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_第1页
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_第2页
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_第3页
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_第4页
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135套2021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11――浮力口一、选择题9.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将其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试管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试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装有甲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D.装有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1.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A.力口□□B.体积口□C.密度口□D.质量口甲乙8.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览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A.船的重力将减小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7.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满水的容器中放有一个钢珠.把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钢珠不受浮力作用口B.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钢珠受到的浮力C.两图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D.两图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相等11.如图所示,小球在装满淡盐水的溢水杯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小球可以悬浮在液体内任何位置,因此小球在液体内部所受的压强处处相等口甲乙B.往杯中加入清水,小球因浮力变小而下沉,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C.往杯中加入适量盐,小球因浮力变大而上浮,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口D.往杯中加入适量盐,小球因浮力变大而上浮,最后漂浮,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13.如图所示,若“玉林号”导弹护卫舰从大海驶入珠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浮力变小,舰体上浮一些B.浮力变大,舰体下沉一些口第1页共48页C.浮力不变,舰体下沉一些D.浮力不变,舰体上浮一些口14.如图所示,舰载飞机正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惯性将消失口B.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飞行时,受平衡力作用口C.飞机飞离航母后,航母始终漂浮,航母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变口D.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从而获得升力口6.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氢〉F空B.F氢=F空C.F氢<F空D.条件不足,无法口21.(多选)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mA、mB、mC,□密度分别为pA、pB、pC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若mA=mB=mC,则FA=FB〉FCB.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mAC.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PBSmCPBg口D.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1^+1^+)口PCS9.如图是用新材料制成的轻质圆柱形薄桶(桶的质量和厚度忽略不计),高度足够高,横截面积为400cm2,口内部装水的高度为20cm.先将一球体放入水中,已知球体体积为4X103m3,密度为水密度的4倍,-氢气空气ABC则放入球后,水对桶底的压力与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A.1:2B.5:8C.5:7D.4:79.如图,小船上放有较大石头,当人将石头放入池塘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增大口□□B.水对池塘底部的压强减小口第2页共48页hC.水对船底的压强不变D.水对船底的压强增大口7.据史书记载,我国宋朝治平年间,在今陕西境内发生了一次大洪水,洪水将固定浮桥用的八尊沉重的铁牛冲入了河底.当时有一个叫怀丙的人巧妙地将铁牛打捞了起来:把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船上.把沙子❷❷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铁牛浸没后,随着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B.铁牛被冲到河底后,只受到重力和浮力C.用两艘大木船并装满沙子,是为了减小浮力口D.御下沙子的过程中,当木船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时,铁牛就会被拉起口7.水上救援往往需要打捞沉没的货物,我们将该情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假设物体浸没在水深h=0.5m的容器底部(非密合),现利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出.当物体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当物体全部离开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已知水的密度P1.0X103kg/m3.取g=10N/kg.则口A.物体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减小B.物体在容器底部时,受到的浮力为2N=口012345N012345C.物体在容器底部时,水对其底部的压强为5X10PaD.物体的密度为1.25X103kg/m3口4h9.2021年5月14日,一架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正在9800米高空以0.75马赫的速度飞行,突然驾驶舱右座前挡风玻璃破裂脱落(如图),副驾驶徐某当时正坐在该窗口旁,曾为空军驾驶员的机长刘某沉着处置安全着陆,创造了又一航空奇迹.当时飞机外面的气压只有海平面的3成不到,气温接近-50℃;正常情况下,客机机舱内的气压会被控制在接近地面的状态,以保证乘客的安全和舒适.马赫是速度单位,一马赫即一倍音速,音速没有绝对数值,此时音速取300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飞机发生事故时,飞行速度约为225km/h,挡风玻璃破裂后,巨大的内外气压差会将副驾驶徐某“牢牢压向椅背”B.该飞机发生事故时,飞机速度约为810km/h,挡风玻璃破裂后,巨大的内外气口压差会将副驾驶徐某向窗外“扯拽”C.飞机正常飞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自浮力,与飞行速度无关,与排开空气的重口力有关D.飞机正常飞行,升力的获得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规律,流速大处压强也大8.下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第3页共48页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X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口N012345N012345012345N0123450123450123450123N01234545AA水A盐水盐水A乙丙丁甲A.物体A的密度为3.2X103kg/m3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0N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N6.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简易密度计,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下列烧杯中的液体密度最大的是ABCD15.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如图所示.若密度计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P甲、P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口P甲P甲乙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口10.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各装有液体,小明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小球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A.p甲=p乙=p丙B.p甲〉p乙〉p丙口第4页共48页甲乙丙C.p甲〉p乙=p丙D.p甲口□14.如图所示,在乙调好的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上两个一模一样装满水的桶,其中右桶上飘着一小木块。关于天平会向哪边倾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平不倾斜B.向左盘倾斜C.向右盘倾斜D.无法判断口.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水,将物体A、B叠放后一起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再将A从B上拿下放口入水中,B静止时在水面漂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密度大于物体B的密度B.物体B漂浮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小C.物体B漂浮后,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D.物体B漂浮后,物体A所受的浮力不变口.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等的实心小球A、B、C分口别放入两个容器中,放入小球后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深度相同,且A、C两球排开液体体积相同,B球在甲液体中悬浮,在乙液体中下沉。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A.甲液体比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B.三个小球中密度最小的是C球C.A、C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D.如果把A、C两球对调,A球在乙液体中可能下沉14.在三支相同的平底试管内装入等量铁砂,然后分别放入装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其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