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_第1页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_第2页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

由于江河携带大量的陆源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的重点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12年72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705万吨,较上年有所增加。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等主要河口区环境状况受到明显影响。同时我国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依然较差,水体富营养化是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主要环境问题。75%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4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为重度富营养化。与上年同期相比,排污口邻近海域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比例明显升高。

4、海洋生物质量状况

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基本稳定,部分近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2012年,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海洋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基本保持稳定,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海草、红树等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变化情况值得关注。81%实施监测的近岸河口、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栖息地生境丧失、富营养化严重、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是造成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海洋污染的成因

1、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污染主要表现在;(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石油进入海水中,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石油进入海水后,使海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被石油吸收,油膜覆盖于水面,使海水与大气隔离,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2、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的兴建

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养渔业建设的热潮,使得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濒临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的能力。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

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3、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来自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合计占总量的95%以上,还有硫化物、锌、铅、铜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兽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4、船舶造成的污染

船舶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现为:(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如:有的船舶工作人员故意的将含有有害物质的洗舱污水排入海洋,船舶机舱工作人员故意将含有污油的机舱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海洋,还有的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错开伐门将燃油排入海洋。(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主要是燃油外溢、油舱由于事故破裂造成的渗漏对海洋造成的污染。(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所以说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湿地人为破坏、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以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所造成的原因都导致了海洋污染。

(三)应对海洋污染实施的对策

1.确立治海先治陆的思想理念,建立陆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一是在河流、海湾和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排污总量实施方案。二是加强对企业分类排污的研究,制定不同种类企业的排污实施计划和排污收费标准,加大企业的环境成本,促使重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彻底根治污染源。三是加强对政策指导的研究,鼓励企业绿色生产,教育和引导企业把追求环境效益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共赢。四是指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

2.治理海洋污染必须实现海陆联动。一是充分发挥环保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各自职责效能,陆海同步控制入海排污种类和数量,强化海洋环境整治的系统管理,实施生态修复的协同工程。二是在全面开展近岸海域环境容量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入海排污口和沿江、沿海排污企业,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逐步实现入江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三是建立陆海联动环境执法体系,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监督部门的监督处罚职能,实施陆海同步的有效监督。四是建立跨省级行政区河流跨界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区域内各省(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协调,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领导下,共同确定跨省级行政区重要河流交界的水质控制断面和标准,建立跨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管理机制,制定跨省级行政区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

3.尽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和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建立“损害环境者赔偿,保护环境者补偿”的政策性赔偿、补偿机制,逐步推行环境受益地区向环境输出地区付费,环境资源消耗多的群体向资源消耗少的群体付费,以及污染户向受损害户付费的新政。改变过去实行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惩罚方式,对各种排污企业实行政府收费,委托专业公司建设治污设施、集中接纳处理的新模式。提高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应按用水量计缴排污费,对超计划排放的企业实行同类企业两倍甚至更高的排污收费和补偿标准,促使企业和居民为用水成本的增加自觉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环境保护的责任是重大的,它关系到子孙后代,因此要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