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兴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C.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D.这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参考答案:C解析: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实行的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农民只有经营权、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可以转卖,C项说法错误。2.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主要是A.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本质特征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C.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制度创新以及与时俱进、改革开放,BCD三项均不是孔子的主张,孔子只是主张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智慧观念【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3.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实力日渐强大C、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参考答案:A4.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参考答案:D5.右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D.所饰作品为散曲,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参考答案:D6.在《共产党宣言》发布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论证这一观点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7.在冷战过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由于越战的拖累和旷日持久的冷战,美国经济日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四小龙”的腾飞。从中可以看出A.亚洲经济发展冲击两极格局B.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C.亚太经济合作前景广阔D.两极格局影响世界经济参考答案:D【详解】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滑坡损失惨重,但美国客观上在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对其亚洲盟友以支持,促成了若干国家经济的腾飞。从正反两方面反映出两极格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信息主要强调亚洲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受美国影响,不是突出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排除B项;C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8.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参考答案:D材料信息体现出“三纲五常”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这是理学思想对婚姻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A项是材料的现象,不是本质,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小农经济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禁止寡妇改嫁,只是鼓励守节,故C项错误。点睛:反映类选择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丈夫殴打妻子无罪,鼓励寡妇守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法律的等级观念,但从实质上反映出理学思想的影响。9.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参考答案:C10.专门研究德国史的学者景德祥说:“除了在立法问题上,帝国时期的国会与政府是脱节的,政府的任命与生存独立于国会,因而也比较稳定。这种国会与政府之间的脱节性二元制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政府的相对独立既维护了封建贵族以及资产阶级执政派的政治特权,又保障了国家机器作为民族公共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转;政党与国会的存在也使得反对派享有一定的监督与牵制政府的权力;但又不能完全与直接地参与或控制政府”。这反映德意志帝国时期A.国会无法控制政府不利于社会稳定 B.人民的民主自由得到了充分保障C.政府的相对独立促进了国家发展

D.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科技现代化同步参考答案:C11.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统计。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这次经济危机A.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B.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C.对法国的破坏性最小D.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参考答案:A【详解】表格显示经济危机涉及的国家较多,说明影响范围广,从工业下降、外贸缩减以及失业人数多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破坏性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世界受到影响,说明不是只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法国在经济危机中贸易减少了50%左右,说明对其破坏也是很大的,并不是破坏性小,故C项错误;材料中分析的是经济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2.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参考答案:A材料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有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这说明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A正确;“东南互保”并不能说明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改良派、革命派、东南地区的洋务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各阶级派别应对民族危机的方式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3.下列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是A.民贵君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不阿贵参考答案:A14.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联合国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其会徽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联合国成立于的二次世界大战之前B.会徽符号语言复杂,视觉形象逼真C.会徽重心处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D.世界地图有橄榄枝环相托,寓意世界和平参考答案:D1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希特勒)对莱茵区的突然行动还起了使以往一向敌对的‘元首’和‘领袖’言归于好的作用。……墨索里尼对此深表感激。”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行动表示“感激”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行动转移了国联的注意力B.德国和意大利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C.希特勒的行动使其与国联彻底决裂D.德国的扩张行为彻底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参考答案:A16.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参考答案:C17.实现教育公平,对每一个学生成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中国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类似的主张,下列图片与这位思想家有关的是(

)参考答案:B18.《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参考答案: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特点.解答:“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世间的各种法则、规律、道理都来源于天,天不变,这些法则、规律、道理也不会变,有顺应天意的意思.而“以教化为大务”是传统儒家思想,“正法度之宜”又强调了法治,所以说他的思想糅合了多学派思想,总的来说,董仲舒是儒家代表,他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但不能说是“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也不能说是“三教合一”.故选D.19.下图为中国汉字“鸟”的四种书写体例,其中为小篆的是A. B. C. D.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A项是甲骨文,B项是小篆,C项是隶书,D项是楷书,故本题答案为B。20.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A项不符合史实;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半殖民地性质,B项表述错误;1943年l月,美、英分别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D项不对;根据材料案件“审判程序一如西方”,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1.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B.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D.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反映日本侵略中国;此时《高中本国史》将“四大发明”引入历史教科书,意在说明日本虽在军事上企图征服中国,但在文化上中国领先于日本,旨在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B项正确。A项说法脱离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排除。表面上是说明古代科技的影响力,实质上借“四大发明”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排除D。所以选B22.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参考答案:D23.揭露了物质与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狭义相对论

