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解决策略研究(论文7400字)】_第1页
【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解决策略研究(论文7400字)】_第2页
【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解决策略研究(论文74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解决策略研究目录TOC\o"1-2"\h\u9211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处理的案例分析报告 1311971.1某高校大楼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案例 1269781.1.1案例背景 130791.1.2案例分析 2170051.2导致结算纠纷的因素分析 2118861.2.1基于可归责与不可归责的风险事件划分 2159421.2.2工期延长或提前的风险 3201881.2.3违约责任和风险责任交叉的事件 3270541.3纠纷解决存在的问题 3196261.1.1法律政策滞后 3322071.2.2非诉讼未发挥作用 4160691.1.3纠纷解决制度不完善 457952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解决对策 5140732.1国际常见的纠纷解决策略 5137214.1.1调解 5216344.1.2协商 5149434.1.3诉讼 6184784.1.4工程师决定 628104.2健全法律政策 6160304.3完善纠纷解决制度 7116614.4充分发挥争议评审方式作用 723974.5政府强制规范合同 727015结论 926089参考文献 101.1某高校大楼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案例1.1.1案例背景某高校大楼项目部以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与某建设公司签订了单价合同。招标文件中对综合单价、工程量、设计变更及新增项目的约定如下:12.4条规定:采用综合单价方式,工程量可以据实做出调整,但综合单价不予调整。12.11.3条规定:实际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相差士3%以内(含士3070)时,投标报价不予调整;超过士3%时,按投标综合单价调整合同价款。12.11.4条规定:清单中不包含和设计变更引起新增项目的计价按河北省建筑、安装工程综合基价(2017)及相应费用定额进行计算,按承包人投标时的下浮比率同比例调整。设计变更与清单中相同或相似的子目按投标工程量清单中的综合单价进行调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包人多次下达设计变更通知,以及双方多次工程洽商导致工程量增加较大,承发包双方对因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引起的工程量增加的计量是否执行第12.11.3款存在分歧:发包人主张执行第12.11.3的规定,而承包人主张工程量应单独计量,不应执行招标文件12.11.3条的规定。1.1.2案例分析(1)干扰事件分析该案例中,因发包人多次下达设计变更以及双方工程洽商导致承包人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招标工程量相差超过3070,进而引起合同价款的调整。(2)合同状态分析该案例中,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导致了工程量出现较大幅度增加,相应地引起综合单价的调整。量、价均发生了变化,合同价款需要作出调整,因此合同状态发生改变。承发包双方因对计量是否应执行第12.11.3条存在分歧,即双方对12.11.3条约定的补偿机制存在争议。(3)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分析该项目仅在招标文件第12.11.4中规定了设计变更的定价方式,并未在其他条款中约定设计变更应如何计量。实施过程中,因工程量增加超过3070,承发包双方对于招标文件第12.11.3条中规定工程量的调整范围是否应包括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存在分歧,可见合同中关于变更的工程量的调整约定不明确。该案例中,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导致合同价款的调整,引起合同状态发生变化。由于合同中关于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调整的约定不明确,承发包双方对第12.11.3条规定的理解存在分歧,发包人不予调整价款,合同状态未得到补偿,从而导致工程量结算纠纷。1.2导致结算纠纷的因素分析1.2.1基于可归责与不可归责的风险事件划分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是法律上用于解决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的两种不同的制度。违约责任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时,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此可知,违约责任制度即是一种风险分配的方式,违约事实构成了风险分配的依据,违约风险应该由可归责的一方承担。风险负担是指当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不可归责于合同当事人的事由引起时,将损失责任在合同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法律制度。因此,合同法通过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两种法律制度来处理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的现象,即如果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是由可归责的事由所致,则由违约责任制度来解决;而如果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不可归责的事由所致,则由风险负担制度来解决。由此可见,买卖合同法律制度通过可归责和不可归责的区别将导致标的物毁损、灭失的事由分为违约责任和风险负担。1.2.2工期延长或提前的风险工期与成本存在密切的关系,一般直接成本与工期成反比,间接成本与工期成正比。很多情况下,工期延误会造成承包商费用损失,如果是发包人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承包人不仅提出工期索赔,还会向发包人提出费用索赔,甚至后者才是承包人索赔的主要内容。