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选择性必修中册理解性默写训练90题《屈原列传(节选)》理解性默写训练题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
,
”两句称赞了《离骚》在讨论君王的修为、国家的治理时表述全面而有条理。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理解性默写“4.《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评析《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并表达对《离骚》艺术成就的赞美和欣赏的两句是“
,
”。5.《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
,
”概括了《离骚》的行文特点,又用“
,
”概括了《离骚》的内容特点。6.《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指出屈原“怨”的缘由是“
,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是“
,
”。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高度赞扬屈原面对种种邪恶,始终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的句子是“
,
”。9.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天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总结《离骚》内容的句子是“
,
,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
”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
”解释了“离骚”的内涵。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两句称赞了《离骚》在讨论君王的修为、国家的治理时表述全面而有条理。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相比,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参考答案“4.《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评析《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并表达对《离骚》艺术成就的赞美和欣赏的两句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5.《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其文约,其辞微”概括了《离骚》的行文特点,又用“其志洁,其行廉”概括了《离骚》的内容特点。6.《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指出屈原“怨”的缘由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是“《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高度赞扬屈原面对种种邪恶,始终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的句子是“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9.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天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总结《离骚》内容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用“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犹离忧也”解释了“离骚”的内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秦论》理解性默写训练题理解性默写1.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抵御外敌、扩大版图的措施,向南“
,
”;向北“
,
”。2.具体写秦始皇施行暴政守天下,从文化上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的句子是“
,
,
”。3.贾谊在《过秦论》中对“战国四公子”做出高度评价的三句是“
,
,
”。4.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
,
”的外交策略。5.“
”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
”。6.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
,
,
”。7.贾谊通过“数百众”与“九国之师”各方面的对比,引发了“
,
”的思考,最后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秦灭亡的原因在于“
”。8.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
,
”与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9.诸侯为了削弱秦国,“
”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
”,最终“从散约败”。10.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的句子是“
,
”。11.作者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天下兵器并铸成金人,其目的是“
”。参考答案1.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抵御外敌、扩大版图的措施,向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2.具体写秦始皇施行暴政守天下,从文化上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的句子是“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贾谊在《过秦论》中对“战国四公子”做出高度评价的三句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4.战国诸雄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采取了“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的外交策略。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表现了秦朝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的事实,而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6.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句子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贾谊通过“数百众”与“九国之师”各方面的对比,引发了“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思考,最后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秦灭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与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9.诸侯为了削弱秦国,“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此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但当秦国军队“开关延敌”时,“九国之师”则“逡巡而不敢进”,最终“从散约败”。10.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的句子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1.作者写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收缴了天下兵器并铸成金人,其目的是“以弱天下之民”。《五代史伶官传序》理解性默写训练理解性默写1.作者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
,
,
!”2.晋王在临终之前,以三支箭作为遗命,对庄宗叮嘱切切:“
,
!”3.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明谦虚谨慎的好处和骄傲自大的坏处的句子是“
,
”。4.欧阳修在文中借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的句子是“
,
”。5.作者回顾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总结出“
,
”的结论,阐述了成败由人的道理。6.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
,
,
”。7.成功复仇后的庄宗因为骄傲自满,宠信伶官而落得一个“
,
,
”的下场,与前文的“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形成鲜明的对比。8.“
,
”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近。9.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的句子是“
,
,
”!10.“
,
,
”三句,借庄宗因宠幸伶人而亡国的事例告诫统治者要防微杜渐。1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的句子是“
,
,
!”参考答案1.作者开宗明义,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晋王在临终之前,以三支箭作为遗命,对庄宗叮嘱切切:“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明谦虚谨慎的好处和骄傲自大的坏处的句子是“满招损,谦得益”。4.欧阳修在文中借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诫后人的句子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作者回顾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总结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结论,阐述了成败由人的道理。6.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7.成功复仇后的庄宗因为骄傲自满,宠信伶官而落得一个“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与前文的“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形成鲜明的对比。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相近。9.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的句子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三句,借庄宗因宠幸伶人而亡国的事例告诫统治者要防微杜渐。11.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的句子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燕歌行并序》理解性默写训练理解性默写1.“
,
”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2.“
,
”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将领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暗含讥讽,预伏下文。3.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
,
”。4.“
,
!”写战士浴血奋战,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视死如归。5.“
,
”两句描绘了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6.“
,
”两句回应上文,点明因将军骄逸轻敌而最终战败的结果。7.用蒙太奇镜头表现出两地离情深重和士兵的久成之苦的句子是“
,
”。8.“
,
”,借赞美汉代“飞将军”李广来进行古今对比,讽刺主将不恤士卒的行为。9.“
”一句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烘托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一句写出敌人行动迅疾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10.描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诗句是“
,
