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8/178课时分层作业(一)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C[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项不合逻辑,最后两小句在内容上具有因果关系。]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B[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根据事理可知,排除A项。故选B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繁芜丛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相关B.繁文缛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相关C.繁芜丛杂茅塞顿开适可而止休戚与共D.繁文缛节豁然开朗浅尝辄止休戚与共C[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4.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在这里其实就是单句变成复句,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附加成分拆开分别单独成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即可。[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5.(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时,根据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找到语段中的时间、地点、事件等进行压缩,同时注意字数限制。根据语段内容可知,时间是“2020年6月3日”;主体是“世界经济论坛”;事件是“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是“世界的复兴”;方式是“线下和线上”。摘取各要素的重要信息,进行组合,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摘编自董卫国《彰显和而不同的时代意蕴》)材料二:“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板块,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突,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作为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当然知道国际冲突都与利益有关,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目的是要找到利益冲突背后的原因,强调“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用文化差异解释国际冲突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由于“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差异性,因此亨廷顿坚决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应该说,亨廷顿否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并没有错,但是,由于他完全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看不到日益强化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进而忽略了作为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任何国际关系理论,只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否则就是消极的和破坏性的,“文明冲突论”就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摘编自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材料三: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爱琴海岸,此次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意义深远。“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半年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给出了答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此深为赞赏。在11月11日的会谈中,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再次强调:“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此前,外界已关注到中希关系中的“不寻常”——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希腊总理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来华出席第二届论坛的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个伟大的倡议,既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正在为当今世界持续提供着智慧和启示。(摘编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22期)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以此思想孕育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B.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板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C.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D.作为同为文明古国的希腊,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A[B项,“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张冠李戴,文中是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文明冲突论”并不等于“文明差异”,这二者并不等同。C项,“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强加因果。文中是说“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D项,“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强加因果。文中是说“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和“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并无因果关系。]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对话,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B.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其根源基础是坚持文明差异性。C.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以此促进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这一价值追求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D.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D[A项,“只要……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分析有误。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B项,“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错误,应为否定。C项,“所有国家的认可”错误,如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英国利益为上的政策就不一定认可。]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B.中国不会形成“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这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得到了印证。C.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差异,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典范。D.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D[D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讲到“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9.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论证结构来看,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提出论题。引发读者思考,再表明观点,最后作出结论。②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希腊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是引用论证,中希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③从论证语言来看,语言较鲜明、生动,如“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鉴未来”等。10.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①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②国外“文明冲突论”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种错误的理论。③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为文明的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做出了成功实践。
