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4脊椎动物学课件-03鱼纲_第1页
高中生物竞赛4脊椎动物学课件-03鱼纲_第2页
高中生物竞赛4脊椎动物学课件-03鱼纲_第3页
高中生物竞赛4脊椎动物学课件-03鱼纲_第4页
高中生物竞赛4脊椎动物学课件-03鱼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纲(Pisces)鱼类是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有上下颌及成对附肢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以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且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进化地位现存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适应性: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纲,数量超过其他脊椎动物的总和,现生约22000多种。其中60%为海水鱼,40%为淡水鱼。水中生活的鱼类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产生了许多对水生生活的适应。1、具上、下颌,属有颌类;颌的意义

2、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胸、腹鳍);

3、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4、脊柱替代了脊索,成为支撑身体的纵轴;

5、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17.1鱼纲主要特征主要特征1)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2)体形多呈纺锤形,体表多被保护性的鳞片;3)体表具侧线,皮肤富有单细胞粘液腺;4)用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5)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6)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7)具不能活动的眼睑、无泪腺、无唾液腺。另外,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无颈,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中肾,代谢率低,变温动物。6、终生水生,具有多种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鱼类的形态结构(一)体型一外形纺锤型

棍棒型

平扁型

侧扁型

纺锤型:体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鲤鱼、青鱼侧扁型: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平扁型: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钝,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

棍棒型: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很差。如黄鳝、鳗鱼其他体型海马鲀躯干头尾(二)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头与躯干的分界线

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肛门或泄殖孔或臀鳍的起点。头部

口:由活动的上下颌支持。摄食器官。上位:吃浮游生物。如鳜鱼、翘嘴红鮊。下位:吃底栖生物或附着在石头上的藻类。如清道夫、鲮鱼等。端位:吃中上层的食物为主的鱼类。触须:有些种类口周围长有触须1~5对。如鲤鱼。眼:1对。侧生,眼大小和位置随种而异。鼻孔:1对。一般位于吻的背面,嗅觉器官。鳃盖与鳃孔硬骨鱼类——有鳃盖,内有鳃腔,后缘有鳃盖膜。软骨鱼类——无鳃盖及鳃腔,咽部有鳃孔5~7对,开口于体外。

鳍是鱼类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1.鳍的种类1)奇鳍(unpariedfin)

:位于身体中线的鳍,背鳍(dorsalfin)

、臀鳍(dorsalfin)和尾鳍(caudalfin)

。2)偶鳍(pairedfin)

:位于身体两侧的鳍,胸鳍(pectoralfin)

、腹鳍(pelvicfin)

(成对附肢)。(三)鳍2.鳍的构成皮肤+鳍条:角质;骨质(棘,软鳍条)。软骨鱼类的鳍,外面覆盖膜,内有角质鳍条支持;硬骨鱼类的鳍条多骨质,鳍条间有鳍膜相连。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鳍棘坚硬,不分节,软条柔软,分节,末端常有分叉。鳍的种类、鳍条构成和数目等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鳍式:表达鳍组成,鳍条类别和数目的书面格式。(大多数硬骨鱼)(鲨类或鲟类)(圆口类或鱼类幼鱼)尾鳍类型

原尾、歪尾、正尾和等尾。

正形尾根据鳍形的变化,可分为多种鳍形(新月型、叉型、圆形、双凹型等)。4、胸鳍基本功能为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软骨鱼类中的鲨鱼,其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虹与鳐类的胸鳍胸鳍扩大并与躯体结合形成体盘。硬骨鱼类的胸鳍较小,且与体轴成垂直排列。4、腹鳍:腹位、胸位、喉位。

