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_第1页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_第2页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_第3页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_第4页
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9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及其治学取向宋长琨引言徽州以文化鼎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徽为朱子阕里,彬彬多文学之士。”乾隆绩溪县志[M],卷三。“人文郁起,为海内望,郁郁乎盛矣。”万历歙县志[M],卷五。因之,徽州有“东南邹鲁”的美誉。赵汸:东山存稿[M],卷四。徽州,在宋代是新安理学的发源地,在清代是徽州朴学的故乡,正是这两门学问,引导了宋、清两代的主流精神和社会意识,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进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的精英,进士群体是这两种思想潮流的领军人物。宋代新安理学的奠基者朱熹(绍兴十八年)、程大昌(绍兴二十一年)、王炎(乾道五年)等和清代徽州朴学的代表人戴震(乾隆四十年)、金榜(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绩溪县志[M],卷三。万历歙县志[M],卷五。赵汸:东山存稿[M],卷四。一、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总体情况根据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对徽州进士著述的记述,笔者进行了统计,属于明代徽州进士的著作共有345种,1985卷。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附录二。这个数字远非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全部。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周晓光先生所依据的主要是徽州府志的相关记载,这些文献显然不够全面,许多记述因此被遗漏了。其中比较明显的疏漏是,有些《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的书籍,竟然没有计入其中。如程敏政的著作,在《总目》中有的《宋纪受终考》三卷、《道一编》六卷、《唐氏三先生集》二十八卷及附录三卷、《咏史集解》七卷,就没有被周先生列入其中。记载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文献多而繁杂,要统计徽州进士著述的可考数据,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的爬梳。二是有些寄籍外地的徽州进士,他们的著述被遗漏了。明代徽州进士,有大量寄籍外地的情况,这样的进士共有百余人,他们的著述往往被各种统计所忽略或遗漏。比如桐城进士方大镇、何如申、何如宠等,在徽州史志中,他们被视为寄籍外地的徽州进士,但相关徽州史志却没有他们著作的记载。如果把他们算作徽州人,那么他们的著作自然也应计入徽州进士著述中。基于以上原因,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附录二。为了获得相对准确的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统计结果,笔者首先确立了以下几项原则:第一,首先要确立哪些人是明代徽州进士。笔者依据各种历史文献,对徽州进士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得出明代徽州本籍和寄籍进士共454人,并将这454人的著述作为本文的统计范围。第二,遍查各种文献,尽量全面统计。除了各朝各代的徽州府志及各县的县志及《四库全书总目》、《江南通志》、《安徽通志》、《新安名族志》等集中反映徽州进士著述的文献外,笔者还通过其它文献发现徽州进士著述的线索。比如方弘静的著作,在上述文献记载中,只有《千一录》、《素园存稿》、《千一疏经说》三种,而《神宗实录》的方弘静传中,则还有《四礼议》、《复古编》和《均输议》三种,神宗实录,卷四八七。神宗实录,卷四八七。第三,对重复的记载予以剔除。比如方扬的文集,在各种文献中名称各有不同,有《方初庵文集》、《初庵先生文集》、《方初庵集》等各种名目,其实为一种文献。类似的情况很多,凡能够确定为同一著作的,均按一种对待。第四,徽州进士著述中,分成各种类型,有文集、专著,也有编纂、合作的情况,均一视同仁,按照本人著作来处理,对于整理他人著作或主持某项著述工程,也视为本人的著述。如:徽州进士范涞之兄范泓的《典籍遍览》入选了《四库全书》存目,该书的整理者是范涞,所以亦同时被视为范涞的著作;徽州进士张仕镐任广信知府时主持编纂的《嘉靖广信府志》、程嗣功任应天府尹时主持编纂的《万历应天府志》,虽《四库全书》存目中均未录他们的名姓,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三、七十四。第五,厘定著作部数。