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内部题库精品(突破训练)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在Word中,当“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和“复制”命令呈浅灰色而不能被选择时,表示()。

A.选定的文档内容太长.剪贴板放不下

B.剪贴板里已经有信息了

C.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信息

D.正在编辑的内容是页眉或页脚

【答案】:C

2、对长度为的线性表做快速排序,在情况下的交换次数是()。

A.n

B.n-1

C.(n-1)

D.n(1-1)**

【答案】:D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提高软件的()。

A.可靠性

B.可重用性

C.可移植性

D.可修改性

【答案】:B

4、某教师以myname为用户名在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注册的电子邮箱地址应该是()。

A.myname@

B.

C.myname.sina@com

D.@myname

【答案】:A

5、如果Flash时间轴的帧上显示一个空心圆圈,表示()。

A.此为“空白关键帧”.不包含任何内容

B.此为“关键帧”.包含除文本之外的内容

C.此为“空白关键帧”.包含除文本之外的内容

D.此为“关键帧”.不包含任何内容

【答案】:A

6、调制解调器(Modem)的作用是()。

A.将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B.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脉冲信号

C.将数字脉冲信号与模拟信号相互转换

D.为了上网与打电话两不误

【答案】:C

7、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病毒可以寄生在人体内

B.感染计算机病毒,必须重装系统

C.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计算机程序

D.一旦感染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就没法继续使用.必须换新的

【答案】:C

8、()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经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A.讲授法

B.任务驱动法

C.WebQuest教学法

D.PBL教学法

【答案】:D

9、在计算机技术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是()。

A.硬件和软件

B.软件和数据

C.外设和数据

D.硬件、软件和数据

【答案】:D

10、网上发布的文章可以被数以万计的人们点击阅读,手机应用商店中的软件可以被不同的人多次下载使用,这都体现了信息的()。

A.真伪性

B.共享性

C.载体依附性

D.传递性

【答案】:B

11、关于电子计算机的特点,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C.运算精度高

D.运行过程不能自动连续进行,需人工干预

【答案】:D

12、下列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和汇编程序不是系统软件

B.故障诊断程序、排错程序、人事管理系统属于应用软件

C.操作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系统服务程序都不是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和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处理程序都是系统软件

【答案】:D

13、在PowerPoint窗口的工作区中的同一个文稿()

A.仅能打开一次

B.可以以“只读”方式再次打开同一个文稿

C.可以打开多次并修改

D.再次打开同一个文稿可以修改,并按相同的文件名存盘

【答案】:B

14、孙膑“增兵减灶”灭庞涓,诸葛亮上演“空城计”等体现了信息具有()特征。

A.依附性

B.真伪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答案】:B

15、张老师将多媒体技术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操作方便,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互动协调,符合教学规律。张老师的课件主要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

A.实时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可扩充性

【答案】:C

16、已知一个IP地址的网络标识部分占有从高到低的前20位,那么这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是()。

A.

B.

C.

D.

【答案】:A

17、使用中英文双向翻译软件翻译文章,属于信息的()

A.获取

B.加工

C.存储

D.评价

【答案】:B

18、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A.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B.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

C.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

D.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

【答案】:A

19、关于信息和信息技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

B.自从有了计算机网络就有了信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

D.自从有了电话广播就有了信息技术

【答案】:C

20、某台计算机的IP地址为“182.168.40.100”,子网掩码为“255.255.96.0”,则该计算机的主机地址是()。

A.32.100

B.40.100

C.8.100

D.96.100

【答案】:C

21、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用二进制表示的,不论是基本的数字、英文字母、运算符号,还是汉字、指令,都要转换成二进制表示,计算机才能执行。那么()是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进制数的编码方式。

A.BCD码

B.字符编码

C.ASCII

D.汉字字形码

【答案】:A

22、下列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理念,不正确的是()

A.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

B.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教学方法的选用改为完全由教学目标来决定

D.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认识规律

【答案】:C

23、赵老师从因特网上找到了一份对自己有用的文字材料.他用复制、粘贴命令把它放到Word中,发现里面有大量的无用空格,他打算把这些空格全部去掉,下列方法中最适当的是()。

A.用Delete键一一删除

B.用退格键一一删除

C.用替换命令

D.重新从网上拷贝.每次只拷贝连续无空格文字

【答案】:C

24、下列关于数据库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库不能被多个用户共享

B.Access数据库中可以处理多个数据表

C.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可以创建、维护数据库

D.SQLServer和Premiere都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案】:B

2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我用的是10M带宽上网”来说明自己使用的网络的情况,这里的“10M”指的是()。

A.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B.实际数据传输速率

C.信道吞吐量

D.带宽利用率

【答案】:A

26、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B类地址默认的子网掩码是()。

A.55

B.