腹鳍腹位:腹鳍位于腹部。比较低等的鱼类。如鲱形目、鲤形目和鲶形目等。腹鳍胸位:位于胸鳍前方鳃盖之后的胸部。如鲈形目、鲷目等鱼类。腹鳍喉位:腹鳍前移到喉部。鳚类。无腹鳍:鳗鲡、黄鳝、海龙、带鱼等。其他:脂鳍、个别无偶鳍(如黄鳝)。软骨鱼: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歪尾型偶鳍:胸鳍、腹鳍,偶鳍呈水平位硬骨鱼: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尾鳍为正尾型偶鳍:胸鳍、腹鳍,偶鳍呈垂直位鳕鱼:3个背鳍大马哈鱼:第2背鳍为脂鳍,无鳍棘由脂肪组织构成5.鳍的变异与多样性背鳍退化成一根尾针背鳍与尾鳍相连鲐鱼:背鳍后有由鳍条形成的数个小鳍(附鳍)鮣鱼:第一背鳍形成吸盘鳕鱼:2个臀鳍鲶鱼:臀鳍与尾鳍相连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鳍脚软骨鱼雄性6鳍式: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如:鲤鱼鳍式:

D.II,18-19;P.I,16-18;V.II,8-9;A.III,5-6;C.20-22鳍名:大写英文字母

“D”--背鳍,“A”--臀鳍,“V”--腹鳍,“P”--胸鳍,“C”--尾鳍鳍棘数:大写罗马数字软鳍条数: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软鳍条相连“,”表示鳍棘与软鳍条分隔“-”表示数目变化范围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鱼类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多种衍生物。1.粘液腺2.鳞片4.毒腺1)肉毒2)刺毒3)毒腺5.发光器3.体色–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减少水的磨擦;

–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水分的渗透,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粘液可保护身体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1.粘液腺:单细胞腺体2、鳞片:根据外形、结构和发生的特点分为三种:盾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分布全身。还延伸至口中,执行牙齿的功能。基板、棘,真皮衍生,釉质(珐琅质),表皮生成。楯鳞和牙齿为同源器官。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呈斜方形,表面有硬鳞质,发特殊亮光。鳞质坚硬,成行排列。为原始的硬骨鱼类所特有。如中华鲟。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为圆形鳞片,前端插入鳞囊,后端游离,呈覆瓦状排列。根椐其后缘的形状可分为:

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游离一端光滑游离一端生有许多细小锯齿状突起。

年轮:鳞片上的许多同心圆的环纹。这是由于季节以及食物资源的不同,其生长速度有差异而形成的。鳞片具保护作用,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楯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流。体色发光器(四)侧线(lateralline):鱼类体表的特殊皮肤感受器。构造:管状或沟状,埋在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或鳞片通到体外。功能: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围环境。侧线神经与内耳来的听神经一起进入延脑的听觉侧线区.侧线鲤鲮侧线鳞(laterallinescale):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鳞式(scaleformula):用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数表示,是分类的依据之一。鲤鱼的鳞式表示为:骨骼系统主轴骨附肢骨头骨:脑颅和咽颅脊柱:体椎和尾椎奇鳍:鳍担骨和鳍条偶鳍:带骨、鳍担骨和鳍条三、鱼类的骨骼系统双凹型椎体为鱼类所特有椎管椎体脊索

脊椎仅分化出躯干椎(体椎)和尾椎,椎体为双凹型。头

骨软骨鱼全为软骨,内有钙盐、坚硬。硬骨鱼骨骼骨化程度加强,骨片多而复杂。肩带与头骨愈合并加固,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稳定支架。腰带不直接与脊柱相连。1、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脑颅:包藏脑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着脑部;硬骨鱼完整,由130枚左右的骨片合成,构成脑颅的骨块数多于脊椎动物中任何一纲。咽颅:左右两侧包围消化管的前段,保护和支持咽部。

–颌弓形成上下颌软骨鱼:初生颌

硬骨鱼:次生颌

–舌弓将颌弓与脑颅相连接

–鳃弓5对支持鳃。硬骨鱼第5对鳃弓特化为下咽骨,内侧着生咽喉齿齿式:表示鲤科鱼类咽喉齿的一种方式。2、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两种:体椎(trunkvertebra)

附有肋骨(rib)

和尾椎(caudalvertebra)

