承认实践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物9葛兰西认为,实践不是僵死不变的物质活动,而是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向前的历史过程,实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社会主体出发的创造性物质活动。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必然“从劳动活动形式(注:受本能驱使)推进到科学活动(注:规律支配下)的完成以及历史的人道主义。”葛兰西认为,实践不是僵死不变的物质活动,而是10
葛兰西认为,从历史的长河看,“实践哲学是以过去的一切文化为前提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德国哲学和法国革命,加尔文教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世俗的自由主义和作为整个现代人生观基础的历史主义。实践哲学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辩证化,是这一切思想、道德改革运动的结果。实践哲学与下面这种结合相符:新教改革加法国革命——这是哲学也是政治,这是政治也是哲学”。
在葛兰西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首次将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历史)、先进的思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愿望统一起来。葛兰西认为,从历史的长河看,“实践哲学是以过11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质在于人对客观现实的创造性。当然,创造性决不是唯我论的思想的创造外部世界,而是客观地改变客观现实的实践创造性。这种实践创造性的内涵就在于它表明了“并不存在本身的、自在的和自为的‘现实’,‘现实’始终存在于同那些改变它的人的历史的相互关系中”。因此,与抽象的主体与客体相比,作为两者中介的实践恰恰更为重要。葛兰西指出,重要的不仅仅是改变世界,而且是“推翻实践”,人类社会历史应该是“改变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质在于人对客观现实的12
葛兰西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实践的“一元论”。这种“一元论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为了一方面肯定主体能动性又避免唯我论,另一方面避免抹煞主体能动性的机械论、庸俗唯物论,就必须“历史地”考察问题,同时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础。葛兰西才说“‘一元论'这一术语表达……表明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的对立面的同一性,也就是某一种被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与人所改造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具有具体性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这是行动的(实践,发展)哲学”。葛兰西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的中心13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起来革命的关键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是无产阶级在自我意识中重新成为自为的成熟思想主体,那么,革命的中心任务就将发生重大的转移:即从原来那种仅仅关注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转到更加重视人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系统的根本变革上来。所以,文化意识方面的革命成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革命问题的主要关注焦点。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14文化霸权即统治者不是通过军队、战争、法庭、监狱、刑罚、威吓等暴力的形式来达到统治,而是通过被统治阶级的积极认同,从而达到统治目的。文化霸权是一套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话语。它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国家构成理论以及政治权力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践哲学是其理论基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层关系为其理论架构提供了可能,而政治权力中的另一种权力观念——“同意”则成为其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理论独创性之所在。文化霸权即统治者不是通过军队、战争、法庭、监15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首开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的先河,其讨论是在现实政治语境中进行的。首先,他从社会集团角度出发,提出在政治学上把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区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市民社会”,即“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在他看来,这两个层次一方面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另一方面相当于通过国家和“司法”政府所行使的“直接统治”或管辖职能。在他看来,国家是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首开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的16
“市民社会”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所指的市民社会主要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指社会从蒙昧状态过渡到了文明状态,其含义相当于“文明社会”。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提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市民社会”的内涵。他们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出发,认为人们之所以要签订契约,组成国家,主要是为了捍卫人天生的自由和平等状态。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应受到市民社会的监督和制约。这里市民社会是一种外在于国家政权的社会民间组织,“政治自由”是市民社会的核心。“市民社会”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所指的17黑格尔发展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在他那里,伦理的矛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级。第一,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家庭,第二,市民社会—这是伦理精神直接丧失了直接的统一,进行分化,而达于相对性的观点。市民社会是公共的领域,人们之所以组成市民社会,是为了通过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维护他们的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因此,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关系。