C.

D.

【答案】:B

27、网页都是按照一种描述文档的标记规则编写而成的,这套标记规则叫作()。

A.HTML

B.URL

C.HTTP

D.FTP

【答案】:A

28、现在有许多用户的邮箱收到“某某系统问题”“某某系统升级”等类似主题邮件,以系统变动或者升级为名,要求用户发送个人信息到某邮箱或者点击相关链接运行操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这是重要邮件,应按照要求操作

B.这是重要邮件,转发给朋友分享

C.这是“欺诈邮件”,应该拒绝操作

D.这是“欺诈邮件”,应更换浏览器

【答案】:C

29、有一种利用打孔透光原理设计的简易身份识别卡,每张卡在规定位置上有一排预打孔位,读卡器根据透光检测判断哪些孔位已打孔,哪些未打孔,从而识别出卡的编码。如果要设计一种供1000人使用的身份卡,则卡上的预打孔位至少需要()。

A.5个

B.7个

C.9个

D.10个

【答案】:D

30、Internet的地址主要有IP和域名两种方式,下面地址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12.267.34.1

C.

D.

【答案】:B

31、将舞台上的对象转换为元件的步骤是()。

A.①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②选定舞台上的元素;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B.①选定舞台上的元素;②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C.①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②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D.①单击“修改→转换为元件”,打开转换为元件对话框;②选定舞台上的元素,并将选定元素拖到库面板上;③填写转换为元件对话框,并点击确定

【答案】:B

32、一段画面尺寸为352像素×288像素,24位色彩,播放速度为25帧/秒,共10分钟的无声视频,如果没有经过压缩,则存储容量大约为()。

A.4.2G

B.4350MB

C.4350KB

D.4200B

【答案】:B

33、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与时序,语法是关于()。

A.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的规定

B.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的规定

C.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D.接口原语的规定

【答案】:A

34、用对分查找法和顺序查找法在数字序列“1,2,3,5,10,13,21,34,55”中查找数字13,两种方法都能访问到的数字是()。

A.34

B.5

C.21

D.10

【答案】:D

35、在关系模型中,关于主键,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由一个属性构成

B.每个数值不允许为NULL

C.仅能由一个字段组成

D.不能与其他表中的外键建立关系

【答案】:B

36、在Excel中,输入函数方法不恰当的是()

A.双击单元格直接输入

B.通过编辑栏里直接插入函数按钮进行输入

C.常用工具栏里的自动求和按钮进行输入

D.单击单元格直接输入

【答案】:D

37、智能机器人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而展开的系列活动,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

A.数值计算

B.自动控制

C.人工智能

D.辅助教育

【答案】:C

38、关于进制表示正确的叙述是()。

A.十进制数可用10个数码,分别是1~10

B.一般在数字后面用大写字母B表示十进制数

C.二进制数只有两个数码1和2

D.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的

【答案】:D

39、某些网站会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和搜索记录,匹配并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这项技术属于()。

A.多媒体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C.智能代理技术

D.增强现实技术

【答案】:C

40、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天气预报、情报等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B.信息可以不依附于载体传播

C.古代烽火狼烟、飞鸽传书等说明信息具有可传递性

D.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说明信息具有普遍性

【答案】:B

41、下列有关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信息传播越广泛可信度越高

B.信息传播越广泛可信度越低

C.信息的价值具有恒定性和普遍性

D.信息的价值具有时效性和相对性

【答案】:D

42、在网址之家搜索引擎中,先单击“新闻”类别名,后选择“新华网”,这类搜索方法属于网络搜索方法中的()。

A.分类目录搜索

B.特色信息搜索

C.全文搜索

D.元搜索

【答案】:A

4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结构分别为()层。

A.7和4

B.7和7

C.7和5

D.4和4

【答案】:A

44、以下关于数据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用户数据按所对应的子模式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C.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模式如有变化,概念模式无须改动

D.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一致

【答案】:D

45、在OSI七层参考模型中,介于会话层与应用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答案】:D

