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解析_第1页
2016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解析_第2页
2016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解析_第3页
2016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解析_第4页
2016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鉴赏人物形象考点聚焦:见《核按钮》学生版66页

1.诗歌形象的指向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2.高考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

概括诗歌中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

赏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的特征,定位形象(特征+身份);2、结合诗句具体解说(结合表达技巧,概述人物的行为阅历、遭遇、心理)3、形象表现出来的意义(包括形象的比方象征意义或寓意。)⑴诗词中的抒情主子公的情感:⑵蕴含了诗人自己即作者的情感:通过……寄予了……表达了……语言组织:第一步和其次步可以置换(总分/分总)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际。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集结号”49—2012)(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主子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舞,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孤独又自哀自怜的主子公形象。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①。【注】①白蘋洲,是指江中长有白蘋的小渚。白蘋是水中一种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故古诗词中常用白蘋洲指代分别之处。问:这首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主子公满心兴奋地梳洗装扮,倚楼盼夫;夕阳西下,爱人未归;主子公柔肠寸断。刻画了一个孤独孤独,由希望到悲观到肠断的备受相思煎熬的思妇形象。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2013徐州三模)(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主子公在暮春季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集结号63—2013常州一模)卖花声张舜民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烂醉且消退。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1)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远谪异地,失意孤独,悲愤苦闷。(3分)(1.抓关键词;2.典故;就不会误会为一般的游子或羁旅之人。)“集结号”76(2012南京二模)玉楼春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微小环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3分)“集结号”69(2013徐州考前卷(打靶卷)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苏轼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注:①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②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集结号”69(2013徐州考前卷(打靶卷)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苏轼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子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4分)主子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1分)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挚友终究要离去,主子公内心充溢了离愁。(1分)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子公形象。(2分)补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沧州:水边,泛指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问:纵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问:纵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⑴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仍怀报国之志的抗金英雄形象。⑵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⑶词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拓展: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总结:

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

角度1:抓住正面描写: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特殊是微小环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角度2: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角度3:抓住侧面描写:⑴关注人物活动的环境(景物)对人物的烘托渲染;⑵关注诗词中提及的其他人物或事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角度4:物象塑造人物形象(咏物诗中寄予的情感和比方象征的形象。)1、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形似),并挖掘物象内在的品德、精神。(神似,即物格)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角度1:抓住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留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特殊是微小环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无“简要分析)答案:刻画了冬至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无“简要分析”时,概括形象的行为与阅历)

鉴赏人物形象的角度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角度2: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照旧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落日、秋风——年老多病(意象)归、同月孤——身在异乡(重要词语)老马识途(典故)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①骎骎(qīn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塞下曲戎昱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了对斗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怜悯和对从古至今绵延不断的斗争的厌恶,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奇异愿望。角度3:抓住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答案:诗人等待友人,从夕阳西下、群山昏暝,等到夜月高悬,风声泉响,樵人尽归,飞鸟投林,友人都没来,诗人弹琴等待着。刻画了一个弹着琴,孤零零地侯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期盼等待友人到来的诗人形象。流露了作者等候友人不至的孤独、焦急惆怅的心情。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苦痛怨愤。桐木本是造琴的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重兮,乐意解吾民之愠兮”。

分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译文: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密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接近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由。岁月越老就根越扎实,太阳越炽烈树荫越浓密。清明盛世,也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鉴赏: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阅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

分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答案:作者通过孤桐天生枝繁叶茂,虽孤独却枝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大地,越老越强,越晒越壮(形似),甘愿牺牲自我(神似)的刻画,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刻画了一个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毅不屈、甘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诗人形象。1、明确物象的外在特征(形似),并挖掘物象内在的品德、精神。(神似,即物格)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答案语言组织:运用()手法,以()自喻,托物言志,明写物的()特点,实写人的()品质,表达()感情。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释: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宫商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shāngjiǎozhǐyǔ】是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Do)、2(Re)、3(Mi)、5(Sol)、6(La),亦称作五音。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译文:爱琴不是为了听音,而是为其“弦直”。爱棋不是为了对弈,而是因其“局方”。既然不计较输赢得失,还去记什么宫商?所以,年纪愈长,世也愈加疏远。(正直乃为浊世所疏);不能圆滑,百途不通,一拙万事皆妨。虽然琴棋二物始终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主子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含蓄的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补充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问: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问: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多情”)、羞怯羞怯(“羞怯”或“羞怯”)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团结”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