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_第1页
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_第2页
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_第3页
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_第4页
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视野中国立场湖北特色——《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内容提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攸关国家、地区和企业发展大计的重要战略资源。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了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决定。为深入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国家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制定并适时发布了《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湖北纲要》顺应国际大势、秉持中国立场、彰显湖北特色,必将成为指导我省中长期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本次讲座先简要介绍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湖北纲要》的制定背景谈谈我个人学习《湖北纲要》的心得体会。大纲一、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二、《湖北纲要》的制定背景三、《湖北纲要》的制定过程四、《湖北纲要》的内容与特色一、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法(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二)知识产权的特点与知识产权体系(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知识产权是有别于传统财产所有权的一种新型权利,它并非单一权利的确指,而是系列权利的通称。概而言之,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智力活动中的创造性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具体说来,知识产权则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域名权、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一般而言,创造性成果权与经营性标记权是知识产权体系最基本的分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虽非尽属智力创造的成果,但激励创造、促进创新却是这一制度的要义所在。(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所谓知识,就是人类积累的有关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产物。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不断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近代以来,从“知识就是力量”(培根1561—1626)到“知识就是财富”,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在不断升华,知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社会财富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人民生活的改善,无不倚重于知识增长与科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逐渐超越土地、粮食、矿藏、机器、房屋等有形财产,成为社会财富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知识并非从来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即便在当代,也不是所有知识都能作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换言之,知识成为财产有赖于各国法律的确认。只有那些符合法定条件的知识,才能被依法认定为知识产品(如专利技术、作品、商标和商业秘密),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在人类历史上,保护有形财产的法律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遥远的年代。“知识产权制度则是近代法制史上的新页”,是科学技术与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英国于1623年制定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英国于1709年制定第一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之权利法》即通常所说的《安娜法令》;法国于1857年制定第一部商标法《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一般认为,这些法律乃是近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开端。(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其间,在17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卡普佐夫首次将一切来自于知识活动领域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随后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范畴,它根本不同于对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原则上是永恒的,随着物的产生与毁灭而发生与终止,但知识产权却有时间限制。一定对象的产权在每一瞬息时间内只能属于一个(或一定范围的人——共有财产),使用知识产品的权利则不限人数,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再生。”此后,这一学说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知识产权制度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普遍认可。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通过国内立法,相继建立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科技文化交流日益突破国界限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问题提上日程。一百多年间,世界各主要国家先后缔结和加入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年,1985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886年,1992年)《世界版权公约》(1952年,1992年)《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和广播组织公约》(1961年)《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1971年,1993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条约》(1967年,1980年)(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和科技文化交流日益突破国界限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问题提上日程。一百多年间,世界各主要国家先后缔结和加入一系列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1989年,1990年5月1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约》(1961年,1999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1996年,200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1996年,2006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1994年,2001年)(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缔结于1967年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于1970年4月26日生效,宣告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正式成立。1974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第15个专门机构。到2007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有184个成员国。我国于1980年6月加入该组织成为其第90个成员国。目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管理着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各个方面的20多项国际条约。(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世界贸易组织(WTO):TRIPs协定于1994年4月15日签订,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一年后即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TRIPs协定的成员既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单独关税区政府。到2007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0个成员,也即TRIPs协定有150个缔约方。我国大陆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后,我国台湾地区以“单独关税区”身份加入该组织。此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以“单独关税区”身份并以“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名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由此形成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及其TRIPs协定中“一国四席”的独特现象。(一)知识、知识产品和知识产权(二)知识产权的特点

与知识产权体系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是知识产品,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化等知识领域中创造的精神产品,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发明创造、商业标志、商业秘密、地理标记、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其权利对象即知识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产权区别于传统财产权的特点。1、知识产品的特点2、知识产权的特点3、知识产权的分类4、知识产权法律体系1、知识产品的特点

(1)创造性。与物质产品不同,知识产品不是现有产品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即是知识产品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这就表明,凝结了创造者独特的智力劳动乃是法律有关知识产品的质的规定和要求。而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中,法律对各类知识产品的创造性要求又存在量的区别。作品的独创性专利的创造性商标的显著性1、知识产品的特点(2)非物质性。作为精神领域的成果,知识产品具有非物质性即无形的特点。知识产品的存在不具有一定的形态,不占有一定的空间。人们对于知识产品,不能实施有形控制的占有。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无从进行消灭知识产品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1、知识产品的特点(3)公开性。知识产品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布,使公众知悉。第一,公开常常是知识产品所有人取得知识产权的前提。第二,公开是界定知识产品和公示知识产权的需要。第三,公开是传播知识的需要。1、知识产品的特点(4)知识产品具有社会性,具体表现在产生、使用和归属各环节。第一,从产生来看,任何一项知识产品都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就使用而言,一项知识产品可以同时为若干主体所同时“占有”,为许多人所共同利用。第三,就归属而论,法律对各种知识产品的保护一般都设有期限限制,一旦期限届满,相关知识产品即进入公共领域,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2、知识产权的特点(1)私权属性。作为一种新型财产权,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一样,同属私权的范畴,因而在权利取得、继受与转让等诸方面,都应遵循民法有关民事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基本规定。第一,TRIPs协定在序言中即开宗明义地宣示,“知识产权为私权”,在强调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时,要求各缔约方确认知识产权是一项“私权”。第二,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在制度层面上为私人提供了获取财产的新方式。第三,作为一种私人产权,知识产权理当受到权利人以外的民事主体的尊重。而其实施成本也主要由权利人自己承担。第四,作为公权主体的国家,不能随意干预权利人依法行使其知识产权。2、知识产权的特点

