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6000字)】_第1页
【森林防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6000字)】_第2页
【森林防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6000字)】_第3页
【森林防火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6000字)】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某地区森林防火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选题目的与意义(具体明确阐述选题的动机、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选题目的从古自今,森林火灾一直不断频繁地发生,森林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给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据统计,每年在全世界各地发生的森林火灾达22万次以上,受灾面积达640万hm2,约占世界森林覆盖率的0.23%以上。事实证明,依靠扑救或控制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只能是被动的、消极的森林防火观念,只有改变这种观念,建立系统全面的森林防火规划与优化策略,更多地依靠森林防火规划体系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及危害,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云南作为我国的南方省份,对森林防火研究的比较晚,森林防火规划与对策还不完善,基于此,选择云南省作为研究对象就很有必要了。选题意义理论意义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火险等级高,森林火灾时有发生,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对森林资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防火基础仍比较薄弱、扑火装备落后,森林火灾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因此,研究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规划十分必要和紧迫,同时也可以给云南的森林防火提供参考依据。现实意义森林火灾是我国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面广,处置救助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有效处置森林火灾,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相关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突破、研究重点和难点:国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究迄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但真正的全方位的森林防火体系至1991年才开始。美国早在1911年就颁布了联邦与州的防火合作法。芬兰、瑞典不仅颁布了森林法,还在全国遍设林务监督网,保证法令实施。朝鲜加强法制建设,严格管理和保护森林,控制火源,野外用火须经批准后派专人看守。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造林学中就有防火林带营造的内容。德国在40年代提出了营造绿色防火屏障。前苏联农业部森林经营及护田林营造总局,在1956年制定的《森林防火技术规章》中就规定在防火线两侧营造各50m的阔叶树的防火林缘。60年代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选择抗火植物与树种,提出营造防护林带。70、80年代为控制森林火灾的扩展与蔓延,欧洲南部与美国关岛等地区大力种植耐火植物带。现在,北欧及一些国家一般在针叶林区,有计划地把现有林木伐倒重新营造阔叶林,形成针阔混交林,把森林分划成小块,防火林带宽度一般不小于300m,以降低森林的燃烧性,防止树冠火相互蔓延。美国于1972年研制出国家级火险预报系统,并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1978年系统进行了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美国国家火险等级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预报林火系统之一。该系统是即能做火险预报,也能做林火发生预报,还能做林火行为预报的综合性系统,代表世界现代林火预报的最高水平。1991年,卢柏威,罗燕喜等防火专家经过研究指出,森林防火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森林防火组织指挥、设施设备、行政法规、卫星监测火情、火险预测预报和森林火灾保险六个子系统构筑而成。1994年,李中岳简述生物防火林带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开始了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与研究。1997年,北美在森林灭火及防火措施已经发展到以空中为主,巡护及灭火都采取航空来进行,森林防火的仪器设备配备都很先进。北美利用红外监测、远程雷达监测及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对林火进行监测;通讯网络很畅通,通讯系统四通八达;林火预测预报机制很健全;林区公路比较畅通;计算机在森林防火方面使用很普遍;建设有地面及空中的快速扑火队。在北美森林防火中心从中央到地区都建设有,北美的森林防火利用大量的科技手段,科学化和现代化程度很高。2005年以后,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有了更高的标准,特别是边境生物防火林带,标准要求更高,形成了系统工程。2005年以后,森林防火组织指挥系统、林火监测系统、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阻隔系统、宣传保障系统等的研究越来越多。加拿大林务局北部林业中心研制出一种可以计算林火进展和蔓延速度的火势增长计算器,该计算器与计算尺相仿。取一些基本资料,如林地材料千燥程度和风速等,林火管理人员就可以用这种计算器准确地估算出火烧形状,从起火点起的火蔓延距离和火情大小等。这样,林火管理人员就可确定参加灭火的人数和需要设备的数量。