《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中,经常有将一个作者的多部著作合而为一的情况,如: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方大镇的《荷新韵》二卷与《荷新义》八卷统称“《荷新义》八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六。汪循的《仁峰文集》二十四卷和《仁峰外集》一卷统称“《仁峰文集》二十四卷外一卷”;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卷九十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六。第六,准确厘定各著作的卷数。笔者在统计各著作的卷数时,在技术上作了以下处置:1、凡不分著作卷数或卷数未详的,均以1卷计。如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不分卷,则按1卷来算。2、有的作品称若干篇或集,这种情况每篇(集)以1卷计。3、有些著作在不同记载中,其卷数有所不同,以卷数多者计。比如许国的《许文穆公集》,徽州府志的记载为二十卷,而收录《四库禁毁丛刊》的是六卷,以20卷计。4、对于各著作中,非作者本人所撰著的附录等内容,比如,程敏政的《唐氏三先生集》,共二十八卷,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5、对于疏注或整理的著作,如果不明确卷数,按原著作的卷数进行统计。笔者根据上述原则和技术,经考证、统计,明代徽州的454名进士的著述见诸各种文献者,共有518种,2484卷,人均1.14部5.47卷。454名徽州进士中,有著作传世者174人,占总数的38.3%。著述总类最多的是方大镇,有34部;著述卷数最多的是程敏政,有456卷。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无论从总量的角度,还是个别突出人物人物的角度看,明代徽州进士著述量都是十分丰富的。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成果得到了《四库全书》的全面、系统检验,我们可以把《四库全书》作为一个评价系统,考察一下这些著述的学术水平。《四库全书》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历代学术成果的汇总,这个名词已经超越了乾隆《四库全书》本身的意义和涵盖,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概念,成为传统典籍、著述的分类、整理和评价系统。基于此,笔者将其作为一个大的概念来看,而不仅仅以乾隆《四库全书》为界定。具体地说,本文所说的《四库全书》,既包括了乾隆《四库全书》及其存目著作,还包括了今人出版的《四库禁毁书丛刊》和《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入的书籍。利用“扩大了的四库全书”作为评价系统,可以检视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流传情况,也可以考察历代学界对于明代徽州进士著作的评价和认可程度。表1明代徽州进士著述著录四库全书一览着者著作名称部数卷数程敏政篁墩集193明文衡198新安文献志1100黄训名臣经济录153胡宗宪筹海图编113潘士藻洗心斋读易述117鲍应鳌明臣谥讳考12共5人7376资料来源: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四库全书》共著录明代徽州进士著述7部376卷,(详见表1)《四库全书》存目中,有徽州进士著述50部670卷,(详见表2)二者相加,共57部1046卷。据《辞海》:《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部,计79337卷。辞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普及版,第2147页。这就是说,在《四库全书》收录的著作中,每千部有2部、每千卷有近5卷为明代徽州进士的著作。又据杨家骆《四库全书概论》:《四库全书总目》所录,凡10585部,171558卷。李学勤: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序,中华书局1997年版。这就是说,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所推介、为《四库全书》所著录或存目的著作中,每千部就有5部、每千卷就有6卷为明代徽州进士的著作。就明代徽州进士本身来说,他们的著作为《四库全书》所著录或存目的比例是著作部数的11.0%和卷数的42.1%,即他们每百部书有11部、每百卷书有超过42卷被《四库全书》著录或存目。姚邦藻先生在论及徽州人著述之收入《四库全书》数量之大的时候,曾感叹:“以不到200万人口的六县之地,这个数目是很惊人的。辞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普及版,第2147页。李学勤: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序,中华书局1997年版。姚邦藻:徽州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1页。