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1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2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3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4页
儿童教育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A·阿德勒(AlfredAdler)儿童教育心理学

——A·阿德勒(AlfredAdler)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简历中文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英文名:Alfred·Adler籍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国籍:奥地利民族:犹太人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去世年月:1937年职业: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称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简历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57,

1918)《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71,1919)《生活的科学》(1969,1927)《自卑与超越》(1960,1932)《神经症问题》(1964,1932)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阿德勒的生平年表(1870~1937)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排行第二。父母皆为犹太人。1875年得了严重肺癌,痊愈后后决定当医生。1895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为一眼科医生。1902年参加佛洛依德所主持的研讨会。1911年因与佛洛依德理念不合而离开佛氏。之后走向个体心理学之路。1912年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1919年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1924年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1926年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1927年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及「了解人性」。1931年在维也纳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1935年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1937年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阿德勒的生平年表(1870~1937)1870年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补偿℗追求优越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心理治疗观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个体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百科全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D.P.奥苏伯尔)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潘菽《教育心理学》)(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第一章导论一、了解儿童二、社会情感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就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第一章导论一、了解儿童一、了解儿童1.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整个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2.人的发展的根本事实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3.人格的整体性极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家和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一、了解儿童1.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4.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5.可以把那些明显具有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衰弱或有器官缺陷、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被宠坏的儿童。4.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二、社会情感需要

6.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7.个体心理学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为将来的生活准备,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关系。二、社会情感需要

6.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8.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一是社会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如何与人交往并结交朋友,还包括友谊、合作、信任、忠诚等。二是个体如何运用自己的一生—职业问题。三是两性问题。个体的生活风格和独特目标,基本能从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蛛丝马迹。个体的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并反映在行动上。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指向生活中建设的一面,那么他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建设性的一面。9.个体心理学积极强调把儿童对社会情感的态度看作其发展的检测器,所以,个体心理学很容易确定评价儿童的生活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是否拥有社会情感,是否拥有勇气和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随后,我们也会发现他向上的方式的节奏,发现他的自卑感程度和社会意识的发展程度。8.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二、行为模式逻辑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1.了解个体某一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某种方法来认识他的整体人格。这个方法不是要描述他做了什么或是如何去做,而是要理解他在面临任务时所采取的态度。2.家庭中,往往由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不正确的教育管束,导致孩子养成了一种依赖,甚至说是病态的性格,他们总是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对其发号施令。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不合他们的心意,他们就会开始对父母动手动脚,以便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此来强调自己的地位,虽然其本性并不坏,但这样的一种性格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容易对其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一个孩子的行为开始变坏,或出现了新的令人不快的现象时,我们不仅应当注意这种行为开始出现的时间,还应当注意它产生的原因。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1.了解个体某一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的4.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儿童陷入新的困境时,他的行为常常会受制于自己已经形成的错误观念。5.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的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4.儿童对事物的个体性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儿童陷入新的困二、行为模式逻辑

1、我们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我们行动的基础,也是我们人格建构的基石,因为观点指导行动。2、儿童生活在的所有活动,都有自身的目的所决定;因此,他们全身心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但是学校则期望每个孩子都有正常的生活方式,因而儿童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3、如果我们明白一个人人格的所有表现都是相互一一致,成为一个整体的,那么,我们就可得知,这个孩子只是依照他的生活方式行事。二、行为模式逻辑

1、我们对待客观事实的态度和看法是我们行动4、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同时,对于学校制度和那些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的学生的处理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校必须学会把儿童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视为有待雕琢的璞玉。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学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判断、评价特定的行为。正如我们之前说过的,学校不应把特定的行为当成孤立的音符来解析,而是要将它视为整个乐章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4、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同时,对于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A·阿德勒(AlfredAdler)儿童教育心理学

——A·阿德勒(AlfredAdler)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简历中文名: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英文名:Alfred·Adler籍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郊区国籍:奥地利民族:犹太人出生年月:1870年2月17日去世年月:1937年职业:精神病学家、医学博士称号: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生平及基本思想介绍简历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理解人类本性》(1957,

1918)《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71,1919)《生活的科学》(1969,1927)《自卑与超越》(1960,1932)《神经症问题》(1964,1932)阿德勒的主要著作《神经症的性格》(1974,1912)阿德勒的生平年表(1870~1937)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排行第二。父母皆为犹太人。1875年得了严重肺癌,痊愈后后决定当医生。1895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取得医学博士,为一眼科医生。1902年参加佛洛依德所主持的研讨会。1911年因与佛洛依德理念不合而离开佛氏。之后走向个体心理学之路。1912年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奠定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1919年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1924年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1926年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1927年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及「了解人性」。1931年在维也纳创办第一个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1935年定居美国,并开业为精神科医师。1937年心脏病突发,逝于苏格兰亚伯丁市的街道上。阿德勒的生平年表(1870~1937)1870年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补偿℗追求优越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创造性自我心理治疗观阿德勒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个体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各种观点综述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学。(《美国教育百科全书》)(4)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问题。--(D.P.奥苏伯尔)

(5)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6)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旨在对研究教育者提供有关人性变化的知识、俾供其建立教育理论之用”(桑代克)(2)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П.Ф.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潘菽《教育心理学》)(7)教育心理学通常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与教的科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种种心理现象的科学”。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通过评说各种观点,并结合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具体情况,第一章导论一、了解儿童二、社会情感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就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第一章导论一、了解儿童一、了解儿童1.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整个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2.人的发展的根本事实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3.人格的整体性极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家和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一、了解儿童1.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4.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5.可以把那些明显具有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衰弱或有器官缺陷、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被宠坏的儿童。4.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二、社会情感需要

6.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7.个体心理学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为将来的生活准备,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关系。二、社会情感需要

6.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8.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一是社会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如何与人交往并结交朋友,还包括友谊、合作、信任、忠诚等。二是个体如何运用自己的一生—职业问题。三是两性问题。个体的生活风格和独特目标,基本能从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蛛丝马迹。个体的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并反映在行动上。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指向生活中建设的一面,那么他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建设性的一面。9.个体心理学积极强调把儿童对社会情感的态度看作其发展的检测器,所以,个体心理学很容易确定评价儿童的生活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是否拥有社会情感,是否拥有勇气和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随后,我们也会发现他向上的方式的节奏,发现他的自卑感程度和社会意识的发展程度。8.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二、行为模式逻辑儿童的所有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第二章人格的统一性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一、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发展1.了解个体某一行为所表达的意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某种方法来认识他的整体人格。这个方法不是要描述他做了什么或是如何去做,而是要理解他在面临任务时所采取的态度。2.家庭中,往往由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不正确的教育管束,导致孩子养成了一种依赖,甚至说是病态的性格,他们总是把自己凌驾于父母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