B.广义相对论

C.光量子假说

D.统一场论参考答案:A2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是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强化皇权,秦始皇进行封禅活动,为皇权披上神圣的外衣。尽管这一活动也具有A、B两项所述之意,但A、B两项都不是其主要目的。D项仅仅是统治者用来维护统治的幌子。故C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25.19世纪晚期,第二国际倡导合法议会斗争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B.资产阶级空前强化警察军事机器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D.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参考答案:A26.央视《新闻30分》曾连续两天报道百度搜索的竞价排名黑幕,百度竞价排名被指过多地人工干涉搜索结果,引发垃圾信息,涉及恶意屏蔽,被指为“勒索营销”。这表明()A.信息技术逐渐失去活力

B.网络信息要辨别使用C.我们应该远离网络

D.可以杜绝垃圾信息参考答案:B27.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故B错误。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不符合“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寺庙庄园经济28.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因此在改革后,俄国地主有权()A.自由买卖领地内的农民B.保留原有土地的所有权C.没收农民的私有财产D.对领地上农民进行司法审判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承认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因此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29.针对雅典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推崇美德、强调理性的思想家是A.康德

B.但丁

C.普罗塔戈拉

D.苏格拉底参考答案:D30.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应该是平均时间1885~1919年1920~1944年1945~1964年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30年16年9年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7年8年5年

A.科学技术及生产的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

B.财富的追求驱使人类不断在科技上创新发展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没有科技含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日本民谣材料二、“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日落紫禁城》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黄遵宪材料四、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3)材料四中,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背景:外来侵略加深民族危机。(2)领域:经济领域、教育领域。(3)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且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原因:急于求成,未能平衡各方利益。问题: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验,但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改革应循序渐进,考虑多方利益。本题考查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第(1)问,根据材料一“上喜选……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和材料二信息“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可知当时两国变法之前都面临着外族的入侵。第(2)问,根据材料三“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可以总结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改革更为推崇。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可以总结出本题答案。第(4)问,根据材料信息“戊戌变政,首在裁官……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答案。第二小问可以从改革应注意结合国情和多方面利益综合考虑等角度作答即可。32.“公民”这一概念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这种平等还体现在:公民之间在权利与义务的均衡关系上是平等的,任何公民不得享有与其他公民不同的特权,而且凡是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承担同等的义务。……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人民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与权利不受侵犯,公民的财产、自由与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民主体现为多数决定原则,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张博颖、陈菊《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材料二

中国近代公民意识觉醒,康有为是提出近代意义的“公民”概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主张“立公民”的人……那什么是公民呢?“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陈独秀号召新青年“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而“欲造成真正舆论,惟有本独立者之自由意见,发挥讨论,以感召同情者之声音乞求”。——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1)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西方的公民观有何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出现的原因。(2)从维新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公民的含义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3)霍布豪斯说:“巨大的变革不是由观念单独引起的,但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特点:数量和范围有所拓展;公民不是等级特权地位的标志,而是平等关系的体现;公民的权利和关系以法律为基础;建立在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等原则之上。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以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文艺复兴对人性的解放和启蒙运动的政治启蒙;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创建。(2)变化:由单纯强调公民的国家意识、民权意识、责任意识到追求人的独立、自主、自由,更加重视人的个体权利,强调天赋人权。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人们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觉醒。(3)近代公民观念的萌生与发展对西方和中国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17、18世纪的公民在范围和数量上都得到了拓展”“体现了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公民之间的关系通过法律得以调整”“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主权在民是其重要特征”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7、18世纪的时代背景,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公民者,担荷一国之责任,共其之利害,谋其公益,任其国税之事,以共维持其国者也”“在公民权利方面,新文化人更注重公民权利的天赋性,强调拥有公民权利的意义“等信息可归纳出康有为的公民观念是强调公民义务,而陈独秀的公民观念是强调公民的权利;第二小问变化的原因,应该从陈独秀提出公民观念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来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题干中“没有观念就不会发生变革”的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从公民观念是怎样推动西方和中国社会变革(近代化)这一角度作答。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手书材料二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1930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1985年9月23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1)材料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为顺应这一世界潮流,孙中山在思想理论上作了哪些努力?(2)材料二中所述文章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理论?(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论证你的观点。参考答案:(1)潮流:政治民主化(或民主共和)。努力:提出三民主义,后来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接连失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答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也可)(3)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没有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潮流: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世界潮流”是政治民主化(或民主共和)。努力: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后来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2)背景:大革命失败后,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接连失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思想。(答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也可)(3)根据“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结合所学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没有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根据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分析回答。34.哲人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是以夷攻夷而作,是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出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