课时分层作业(二)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锤炼个人品德,________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也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_________。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________,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________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必须蔚为大观演化明德惟馨B.必需蔚然成风演进桂馥兰馨C.必须蔚然成风演进明德惟馨D.必需蔚为大观演化桂馥兰馨C[第一空,“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是动词,意思是非有不可,不能少。此处修饰“时时”,应是作状语,故选用“必须”。第二空,“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此处说“善行义举”形成风气,应选用“蔚然成风”。第三空,“演进”演变发展,一般强调的是某种具体事物在发展变化的正向作用,指的是事物在长久发展变化向好的方向推进。“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此处和“整体文明素养”搭配,应选用“演进”。第四空,“明德惟馨”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桂馥兰馨”寓意是指婚后感情越来越深厚浓郁,就像桂花兰花一样芳香。此处不是婚姻,应选用“明德惟馨”。]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也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B.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C.对个体而言,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D.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表达。B[“对个体而言”是针对“自我修为”而言,不应放在句首,排除A、C两项;“人格魅力”和“表达”不搭配,排除D项。]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榜样引领示范,也需要个体主动作为,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B.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还需要榜样引领示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C.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D.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内心的法律,道德是成文的道德C[根据上下文,注意语序递进以及道德法律之间的关系。]4.下列在语段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批评文章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也不是一本正经地摆弄枯燥学理,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毛泽东同志的批评文章就是模范。如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讽刺教条主义者: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的批评文章并没有板着面孔教训人,_______________,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文学性。A.将一些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B.而是把一些生活哲理融入文章C.并且融入文章中一些生活哲理D.把生活哲理融入他的文章之中B[括号前的句子中“没有”一词,是否定“板着面孔教训人”,从括号后的内容“语言生动诙谐”来看,括号中应该是肯定相关的内容。选项中有“而是”关联词的句子正好与括号前的语句关系相对应,所以答案为B。]5.下列对各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运用了明喻、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在于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伏击战的到来。B.华老栓去刑场给儿子买“药”时,康大叔给他人血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其中“红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于展示华老栓的内在性格。C.“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这副对联,其用意在于批判主观主义学风。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本句由三个假设复句构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构成层层深入,说明主观主义学风的危害,从而强调改造我们的学风的必要性。A[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没有“夸张”手法。]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像我们今天一样,通过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来实现,而主要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____①_____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____②____,但有些并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____③____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②有些和亲是被迫的③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7.(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0年国内网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网民养成了通过互联网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eq\o(○,\s\up1(10))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发生了快速增长”动宾搭配不当;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句式杂糅;⑦“截止”用词不当,“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它的后面不能直接跟时间宾语;⑨“16%的人群”搭配不当。[答案](示例)(1)语句:①;修改为:“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快速增长”;(2)语句:③;修改为:“统计数据显示”或者“根据统计数据”;(3)语句:⑦;修改为:“截至目前”或者“截止到目前”;(4)语句:⑨;修改为:“16%的人养成了电子阅读的习惯”。[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材料一: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近几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大博物馆纷纷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文化遗产“用户体验”,利用诸如VR技术、虚拟空间技术等生成逼真、实时、三维虚拟场景,强化展览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观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理解。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都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故宫博物院等富集文史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基于传统文化“IP”,通过与游戏、动漫、影视、文学以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器物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人们争相体验的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截至2017年底,故宫文创产品已突破1万种,文创产品收入达15亿元。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观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材料三: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摘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8.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B.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C.《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运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元素与时尚表达结合起来,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D.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C[A项,“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全部借助数字技术”错误,选项把文中“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偷换成“全部”,很明显表述绝对,扩大范围。B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误。文中只是说有条件借助数字化来传播,另外需要的条件还有扩大国际国内的视野、与时俱进、实现突破等。D项,“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合逻辑。原文说“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不存在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逻辑。]9.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A[A项,“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曲解文意。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嬗变”,可见,只是让步假设,并没有强调“价值恒定不变”,也并非“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10.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方法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论证方法丰富。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字里行间包含了对二者的褒贬评价。B[B项,“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目前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的观点”曲解文意。从文章第三段来看相关文段的中心句在句首,可见举例子是为了论述当前传统文化存在问题,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这两句直接点明了“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这个现状问题,并没有进行论证。]11.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说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材料一先列举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了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的支撑。