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近十年来诚信教育的研究综述,职业教育论文_第1页
关于高职院校近十年来诚信教育的研究综述,职业教育论文_第2页
关于高职院校近十年来诚信教育的研究综述,职业教育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职院校近十年来诚信教育的研究综述,职业教育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合格接班人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当下我们国家学者对诚信的内涵、诚信教育的支撑理论、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诚信的对策等进行了研究,但是有些地方也存在一些缺乏,比方诚信的内涵界定含糊、诚信价值观提升的对策可操作性有待提高。本研究旨在探寻求索诚信教育当前的研究情况,为接下来的研究探寻求索方向。诚信教育接下来可多在人性的角度进行讨论。本文关键词语:诚信;诚信教育;述评;Abstract:Honestyeducationisanimportantpart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education.Honestyeduc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ultivatingqualifiedsocialistsuccessors.Throughliteratureresearch,itisfoundthatChinesescholarshavestudiedtheconnotationofhonesty,thesupporttheoryofhonestyeducation,theperformanceandreasonsoflackofhonesty,andthecountermeasuresofhonesty.However,therearesomeshortcomingsinsomeplaces,suchastheambiguousdefinitionofhonestyconnotation,andtheoperabilityoftheimprovementmeasuresofhonestyvalueneedstobeimproved.Theresearchaimstoexplore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ofhonestyeducationandexplorethedirectionforthenextresearch.Honestyeducationcanbediscussedmorefromtheperspectiveofhumannature.Keyword:honesty;honestyeducation;review;0、引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对诚信价值观特别重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诚信在某些领域还未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追求,要将诚信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诚信成为人们的行动表现。本文对来自核心期刊的80余篇关于诚信教育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期总结诚信教育当前研究的现在状况,以期对下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1、诚信涵义的研究诚信是指能够坚守承诺,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诚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第一,从诚信内涵的角度进行探寻求索,符晓黎和黄俊官以为诚信包括真诚实在和守信两个部分,真诚实在就是忠实老实,实事求是,不因名利而欺诈;守信就是守住信誉,信任别人及被别人信任,它是社会行为规范及个体价值观内化所构成的品质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统一体[1][2]。第二,从内外关系的角度进行概念分析,比方阳荣华、马献力、朱海龙、胡文涛等人以为,诚与信互训,诚是指内在德性、是向内向善的内心追求和内在价值评价,在于约束自我和升华自我;信是指外在德性、外信于人,是一种行为规范,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具体表现出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对别人而言,具体表现出的是我与别人的关系,在于群体交互时的双向互动[3][4]。第三,从借鉴西方研究的角度进行探寻求索,王丹从西方诚信研究的启示出发,将诚信分为主观主义诚信、客观主义诚信、个人美德的诚信和社会美德的诚信,主观主义诚信就是一个人根据个人、某人或者群体所接受的行为准则进行;客观主义诚信就是在行动上对合理准则和价值的忠实;个人美德的诚信是指诚信是一种个人美德;社会美德的诚信是指诚信必须克制个人面临的困难而达成[5]。根据学者的研究,发现学者对于诚信的挖掘,基本都包括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为诚、对外为信;诚是对内在自我的要求,信具体表现出与外在别人的关系,诚信既是内在自我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是个人的一种负有责任的承诺,并在这里承诺基础上所建立起的人际与社会信任。2、诚信教育的支撑理论研究理论的支撑影响着研究的角度与深度,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诚信教育的支撑理论,学者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第一,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讨论:李国明与耿茹将儒学传统与主义哲学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6],李敏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哲学作为理论基础[7]。第二,从中西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鲁明川、朱海龙、胡文涛以文化互融的角度研究了诚信教育[8][9],江捷以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作为研究的理论根据进行了研究[10]。第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杨志群、鲍冰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11][12]。第四,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尹彦以混沌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13]。根据以上的材料分析发现,当前对于诚信教育支撑理论的研究多以哲学、中西文化、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研究的内容较丰富与宏观,接下来研究的理论可能要宏观与微观结合,向详细微观理论靠近。3、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讨论研究探寻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对于提升诚信教育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研究者同样进行了丰富的研究。第一,学习诚信缺失:孟婷婷、唐德斌、王孝红指出有的大学生会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剽窃论文,伪造证件、制作虚假材料、学习成绩隐瞒父母[14][15];杨素华、闫向东、王惠指出有的大学生会在学习生活上弄虚作假,在经济生活中缺乏信誉意识、拖欠学费、骗贷逃贷、毕业求职时自荐材料虚假[16]。第二,经济诚信缺失:鲍冰指出有的大学生会骗贷、拖欠学费,费、电费、水费、不按期还书[17]。第三,人际交往诚信缺失:丁雪梅指出有的大学生弄虚作假严重、信誉意识缺失、人际关系冷淡、在交往活动中心口不一,做人不真诚[18]。其次,学者对诚信缺失的原因也进行了积极讨论。第一,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李敏、刘志洲、李静指出社会大环境下就业难、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19][20][21]。