澳大利亚频发森林火灾,排在世界各国前面,是发生森林火灾最严重最频繁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林火燃烧起来空中和地面的扑救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因而对澳洲的森林防火而言就是如何做好预防,1998年,澳大利亚经多年试验研究找到一种以火灭火的办法,即采用计划火烧措施来防治森林火灾,通过计划火烧掉林地上积累的可燃物,降低森林的燃烧性。这样,即使发生火灾,火灾强度低,蔓延慢,也容易扑救。目前澳大利亚计划火烧的面积已超过火灾面积好几倍。近几年,国外(俄罗斯)开始利用轨道卫星预报林火,在卫星上安装一种灵敏度极高的火灾天气自然观察仪,用来测定风向、风速、温度、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等方面的气象数据,并把收集到的资料送给监视站,再将资料送给电子计算机中心处理,用电传通知近期有火险的地区。1999年,北欧对森林的经营管理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以生物防火和修建各种防火设施为主。国内研究现状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就开始重视森林防火工作。50年代初,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防止森林火灾问题给各级党委的指示》,明确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此,森林防火工作日益提高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奠定了工作基础。70年代,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林区率先提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包括预测预报网、联系通讯网、林火观测网、火灾阻隔网和专业扑火队伍规范化、扑火设备机械化。后来,成为了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出的森林防火“四网两化”建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推动了全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健康发展。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5.6”大火后,党中央、国务院将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引起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从此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198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正式成立,同时,成立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专门从事森林防火工作。1988年1月,经全国人大代表会议通过,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防火工作首次列入国家行政法规管理范畴。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在80年代,全国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普遍得到有效提升,逐步健全了各级森林防火组织机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开始得到进一步改善,建立初步规范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组织领导、政策法规、队伍建设、技术推广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有效提高预防和扑救综合防控能力,森林火灾频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取得成绩显著。纵观1987年“5.6”大火以前,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重在林业部门,各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造成组织领导机构薄弱、扑火手段落后,综合防控措施不到位,全国森林火灾频发,发生起数居高不下,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据统计,从1950年至1987年的38年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5838次,火灾发生率为13.9次/10*10000hm2,年均受害森林面积94*10000hm2,森林火灾受害率平均8.5‰,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8倍。全国因森林火灾年均死亡800人。据有关专家测算,这一时期全国共烧毁木材9.55亿立方米,按每立方米价值150元计算,全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433亿元,占全国各类火灾总损失的56.5%。从50年代开始,我国就进行了森林防火科学研究,但没有真正引起高度重视。1987年大兴安岭“5.6”大火之后,森林火灾防控技术创新在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干预下,森林防火科研工作开始得到快速发展,为解决大兴安岭林区对森林大火扑救的技术和手段等问题设立了一些科学研究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了林火阻隔、防火指挥及火灾预报预测等技术和扑火设备装备等。我国对森林防火科学研究分布不均,森林防火的发展不合理,初期主要是在北方的林区,西南和南方地区的森林防火科学研究开始较晚。林火预测预报发展较落后。近年来,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的相关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未真正独立的运用到林业生产生活实际,火灾发生、林火行为的预测预报更是没有落实普及。目前,我国林火预测预报处于短期预测预报阶段,预测预报依据的数据还较粗放简单,仅限于依据气象因子进行短期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测预报。