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学2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3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4《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知识备查背景资料《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5yúqiāng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整体感知yúqiāng峨眉山月歌整体感知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精读细研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圆的秋月,即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发。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指同住峨眉的友人顺流而下。今重庆一带。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精读细研夜发清溪向三峡,出发。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8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合作探究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92.《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合作探究2.《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10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11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13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乡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知识备查背景资料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14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féngqídù整体感知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féngqídù整体感15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唱歌。相逢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唐玄宗的弟弟。经常。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几次听到
题解: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赏析:一、二句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明当时的太平繁盛。精读细研江南逢李龟年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暮春,阴历三月。指李龟年。赏析: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将前后两相对照,有风光不再,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精读细研正是江南好风景,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17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诗中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合作探究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18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合作探究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19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20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知识备查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22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知识备查背景资料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23边塞诗思想内容:1.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知识备查边塞诗思想内容:知识备查24cénqiǎnglián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bàng整体感知cénqiǎnglián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25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勉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故乡。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精读细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勉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2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可怜。靠近。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精读细研遥怜故园菊,可怜。靠近。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27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这首诗写了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重阳节
“九日”
“登高”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合作探究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8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29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lúxiáng
zhēngfēng
整体感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30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知识备查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3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作“城上”,一作“城下”。赏析: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受降城,烽火台名。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个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精读细研夜上受降城闻笛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作“城上”,一作“3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笛子。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全。赏析: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精读细研不知何处吹芦管,笛子。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全。赏析:后两句则33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合作探究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34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35课件PPT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过的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李白、杜甫、岑参、李益的诗。
课件PPT情境导入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课件PPT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方法。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所表达的不同感情。3.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课件PPT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方法。课件PPT峨眉山月歌李白课件PPT峨眉山月歌李白课件PPT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欣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课件PPT作者档案李白(701—762),字太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写作背景课件PPT词语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君:指峨眉山月。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课件PPT词语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课件PPT诗歌大意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课件PPT诗歌大意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诗歌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课件PPT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课件PPT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课件PPT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课件PPT作者档案杜甫(712—770),唐课件PPT词语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课件PPT词语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课件PPT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课件PPT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2.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课文解析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欣喜、荣耀;辛酸、伤感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5.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落花时节课文解析3.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课文解析精研细读6.分析后两句的妙处。用了反衬和双关。“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课文解析6.分析后两句的妙处。课件PPT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课件PPT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课件PPT作者档案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课件PPT作者档案岑参(约715—770),课件PPT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课件PPT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课件PPT词语注释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无人送酒: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怜:可怜。傍:靠近。课件PPT词语注释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诗歌赏析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诗歌赏析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诗歌赏析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朝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所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诗歌赏析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歌赏析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诗人在此选择“菊”这个意象非常自然,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切时切地,紧扣诗题,也使整首诗渲染上了浓郁的节日气氛。诗歌赏析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诗歌赏析结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此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诗歌赏析结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课件PPT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课件PPT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PPT作者档案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课件PPT作者档案李益(748—约829),课件PPT词语注释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回乐峰: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武西南)。芦管:笛子。一作“芦笛”。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尽:全。课件PPT词语注释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课件PPT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课件PPT课文解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课件PPT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课件PPT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课件PPT诗歌赏析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课件PPT诗歌赏析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课堂小结
学习诗歌我们要学会通过朗读,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其中的意象,从总体上感受了诗歌的意境;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入了他的艺术境界。这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朗读法和联想法。学习诗歌我们要学会通过朗读,将文字转化为画面,体会课件PPT随堂测试1.填空。回乐烽前沙似雪,
。
,一夜征人尽望乡。2.《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课件PPT随堂测试1.填空。课件PPT随堂测试答案:1.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2.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课件PPT随堂测试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69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学70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歌李白71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72《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知识备查背景资料《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73yúqiāng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整体感知yúqiāng峨眉山月歌整体感知7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白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译文: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精读细研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半圆的秋月,即7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出发。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指同住峨眉的友人顺流而下。今重庆一带。末句抒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译文: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或友人)了,多么想念你啊!精读细研夜发清溪向三峡,出发。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76
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有何作用?