第二,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刘剑指出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功利因素也是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22]。第三,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差:李颂明和林丽娅指出有的学校诚信教育不科学、诚信评价机制不健全、学校重知识轻道德[23],邓红彬和姚红指出有的诚信教育内容只注重理论、教育方式方法重形式、考评机制滞后、教育者人格缺失[24]。第四,大学生本身的局限性:唐德斌、王孝红、孟婷婷指出应试教育本身素质缺乏、个体修养缺陷的影响[25][26]。从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表如今学习上,也表如今经济、人际交往方面。4、诚信教育对策探究适宜的诚信教育对策,对提升诚信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针对高职怎样进行诚信教育,学者从不同的关注点进行了探究。第一,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唐德斌和王孝红指出要在学校营造诚信气氛[27],李颂明和林丽娅指出优化诚信教育环境[28],李敏指出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环境[29]。杨素华、闫向东、王惠指出在社会构成诚信风气,在教学活动浸透诚信,在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中深化诚信[30]。第二,建立诚信评价制度:刘志洲指出建立学生诚信信息库[31],李颂明和林丽娅指出建立评价机制[32]。尹彦指出建立诚信教育预警机制及诚信调控机制[33],杨六栓指出建立诚信赏罚制度[34]。第三,推进诚信教育的实践:刘骏指出要主动介入企业生产,用诚信的企业精神与诚信的职业道德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树立诚信的典范,建立诚信教育机制[35]。谢仁凤指出发挥企业组织、工会对学生在企业中进行诚信教育的作用[36]。第四,诚信教育进课堂:鲁明川指出诚信教育课程化,建立诚信管理契约制度[37]。邓红彬和姚红指出坚定理念,丰富教育载体,注重师德修养[38]。从以上的梳理能够看出,学者对于诚信教育的对策多是从社会环境的营造、诚信评价制度的建设及诚信教育实践着手的。5、结束语从当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对诚信教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也获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成果对高职诚信教育的研究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一些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究。从研究方式方法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从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实证研究不多,系统性探寻求索鲜见,对不同群体大学生针对性的比拟研究不多,影响了诚信教育的实用性,今后可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从研究内容看,国内学者对诚信内涵、个人失信的表现和原因、提升诚信水平的对策进行了详细研究,但是对诚信的管理机制研究不多,诚信教育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研究较少,诚信教育的人性的领域探寻求索不多,今后可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拓展。以下为参考文献[1]符晓黎.诚信教育在商科人才培养中的浸透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20(3):76-77.[2]黄俊官.现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8):129-131.[3]阳荣华,马献力,黄月圆.大学生诚信现在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8):63-65.[4]朱海龙.胡文涛.多元融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然之路[J].教育探寻求索,2018(11):96-97.[5]王丹.现代西方诚信教育思想对我们国家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寻求索,2008(7):118-119.[6]李国明,耿茹.哲学视角下的现代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8(8):48-49.[7]李敏.知行合一思想观照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6):115-119.[8]鲁明川.文化共融视角下金融应用型人才诚信教育形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121-123.[9]朱海龙,胡文涛.多元融合: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然之路[J].教育探寻求索,2018(11):96-97.[10]江捷.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对我们国家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寻求索,2018(5):11-12.[11]杨志群.借鉴鼓励理论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J].学校与思想教育,2018(9):83-84.[12]鲍冰.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心理学途径探析[J].学校与思想教育,2018(12):65-66.[13]尹彦.混沌理论视阈下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J].学校与思想教育,2020(12):4-6.[14]孟婷婷.现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67-168.[15]唐德斌,王孝红.现代大学生诚信危机与对策的理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7):63-65.[16]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寻求索,2018(9):134-135.[17]鲍冰.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心理学途径探析[J].学校与思想教育,2018(12):65-66.[18]丁雪梅.新时期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设想[J].教育探寻求索,2007(2):87-88.[19]李敏.公民道德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理论观察,2020(10):155-156.[20]刘志洲.受援贫困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151-153.[21]李静.助学贷款中违约问题的成因及化解[J].学校与思想教育,2020(7):46-47.[22]刘剑.诚信教育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21(4):78-79.[23]李颂明,林丽娅.和谐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探寻求索,2008(11):104-105.[24]邓红彬,姚红.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寻求索,2018(1):133-134.[25]唐德斌,王孝红.现代大学生诚信危机与对策的理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7):63-65.[26]孟婷婷.现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67-168.[27]唐德斌,王孝红.现代大学生诚信危机与对策的理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20(7):63-65.[28]李颂明,林丽娅.和谐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探寻求索,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