46、Word中要想设置字符间距,应在()中设置。

A.工具

B.格式→段落

C.页面设置

D.格式→字体

【答案】:D

47、下列关于幻灯片的添加效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向幻灯片添加自定义动画

B.不可以为占位符对象添加动画

C.可以对要添加的动画进行设置

D.可以为幻灯片的切换添加动画效果

【答案】:B

48、关于电子邮件地址,不正确的是()。

A.用户名是为申请电子邮件地址时所取的名字

B.@只是一个间隔符而已.并没有什么意思

C.在申请电子邮件地址用户名时可以自由取名

D.@后为电子邮箱所在服务器域名

【答案】:B

4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B.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播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C.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D.在网络上散布某地区水受严重污染虚假信息无需承担责任

【答案】:D

50、下列不属于传播病毒载体的是()

A.显示器

B.软盘

C.硬盘

D.网络

【答案】:A

第二部分多选题(50题)1、课题:数据的计算(选自初中第四册Excel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要求:(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简述本节课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简单陈述理由。

【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学会公式的组成及其输入方法。(2)学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作用。(3)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重点:公式的组成、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使用教学方法:使用小组协作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中的若干种均可,不宜过多。(理由略)

2、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初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2%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的学生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同时,还有10%的学生由于小学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问题:(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答案】:(1)信息技术的性质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层次性。而该题中的调查结果体现的是层次性。(2)①课前:摸底,补课,备课。A.课前研究掌握12%和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B.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②课中:A.设置分层任务。B.依靠助学课件。C.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③课后:对少数冒尖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3、案例: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0分)

【答案】:(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后的任务如下: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4、计算机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已经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了。由于网络的使用,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孩子沉迷于“网游”,家长拿他们没办法,教育、批评、打骂全没用.急得家长忍不住问:“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不沉迷到网络游戏呢”作为一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应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呢

【答案】:中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面的,尤其是很乏味的事情。而游戏却是始终都伴随着他们长大的,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性。方法:(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奇的、认为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为他认真扎实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利用“游戏”,把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利用创新欲望,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由于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所以就要尽力做到老师“讲”的时间少些,学生自己“练”的机会多一些。

5、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后记:在学生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让学生将Word文档保存到指定文件夹,班上有很多同学总是不能完成任务,效果很不理想,写教学后记时,我认真记录了这个不足,并进行了思考,在上另一个班时,我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可以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结果学生吸收得很好。我把这一成果也记录了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课本的部分内容拆迁、整理,将每一个知识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问题:教学反思有什么意义?这位年轻教师的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对于年轻教师,在教法上总是“有懈可击”的,为了将自己的优点不断凝聚,为了防微杜渐,对于成果与不足都可以细细记录。教学后记使教师受益匪浅,它是教师每一次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教学闪光点的积累与总结,使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并在教学中常教常新。

6、计算机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已经渗透到中小学教育中了。由于网络的使用,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网络游戏,甚至有些孩子沉迷于“网游”,家长拿他们没办法,教育、批评、打骂全没用.急得家长忍不住问:“怎样才能使孩子们不沉迷到网络游戏呢?”作为一名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应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知识呢?

【答案】:中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不可能长时间做一件事情.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面的,尤其是很乏味的事情。而游戏却是始终都伴随着他们长大的,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性。方法:(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新奇的、认为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为他认真扎实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利用“游戏”,把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利用创新欲望,提供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由于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所以就要尽力做到老师“讲”的时间少些,学生自己“练”的机会多一些。

7、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初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2%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的学生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同时,还有10%的学生由于小学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问题:(1)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性质?(2)如果你是该老师,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

【答案】:(1)信息技术的性质包括: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层次性。而该题中的调查结果体现的是层次性。(2)①课前:摸底,补课,备课。A.课前研究掌握12%和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B.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②课中:A.设置分层任务。B.依靠助学课件。C.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③课后:对少数冒尖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8、王女士去广州出差。订好机票的第二天上午,王女士接到航班取消的短信,并被告知若改签机票需要手续费20元,并留有联系电话。按照‘‘客服”提示,王女士在ATM机上输入所谓的密码,结果卡内的钱被转走。王女士因为信息意识薄弱,轻信“客服”,导致个人财产损失。(1)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什么是信息意识。(2)你认为具备信息意识的学生应该有哪些表现。