黑格尔发展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在他那里,伦理的18由于市民社会是由独立个人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的个体被个人欲求所驱使,所有的一切都以金钱为标准,这就要求有外部力量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整合,于是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保证市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在市民社会中,“个别的人,作为这种国家的市民的来说、就是私人,他们都把本身利益作为自己的目的。”伦理精神在市民社会中处于一种由私人利益支配的不自足的异化状态,这导致了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伦理精神的现实”,只有国家才能把个人、家庭、市民社会的不同利益和目的协调起来,使社会的普遍目的和利益得以实现。由于市民社会是由独立个人组成的联合体,其19
市民社会主要指民间的社会组织机构,代表社会舆论,它通过民间社会组织,如政党、学校、教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向人们传播本阶级的价值观体系,以获得群众的认同和忠诚。
国家是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国家最初是在几个社会集团中,其中一个构成了对其他集团的强制性领导,这时国家主要通过政治社会维护其统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制性领导逐渐让位于通过市民社会的文化、道德的非强制性领导。市民社会主要指民间的社会组织机构,代表社会舆论20国家市民社会镇压机器(军队、警察、管理、法院,官僚机构等)霸权机器(文化、政治、经济)政府(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作为权力机构的国家作为同意的领导权组织者的国家国家市民社会镇压机器(军队、警察、管理、法院,官僚机构等21霸权(hegemony)是一种统治策略
社会中的统治集团是通过获得和阶级的共识来实现自己的统治的,霸权即是统治集团在谈判和形成共识过程的有利地位。(1)它是一种清晰明白的共识;(2)统治阶级成功地说服其它阶级接受的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3)这种说明并非总是和平的,它包含着通过物质和智力力量的压制和文化上的诱惑两个方面;(4)霸权是一种“常识”,它积淀为一种无意识,一种统治意识形态在其中实践和扩散的文化领域;(5)它也是出现在社会和阶级斗争之外的东西,但它塑造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6)它是一系列的观念,统治集团通过它们维持自己的领导权,使下层阶级赞同他们的统治。
霸权(hegemony)是一种统治策略22
葛兰西比较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方集权专制国家的社会政治结构,指出,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初生而未成形的状态。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即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也能承载社会秩序的保障。国家只是前进的战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葛兰西比较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方集权专制国23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葛兰西反对把国家看作仅仅是政治社会或镇压的工具。他认为,在进行阶级统治时,思想上领导权和行政上的强迫命令是互为补充的;只依赖暴力或只依靠被压迫者的同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国家变成了统治阶级所用来保护和维护其统治,设法赢得被统治者的积极同意的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整个复合体。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24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在资产阶级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权之前爆发的“运动战”,但在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西方,运动战即失去了它的威力,资产阶级利用其领导权不断骗取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和认同,使革命力量遭到瓦解。所以,在西方只有那种对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战壕和堡垒的阵地战才能奏效。这种革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25意大利社会党哲学家诺尔贝尔托·博比奥认为,葛兰西的领导权的思想是从《狱中札记》所包含的市民社会的观念中派生出来的。与马克思不同,葛兰西那里的市民社会不属于经济基础,而属于上层建筑,它来源于黑格尔的《法哲学》而不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
领导权的争夺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化意识形态中的革命。意大利社会党哲学家诺尔贝尔托·博比奥认为26文化领导权的核心要求1、文化领导权是基于阶级对立而产生的;2、现代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互相争夺话语支配权的过程也就是最终获得民众广泛“同意”的那一方在全社会建立自己文化领导权的过程;文化领导权的核心要求27
3、由于文化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争夺和确立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4、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看,确保工人阶级取得并有效行使文化领导权,这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3、由于文化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争夺和确立文化28
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
“运动战”是指从正面攻击国家政权,如大罢工、武装起义。在力量对比我强敌弱的情况下,运动战可能造成敌军的崩溃。葛兰西认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在资产阶级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权之前爆发的“运动战”,但在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西方,运动战即失去了它的威力,资产阶级利用其领导权不断骗取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和认同,使革命力量遭到瓦解。所以,在西方只有那种对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战壕和堡垒的阵地战才能奏效。这种革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29阵地战的首要任务就是党的夺回领导权
领导权不过是统治阶级对人民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控制和欺骗,通俗地说,领导权就是国家通过非暴力机器的意识形态,使被统治阶级心甘情愿地接受控制和支配。所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进行革命,除了通常的政治斗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夺取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领导权。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前,建立了许多能表达他们愿望的民间组织(“总参谋部”),这些民间组织能够用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像农民、手工业者等其他社会集团,成功地说服他们,并使他们站在自己的一边,从而取得了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阵地战的首要任务就是党的夺回领导权30