后以《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的观点。以举例论证为主,例子丰富。②材料二先讲清了中西方文化的事实,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论证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后引用批评家的话论证了中国文化对时代的影响;再用对比论证,论证了“盗火者”与崇洋者的异同,从而证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态度;又引用马克思的话,让人们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最后以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中的某些概念来证明传统文化对工业社会的影响。论证方法多样,综合运用。1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如何创新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大力借助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用新鲜有趣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其文化精神。②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③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想与价值。④认识现今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激发中国文化的活力,学习借鉴他国文化,共同发展提高。
课时分层作业(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________、________,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________、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________,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党同志一定要与人民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B.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C.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D.全党同志一定要与人民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B[选项主要是考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三者之间的顺序,应该是先确立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标,然后是奋斗,最后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故排除A、C、D三项。]2.下列对文章主旨所拟的小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A.迎着万里长风,向新时代进发B.不忘初心,继续前进C.生死相依只为中国梦D.为小康而奋斗——新时代、新青年B[A项,文段并未涉及“万里长风”。C项,“生死相依”太过严重。D项,比较片面,没有涉及中国经过的长期努力。]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往开来勠力同心B.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兼容并蓄齐心协力C.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兼容并蓄勠力同心D.永不停滞永不僵化继往开来齐心协力A[第一处和第二处:“永不僵化”指思想永远不会凝固不变,侧重指思想。“永不停滞”指不会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侧重指行动。一般来讲,先有思想,然后有行动,因此,第一处填“永不僵化”,第二处“永不停滞”。第三处,“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兼容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前文提到“承前启后”,因此,应选“继往开来”。第四处,“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指的是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勠力同心”一般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齐心协力”一般用于比较轻松的场合,因此选“勠力同心”。]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②它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真理③这是因为,任何真理都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④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变成谬误⑤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又互为转化⑥没有谬误,也显不出真理A.⑤①⑥②④③ B.①⑥⑤③②④C.①③⑥⑤②④ D.⑤③①⑥④②B[根据逻辑关系推断,结合“真理”“谬误”的关系判断①⑥在一起。“转化”“因为”等可知⑤③衔接。结合“范围”可以判断②④衔接。][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幸福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状态。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2000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应该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人和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以坚守志向为快乐,以责任担当为幸福。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诸子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摘编自《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材料二:在我国公众持有的各种幸福观中,有两种十分流行。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资源(金钱、财富、权力等等),认为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以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满足、获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占有一定的资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条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将资源占有当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当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会不断膨胀,最后充斥整个心灵,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为不断膨胀的贪欲的奴隶。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层次,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层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还有情感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等。所有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心理才能平衡与和谐,否则就会发生心理问题,甚至会患上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欲望得不到满足会感到痛苦、郁闷、愤懑,得到满足又会感到无聊,于是又会追求更多、更强烈的欲望的满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心灵不能承受欲望之重。如果我们不能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说,幸福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能通过努力奋斗逐步使其人性闪耀善和美的光辉,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摘编自江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观》)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的言论虽各不相同,但其观点完全一致。B.材料一引用《礼记·大学》名言,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C.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D.将幸福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占有或物质欲望的满足,容易导致人生和社会问题。D[A项,“但其观点完全一致”分析错误,先秦诸子的言论所表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但追求精神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B项,“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分析错误,文中无据。原文说: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C项,“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分析错误,文中没有对二者的危害程度进行比较,只能说后者更为流行。]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是幸福的重要内容,但与之相较,精神快乐更重要。B.先秦诸子认为,只有认清幸福的本质,领略精神的高贵,才能自觉修身行道。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心理的恶性循环,让心灵不堪重负。D.将资源占有当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来追求的人,就会成为贪欲的奴隶。C[C项,“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必然会导致……”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为“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7.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北京快递小哥刘阔起早贪黑、风雨无阻,2019年送出去5万多件包裹,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虽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递的路上,但是他觉得特别骄傲。B.有人谈退休后的理想说:“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C.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D.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难疾病,让病人好转来的难以言表的成就感。”B[B项,此人的幸福观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不能作为论据。此人认为“只要有几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长相厮守的老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稳定的劳保,余生足矣”与作者提倡的“通过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不符。]8.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破立结合,先破后立。增强了对两种幸福观的批判性,使作者的观点态度更加鲜明。9.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部分观点基本一致。材料二中,“自由的发展”是指人要摆脱对资源、物质等贪欲的控制;“全面的发展”是指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这与材料一中的先秦诸子“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的幸福观一脉相承。