【答案】:

9、请阅读以下材料:课题:用解析法设计程序(高二年级)。主要内容:了解解析法的基本概念及用解析法设计算法的基本过程,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的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求解问题。打消学生对程序的神秘感,使学生对编写程序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精神。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2)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重点。(3)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哪些教学资源

【答案】:(1)教学策:任务驱动、逐步推进。教学方法:探究发现式、引导协作式、师生互动式。(2)用解析法来分析实际问题并设计算法。(3)硬件: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软件:Windows7,VisualBasic,MicrosoftPowerPoint。

10、王老师在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先是叙述了一遍信息技术的定义,然后讲解了信息技术通常包括的内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在讲解过程中,许多同学对他的讲解很不感兴趣,低着头做其他的事情。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王老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2)为什么王老师不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3)王老师在讲课时候应该怎么做?

【答案】:王老师在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先是叙述了一遍信息技术的定义,然后讲解了信息技术通常包括的内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在讲解过程中,许多同学对他的讲解很不感兴趣,低着头做其他的事情。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王老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2)为什么王老师不能够吸引同学们的注意?(3)王老师在讲课时候应该怎么做?

11、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控制结构”这节课时,某教师撰写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循环语句的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说明突破难点的措施。

【答案】:(1)教学目标:通过用不同结构编写程序解决同一问题,让学生体会并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学会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用法;能够用FOR循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2)教学重点:FOR循环用法。教学难点: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使用与其他程序结构对比、同类迁移练习等方法来突破难点。

12、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3、案例: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0分)

【答案】:(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后的任务如下: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14、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李老师想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中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作品,用以介绍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李老师给出的任务是“制作关于CPU的发展历史的电子报刊”。可是课堂中却出现了一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组合电子报刊的现象。试回答下面的问题。(1)李老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问题?(3)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1)李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2)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务是主线。李老师提出的任务是“制作关于CPU的发展历史的电子报刊”,任务比较单一,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由此,设计的任务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没有让学生产生真正的内在驱动力。(3)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师主导下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使信息技术能力得到综合提升,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任务的设计要恰当,任务要真实、有趣、开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有自主开拓的余地,学生才会迸发出真正的内在驱动力,驱动他们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进行创作。

15、案例:王老师准备进行高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中,王老师出了一道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网络基本拓扑的题目,开始的时候设计如下: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有总线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重新审题的过程中,王老师将此题做了如下修改:请解释说明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例如交换机或主机等为中央节点,其他计算机都与该中英节点相连接的拓扑结构是星型结构。__________是环型结构,__________是总线型结构。问题.(1)期末考试属于一种总结性评价形式,它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具有什么作用(10分)(2)对比修改前的题目,指出修改后题目的优点。(10分)

【答案】:(1)总结性评价对教师的作用:①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诊断作用。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做出科学诊断,从而教师可以不断地反思、提高。③认识自己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态度、愿望与要求。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作用: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④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⑤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2)修改前的题目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答出来,不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修改后的题目,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各种拓扑结构才能答出来,所以修改后的题目更能考查学生的真正水平。

16、案例:某老师在教学生利用VisualBasic进行编程的信息技术课程上.先让学生按照课本例题去操作。例题完成后再继续做练习题。一节课结束,老师发现虽然学生一直在做题,但是一般都是死板地照着课本一步步完成,没有学习热情,脱离书本也无法独立操作。该老师经过反思后,发现一节课不应该过多地强调技能锻炼,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于是老师重新设计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先让计算机随机产生一组数组,然后选用一种方法进行排序。(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老师引入话题,学生在已经掌握了VB常用函数和语句以及几种排序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思考该如何实现这一功能。(2)遇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交流解决。(3)排序方法的选择随意,只要完成要求即可。问题:(1)该老师的这种行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2)修改后的教学方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策略

【答案】:(1)①及时地自我反思和调节。老师在第一次教学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就及时进行教学策的调整,并取得较好效果。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③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实现了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整个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指导,学生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有及时的小结和生生之间的评价,始终让学生去主动学习。(2)①问题导入新课。问题的难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②任务驱动法教学。将新课内容包含在任务之中,将学生分组,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学习。③鼓励创新。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

17、案例: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0分)

