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题材4、5边塞闺怨解析_第1页
2015年题材4、5边塞闺怨解析_第2页
2015年题材4、5边塞闺怨解析_第3页
2015年题材4、5边塞闺怨解析_第4页
2015年题材4、5边塞闺怨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妇泪。

——《渔家傲》范仲淹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王昌龄无那金闺万里愁。更吹羌笛关山月,黄昏独坐海风秋。烽火城西百尺楼,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特殊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盛唐以前,国力强盛,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国力衰微,诗中悲壮惋伤成分多;南宋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边塞诗的产生

归纳特征

内容

景——边塞风光(秀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鉴赏要点:1、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2、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3、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诗人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王昌龄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四、情愿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指责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边塞诗的风格或秀丽峻峭,雄浑挺立;或清爽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唐朝南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江陵,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跑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举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精彩,“雄奇秀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岑参以新颖 的热忱和秀丽的色调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异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概雄浑,格调昂扬,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擅长捕获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宛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很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清沈德潜说:“五言绝右丞(王维)、供奉(李白);七言绝龙标(王昌龄)、供奉。妙绝古今,别有天地。”【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高适(700年—765年),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20岁西游长安,功名未就而返。开元20年去蓟北,体验了边塞生活。后漫游梁、宋。天宝三载,与李、杜同游梁园,结下亲密友情,成为文坛佳话。天宝八载(749年),经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50岁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这是他生活的转折点,以后仕途遂顺,创作渐稀。安史之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渤海县侯终散常侍,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概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勉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扬慷慨。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3.抓住干脆抒情争论的句子。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牛刀小试:(09年全国卷Ⅱ)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疆局势的惊惶。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其次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安静美丽、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安静宁谧,

雄奇美丽生气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秀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念。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其次步,有机整合,精确表述。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未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5、思妇闺情诗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是写一般民间妇女的情怀,或者是思慕心仪的男子,或者是怀念远离的丈夫;宫怨是写宫中妃嫔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或失宠于君王的怨情,或者是悲叹青春的虚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哀痛,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逍遥自由生活华蜜生活的憧憬,以及歌颂真挚爱情。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常见情感学习目标1、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2、鉴赏闺怨诗中的情感类型3、试分析闺怨诗常见的手法产生缘由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菩萨蛮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闺中人的身份宦妇(官太太)商妇征人妇宫妇游子妇……1.宦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悔”怨思念2.商妇《罗贡曲》刘彩春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埋怨懊悔盼归思念3.宫妇《后宫词》白居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前殿恩“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怨思念孤独

杂曲歌辞·妾薄命李端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回灯入绮帐,对面脱罗裙。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4.征人妇《半夜吴歌·秋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捣衣声玉关情思念担忧怨战盼团聚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1、抒发别离苦情、孤独孤独。2、描写美人迟暮的。3、表现闺中女子的懊悔、怨恨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士子以宫怨、闺怨寄予“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怜悯。守志贞居,君子所托”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1、以相思寓_____________2、以美人迟暮寓______________3、以空闺孤独寓_______4、以冷落薄情寓_________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渴望报效国家朝廷壮志未酬功业未就明珠暗投遭排挤打击摸鱼儿·辛弃疾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事实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明珠暗投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形象——答题套路(1)直答:塑造了一个(怨由+怨情+身份)的形象。(2分)(2)分析:结合相关诗句进行翻译,也就是说清晰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通过对、、、、的描绘,体现、、、、性格特征。(2分)(3)情感:抒发了、、、、的情感。(1分)套路升级(1)直答:塑造了一个(怨由+怨情+身份)的形象。(2)分析:“翻译诗句”+“连接性词语”(暗含技巧)①(间接描写)侧面烘托——景物,其他侧面②干脆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里,(微小环节)(3)情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主题人物身份“怨”由“怨”情伤春怀人弃妇思妇征妇商妇游子妇少女妃子宫女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年老色衰丈夫情变以夫为纲对年华已逝、奇异不再的感慨;对爱情婚姻的悲观;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丈夫戍边远征丈夫远行(为利)丈夫远行(求学)青春辜负,对心上人的思念、对将来的期盼孤独孤寂、百无聊赖;憧憬自由和华蜜;对帝王情薄、遭人冷落的怨恨幽闭深宫失宠青春短暂等待思念、关切、独守空闺的孤独、孤独长期分别的苦楚对团聚的渴望懊悔对朝廷连年征战的不满;对斗争无情的痛诉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宫春怨(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初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问题: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答案示例:诗中写的是一个————————的————。作者用一连串的—————反映了她曲折困难的内心活动,在宫中————————————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凝视昭阳宫。写出了她——————————————的深深怨情。因被幽闭深宫而孤独孤独宫女妃子动作花香袭人、月色撩人抱着琴,凝视着夜空被禁宫中、遭人冷落、空守孤独(2012年新课标)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也可说是选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头或许从唐开成元年(836年)至欧阳炯作序的广政三年,大约有一个世纪。编者赵崇祚自己一首也没有,序者欧阳炯只有十七首。应当说,它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头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头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的正宗,把此书的作品称为“本色词”。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样,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温庭筠(约812~870)中国唐代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最终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当前照旧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