”。11.通过对思妇和征夫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展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将领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暗含讥讽,预伏下文。3.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4.“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写战士浴血奋战,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决心以身殉国,视死如归。5.“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描绘了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6.“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两句回应上文,点明因将军骄逸轻敌而最终战败的结果。7.用蒙太奇镜头表现出两地离情深重和士兵的久成之苦的句子是“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借赞美汉代“飞将军”李广来进行古今对比,讽刺主将不恤士卒的行为。9.“山川萧条极边土”一句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烘托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凭陵杂风雨”一句写出敌人行动迅疾剽悍,像狂风暴雨,卷地而来。10.描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诗句是“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11.通过对思妇和征夫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展现人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的句子是“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凭箜篌引》理解性默写训练理解性默写1.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状态衬托出乐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感受,《李凭箜篌引》中也具有近似艺术效果的诗句是“
,
”。3.通过神奇的比喻写出乐声各种变奏的句子是“
,
”。4.诗中的侧面描写是一大特色,其中借行云状态写乐声的诗句是“
”,借神仙人物的感受写乐声的诗句是“
”。5.“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乐声传出,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的情景。6.“
,
”两句,通过神奇的想象生动描绘出乐声高亢的状态。7.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感动不已的句子是“
”;同时,“
”一句用“老”和“瘦”这两个出其不意的字眼修饰鱼和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8.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9.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吴刚和玉兔的表现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
,
”。10.通过“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富有震撼力的句子是“
,
”。11.写优美悦耳的弦声一经传出,山野上的浮云便为之凝滞的句子是“
”;写乐声触动愁怀,令人潸然泪下的句子是“
”,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参考答案1.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状态衬托出乐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感受,《李凭箜篌引》中也具有近似艺术效果的诗句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3.通过神奇的比喻写出乐声各种变奏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4.诗中的侧面描写是一大特色,其中借行云状态写乐声的诗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借神仙人物的感受写乐声的诗句是“江娥啼竹素女愁”。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乐声传出,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动的情景。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通过神奇的想象生动描绘出乐声高亢的状态。7.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感动不已的句子是“梦入神山教神妪”;同时,“老鱼跳波瘦蛟舞”一句用“老”和“瘦”这两个出其不意的字眼修饰鱼和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8.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9.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吴刚和玉兔的表现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10.通过“女娲补天”的神话来描摹乐声激越动听、富有震撼力的句子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11.写优美悦耳的弦声一经传出,山野上的浮云便为之凝滞的句子是“空山凝云颓不流”;写乐声触动愁怀,令人潸然泪下的句子是“江娥啼竹素女愁”,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锦瑟》理解性默写训练理解性默写1.“
,
”两句,用了庄子和望帝的典故,一方面借美好缥缈的梦境表达亦真亦幻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2.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叹惋不已的句子是“
,
”。3.“
,
”两句,表现出一晃年岁半百的诗人回首青春年华时一言难尽的感情。4.李商隐用“南海鲛人”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表现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悲伤嗟悼之情的句子是“
,
”。5.“
,
”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6.李商隐将自己一生的遭遇概括为“惘然”,并以“
,
”来衬托今日回顾往昔时伤感的沉重。7.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
,
”。8.“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朝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
,
”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9.“
,
”两句,用鲛人泪和蓝田玉的典故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10.李商隐化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
,
”。11.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
,
”。12.李商隐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
,
”。13.写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
,
”;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和向往终归缥缈虚幻的千古名句是“
,
”。14.“
,
”上句用鲛人泪化明珠的典故寄托伤感,下句用蓝田山地下美玉生出烟雾的典故隐喻自己的人生追求。15.以锦瑟起兴,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而难言的诗句是“
,
”。16.“
,
”两句,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17.“
,
”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写出了诗人理想的最终幻灭。18.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并能表达诗人惆怅之情的句子是“
,
”。19.描写曾经的感受虽让人怀念,但究竟如何,却又难以说清的句子是“
,
”。20.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中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
”。参考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用了庄子和望帝的典故,一方面借美好缥缈的梦境表达亦真亦幻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2.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叹惋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表现出一晃年岁半百的诗人回首青春年华时一言难尽的感情。4.李商隐用“南海鲛人”和“良玉生烟”两个典故表现美好愿望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悲伤嗟悼之情的句子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两句,运用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6.李商隐将自己一生的遭遇概括为“惘然”,并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来衬托今日回顾往昔时伤感的沉重。7.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8.“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大话西游》中这段台词已成为经典,然而早在唐朝时,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就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了这种追悔莫及的心情。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用鲛人泪和蓝田玉的典故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10.李商隐化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1.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2.李商隐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3.写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和向往终归缥缈虚幻的千古名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上句用鲛人泪化明珠的典故寄托伤感,下句用蓝田山地下美玉生出烟雾的典故隐喻自己的人生追求。15.以锦瑟起兴,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而难言的诗句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1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1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写出了诗人理想的最终幻灭。18.表现作者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并能表达诗人惆怅之情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9.描写曾经的感受虽让人怀念,但究竟如何,却又难以说清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20.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中也有一联提到杜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书愤》理解性默写训练理解性默写1.陆游借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利,抒发自己如山的报国壮志的句子是“
,
”。2.“
,
”两句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3.感叹世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的一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产品生产合同范本
- 2025年企业办公租赁合同简化范本
- 2025电力系统经营管理责任制的合同范文
- 2025授权财务合同
- 2025合同管理要点全面解析
- 2025私人股权投资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文档)工程建设项目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关于广告设计服务的合同范本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样本范本
- 2025企业清洁工劳动合同模板
- 环境监测仪器安装施工方案(更新版)
- 无人机故障应急预案
- 工程设备安装及调试、运行方案
- 农行运营主管竞聘报告
- (招标投标)地形图测绘技术标书OK
- 人保查勘服务流程
-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培训课件
- 少数民族怒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教学课件
- 浙江省钢结构DBJ33/T12752022
- 人工智能引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