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常见错题整理(一)1.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2.辛亥革命后,20世纪初的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为此当时思想界最前沿的人士进行了深入反思。下列与此反思相关的主张是

A.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B.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C.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3.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4.“(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A.进行“二次革命”B.实行“实业救国”C.改造文化心理D.实施预备立宪5.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6.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A.否定孔孟权威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D.强调“知行合一”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C.民主共和 D.民为邦本8.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以童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外在的教条,但他自己却认为:罪人著书甚多,俱在,于圣教有益无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李贽思想与陆王心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B李贽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C李贽思想与儒学相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D李贽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体现9.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有(?)①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②以陆九渊、王阳明代表的“心学”③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④明代烧制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11.“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C.出现了“诸子百家”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12“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1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1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正统儒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B.抨击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诉求D.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1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16..《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表明

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

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

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

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以下对文艺复兴运动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D.预示着新的社会到来的曙光1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19.加尔文的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20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论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21、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2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无理性的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23.一般来说,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就是生活。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反映的社会情绪是A.拜金主义泛滥 B.对“理性王国”失望C.理想主义盛行 D.对古典文化的憧憬2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25.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属于维新派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26.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27.《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8.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29.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30.

图1中世纪教堂圣母子壁画图2拉斐尔《西斯廷圣母》(部分)A.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人文主义深入人心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的开展31.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对伏尔泰上述言论认识正确的是①正确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②正确评价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③借以批判法国等级制度和专制统治④他对中国社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伏尔泰赞扬看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鬼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的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国D利用中国政治道德批判社会现实33.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34.直到1900年左右,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追求新知,探求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文化的包容性B.小农经济的保守性C.文化专制的残酷性D.闭关锁国的封闭性35.胡适在1929年4月27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造成胡适这种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因可能有①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②儒家思想仍然影响深远③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冲击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6.《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37.《西方文明史》记载:“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是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38.《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D.以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39.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4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4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守仁42.《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