资产阶级不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政权,而且当代资产阶级正是通过各种教育、宗教、新闻大众媒体、家庭等渠道不断输出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信念,影响工人阶级的价值取向,占据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资产阶级不仅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政权,而且当代31
葛兰西明确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首先是发动深层扼制人们心灵的“无形压迫”的斗争,即“灵魂深处闹革命”,从而夺回为资产阶级把持的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重建一种无产阶级的新的“整体文化”。显然,这个意识形态的整体转变只有经过一次总体的文化革命。
在这场文化革命中,不仅要消灭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且也要使无产阶级文化成为主体文化,从而使无产阶级获得最终的、全面的自由。葛兰西明确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首32
争取新文化领导权应采取的途径
必须通过在广大群众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把新文化传布到全体群众,把少数杰出人物的观点“社会化”,才能让新的文化观念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在文化霸权的争夺中取得胜利。葛兰西特别强调新的文化的“社会化”问题,认为没有充分社会化的新文化观点只是局限于某位天才或少数知识分子集团的财富,只有社会化了的新文化观点,才能转化成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真正加入到形成历史的过程中去。争取新文化领导权应采取的途径33第四讲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无产阶级革命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个艰苦的事业,只有坚贞不屈的人才能胜任,只有那些在人们普遍感到悲观失望的时候能够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的人,只有那些意志锻炼得坚如刀剑的人,才配称为工人阶级的战士,才配称为革命者。”这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安东尼奥·葛兰西的生前名言。葛兰西(Gramsci,Antonio
1891~1937)34一、葛兰西生平(1891-1937)简介
1891年1月23日,葛兰西生于意大利撒丁岛一个小职员家庭,家境贫寒,靠勤工和奖学金读完都灵大学。在大学期间,1913年他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大学毕业后,担任都灵社会周报《人民呼声报》主编。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葛兰西响应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发动都灵工人举行反战武装起义,在工人中赢得威望,被选为社会党都灵支部书记。大战结束后,意大利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工人和农民决心要走“俄国人道路”。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产党成立。葛兰西是党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5月,葛兰西作为意共代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书记。
一、葛兰西生平(1891-1937)简介35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在意大利夺取了国家政权。由于在1924年被选入意大利议会,葛兰西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领导意共开展反法西斯斗争,他致力于把意大利共产党从其早期的宗派主义改造成为一个扎根于群众运动的政党而斗争。1926年11月不幸被捕,并被判20多年的徒刑。他在法庭上对法西斯分子义正词严地说:“你们把意大利引向毁灭,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挽救它。”在监狱中,虽遭百般折磨,他仍以坚强的意志研究革命理论,他曾写道,他在监狱中从事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功能进行考察。葛兰西在狱中写札记并从事各种专题的创作,这些作品受到监狱官的检查,而且可利用的资料也零星不全,但他最后竟写出32本《狱中札记》,这是意大利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1937年4月27日,葛兰西这位坚强的战士在法西斯狱中与世长辞。
1922年10月,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分361948-1951年,《狱中札记》在都灵由艾伊纳乌迪出版社按内容分6卷陆续出版,分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克罗齐的哲学》、《知识分子和文化组织》、《民族复兴运动》、《关于马基雅维利、政治与现代国家的笔记》、《文学和民族生活》及《过去和现在》。从1954年开始,葛兰西的早期著作——《青年时期著作集(1914-1918)》、《防波堤下(1916-1920)》、《新秩序(1919-1920)》、《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921-1922)》和《共产党的建设(1923-1926)》也先后编辑出版。1948-1951年,《狱中札记》在都37
随着葛兰西著作的出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方掀起了“葛兰西热”。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运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下,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领导权理论更加受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的重视。因为早在20世纪30年代,葛兰西就对苏联的官方哲学和政治体制进行过分析和批判,他强调“回归马克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葛兰西的实践哲学的札记是一位身陷囹圄的共产主义战士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随着葛兰西著作的出版,从20世纪6038
社会主义革命与变革
葛兰西对于落后的农民文化和工业城市的体验,影响了他的观点的形成,即认为在意大利从事任何社会主义革命,都要具备一种全民的观点,并且必须使工人阶级和农民结成联盟。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串着这样的主题,即工人阶级必须摆脱它的集团利益,同时必须强调文化和思想意识所具有的政治作用。葛兰西欢呼十月革命的成功,认为这场革命是由社会群众而不是由一些精英人物所实现的社会变革的范例,他还认为这场革命说明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所读到的东西已失效,因为这些东西可能提示人们革命要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充分发展以后才能实现。在他的著作中,社会主义的社会变革被定义为民主管理的扩大。
社会主义革命与变革39二、葛兰西所理解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康德等近代人那里,实践哲学指的是合理化安排世俗生活的哲学探讨。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确立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它的最重要的基础表现为人类的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自拉布里奥拉以来,人们喜欢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实践哲学。