工期延长类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发包人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主要是发包人违约责任引起的,例如发包人不及时支付工程款,延迟交付图纸和施工现场,发包人提供技术资料错误等;此外,还包括发包人引起的暂停施工,业主或业主人员(包括业主的其他承包商)的任何延误、干扰或阻碍,以及发包人无故拖延工期等等。(2)承包人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主要是承包人违约责任引起的,例如承包人未按合同进度计划完成工作,承包商原因导致暂停施工,暂停施工后承包人无故拖延或拒绝复工,以及承包人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等。(3)第三方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不可抗力(例如政府行为、传染病、自然灾害等),不利物质条件(施工现场不可预见的自然及非自然的障碍、污染物等)、异常不利的气候条件等导致竣工时间的延长。此外,工期提前的风险主要指发包人要求的提前,以及承包人建议并取得发包人同意的提前竣工。1.2.3违约责任和风险责任交叉的事件实际中工程合同价款不会只受一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多种风险因素交叉影响,例如工期延误期间物价上涨、工期延误期间法律法规变化以及工期延误期间的不可抗力事件等,因工期延误的风险可能是发包人违约或承包人违约导致的,因此这些风险就成为违约责任和风险责任交叉的干扰事件。又如发包人提供地勘、施工图、招标工程量清单等技术资料错误既属于变更类风险又属于发包人违约责任事件。违约责任和风险责任交叉的事件责任归属较难界定,承发包双方更容易就此类事件产生纠纷。1.3纠纷解决存在的问题1.1.1法律政策滞后从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来看,其施行年代已久,无法适应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其解决方式,一般都是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基本方式,较国际工程界纠纷解决方式来说,比较单一,致使较多纠纷案例都是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造成了更大的诉讼压力,无法满足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需要。1.2.2非诉讼未发挥作用虽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都提到了协商、调解、仲裁三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且这三种方式较诉讼方式具有灵活快捷优点,但是这些方式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通常是当事人习惯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这不仅仅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当事人两方关系的破坏,将影响两方纠纷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1)对于协商来说,需要当事人双方具有足够的交流协商能力,并且兼具法律和建设工程结算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妥协和让步,然而目前这类人才缺乏,无法胜任这份协商的工作,使得最为简单和廉价的协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2)对于调解来说,需要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第三方,不仅要求深会法律知识,而且必须精悉建设工程结算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人才同样缺乏,从而造成调解工作不易开展。(3)对于仲裁来说,一方面仲裁机构良劳不齐,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能力存在疑问,较难相信其仲裁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仲裁程序同诉讼程序一样较规范,程序相对繁琐,且仲裁后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还可被司法撤销裁决。基于上述原因,当事人存在仲裁不如诉讼权威,不如诉讼来的简单直接,所以在仲裁与诉讼两种选择中,大都会选择诉讼这种解决方式。1.1.3纠纷解决制度不完善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我国的纠纷解决制度虽然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并存,但是过分依赖于诉讼方式。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之所以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与纠纷解决制度的设计是分不开的。倘若如国际工程界纠纷解决机制,必须经历某一非诉讼机制后才能提起诉讼,或许纠纷问题并不是只有法院判决才能解决的。因此,首先需要给予某具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司法权威性,并且使其真正权威,才能体现公平公正。

2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解决对策2.1国际常见的纠纷解决策略4.1.1调解如果当事人双方协商不成,将寻求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会邀请第三方来协助帮忙解决纠纷,该过程可通过调解进一步解决。所谓调解,即当事人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双方在第三方的帮助下,通过第三方的引导说服,当事人双方互相妥协让步而最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终达成合意,进而解决当事人双方的纠纷。调解需要第三方参与,也是一种自愿、工程项目结算纠纷非正式、非对抗性、无约束力的纠纷解决方式。第三方为调解主体,根据主体的工程项目结算纠纷不同可以分为法院调解、仲裁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类型。针对人民调解,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我国还专门出台了相关法律一一《人民调解法》,以此能够规范调解活动、及时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解决民间纠纷。相对于协商而言,调解由于第三方的参与,使得能够更能加客观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地评判争议,从而使得调解更容易解决争议。