如2004年,中南林学院理学院谭三清、张贵、肖化顺等人,利用广州市1997-2001年火险性天气资料,结合各季节人为用火影响规律,参照全国森林火险性天气预报方法,研制了广州市短期森林火险性天气预报系统,并利用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系统自动生成广州市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分布图,以此为依据来发布广州市各区(县、市)短期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林火监测及通讯技术得到了提升。林火监测信息传输技术包括远程应急卫星通信、通讯网络、林火情报及气象卫星林火监测等技术,经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我国的林火监测及通讯得到了改善和提升。2008年,黄锋等人,利用MicrosoftVisualFoxPro数据库开发软件,开发了能够自动测报的森林火险等级网络测报系统。2013年,黄锋利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语言、GIS技术、Googleearth插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对百色市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研建。林火阻隔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多来来,通过不断的研究,“计划烧除”技术得到了发展,得出了物候点燃技术的理论。认真总结了内蒙古和东北林区实施计划烧除的理论规程,“计划烧除”技术在东北和内蒙林区得到了有效推广。同时,开设防火线及防火阻隔带等技术得到了提升。通过实施防火林带建设,改变了结构简单及树种单一的现状,防火林带已向结构合理、针阔混交的多树种方向发展,多种经营及造林多元化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防火林带的这些研究在南方林区产生了很好的防火效果。森林消防队伍装备得到改善。我国通过对扑火队员装备进行研究,研制了一系列扑火队员的装备,这些装备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肯定。同时,以水灭火装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复杂形势下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截止目前,我国对整个森林防火体系进行了全方位全系统的研究,充分研究森林防火体系具有的一切系统工程特征,包括整体性、联系性、分体性、具体性、模糊性等多种主要特征。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构建了包括组织指挥、制度法规、预防群治、阻隔网络、预测预报、监测瞭望、通讯联络、扑火救灾、林火科研等九大体系的森林防火体系基本构架,各体系之间相互依存,各有侧重。随着现代森林防火的不断发展,我们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工作中,我国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将逐渐得到完善和提升。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的总体设想及资料收集的方法):研究思路本文主要是研究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规划与优化策略,首先在开展研究之前,笔者通过大量的查找与云南地区森林防火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大量的进行阅读,了解当前云南省森林防火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在通过国内森林防火做的比较好的地区进行研究,找出比较好的优化对策,为云南省森林防火规划及优化提供依据,之后在上一步的基础之上,针对云南省目前的森林防火现状,提出适合云南省森林防火的优化对策。研究方法搜索文献法:通过大量的搜索与云南省地区相关的森林防火的文献资料,阅读了解当前云南地区的森林防火现状,为云南省的防火现状的撰写提供理论支持。归纳总结法:根据他人的研究结果,总结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规划与对策。案例分析法:通过以云南地区为例,针对云南地区的森林防火现状,提出适合云南省的森林防火规划与对策。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拟克服办法(列出在调查、资料收集及写作中的困难):困难点本次研究的课题主要是针对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规划与优化策略,通过国内网站进行资料的收集,发现我国对森林防火的研究还是比较多,但是对于云南地区开展的森林防火研究就比较少了,由于各省份地区之前存在差异,森林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都有不同,因此对于云南地区的森林防火研究可以作为借鉴的并不多,因此,论文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他人的研究作为参考,对于云南地区的森林防火需要自己进行分析,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克服方法通过大量文献的收集,了解当前森林防火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观点,进行分析,比如说设计到装备技术领域,就可以引用当前森林防火比较好的技术设备;对于森林防火基础实施领域,要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云南省森林防火等级进行人员的分配,这样才能切合实际。根据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云南省森林防火的规划与优化策略。写作提纲(要求细化到三级标题):前言一、云南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现状(一)云南地区区域概况1.云南地区地理位置2.云南地区气候条件3.云南地区的自然资源(二)云南地区森林防火现状1.云南地区森林火灾概况分析2.云南地区森林火灾的分布特点3.云南地区森林火灾应急资源的分布(三)国内外森林防火规划标准对比分析1.国外森林防火规划标准2.国内森林防火规划标准3.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规划标准二、云南地区森林防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森林防火投入不足1.人力缺少2.宣传教育不到位3.火灾监测有限,预警困难(二)气候、地形复杂,火灾控制难度大1.火源控制难度较大2.地形复杂3.气候变化影响(三)对火灾不重视,缺乏经验,意识差1.缺乏经验2.抗灾能力差3.防火意识淡薄(四)基础条件差,野外用火难以控制1.野外用火难以防范2.交通不便3.个案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