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名词解释_第1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_第2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_第3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安全、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国家分配论: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政府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好地达到效率与公平两大经济目标的学问。经济人:即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依靠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外部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提供补偿或取得报酬,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前者一般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后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财政职能:所谓财政职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本身固有的功能。它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而非财政概念决定的;经济条件不同,财政职能也不同。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收入分配职能: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经济稳定职能:所谓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使整个社会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财政功能。政府失灵:政府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结果或不能以公平的方式再分配收入的一种现象。财政收入:是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占有的由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产品,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社会产品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如财政收入总额,或用相对数额,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税收: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制度:也称“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和征收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征税对象可以是商品、货物、所得、财产,也可以是资源、行为等。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偷税: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如商品税。税制结构: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经济政策和财政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种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从量税:以进口商品的重量、长度、容积、面积等计量单位为计税依据。复合税:对某种进口商品同时使用从价和从量计征的一种计征关税的方法。滑准税:一种关税税率随进口商品价格由高到低而由低至高设置计征关税的方法。城市维护建设税:国家对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房产税: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车船税:指在我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车辆购置税:在我国境内购置车辆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印花税: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契税: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彩票公益金:是指政府按彩票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专项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资金。罚没收入: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等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没收的非法财物及其变价收入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政府的这种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主要有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国防支出:国防支出是指一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与保证领土完整所必须的费用支出。教育支出:是政府用于教育事务的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是政府动用财政资金对科技活动给予的支持和投入。医疗卫生支出:政府介入卫生产品市场,运用财政资金对于卫生产品和服务所给予的支持和投入投资性公共支出:政府对于以国家为主体的投资项目所安排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对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其它遇到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财政补贴支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财政平衡: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支数量(一般是12个月)基本相等的关系。财政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保持平衡状态下的财政收支状况。财政赤字:指某一财政年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财政赤字。预算赤字:指在某一财政年度,政府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经常性收入并存在于预算中的差额。赤字财政:是指政府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利用预算赤字,以达到经济稳定增长的一种手段。财政发行: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赤字依存度: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它反映了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总支出依赖财政赤字的程度赤字比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它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公债:公债就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国债:公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中央政府(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中指联邦政府)的债。代际负担:指当代人的债务负担转移给后代人,或者说当代人把应当承担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转移给后代人。公债制度:国家对于公债发行的各种条件(期限、利率、种类)以及募集和偿还办法的总称。公债流通市场:广义的公债流通市场是指公债在发行结束后就可以进入证券市场上市交易、提前兑付、可以转让的场所。 狭义的公债流通市场即公债上市交易市场。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公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支出额与该年度财政收入总额之比。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和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政府预算:一国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费用论:也称为成本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政府预算是实现公共服务的一种成本或投入,即公共服务费用,财政是政府资金供给的专门机构,或者称为“总账房”,其任务是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资金。报酬论:亦称为购买论,这一理论以社会上存在着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两者之间发生着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即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关系为前提的。报酬论的基本观点有两个:税收是政府的价格,政府预算是购买各项具体公共产品的价格。预算法:预算法是政府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预算的法律依据。预算年度:预算年度又称为财政年度或会计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政府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期限,一般为一年。季度收支计划:政府预算年度计划在各季度的具体安排,是政府预算的具体执行计划。预算调整:是通过改变收支任务或资金用途,组织预算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预算追加追减:指在原核定的预算数基础上增加(或减少)预算收支数额。也称追加预算或追减预算。预算划转:由于行政区划或企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关系改变,必须同时改变其预算的隶属关系,并及时将全年预算划归新的领导地区或单位,以保证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政府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着年度政府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由议会(我国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和实行预算管理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性资金时,以公开招标为主要形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国库集中支付:指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由于其核心是通过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所以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要素预算:指预算支出项目是按工资、公务费、购置费、修缮费等支出要素来列示支出的预算。零基预算:是对所有的预算支出项目都以“零”为基数,采用成本一效益分析,在重新审查和评估该项目必要性的基础上,确定项目预算金额的预算编制方法。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指采购人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发布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所有潜在的不特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人通过某种事先确定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择优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或财政体制是国家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同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分配的根本制度。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所谓统收统支型财政体制,即地方主要的财政收入如数上交中央财政,而地方所需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所以,有时也称其为“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即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分税分级型财政体制:是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范围的前提下,以分税法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并实行政府间转移支付以平衡各级财政收支的财政体制。收支挂钩:是指地方的预算支出和预算收入挂钩。分灶吃饭:1980-1985年全国大多数省试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政府间转移支付:指财政资金在政府间的无偿转移或转让,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效益:就是财政活动所费成本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它包括财政分配活动的合比例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税收效益:包含着经济和社会效益。税收的经济效益就是指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完成既定的税收任务,使税收纯收入达到最大值。税收的社会效益就是指税收取之有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居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到征税而不伤及税本,为以后更多地征税奠定良好的基础。财政支出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数量与其所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国民经济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实质性的成本、效益:指的是最终消费者经由支出计划所感受到的实际损失或收益,它反映的是社会福利绝对值的一种减少或增加。金融性的成本、效益:由于某一项支出计划的产生而导致相对价格变化之后所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