【答案】:(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后的任务如下: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18、阅读下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人片段,回答问题。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计算机的文字处理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打开文档、保存文档、文字输入等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根据文档的不同需求进行简单的排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文档调整字体、行距及其他格式等知识,利用这些技能,使得我们的文档变得更规范、更美观。”(1)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2)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等多方面进行评述。(2)结合具体实例,从符合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既要富有启发性,又要具有思想性;既要有风趣引人人胜,又要有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19、张红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实验初中任教,刚刚参加工作,张红踌躇满志,决心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她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上课的资料,上网查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没有想到第一节课就出现了问题,自己准备的内容只讲了半个小时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老师和学生都无所事事。特别是讲课中和学生交流也遇到了障碍,自己的讲课方式学生适应不了.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毫无疑问。这是张红备课出现了问题,为了上好第一节课,你认为张红应该怎么办?

【答案】:张红虽然非常认真的准备了上课的资料,并上网查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但张红可能没有好好分析教材内容,没有总结、归纳出教材的重难点,没有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情况,而且,在课前,可能并没有仔细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第一次上课,难免会有些紧张,语速会加快,自顾自地陈述完教学内容,而没有精力去察看学生的反应情况。因此,在课堂上就出现了问题。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认为张红应该着重从这几方面人手:(1)仔细地分析教材,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人手进行分析,要明确一堂课下来,学生能掌握、学会哪些东西,有什么样的收获:(2)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如理解能力如何,设想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会有什么样的困难:(3)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要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4)最后,一定要在上第一节课前自己先模拟几遍,把教学内容说熟了,想象下课堂场景,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控制好教学时间,多设想在课堂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准备,相信张红老师在第一节课的表现会更好。

20、材料1:在上课前,陈老师对所在的高一(1)班全体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调查一下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有18%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知识;27%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会动手操作;还有22%的学生由于之前有过基础因此对“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非常了解。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利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地解决某些问题。在达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自我调节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过程简短,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8分)(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6分)(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6分)

【答案】:(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18%从没听过该知识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27%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设置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所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

21、李老师是一名农村学校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她最近很苦恼:学校硬件条件不是很完善,全校仅2个机房,新机房有25台电脑,但没有大屏幕。像七年级一个班有40多个人,基本上只能两位学生合用一台,人多机少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有部分学生充当了观众的角色。没有多媒体,学生缺少了直接感知,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信息知识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问题:(1)课堂问题行为是什么?(2)李老师应该怎样做来解决案例中的这些问题?

【答案】:

22、一位教师在教授一节“Flash基本动画制作初步应用——龟兔赛跑”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不同类型动画的区别。过程与方法:发现Flash中的问题,并能进行调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团结协作,渗透创新意识。请对这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做简单分析。

【答案】:(1)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目标。将三维目标分别列出有利于全面把握,避免某一方面的缺失。但三维目标经常是相互联系、有机融合的,机械地将其分开容易造成三维目标的割裂,使目标不能有效达成。(2)本课时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过于简单。(3)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于空泛,缺乏针对性。

23、案例: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0分)

【答案】:(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后的任务如下: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24、在进行初中二年级的“声音文件的处理”教学时,丁老师设计了“拜年祝福串串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在课上,丁老师指导A组完成作品时发现他们在录音过程中操作熟练、配合默契,便表扬A组在这个过程中操作得很有效率,让A组琢磨一下,可以试试别的技巧。A组在老师的鼓励下依次尝试了合成、剪辑和混音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使他们的谱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完成后,小组成员展开了自我评价。小明觉得自己选曲很成功,小丽觉得自己创意独特,小王觉得自己操作利落。总之,大家认为从选曲、录音、操作都令人满意。作品展示中,同学之间进行了互相评价。A组的作品不出意料地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8组让A组注意串烧的衔接。C、D两组也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之后,丁老师在A组作品的评价表里也填入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问题:(1)丁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口头表扬的作用是什么?(10分)(2)从评价的主体角度来看,在这节课上,丁老师和同学们采取了哪些评价方式?(6分)为什么要这样做?(4分)