(2)法定之权。作为一种对权利人之外的所有主体都产生拘束力的对世之权,知识产权还必须遵循权利法定的原则。权利主体、客体、权利边界、权利有效期和保护方式都应由法律明确规定。换言之,并非所有的知识产品,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受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影响,基于公共政策的考量,各国乃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所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强弱和期限都会有所差异。2、知识产权的特点(3)具体属性上,知识产权还表现出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专有性意在强调,尽管知识产品在自然属性上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权利人却能依据合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排除他人对其知识产品的非法使用、剽窃、抄袭和假冒。地域性则表明,权利人依据一国法律所获得的知识产权不具有当然的域外效力。这一特点对于需要办理申请、审查、登记或注册手续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尤为重要。它意味着,专利和商标如欲具有域外效力,权利人必须及时向相关国家或国际组织的特定机构提出授权或注册申请。时间性则是法律对知识产权所做出的一种技术性设计,基于这一设计,知识产权只在法定期限有效,一旦保护期届满,相关知识产品即进入公共领域,成为人人都可自由使用的知识财富。3、知识产权的分类(1)狭义与广义的知识产权。一般认为,狭义亦即传统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知识产权还增加了商业秘密权、地理标记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域名权等权利。一般所谓知识产权都是指广义的知识产权。3、知识产权的分类(2)文学产权与工业产权按照所适用的领域,知识产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产权,是指关于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它将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及传播这种作品的媒介纳入保护范围;另一类是工业产权,是指工业、商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域名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3、知识产权的分类(3)创造性成果权与经营性标记权。

按照权利来源不同,知识产权又可分为创造性成果权和经营性标记权。创造性成果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该类权利保护的知识产品都是人们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一般产生于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是该类知识产品取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而经营性标记权则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域名权、地理标志权等,该类权利保护的是标示产品来源或经营厂家的区别性标记,主要作用于工商业经营活动之中。显著性或可区别性是该类标记的基本特征,法律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对上述标记的仿冒。4、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根据各种知识产品的具体特点,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由此形成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干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知识产权制度通过界定权利客体、规定权利内容和制定交易规则,调整人们在知识产品创造、运用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保护和激励知识创新,促进技术运用,推动科技、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近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始于

清朝末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898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大清著作权律》1910年《专利法》(1944年)建国初期1950年政务院颁布的《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和《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1963年国务院发布的《商标管理条例》和《发明奖励条例》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制度初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度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制度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因特网条约》《专利法》第三次修订(2008年完成)《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商标法》第三次修订《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为了促进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我国建立了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系。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我国目前有多个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国家版权局、文化部等国家机关。司法执法体系。我国由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负责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一些人民法院设立了专门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知识产权审判庭。上述制度为知识产权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湖北纲要》的制定背景(一)时代背景知识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世界各国在科技、文化和经济领域的竞争愈加激烈。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家对创新成果所给予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竞争的成败知识产权日渐成为攸关国家、地区和企业发展大计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影响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温家宝总理亦多次强调,“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由此,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成为国家博弈的新场所。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战略”以保护本国(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力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占得先机。就此而言,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具有典型意义。(一)时代背景美国: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美国2010年知识产权执法联合战略计划》)日本:发表《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欧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一体化”美日欧倡导的《反假冒贸易协定》印度和巴西:在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或者类似的发展策略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二)国际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持续繁荣。但在前进的道路上,问题与困难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世界级大品牌。

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科技和文化创新、推动知识传播、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根本性作用还没有充分释放。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日益增强,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三)国内背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为了更好的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与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国内许多省市地区相继或制定了本地区的知识产权战略或者本地区战略实施办法。截至2009年8月,全国已经有13个省市颁布了地方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类似文件。只有结合本地区经济实力和特色产业,才能更好的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支撑了我省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从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来衡量,湖北省位于全国上游。(四)主要省情2009年6月我国公布首部《中国知识产权指数报告》,该《报告》在对我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具体发展水平和差异全面把握和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客观的测度和评价。湖北省在这份报告中位列第12位,居中部地区之首。

2004年,湖北省专利申请量达到7960件,全国排名第9,其中增长率为19.97%,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8.94个百分点。2005年湖北专利申请量为11534件,增长率为44.90%,2006年申请量为14576件,全国排名第8位。(四)主要省情但是,在与此相对应的科技创新实力上,湖北却位于全国中游。

