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教育权的判罚分析案例目录TOC\o"1-2"\h\u24918一、宪法上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应用案例分析 11956(一)齐玉苓案简介 112727(二)齐玉苓案中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存在的问题 221624二、完善宪法上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的建议 424956(一)强化技术要求,规范法条引用 44619(二)全面推行裁判文书后附法律条文的做法 44926结语 5一、宪法上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应用案例分析(一)齐玉苓案简介齐玉苓原名“齐玉玲”,与被告人之一陈晓琪都是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学生。在1990年的中专考试中,齐玉苓被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录取,陈晓琪预考被淘汰,但在陈父——原村党支部书记陈克政的一手策划下,从滕州市八中领取了济宁市商业学校给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冒名顶替入学就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银行山东省滕州支行工作。1999年1月29日,得知真相的齐玉苓以侵害其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为由,将陈晓琪、济宁市商业学校、滕州市第八中学和滕州市教委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40万元。同年,滕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赔偿精神损失费3.5万元,并认定陈晓琪等侵害齐玉苓受教育权不能成立。原告不服,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该案二审期间,围绕陈晓琪等的行为是否侵害了上诉人的受教育权问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递交了《关于齐玉苓与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市商业学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姓名权纠纷一案的请示》。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定“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001年8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此作出终审判决,其判决书写道:“这种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其实质是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各被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院判令陈晓琪停止对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齐玉苓因受教育权被侵犯而获得经济损失赔偿48045元及精神损害赔偿5万元。作为实体法依据,该判决引用了宪法第46条、教育法第9条、第81条的规定。这一判决突破了我国不得直接引用宪法条文作为民刑裁判依据的司法惯例,在理论和实务界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开创了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先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二)齐玉苓案中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存在的问题1.法条引用不具体在适用法律时,应当根据系争的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找到一条最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作为法律适用的前提加以引用,这是法律适用自身的内在逻辑要求。因此,在引用法条时,应当引用外延最小的法条,这就需要具体到某条、某款甚至某项。但是,一些裁判文书在适用法律时只是笼统地指出根据某某法的有关规定,而对于该规定为该法中的哪一条以及具体内容是什么,则语焉不详。本案关键在于法院是否支持原告关于受教育权被侵犯的诉求,因为这决定了原告的获赔数额。一审不支持教育权受侵害,原告只能得到其因姓名权受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显然,这种赔偿是与其所受损害不相称的,违反了侵权法的损害填补原则。但由于我国民法没有规定受教育权,此案又是一个民事诉讼案件,故本案属“疑难案件”。最高法院于是作出批复,认定陈晓琪等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亨有的受教育权。二审法院根据此该《批复》,结合《宪法》第46条和《教育法》第9,81条“判决被告因侵害原告受教育权而应承担赔偿责任。2.法条引用不全面有一些案件,系争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当事人争议的焦点也比较多。在这种情祝下,法律适用必然不可能是单一的,需要引用不同的法条来解决不同的争议。但是一些裁判文书在处理这种案件时,只引用部分法条,对于其他应当引用的法条则视而不见,造成法条引用不全面,部分裁判结果缺乏说理性。经研究,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芩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当的民事责任。该《批复》及本案可谓我国法制上经典案例(LeadingCase),各界讨论连篇累牍。该《批复》虽未直接引用宪法条文,但本案终审判决却直接引用《宪法》第46条,故本案被称为“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但对该《批复》及本案各界并非一片喝彩,甚至有学者认为该《批复》违宪,本案是一个错误的判决。{在实践中,该《批复》虽为司法解释,但却罕见适用,故其被废理由为“已停止适用”。由于侵害受教育权却在民法和当时的相关法律(当时教育法还没有颁布)中没有规定,所以,对于原告主张陈晓琪等的行为侵犯了其受教育权,并要求陈晓琪等承担侵权责任的诉讼请求,是否应当支持,齐玉苓可否向陈晓琪等主张受教育权?法院能否依据宪法进行裁判?陈晓琪等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宪法的规定,能否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有学者认为,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受教育权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专门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权利之实现与否对法治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可能受到来自国家力量的侵犯,社会上拥有优势地位的团体及个人,对于其他居于实力劣势之私人,亦有可能以压倒的势力妨碍其基本权利的实现。仅仅赋予公民得以基本权利对抗国家,仍难以保证其基本权利的实现。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宪法所追求的价值和理念为法治社会之首要。宪法必须得到实施,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必须得到实现。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些规定,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宪法基本权利不容侵犯,宪法所保护的基本权利不仅仅对抗国家的侵害,同时也对抗私人的侵害。陈晓琪等的不当行为,造成齐玉苓受教育的权利难以实现,齐玉苓有权向陈晓琪等主张其受教育权。公法的保护不能取代私法的保护。3.引用的法条与认定的案件事实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审判活动就是法官根据查明的事实寻找法律规范进而得出结论的活动。法官适用法律的逻辑一般是:将当事人所陈述的生活事实涵摄到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中,从而得出该法律规范的后果。