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三磨 省赛一等奖_第1页
《乡愁》教学设计三磨 省赛一等奖_第2页
《乡愁》教学设计三磨 省赛一等奖_第3页
《乡愁》教学设计三磨 省赛一等奖_第4页
《乡愁》教学设计三磨 省赛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愁》教学设计(三磨)国培初中语文C1905第六组张湘桂【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构设画面。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烈的思乡情怀。【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中的意象。(重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情怀,学会仿写。(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预习自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生成问题乡愁,是深切地思念家乡的一种心情。自古至今,“乡愁”都是诗人笔下的一大主题。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家能说出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又有“乡愁诗人”之称的)余光中的《乡愁》,一起去感受他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自学互研,生成新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的,1950年去台湾的,1958年去美国进修的,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生2:余光中的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生3;余光中曾在一篇散文中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国是外遇。”这句话把他对他一生所去过的四个地方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写出来了。这也可以看做写《乡愁》的一个原因吧。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作者的生平简介及写作背景。(课件展示)总结: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怀。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还乡时已经64岁。他从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70年代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播放202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余光中亲自朗诵的《乡愁》,感受下诗人抒发的是怎样的浓愁?)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齐读个别发言:谈谈自己读诗的心理感受(悲伤、凄凉、无奈、惆怅……)注意: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深沉,语速要舒缓,感情层层递进。再次自由朗读,注意:带着这种感受朗读,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细读品味,读出诗意朗读诗歌,请同学们根据课件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四小节的主要内容。提示语:母子、夫妻、母子、家园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园之别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都是母子之别,他们有区别吗?明确:第一小节的母子之别,是生离;第三小节的母子之别,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请女生读第一小节,男生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出诗人内心感情的变化。总结:这位母亲,是生他养他的母亲,是带他逃离战乱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从来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这样一个母亲,她如今却已经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男生、女生分别齐读。优美解读,读出诗境在诗人眼里,乡愁是什么?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为什么?明确:不一样。四个诗节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情。前三节写的是家愁,最后一节写的是国愁。再读诗歌,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明确:思乡,对祖国的思念。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中“头”字重复了很多次,有“这头”、“那头”、“外头”、“里头”。你觉得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替换吗?我们平时用的是“这边”、“那边”、“外边”、“里边”。那我们把全诗的“头”字换成“边”字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感觉如何?(齐读)明确:“这头”“那头”给人的感觉是在两段距离的尽头,很遥远。“这边”、“那边”似乎距离很近,没有那么遥远。除了距离的遥远,情感上的沉痛也不一样。5、乡愁是余光中不变的情结。他为什么对大陆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身世做一番了解。(学生课前有预习此内容。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老师总结。)精读诗歌,体会诗之美1、齐读诗歌,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比如说: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选得好,好在它们都代表着分离,如油画的着色逐渐加深,层层推进诗情的发展。我觉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我觉得“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的好,好在准确地形容了事物的状态,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教师引导:邮票小小的,乡愁大大的学生回答:船票窄窄的,乡愁宽宽的坟墓矮矮的,乡愁高高的海峡浅浅的,乡愁深深的2、诗歌之美,美在写作手法上学生交流,全班自由发言,教师总结=1\*GB3①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之间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2\*GB3②美在韵律。重章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基调。=3\*GB3③美在对称。四个意象分别对应了四幅画面。=4\*GB3④美在简约、凝炼。诗人选的四个意象,凝聚了一份浓的化不开的乡情。联想想象,体会乡情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味、去体验、去想象,还要学会去创造。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书写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比如: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是一轮明月,镜子似的明月,照着家乡,也照着我。……拓展延伸课后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席慕蓉也有一首《乡愁》,请同学们课后比较一下它与本文的异同。(课件展示席慕蓉的《乡愁》)板书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