4.1.2协商所谓协商,就是指当事人双方在本着和好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以自愿、公平的方式,互相陈述意见,经过交流与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解决纠纷。工程项目结算纠纷从协商方式来看,以自愿为前提,只要当事人双方愿意和好解决问题,就有可能工程项目结算纠纷通过协商解决纠纷。协商解决纠纷方式,只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其形式、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方案等内容均可由当事人决定,不限于何种形式、何种方案,其程序非常灵活。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概括来说,协商解决纠纷方式具有自愿、无第三方介入、协议达成具有合同效力、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无规定程序、不公开等特征,较其他任何纠纷解决方式都简单、灵活、廉价,且工程项目结算纠纷不伤当事人之间的感情。正是源于协商的这些优点,使得当事人双方在产生纠纷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时首选这种方式来解决争议。通常情况下,协商解决方式对于纠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纷事实较清楚、双方责任较明确的纠纷,当事人双方容易达成合意;而对于情况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较复杂的纠纷,当事人双方可能较难达成合意,需寻求进一步的解决办法。4.1.3诉讼诉讼,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纠纷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审判,运用审判权确认争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作出国家强制判决,保证当事人实现合法权益,从而使得当事人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相比其他解决方式,诉讼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最有力的和最终的救济方式。为规范诉讼活动,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诉讼法律,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建设工程纠纷一般属于民事纠纷,需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程序进行。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有建筑工程司法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运用其专业的建筑知识判断鉴定与诉讼活动相关的建筑工程专业性问题,为诉讼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两大类类鉴定。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不仅为法院审判相关建设工程纠纷类案件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面向社会担任鉴定任务。4.1.4工程师决定通常在国际工程中,工程师被授予一定的准司法权力和职责,规定纠纷的解决首先应提交工程师决定,并将此作为争议提交仲裁的条件。在传统的FIDIC合同条件中,第67款详细规定了工程师的裁定程序。(1)工程师决定经济、快捷。由于工程师是业主聘请的工程现场管理人员,从一开始就介入工程项目,对项目进展的过程及现场情况十分熟悉,而且工程师普遍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争议处理经验,因此能够准确、迅速的对争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相对于仲裁来说,此方式的经济快捷优势使之在实际处理纠纷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2)工程师地位的独立和公正。工程师在履行合同授予其准司法权力时,不能因为其与业主的代理关系而仅仅只为业主的利益服务,尤其纠纷处理时,应自主履行职责,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站在中立者的立场上,不偏袒业主,公平对待当事人,独立公正开展工作。4.2健全法律政策结算纠纷解决的相关法律施行时间较长,有的开始实施时间至今将近有20年,这些法律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快修订相应法律制度,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以有效解决所出现的纠纷问题。针对纠纷解决方式而言,法律条款里只提到了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解决方式,与国际工程界丰富的纠纷解决方式相比,显得有些滞后。因而,可以借鉴国际工程界常用的纠纷解决方式,将争议评审、争议裁决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纳入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款中。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逐步丰富非诉讼解决方式,如先把争议评审解决方式纳入法律条款,然后再逐渐将争议裁决解决方式纳入法律条款。4.3完善纠纷解决制度为了缓解司法压力,充分发挥非诉讼方式作用,特别是争议评审方式作用,需从纠纷解决制度入手,加以设计完善。笔者认为,可在我国当前的纠纷解决制度上,借鉴国际工程界方式,将争议评审方式作为仲裁或诉讼的前置程序,建立专门的争议评审解决制度。4.4充分发挥争议评审方式作用在结算纠纷解决方式中,选择诉讼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原因是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而非诉讼方式虽然较诉讼灵活方便,但是非诉讼方式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不如诉讼方式,致使纠纷当事人更愿意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目前,在我国2013版《合同示范文本》中,明确提到了以争议评审小组方式解决纠纷,那么应充分发挥争议评审小组解决纠纷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首先应该确保此方式的权威性。