二、葛兰西所理解的实践哲学40
葛兰西用“实践哲学”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对实践哲学的论述是从说明马克思和列宁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出发的。他认为,从马克思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和由科学到行动”两个阶段。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就是人类的思想理性和社会意愿从一种空想转变为探寻社会历史实践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质就是社会历史的实践性;更重要的是,列宁第一次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在地发生在一定的土地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此走下神坛,走向了客观实践,从科学实现为行动。葛兰西用“实践哲学”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41葛兰西承认实践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物质活动,但他又认为仅仅看到实践的客观性是不够的,绝不能简单地将实践解释成某种实体(“自然+人”),实践的本质特征也断非什么离开人而存在的物质实在性,而是人的主体性,即马克思所说的“从主体出发”,把实践理解为一种“由内向外的活动”。这种由主体到客体的运动是实践的根本目的,“改造外部世界,改造一般的关系就意味着加强自己本身,发展自己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溶为一体的,无产阶级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必须改变自身,事实上,任何科学离开社会发展的实际都会成为一种空洞无用的东西。
葛兰西承认实践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客观物42葛兰西认为,实践不是僵死不变的物质活动,而是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向前的历史过程,实践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社会主体出发的创造性物质活动。而且,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实践必然“从劳动活动形式(注:受本能驱使)推进到科学活动(注:规律支配下)的完成以及历史的人道主义。”葛兰西认为,实践不是僵死不变的物质活动,而是43
葛兰西认为,从历史的长河看,“实践哲学是以过去的一切文化为前提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德国哲学和法国革命,加尔文教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世俗的自由主义和作为整个现代人生观基础的历史主义。实践哲学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对立辩证化,是这一切思想、道德改革运动的结果。实践哲学与下面这种结合相符:新教改革加法国革命——这是哲学也是政治,这是政治也是哲学”。
在葛兰西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首次将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将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历史)、先进的思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愿望统一起来。葛兰西认为,从历史的长河看,“实践哲学是以过44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质在于人对客观现实的创造性。当然,创造性决不是唯我论的思想的创造外部世界,而是客观地改变客观现实的实践创造性。这种实践创造性的内涵就在于它表明了“并不存在本身的、自在的和自为的‘现实’,‘现实’始终存在于同那些改变它的人的历史的相互关系中”。因此,与抽象的主体与客体相比,作为两者中介的实践恰恰更为重要。葛兰西指出,重要的不仅仅是改变世界,而且是“推翻实践”,人类社会历史应该是“改变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本质在于人对客观现实的45
葛兰西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的中心”,马克思主义则是一种实践的“一元论”。这种“一元论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为了一方面肯定主体能动性又避免唯我论,另一方面避免抹煞主体能动性的机械论、庸俗唯物论,就必须“历史地”考察问题,同时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础。葛兰西才说“‘一元论'这一术语表达……表明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的对立面的同一性,也就是某一种被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的)‘物质’,与人所改造的自然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具有具体性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这是行动的(实践,发展)哲学”。葛兰西认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的中心46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如果说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起来革命的关键是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是无产阶级在自我意识中重新成为自为的成熟思想主体,那么,革命的中心任务就将发生重大的转移:即从原来那种仅仅关注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转到更加重视人的主体结构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心理系统的根本变革上来。所以,文化意识方面的革命成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革命问题的主要关注焦点。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47文化霸权即统治者不是通过军队、战争、法庭、监狱、刑罚、威吓等暴力的形式来达到统治,而是通过被统治阶级的积极认同,从而达到统治目的。文化霸权是一套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话语。它与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国家构成理论以及政治权力理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践哲学是其理论基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层关系为其理论架构提供了可能,而政治权力中的另一种权力观念——“同意”则成为其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理论独创性之所在。文化霸权即统治者不是通过军队、战争、法庭、监48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首开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的先河,其讨论是在现实政治语境中进行的。首先,他从社会集团角度出发,提出在政治学上把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区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市民社会”,即“私人的”组织的总和,另一个是“政治社会”或“国家”。在他看来,这两个层次一方面相当于统治集团通过社会行使的“霸权”职能,另一方面相当于通过国家和“司法”政府所行使的“直接统治”或管辖职能。在他看来,国家是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葛兰西的霸权理论首开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的49