因此,在适用法律时,引用的法条必须与认定的案件事实相吻合,才能够使二者联结起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在实践中,一些裁判文书引用的法条与认定的案件事实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甚至相互矛盾,使得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无法联结,裁判结果缺乏合法性依据。本案一审法院判决认定:“齐玉苓主张的受教育权,属于公民一般人格权范畴。它是公民丰富和发展自身人格的自由权利”。这一表述是该案判决中的一大亮点,其将民法未规定的受教育权解释为一般人格权,深具启迪意义。这可认为是实务上对一般人格权应用的大胆探索,该判决将受教育权解释为一般人格权,实际上是借一般人格权将基本权利导入到了民法,使基本权利蕴含的人格利益成为民事侵权机制的保护对象。这与大约50年前德国的读者来信案(Leserbrief)将德国《基本法》第1条第一款的“人格尊严”和第2条第一款的“人格自由发展”导入《德国民法典》典第823条第一款中的“其他权利”而创设一般人格权的做法不谋而合。这种通过民法一般人格权条款贯彻基本权利价值或者通过基本权利价值创设民法上一般人格权的做法是比较法上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民法、宪法解释学所要面临的问题。不过可惜的是,一审法院虽然做出了将受教育权解释为民法上一般人格权的大胆探索,却因为对于本案事实的认识错误,而没有将这一大胆探索付诸实践。因为,一审法院没有支持原告所主张的受教育权受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实际上,如果一审法院再向前一步,在将受教育权解释为一般人格权的基础上,再以《民法通则》第106条第二款中的“侵犯他人人身”作为判决依据,就可以做成一个中国式的“读者来信案”了。二、完善宪法上受教育权在民事审判中的建议(一)强化技术要求,规范法条引用可以考虑制订有关裁判文书引用法条方面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裁判文书中引用法条必须准确、全面、完整和具体,使裁判结果有法律上的依据,充分体现“你给我事实,我给你法律”的诉讼理念。准确,就是引用法律要准确、恰当,不能张冠李戴、言此引彼;全面就是全部引用与该案有关的法律或有关司法解释,不能有的引用,有的不引用;完整,就是全面引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所有法条,不能只引用其中的某一部分;具体,就是引用的法律条文应当做到外延最小,凡条以下分款分项的,应写明第几条第几款第几项。对同一问题既有普通法又有特别法规定的,引用特别法规定;同一部法律中出现法条竟合时,引用特别条款;对某一法律关系有具体法律规定的,不能直接引用该法律的基木原则,只有在没有直接调整的法律规范时,可引用原则性法条;概念性法条不能引用;二审和再审改判除引用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引用相关的实体法规定;杜绝在文书中不引用任何法条;对于参照适用的法律位阶较低的法条,不能直接引用,同时应注明参照。(二)全面推行裁判文书后附法律条文的做法所谓“裁判文书后附法律条文”是指在判决或裁定的后面以附项的形式写明“本院认为部分”所引用的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这一做法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内地的一些法院己经开展了,并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规范裁判文书中的法条引用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首先,可以促使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主动增强文书的说理性,提高法官素质。要求法官将据以说理的裁判文书的具体内容公开,就必然会促使法官在制作裁判文书时增强责任心,强化说理性,运用具体法条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认定予以阐明,通过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有机联结,从而有利于法官加强学习,潜心研究,提高业务素质,进而提高裁判质量。其次,可以有效地制约法官不当行使自由裁判权,降低司法腐败发生的可能性。要求法官将说理中的法条以书面形式明白无误地列出,可以将法官在审判活动中的自由裁量行为置于法律规则的制约之下,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促使其在适用法律进行逻辑推理时尽可能地做到自圆其说,否则,法官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不利评价,从而有效地防比法外说理甚至不讲理的裁判文书的出现,有效地限制和防比法官的悠意和擅断,减少司法腐败。再次,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笔误而造成的杜撰法条的现象。最后,可以方便当事人查找法律条文。当事人在拿到裁判文书后,可以直接从附项中查看到文书所依据的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方便当事人,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尤其是在裁判文书参考一些地方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或党政部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的情祝下,由于当事人很难直接查找到这些文件或政策,将这些文件或政策的内容以附项的形式向当事人公开更能体现司法为民的精神。结语因此,在不改变法院和人大的宪法地位前提下,给予法院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可以在具体的案件中根据实际审判的需要在说理部分援引宪法来作为佐证依据或者解释具体法律条文的含义,毕竟完善的说理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更能彰显正义与公平的存在,这也可以让宪法的权威与尊严为公民所接受。人民法院有权援引《宪法》,但并不等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援引《宪法》。法院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即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或者虽有规定但较为宏观和模糊的条件下,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者选择法律适用时才可以援引《宪法》。法院援引《宪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价值。法院援引《宪法》一般不应当在判决部分,而应当在说理部分,即援引《宪法》在于为法院履行宪法职责和执行宪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来为判决提供更加充分的理由,从而体现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首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上官丕亮教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对老师对我的帮忙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其次,感谢我所参考文献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乡镇七一庆祝活动安排其他工作计划
- 吉林通风抗震支架施工方案
- 商业计划书 安家地产
- 8综合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 顶岗实习计划范文
- 后勤部部长岗位重点工作计划范本
- 组织部双拥个人工作计划组织部个人工作计划
- 初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初一数学课程计划
- 田径恢复训练计划田径训练计划
- 2024小学电教工作计划范本
- 嘉深台球俱乐部VI手册(VI设计 清晰完整)
- 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AECOPD护理查房 课件
- 公司届次职代会暨年工作会宣传方案
- 星级酒店组织架构图
-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40道带答案
- 脱硫液提盐操作规程
- 结婚函调报告表(A4双面打印)
- (完整word版)餐券模板
- 清水砖墙面修复专项施工方案
- 设备操作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原则培训教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