具血管弧(脉弓)。脊椎的椎体(centrum)为双凹型椎体(amphicoelouscentrum),为鱼类所特有。体椎和尾椎3、附肢骨骼奇鳍中的背鳍和臀鳍,在基部有鳍担骨,在鳍中有鳍条支持。尾鳍无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及支持鳍的骨骼(鳍担骨和鳍条)。鱼类成对的附肢骨骼没有和脊柱发生联系,是鱼类的特点之一。

韦伯氏器(Weber’sorgan):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特化形成,包括三角骨、间插骨和舟骨,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淋巴腔接触。水中的声波引起鳔内气体产生同样振幅的波动,通过韦伯氏器传导到内耳,从而感受到声波,类似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四、肌肉系统

分化程度不高,分节明显。肌节呈锥形漏斗状,彼此套叠,在鱼体的横切面上呈现一系列同心圆状。1、头部肌肉:动眼肌和鳃节肌。某些鱼类的部分肌肉特化为发电器官,如:电鳗(600-800V)

、电鲶(400-450V)

、电鳐(100V)等。2、躯干肌:大侧肌

主要肌肉是躯干部分节的肌节,由水平生肌隔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轴上肌发达有力,约占身重的一半。3、附肢肌

偶鳍背腹两面均有肌肉附着,背面为伸肌,腹面为曲肌.五、鱼类的消化系统

1、消化管

口腔与咽(口咽腔):内有齿、舌、鳃耙等器官。无唾液腺,具同型齿及咽喉齿。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食道短,肠,草食类长,软骨鱼肠内具螺旋瓣,硬骨鱼有些有幽门盲囊。肛门开口:软骨鱼为泄殖腔,硬骨鱼为肛门。2、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软骨鱼有肝脏、胰脏,尤以肝脏发达;

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统称为肝胰脏。螺旋瓣(spiralvalve):鲨、鳐等软骨鱼类的肠管中有由肠壁向管内突出呈螺旋形薄片结构。具有延缓食物通过和增加消化吸收面积的功用。

肠内螺旋瓣幽门盲囊出现上、下颌。舌在口咽腔的底部。上有味蕾,有辨别食物的机能。出现真正的牙齿。牙齿与软骨鱼的盾鳞同源。第5对鳃弓上着生的咽喉齿,以不同的形状适应不同的食性。出现鳃耙。着生在鳃弓的内缘,滤食器官。鳃耙的数目、形状和疏密程度与食性有关。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

–肉食性: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

–草食性: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六、鱼类的呼吸系统终生用鳃呼吸。1、鳃的结构:软骨鱼类:鳃间隔发达,鳃瓣贴附其上。咽每侧具四个全鳃,一个半鳃。硬骨鱼类:鳃间隔退化,鳃丝着生鳃弓上,末端游离。咽每侧有四个全鳃。以总鳃孔通体外。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上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外胚层形成,鳃具有显著特点:气体交换面积大(体表面积的10∽60倍)壁薄。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1∽3um的间隔。鳃中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鳃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保证了接触鳃的水总是在更新,提高血液对水中氧的摄入率。入鳃血为缺氧血,出鳃血为多氧血。

鳃呼吸运动:主要以口和鳃盖的运动共同完成。除了用鳃呼吸之外,某些种类也有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鳗鲡

2)肠:泥鳅

3)口腔粘膜:黄鳝

4)鳃上器:胡子鲶、乌鳢,攀鲈

5)鳔:肺鱼,雀鳝2、鳔的主要功能:调节比重、辅助呼吸、听觉、发声。

鳔(airbladder)是在胚胎期由消化管突起分离出来的辅助呼吸器官。硬骨鱼多具鳔。淡水鱼鳔的容量达鱼体积的7%~10%,海鱼鳔容量4%~6%。对大多数鱼类而言,鳔的基本功能是调节身体比重,从而使鱼类在不同水层升降自如。鳔的比重调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而急速游泳的鲨鱼,以及大多数底栖生活鱼类,深海鱼类和急流中的栖息的鱼类都没有鳔。在总鳍鱼(Polypterus)、肺鱼,鳔起肺的作用。鲱科、鲤科和鲇科鱼类的鳔与内耳有联系,所以鳔又有听觉的辅助作用。鲤科鱼类、海产的大小黄鱼等鳔收缩放气时还能发声,这种发声在生殖季节有集群等生物学意义.