而其权威性来自于公平公正的评审,这就要求评审专家既精通法律又要精通工程结算,所以需要充分挖掘和大力培养兼通法律和工程结算的专家,形成专家库。其次,也要保证争议评审的强制性,可通过相关法律修订其相关规定,使其具有类似诉讼的强制性结果。如此一来,争议评审解决纠纷方式将会充分发挥其作用。4.5政府强制规范合同目前,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竞争激烈的特点,施工方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在合同签订时,发包方以各种理由压迫承包方签订不公平条款,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转移到施工方,在合同条款约定中,提出苛刻有失公平的条款,大多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数条款知识针对承包方而制定的,只强调承包方的义务,而对于发包方的制约很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少。特别是对发包方的义务,违约,赔偿等各方面没有具体详细的约定,这往往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是合同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纠纷的一个原因,有的甚至为了规避政府的监管,签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订两份完全不同的两份合同,也就是双方责任不平等,利益不平等的“黑白合同”,工程项目结算纠纷这种情况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承包方的利益可能会遭到严重威胁。而类似工程项目结算纠纷以上很多不公平的行为,对于承包方来说,他们为了得到工程项目,没有办法,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只能先就收诸如此类不平等行为,但是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或者在工程合同履行工程项目结算纠纷到结算阶段时,为了减少自己的利益损失,承包方又会返回当时签订的不平等条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款,这就给以后的结算产生了纠纷的隐患。所以笔者认为,政府对现有示范合同文本进行完善修改,还需要细化发包方权利义务,应该对每一个将要签订的工程合同政府进行强制规范,按照经过完善修改后的合同文本签订合同。结论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纠纷的法律问题,本文通过上述五部分的论述,获得了以下结论:一是通过文献调研,提出了研究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法律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研究缺乏、不够系统、立法滞后等问题,确定了本研究的具体内容。二是通过分析了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基本理论,厘清了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基本理论,总结了与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关键因素及相关法律法规。三是从纠纷解方式入手,着重分析了国内几种解决方式进而国际工程界常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详细总结了当前国内建设工程结算纠纷解决的法律依据及主要方式,提出了个人建议。在项目工程中,直接与利益相关的工程项目结算纠纷成为工程纠纷产生的热点,然而通过查阅文献获知,有关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纠纷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其相关的法律问题,尚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工程项目结算纠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论文以“建设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纠纷的法律问题研究”为题,从建设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的基本理论出发,紧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系统全面分析结算纠纷的法律风险问题,详细论述其解决方式,提出了个人建议,为规避纠纷提出了法律防范措施。本论文旨在能够为建设工程项目结算纠纷纠纷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思路,在现实中能够对工程项目结算纠纷问题的求解起到法律引导作用,有效预防纠纷的产生,以此抛砖引玉,也就达到了本论文的目的。参考文献[1]张军,刘斌.工程结算审计的法理依据和风险应对探讨[J].审计月刊,2018(06):16-18.[2]牟春丽.浅谈政府投资工程结算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住宅设施,2018(05):77-79.[3]卢颖.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法律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0):78-79.[4]王志健.建设工程价款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5]曾敏洲.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全过程跟踪审计造价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7):32+37.[6]雷霆.结算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4):70-71.[7]王璞.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总承包合同竣工结算延迟现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6.[8]冯俊,刘中玮.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及应对[J].工程经济,2015(10):26-31.[9]徐江.从一起工程结算纠纷案看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法律效果[J].招标采购管理,2015(06):57-58.[10]边寰.DBB模式下工程变更引起价款结算纠纷的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