【答案】:(1)①在课程改革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中,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于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多地使用了赞美式的口头表扬,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②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A组同学能够熟练操作且组间配合默契,及时提出口头表扬,学生在丁老师的鼓励下又产生了创新的学习成果。丁老师的这种做法值得教育者提倡和学习,很好地诠释了口头表扬对于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③赞美学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赞美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适宜的赞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赞美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赞美学生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赞美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辨明是非,正确引导;赞美要及时,要做到恰如其分,针对性要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高质量发言的持续追求;当众赞美,忌夸大其词。(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在这节课上,丁老师和同学们分别采用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体现在丁老师在学生小组成员完成作品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团体自评。他人评价体现在学生完成作品后丁老师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丁老师也在学生的作品评价表里填入了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①自我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的评价。自我评价又称为内部评价,按照评价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团体自我评价与个人自我评价。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评价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但由于缺少外界的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评价者自我评价的主观态度也不尽一致。因此,自我评价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偏差。②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人进行的评价,又称为外部评价。他人评价一般较严格、慎重,也比较客观,可信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人评价按主体的不同细分为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25、案例:某老师在教学生熟练使用Excel的信息技术课上,先让学生按照课本例题去操作,学会录入数据和进行数据计算,例题完成后再继续做练习题。一节课结束,老师发现虽然学生一直在做题,但是一般都是死板地照着课本一步步完成,没有学习热情,脱离书本也无法独立操作。该老师经过反思后,认为一节课不应该过多地强调技能锻炼,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于是重新设计方法,让学生制作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单。(1)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老师引入话题,学生在已经掌握了Excel基本操作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该如何制作成绩单。(2)遇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交流解决,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3)成绩单不拘泥于某一种格式,只要完成要求即可。问题:(1)该老师的这种行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10分)(2)修改后的教学方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策略?(10分)

【答案】:(1)该老师的以下行为值得我们学习:①及时地自我反思和调节。老师在第一次教学中发现问题,如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佳,就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并取得较好效果。②该老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的统一。③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并贯穿始终,实现了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的教学。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整个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并有及时的小结和生生之间的评价,始终让学生去主动学习。(2)话题导入新课:用学生熟悉的“成绩单”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教学:将新课内容包含在任务之中,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录入数据和计算数据。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性的学习;适时总结,小组评价: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其他小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在学习中获得客观评价,进一步促进学习热情。

26、案例: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于是我在教的时候,就尽量使用身边的事例来打比方,把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其步骤、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如何“复制、粘贴”时,学生容易把它的步骤混淆,前后顺序分不清,我就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做例子:上课时,我让学生选定要复制的内容,我先用复印机把相关内容复印(即复制),再把复印的纸贴在需要的位置上。把复杂的步骤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一个形象化的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整体感知,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1)案例中的老师使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请简要说明。(2)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有哪几种教学方法?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知识点】

教学方法(1)形象直观教学法。所谓形象直观教学.就是直观传递和利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形象直观教学法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而兴起的现代教学方法.其实施者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艺术性。在教学中既要促进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去具体感知客观事物.形成鲜明的表象,又要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利用形象直观教学法的过程中.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主要有讲授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讲练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等。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有:①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来说,年级越低.在一节课中越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长时间地运用一种方法,就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降低学习效果。②各个班级的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班级特点不同.学生个性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所不同。③教师自己的特点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并不排斥教师的创造性.而是以教法创造性为先决条件的,教师要凭借自己的长处,更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会使枪的使枪,会使棒的使棒.做到扬长避短。

27、在学习完“使用数据库”这节内容后,几位听课老师对王老师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其中一位老师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积极性较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位老师说:“整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但在个别知识点上讲授不够清楚……”。课后王老师写了教后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写道“有位老师评课的时候说个别知识点讲授不清楚,不知道是哪些知识点?……学生积极性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到底是什么?我该如何改进我的教学?”问题:(1)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师评价和教学反思的方式?(2)从“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看,两位教师的评课是否有效?(3)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评价?

【答案】:

28、材料1:李老师对初一全体学生进行《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处理》课程调查,调查学生对于“Excel”软件的了解程度,结果有20%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软件,50%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会使用,只有3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表格信息处理》,能够使用该软件进行简单数据处理。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利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地解决某些问题。在达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自我调节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过程简短,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答案】:

29、案例: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王老师在结束了必修教材第一章“信息的基本特征”的教学后,编制了本章的阶段性测试题。其中,考查“信息的基本特征”的知识点时,王老师分别采用了选择题和筒答题的方式,如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基本特征的是()。A.时效性B.共享性C.价值性D.安全性2.关于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信息是一种资源.使用后会产生损耗B.两个人聊天.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C.传递信息的途径只有一种.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多种

【答案】:(1)单选题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说出信息的特征。简答题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说出信息的概念。(2)参照课标: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30、在学习完“使用数据库”这节内容后,几位听课老师对王老师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其中一位老师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积极性较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位老师说:“整体来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但在个别知识点上讲授不够清楚……”。课后王老师写了教后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写道“有位老师评课的时候说个别知识点讲授不清楚,不知道是哪些知识点?……学生积极性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到底是什么?我该如何改进我的教学?”问题:(1)案例中使用了哪些教师评价和教学反思的方式?(2)从“促进教学发展”的角度看,两位教师的评课是否有效?(3)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评价?