有鳔的鱼类,鳔内气体调节有二种方式:1、通鳔类(physos1omous):通过鳔管与食道相连的鳔。鳔管通入食管背面,以吞咽或吐出空气来调节,又称开鳔类。

2、闭鳔类(physoclistous):无鳔管,鳔内具气体分泌和重吸收的系统,其中的红腺(redg1and)能分泌气体到鳔内;卵圆区(ovalarea)能行气体的重吸收(排出气体)。七、鱼类循环系统1.心脏在围心腔内。组成:静脉窦、1心房、1心室、动脉圆锥或动脉球。软骨鱼类:为1动脉圆锥,能作节律的搏动,是心脏的一部分。硬骨鱼类:为1动脉球,是腹大动脉膨大而成,不能搏动。单循环,即血液循环途径为一个大圈,而且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仅经过心脏一次。八、排泄系统

1.肾脏及泌尿机能器官:前肾(胚胎和幼体)、中肾(成体);结构:肾脏由许多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毛细血管球)构成,肾小管保留少量从体腔中收集废物的肾口,主要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形状和位置:1对深红色,狭长而扁平,脊椎下方,紧贴于腹腔背壁;功能:泌尿、调节渗透压。2、渗透压的调节:体液淡水海水盐分浓度%0.7%0.3%3.0%渗透压△0.5702.0表体液、淡水和海水盐分的浓度比较返回肾脏渗透压的调节渗透压调节器官:肾脏、鳃、直肠腺(软骨鱼)等。一些鱼类还具有鳃上的泌盐细胞来完成渗透压调节:淡水鱼类的鳃上泌盐细胞能向血液中增添盐分;海水鱼类的鳃上泌盐细胞则排除过量的盐分。淡水硬骨鱼类:体液浓度(0.2-0.3g/L)高于外界环境(0.001-0.005g/L)—属高渗溶液。从渗透原理,体外的水—体内,肾脏借助众多的肾小球泌尿排出大量的水分。海生硬骨鱼类:体内的水——体外,会造成失水而死。解决的办法:①从食物内获取水分。②吞饮大量的海水,再通过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而把水分留下。③肾脏内的肾小体数量少,或完全消失,以此节缩泌尿量和水分的消耗。海生软骨鱼类:在血液中积累2%~2.5%的尿素,故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使海水渗入体内,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盐分经直肠背面的直肠腺(rectalgland)排出(如鲨鱼)。尿素是软骨鱼类在海水中保持体内水分和盐分动态平衡的主要因子。九、生殖与发育1、软骨鱼:雌:卵巢、输卵管(前肾导管发育来):喇叭口、壳腺、子宫。雄:精巢、输精管(中肾管)。2、硬骨鱼:生殖导管来自腹膜,雌体的输卵管直接与卵巢连接,成熟的卵细胞不经过体腔直接进入输卵管。这种现象在其他脊椎动物是没有的。一般雌雄异体,同形,也有雌雄同体,性逆转现象如黄鳝,先雌后雄。

返回精巢返回卵巢鳍脚:雄性软骨鱼的腹鳍内侧延伸形成,为交配器官。

受精和发育四种类型软骨鱼: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卵胎生:卵滞留在子宫内靠自身卵黄发育完全后产出;假胎生:卵靠自身的卵黄发育,但后期卵黄囊与母体子宫壁相连形成卵黄囊胎盘,由母体供给后期营养。十、神经系统

鱼类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鱼类的脑分为五部分: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端脑:包括大脑和嗅脑大脑不发达;嗅球和嗅柄构成嗅脑

、嗅觉发达;大脑上皮:硬骨鱼无神经细胞,软骨鱼有神经细胞(原脑皮);基底部有纹状体,高级运动调节中枢;间脑:不发达、综合交换功能背面有松果体,与生物钟有关;腹面延伸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