“市民社会”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所指的市民社会主要是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指社会从蒙昧状态过渡到了文明状态,其含义相当于“文明社会”。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提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化的“市民社会”的内涵。他们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出发,认为人们之所以要签订契约,组成国家,主要是为了捍卫人天生的自由和平等状态。在他们看来,国家的权力不是无限的,应受到市民社会的监督和制约。这里市民社会是一种外在于国家政权的社会民间组织,“政治自由”是市民社会的核心。“市民社会”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所指的50黑格尔发展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在他那里,伦理的矛盾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级。第一,直接的或自然的伦理精神—家庭,第二,市民社会—这是伦理精神直接丧失了直接的统一,进行分化,而达于相对性的观点。市民社会是公共的领域,人们之所以组成市民社会,是为了通过人身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维护他们的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因此,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关系。
黑格尔发展了“市民社会”的概念。在他那里,伦理的51由于市民社会是由独立个人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的个体被个人欲求所驱使,所有的一切都以金钱为标准,这就要求有外部力量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整合,于是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保证市民社会的正常运行。在市民社会中,“个别的人,作为这种国家的市民的来说、就是私人,他们都把本身利益作为自己的目的。”伦理精神在市民社会中处于一种由私人利益支配的不自足的异化状态,这导致了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伦理精神的现实”,只有国家才能把个人、家庭、市民社会的不同利益和目的协调起来,使社会的普遍目的和利益得以实现。由于市民社会是由独立个人组成的联合体,其52
市民社会主要指民间的社会组织机构,代表社会舆论,它通过民间社会组织,如政党、学校、教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向人们传播本阶级的价值观体系,以获得群众的认同和忠诚。
国家是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的,国家最初是在几个社会集团中,其中一个构成了对其他集团的强制性领导,这时国家主要通过政治社会维护其统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制性领导逐渐让位于通过市民社会的文化、道德的非强制性领导。市民社会主要指民间的社会组织机构,代表社会舆论53国家市民社会镇压机器(军队、警察、管理、法院,官僚机构等)霸权机器(文化、政治、经济)政府(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作为权力机构的国家作为同意的领导权组织者的国家国家市民社会镇压机器(军队、警察、管理、法院,官僚机构等54霸权(hegemony)是一种统治策略
社会中的统治集团是通过获得和阶级的共识来实现自己的统治的,霸权即是统治集团在谈判和形成共识过程的有利地位。(1)它是一种清晰明白的共识;(2)统治阶级成功地说服其它阶级接受的道德、政治和文化价值;(3)这种说明并非总是和平的,它包含着通过物质和智力力量的压制和文化上的诱惑两个方面;(4)霸权是一种“常识”,它积淀为一种无意识,一种统治意识形态在其中实践和扩散的文化领域;(5)它也是出现在社会和阶级斗争之外的东西,但它塑造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6)它是一系列的观念,统治集团通过它们维持自己的领导权,使下层阶级赞同他们的统治。
霸权(hegemony)是一种统治策略55
葛兰西比较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方集权专制国家的社会政治结构,指出,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处于初生而未成形的状态。在西方,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调整了的相互关系。即使国家开始动摇,市民社会这个坚固的结构也能承载社会秩序的保障。国家只是前进的战壕,在它后面有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葛兰西比较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方集权专制国56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障的霸权”。葛兰西反对把国家看作仅仅是政治社会或镇压的工具。他认为,在进行阶级统治时,思想上领导权和行政上的强迫命令是互为补充的;只依赖暴力或只依靠被压迫者的同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存。
——国家变成了统治阶级所用来保护和维护其统治,设法赢得被统治者的积极同意的实践和理论活动的整个复合体。
“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即强制力量保57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场在资产阶级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领导权之前爆发的“运动战”,但在资产阶级力量强大的西方,运动战即失去了它的威力,资产阶级利用其领导权不断骗取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支持和认同,使革命力量遭到瓦解。所以,在西方只有那种对资产阶级领导权的战壕和堡垒的阵地战才能奏效。这种革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西方革命的新策略——阵地战58意大利社会党哲学家诺尔贝尔托·博比奥认为,葛兰西的领导权的思想是从《狱中札记》所包含的市民社会的观念中派生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订单式机械设备购销合同样本
- 学校后勤二季度工作方案
- 银孚注册安全工程课件
- 中国原生镁锭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 2025年中国果粒果汁饮料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铁路联锁管理课件
- 中国白酒批发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扫瞄式电子显微镜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版
- 2025年中国遥控防盗报警锁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中国离心式冷水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滴灌通收入分成协议合同
- 园区建设保障房管理办法
- 2025入党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机场运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遂宁市射洪市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智慧工会平台管理办法
- 合作共建园区管理办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炒菜机(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宫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 T/CBMCA 017-2021建筑用覆膜钢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