【答案】:

31、案例:材料1:李老师对初一全体学生进行《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处理》课程调查,调查学生对于“Excel”软件的了解程度,结果有20%的学生从没听说过该软件,50%的学生听说过,但不会使用,只有30%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表格信息处理》,能够使用该软件进行简单数据处理。材料2: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不同,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较多,对计算机操作比较熟悉,另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少,学生之间存在基础差异。教师可通过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变学生为主动学习,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材料3:信息技术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利用。“合作学习”是由学习个体合作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的教学设计,通过互相交互,同步地解决某些问题。在达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学习成果,更积极的人际互助,自我调节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合作学习也进一步促进高层次心智活动(分析、推理、比较)的开展。但是实际教学中存在合作匆忙,合作过程简短,缺乏深思熟虑,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成员分工不明,“合作学习”过程中全员参与性不够,发言汇报时往往优等生包揽全场,其他人只是盲从等现象。问题:(1)列举造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8分)(2)针对学生基础水平差异,你将采用什么教学策略。(6分)(3)如果让你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谈谈你的具体做法。(6分)

【答案】:(1)①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②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尺度把握不同。③学生家境状况以及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爱好不同。(2)如果我是该老师.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课前:摸底、备课。课前了解20%从没听过该软件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调研50%对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备好课,准备好助学课件和分层任务。课中:设置分层任务;依靠助学课件;布置以个人为单位的任务,实行异质分组。课后:对少数学困生进行专门辅导。(3)“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解决合作无机制,盲目分组,分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发言过于集中等问题。在授课开始前,我要进行充分的备课,确定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分组的学习方式,设计好应该如何进行分组、分组讨论的时间、组内成员具体的分工、选择哪位组员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等。在授课具体开展时结合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具体情况,综合设置开展合作讨论。在授课结束后,认真总结本节课所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缺点,以备下次课堂更好地开展。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32、材料:李老师在设置《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的教学时,觉得该节内容中涉及的知识概念过多,所以如果单纯地以老师的讲授法为主很难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决定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多开展学生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以小组为单位,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问题:(1)什么是合作学习(2)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答案】:(1)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形式主要有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2)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任务设计、组建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资源设计以及学习评价等环节。其中学习任务设计、组建学习小组和合作学习活动设计是合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

33、案例:在进行“多途径下载文件”单元的教学时.李老师准备了学生学习的资料。课前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李老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将学生学习资料从教师机分发到学生机时突然出现“意外”.文件传输到“60%”就停止了,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经过检查发现,网络连接正常.原来是电子教室软件分发功能出现异常。这时上课铃声响起,“怎么办”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这个班学生的了解,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既符合本课主题,又能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李老师上课时向学生们说明了情况。提出了问题:“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如何共享下载资料”随后请学生给出建议。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生1:李老师,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共享。李老师:好,那你来演示一下吧。生2:可以通过FTP下载,还可以用QQ传递!生3:还可以先上传到论坛上,然后去下载!生4:还可以发电子邮件啊!……接下来的课堂中,李老师简要介绍了FTP的功能.请学生演示了FTP下载资料的方法。学生们还分组尝试了其他方法。虽然李老师并没有用到之前为学生准备的资料.但围绕着“文件的下栽”这样一个主题,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问题:(1)结合教学片断,试分析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0分)(2)李老师恰当地处理了课堂“意外”,试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其成功的原因。(10分)