2007年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湖北省2007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45.77%。该指数将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湖北省处于第三类,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78%),但高于40%的地区,这类地区除湖北省外还包括福建、山东、陕西、重庆和吉林。(四)主要省情

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知识产权事业还不够发达。为了提高我省的区域竞争力,转变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将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是应有之义。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态势,面对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和知识产权发展的新任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措施,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主要省情三、《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的制定过程

由省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工商局、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及省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牵头的

八个专题:

《湖北省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政策研究》《湖北省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湖北省农业知识产权问题研究》《湖北商标战略》《湖北省版权战略》《湖北省专利战略》《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研究》《两型社会试验区知识产权工作模式研究》

《纲要》制定工作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牵头,王东风局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领导小组聘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汉东教授为核心专家,由其担纲领衔组织纲要起草组。

《湖北省知识产权纲要》的制定四、《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的内容与特色(一)国际视野:《湖北纲要》的时代诉求(二)中国立场:《湖北纲要》的现实定位(三)湖北特色:《湖北纲要》的本质呈现《纲要》基本情况《湖北纲要》顺应国际大势、秉持中国立场、彰显湖北特色,必将成为指导我省中长期知识产权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湖北纲要》分为“序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专项任务”、“战略措施”和“实施与评估”六个部分,共10752字,58个条款。《湖北纲要》既有对基本规则和原理的简要阐述,便于人们学习和宣传,又提出了高度量化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贯彻实施和考核评估。《纲要》基本情况第一,指导思想明确,紧扣时代主旋律。第二,战略目标长短结合,既高度概括,又有量化指标。第三,战略重点既充分考虑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区域和东湖高新区的区域特点,又高度关注高新技术领域、传统产业领域和优势资源领域的产业区别。《纲要》基本情况第四,专项任务全面覆盖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传统文化、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商业秘密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第五,战略措施则致力于从构建完备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和扩大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诸方面达到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健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第六,实施与评估部分则从领导机构的建立、目标考核的量化和经费保障诸方面为《湖北纲要》的实施与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北纲要》顺应国际大势,富于国际视野,充分利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提出了既切合当前实际又极具前瞻性的目标、方针和政策。首先,制定和实施《湖北纲要》是我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迫切需要。我省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和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态势,必须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措施,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国际视野:《湖北纲要》的时代诉求《湖北纲要》顺应国际大势,富于国际视野,充分利用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关键机遇期,提出了既切合当前实际又极具前瞻性的目标、方针和政策。其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乍暖还寒”的大背景下,《湖北纲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产业实际,适时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宏伟目标。面对危机肆虐,传统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兴行业经受着破茧而出的考验。“危机”之下,“危”、“机”并存,只有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省企业才能最终化“危”为“机”,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一)国际视野:《湖北纲要》的时代诉求《湖北纲要》秉持中国立场,充分贯彻国家地区和行业发展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纲要》的战略要求。首先,《湖北纲要》坚决贯彻《国家纲要》确立的“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指导方针,将其贯穿在“制定依据”、“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各部分始终。其次,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正确处理知识产权“源”“流”关系。湖北省在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景观和民俗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上述优势在《湖北纲要》中得到充分体现,并具体落实到“战略重点”和“专项任务”之中。以上政策措施致力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充分践行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策略。(二)中国立场:《湖北纲要》的现实定位(二)中国立场:《湖北纲要》的现实定位湖北省传统资源领域优势:一是生态资源优势。二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三是工程建设奇观资源。四是民俗资源优势。(“龙船调”)针对上述优势资源,《湖北纲要》第18条从“战略重点”和“专项任务”两个方面就传统资源保护和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定。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措施:第一,搜集、保存措施。做好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的普查摸底、濒危抢救和名录登造工作。第二,产权保护措施。运用版权、专利、商标和专门保护制度加强对传统知识、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市场开发措施。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对接,实现优势种质资源与农业、林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对接。《湖北纲要》立足湖北实际,提出了切合省情的知识产权战略。首先,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按照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其战略布局可以概括为“两圈一带”,“两圈”为“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带”为“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了实现“两圈一带”的战略布局,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关键所在。这一区域的知识产权战略理所当然地成为《湖北纲要》的重要内容。其次,与产业科技发展政策相呼应。湖北省政府已制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专门规划,与此相应,《湖北纲要》将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战略重点”的高度,提出以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并着重强调,拥有大量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三)湖北特色:《湖北纲要》的本质呈现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发展两型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道路,真正把武汉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鄂政发[2008]58号))为此,必须明确知识产权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战略,就是要以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能力为核心,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为基点,强化管理,营造环境,促进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企业。首先,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和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保护良好、生态旅游发达和生态经济繁荣的生态文明圈,集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土苗民俗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圈,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特色鲜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圈(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发[2008]16号))。为此,必须加强对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做好相关领域的抢救和基础性保护工作。重视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工作,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文化品牌。首先,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目标为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生态良好、产业发达、市场繁荣、城乡协调、社会和谐,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成为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成为长江流域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聚集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鄂发[2009]15号)。)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一批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组织与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