这样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合作探究1.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772.《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另外,诗歌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合作探究2.《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78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景图,抒发了诗人行江思友之情。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79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80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81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他乡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知识备查背景资料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8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féngqídù整体感知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féngqídù整体感8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唱歌。相逢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唐玄宗的弟弟。经常。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几次听到
题解:这首诗,描写和流落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重逢,回忆当年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赏析:一、二句追忆李龟年出入达官贵人之家,间接说明当时的太平繁盛。精读细研江南逢李龟年译文:歧王府第里经常看见您,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8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暮春,阴历三月。指李龟年。赏析:第三句特意提起江南的好风景,大有“风景不殊,河山有异”之叹。第四句以“落花时节”隐写世乱时艰。用一“又”字将前后两相对照,有风光不再,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精读细研正是江南好风景,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我)在85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诗中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合作探究1.“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86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合作探究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87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8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知识备查作者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岑90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知识备查背景资料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91边塞诗思想内容:1.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知识备查边塞诗思想内容:知识备查92cénqiǎnglián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bàng整体感知cénqiǎnglián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9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勉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故乡。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精读细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勉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94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可怜。靠近。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放了。赏析: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第四句是想象之语,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精读细研遥怜故园菊,可怜。靠近。译文:我心情沉重地遥95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这首诗写了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重阳节
“九日”
“登高”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合作探究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6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97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lúxiáng
zhēngfēng
整体感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98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知识备查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99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作“城上”,一作“城下”。赏析: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受降城,烽火台名。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个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
精读细研夜上受降城闻笛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作“城上”,一作“100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笛子。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全。赏析:后两句则正面写情。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精读细研不知何处吹芦管,笛子。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全。赏析:后两句则101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情感。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合作探究1.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102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课堂小结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103课件PPT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PPT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过的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李白、杜甫、岑参、李益的诗。
课件PPT情境导入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课件PPT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方法。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所表达的不同感情。3.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不同经历同作品的关系。课件PPT课时目标1.初步学习领会古诗词意境的方法。课件PPT峨眉山月歌李白课件PPT峨眉山月歌李白课件PPT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欣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课件PPT作者档案李白(701—762),字太写作背景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写作背景课件PPT词语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月光。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夜:今夜。发:出发。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君:指峨眉山月。下:顺流而下。渝州:今重庆一带。课件PPT词语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课件PPT诗歌大意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课件PPT诗歌大意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诗歌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课件PPT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课件PPT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课件PPT作者档案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课件PPT作者档案杜甫(712—770),唐课件PPT词语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课件PPT词语注释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课件PPT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课件PPT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龟年、歧王、崔九2.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表示过去的:寻常、几度;表示现在的:落花时节从写法上,属于虚实结合。
课文解析1.这首诗总共提到了哪些人物?课文解析精研细读3.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欣喜、荣耀;辛酸、伤感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国家的盛衰、个人命运的变迁5.这种辛酸与伤感浓缩于诗中的哪个词语之中?落花时节课文解析3.过去相见和现在相见的感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课文解析精研细读6.分析后两句的妙处。用了反衬和双关。“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强烈反衬。“落花时节”,是双关,既是写景,又暗寓社会、朋友和自身的境况如同落花流水,令人忧伤。课文解析6.分析后两句的妙处。课件PPT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课件PPT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课件PPT作者档案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工诗,长于七言歌行。现存者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课件PPT作者档案岑参(约715—770),课件PPT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课件PPT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课件PPT词语注释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强:勉强。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无人送酒: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重阳日在宅边的菊花丛中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于是痛饮至醉而归。怜:可怜。傍:靠近。课件PPT词语注释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诗歌赏析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诗歌赏析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诗歌赏析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朝萧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我们的班规我们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房产赠送合同范本
- 签英文合同范本
- 3古诗词诵读《春夜喜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借款合同范本 拆借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 入股股东合同范本
- 7健康看电视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4年九年级中考数学冲刺:圆的切线与计算教学教学设计
- 英语-广东省上进联考领航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题和答案
- 安全主任在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
- 2025年春季新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培训课件:律师客户沟通技巧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5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2课时Speedup
- 生物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讲座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临床患者体位管理
- 砂光机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