【答案】:(1)本节讲授的内容是“多途径下载文件”,老师将学习资料传到学生机上,发生了“意外”,这时,李老师急中生智,根据他对学生的了解,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又符合本课主题,李老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学生们给出了很多可行的方法,这样既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预设是静态的,生成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变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要为学生生成的教学留有空间,还要依靠教师长期的课堂教学积累和教学机智。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总之,实践告诉我们,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务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为预设外生成的问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对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使之转化为促进教学的有效资源。(2)李老师成功的原因就是对班级同学的情况充分了解,而他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也是适合的.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又能让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因此保证了课堂的效果。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课堂“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让它成为教学的亮点,给我们的课堂创造精彩。李老师的课堂意外,给了同学们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地非常积极,献计献策,下载是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当中经常用到的一项功能。说明同学们在平时积累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老师的合理处理及师生的共同配合,使得发生了“意外”的课堂教学任务也顺利地完成了。

34、案例:李老师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演示如何插入、移动、删除工作表,随后演示了一些常用公式的应用方法,并布置了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第二层任务: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导致某些同学放弃了操作。问题:(1)李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10分)

【答案】:(1)李老师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的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种教学方法;李老师之所以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原因如下:①关注基础水平。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分层的任务可以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需求;②依据认知特点的不同。(2)李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对学生来说梯度太大,跳跃性太强,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改进后的任务如下:任务一:模仿老师创建一个有数据的工作表,该工作表是一个公司的年终奖统计表。任务二: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常用的函数及公式.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任务三:自主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的运用,学会求和、求平均数等操作。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函数完成老师给的计算任务。名师如何巧解题?查看视频解析>>

35、阅读下面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导人片段,回答问题。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讲述计算机的文字处理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打开文档、保存文档、文字输入等内容,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根据文档的不同需求进行简单的排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文档调整字体、行距及其他格式等知识,利用这些技能,使得我们的文档变得更规范、更美观。”(1)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2)信息技术课程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1)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知识间联系等多方面进行评述。(2)结合具体实例,从符合由旧引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既要富有启发性,又要具有思想性;既要有风趣引人人胜,又要有科学性、严谨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36、阅读下列材料: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复习课上,胡老师问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位学得不太好的学生说:“不就是傻瓜原理吗,你说他向东,他肯定不会向西”。所有同学哄堂大笑。胡老师当时很生气,学生的答案并非自己想要的,而且胡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就是想捣乱。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呢请结合上面的案例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1)案例中的偶发事件的起因是什么(2)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则偶发事件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这则偶发事件的起因是学生异动型。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答非所问。(2)教师可以发掘学生回答中的积极成分,如计算机是靠指令控制的,输入什么样的指令计算机就会有相应的操作。但计算机解决问题时,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输入什么样的指令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设计算法,然后进行程序设计。设计完程序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37、案例:周老师在“Flash动作动画”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演示了如何插入一个新建元件.在其中画一个小球,随后演示在主场景中如何制作小球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直线动画(无大小和滚动变化),并布置层次学习任务。第一层任务:模仿老师做一个同样的小球沿直线运动的动画。第二层任务:创作“小球从空中落到地上,再弹回到空中”的动画。要求小球本身在旋转,小球下降时由小变大.上升时由大变小。很多同学在完成第一层任务后。都觉得第二层任务难度太大.甚至有的同学索性终止了操作,开始上网看电影,听音乐……问题:(1)周老师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分)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他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次的任务设计(4分)(2)周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水平上存在什么问题(3分)如何改进(7分)

【答案】:(1)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学中做。分层次任务设计主要是由以下两个“需要”决定的:学情的需要,认知规律的需要。(2)周老师设计的两层任务难度相差较大,有跳跃,没有很好地形成梯度。改进建议:多设几个任务,每个任务之间的梯度要小。

38、阅读下列教学片段,回答问题。本学期,姜老师制定了一套积分评价制度,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及小组合作等各方面进行积分量化来综合评定学生一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具体操作如下:学生的个人总积分=课堂积分+作业积分+小组积分。课堂积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果同学能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能主动展示作品等即可获得2分的积分卡;作业积分评价包括“基本操作”(2分)、“综合运用”(2分)和“露一手”(2分),成为“优秀作业”的额外获得2分奖励。小组积分根据小组的学习作品优劣、个人分工完成情况、成员协作效果进行评定,对小组进行高效的一般等级评定,并将相应得分加入个人积分中。此外,根据本学期Photoshop(魔术师)的学习内容,姜老师还设计了“角色升级”的制度,如达到一定积分会逐渐成为“魔法学徒”、“魔法师”、“魔法王”、“魔界至尊”等。问题:(1)“角色升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