课时分层作业(四)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前面两种一文一武、亦静亦动的方式不同,在文艺复兴之后,还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成人不再仅仅是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除了《爱弥儿》这本________的名作之外,其实卢梭的另一本小书《植物学通信》更富有童心和童趣,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感情甚至令它超越了时下绝大多数忸怩作态的所谓“童书”。读着读着,一幅_________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卢梭正拉着表妹的小手,跟她一起穿行、徜徉于________的植物世界,仔细辨认花朵和茎叶的形与色。读着读着,似乎两个人的角色正在发生逆转:这个美好的、未受人间染污的自然世界,又是多么酷似儿童那________的心灵世界呢?当我们引领着孩子去探索自然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重新唤醒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西语之中,自然与本性皆“nature”,这也并非偶然。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似乎让孩子面对成人时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B.似乎让成人在创作包含童趣的书时,有了不同的立场C.似乎让人体会到成人面对孩子的立场终于开始发生了逆转D.似乎让人体会到孩子在面对成人时有了不同的立场C[C项,接后面的内容体现的是成人立场的转变,故强调孩子立场转变,排除A、D两项。而B项内容关涉的是“除了《爱弥儿》这本”之后的内容,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活灵活现琳琅满目一尘不染B.喜闻乐见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栩栩如生丰富多彩一尘不染D.喜闻乐见栩栩如生琳琅满目冰清玉洁C[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结合语境内容分析,选用“脍炙人口”。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或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结合“的画面就跃然纸上”分析,选用“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花色繁多。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或工艺品)。结合语境分析,选用“丰富多彩”。一尘不染: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冰清玉洁:比喻人的行为高尚,操行清白。结合“儿童”“心灵世界”分析,选用“一尘不染”。]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B.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记忆呢?C.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久已逝去的童年呢?D.是不是同时也正在唤醒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段久已逝去的童年呢?B[“正在”和“了”的自相矛盾,排除A、D两项。结合“唤醒”与“童年”、“那个”和“童年”的搭配问题分析,排除C项。故选B项。]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____①____。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____②____,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____③_____,三者都是人类天性;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俱备,人生才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人类心理有知情意(或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②人能动情感③求知、想好、爱美[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材料一: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材料二: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征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材料三: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A[B项,曲解文意,“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说法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C项,“全面论证”错,只能从正面论证。D项,“理想性”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理想性,即“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君子”品格,意为“高尚品格”,“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义范围是不同的。]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B[逻辑有误。据原文“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可见,“言非心声”的现象并非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就可以解决的。“只要……就”过于绝对。]7.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A[B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忧国忧民”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材料二的第三段是为了论证忧国忧民的诗词中也含有家国情怀,忧国,列举了曹植、辛弃疾、文天祥、陆游诗词中体现出的忧国而忘我的情怀;忧民,重点举了杜甫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以及在诗词中体现出的爱民之情,进而论证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而不是赞美李广的英勇气概。D项,文意倒置,根据文意,应是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文本所体现的观点是: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8.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引用张载名言开篇,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②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两个方面并列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最后一段总结照应。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主要是例证法、引证法,等等。9.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欲醇诗品,先正人品。继承“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优良传统,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②继承诗歌书写家国情怀的主题传统,有家国荣誉,忧国忧民,坚持文化自信,点亮时代精神,辉映未来。③诗人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创作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
课时分层作业(五)人应当坚持正义[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其生命力和重要影响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哲学及文化________。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从孔孟、老庄,到中国的程朱、陆王等,他们即使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________,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________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并且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这种不仅讲究“学”,更看重“用”,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理念,也就是“________”的思想,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法比赛活动总结
- 幼儿园中班圣诞节教案
- 调节情绪的教案
- 初一学生学习计划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设计教案
- 销售部年度个人工作计划模板2022
- 竞选大队委演讲稿模板集合10篇
- 2025年药妆项目合作计划书
- 青春寄语短句8个字3篇
- 小孩夏季发烧
- 永煤集团顺和煤矿液压销齿弯道推车机技术规格书
- 九型人格测试之180题(完整版)和答案解析
- 口内病例分析
- 压力管道内审记录(共5页)
- LS-MASTER-K-指令手册
- 堵盖与胶贴在车身堵孔方面的应用
- 清单计价规范附录附表详解PPT课件
- 光刻胶知识简介
- 乌兹别克语字母表
- 微机室学生上机记录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数字抢答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