表2明代徽州进士著述为四库全书存目一览着者著作名称卷数着者著作名称卷数汪敬易学象数举隅2方扬方初庵集16程敏政道一编(未确认作者)6陈与郊檀弓辑注2宋纪受终考3方言类聚4心经附注4广修辞指南20咏史集解7隅园集18唐氏三先生集并附录31薠川集8汪循仁峰文集24文选章句28仁峰外集1黄门集3戴铣朱子实纪12杜诗注评2张仕镐嘉靖广信府志(未署)20汪应蛟汪子中诠6汪舜民弘治徽州府志12古今彝语12黄训读书一得4江东之瑞阳阿集10洪垣觉山史说2潘士藻闇然堂类纂6游震得让溪甲集4方大镇荷新义6让溪乙集10荷新韵2汪道昆增订五车霏玉(疑伪)34吴士奇绿滋馆稿9太函集120史裁26太函副墨5金忠士旭山集16程嗣功万历应天府志(未署)33余懋衡关中集4方弘静素园存稿18程汝继周易宗义12许天赠诗经正义27余懋孽荑言6余懋学说颐8吴之俊狮山掌录28范涞典籍便览补注(未署)8吴麟征家诫要言1哤言10田居乙记4两浙海防类考续编10戴英禹门寺志6计29人,50部,670卷资料来源: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明季,满洲兴起,与明政府长期对峙,如何解决辽东问题,尤其在军事上打败满洲部族,是朝野之士思考和讨论的一个大问题,徽州进士当然介入其中。大学士许国身为宰辅,他的文集中自然不乏相关的讨论内容;毕懋康、余懋衡则为国家献计献策,写了方略、军器方面的军事著作,他们的相关著述自在禁毁之列。另外,金声、郑元勋等是前线抗清的将领,他们的著作自然容易引发人们的反清复明情结,被禁毁亦在情理中。诸如此类,徽州进士著述被列入四库禁毁书者,有11部124卷,分属8位作者。另外,在当代版《续修四库全书》中,增录了8位徽州进士的著述10部108卷。(详见表3)表3四库禁毁与续修四库之明代徽州进士著作一览四库禁毁著作《续修四库全书》收录著作着者著作名称卷数着者著作名称卷数许国许文穆公集6汪舜民静轩先生文集16余懋衡古方略45汪循帝祖万年金鉴录3古方略续6洪垣觉山先生绪言2鲍应鳌瑞芝山房集14方弘静千一录26毕懋康军器图说1余懋学仁狱类编30叶灿读书堂稿12汪应蛟海防奏疏2吴麟征吴忠节公遗集5抚畿奏疏10金声金正希先生文集辑略9计部奏疏4金正希先生燕诒阁集7吴国仕造命宗镜集12郑元勋媚幽阁文娱初集9吴之俊彩云乘新镌乐府遏云编3媚幽阁文娱二集10共8人11部=SUM(ABOVE)124卷共8人10部=SUM(ABOVE)108卷资料来源: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说明:续修四库全书共收录明代徽州进士13人的17部著作,计274卷。其中8部168卷已为《四库全书》存目或为四库禁毁书,没有列入本表。在上述“扩大了的四库全书”中,共收录明代徽州进士37人的78部1278卷著述。(详见表5)454名徽州进士中,有著述被收录者占8.1%,徽州进士人均被收录著作2.8卷。程敏政依然是被收录著述最多的徽州进士,在上述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共收录他的著作8部342卷。表5四库全书与明代徽州进士著述汇总表四库全书收录情况作者人数著作部数卷数四库全书收录57376四库全书存目2950670四库禁毁书丛刊811124续修四库全书(前未录)810108总计(去掉重复情况)37=SUM(ABOVE)78=SUM(ABOVE)1278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制作的徽州进士数据库。二、《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总体评价从《四库全书》及“扩大了的四库全书”所收录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数量上来看,明代徽州进士的学术成果是十分丰富的,但这些成果的思想水平、学术价值又如何呢?就个别人来看,明代徽州进士中,既没有朱熹、戴震、金榜这样的思想大师和学问大家;就整个群体而言,明代徽州进士著述在思想境界、学术功底和文献价值诸方面,也无法与宋元和清代徽州进士相比拟。与之前宋元的新安理学和其后清朝的徽州朴学的两个学术高峰相比,明代是徽州学术的低谷,这一点,可以从《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评语中得到体现。《四库全书总目》对所著录及存目的明代徽州进士57种著作一一加以评价,笔者对总目中57部著作的评价,进行了系统检视,将评语分成了上上、上、中、下四个等级。分等标准和依据为:1、评价极高者为上上;2、评价较高者为上;3、评价一般,优劣参半,或未置一评者为中;4、评价中无优点而只述其劣处者,优点较少而劣处居多者,均为下;5、选入四库全书者,至少为中。从《总目》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学术水平所作的评断,其要点为:(一)总体水平,居于中下。通过运用以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对四库全书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评语做个全面的总评:评价上上者2部,占3.5%,为胡宗宪的《筹海图编》和鲍应鳌的《明臣谥讳考》;评价为上者7部,占12.3%,为程敏政的《新安文献志》、黄训的《名臣经济录》、陈与郊的《黄门集》、范涞的《两浙海防类考续编》、方大镇的《荷新义》(含《荷新韵》)和金忠士的《旭山集》;评语中者为中者有程敏政的《篁墩集》等29部,占50.9%;评语为下的有汪敬的《学易象数举隅》等19部,占33.3%。明代徽州进士之入选《四库全书总目》的57部著作中,有9部堪称上品,占15.8%。这说明,除了这9部著作外,其它著述的入选都显得很勉强。(二)学问大家,多平庸之作程敏政、汪道昆和方弘静在明代徽州进士中,以诗文、学术为时人所称许,但他们的著作和学问并未获得《四库全书》编纂者的认同。程敏政是孝宗皇帝的老师,文章、学问满天下,与李东阳齐名。《明史》记:时人称:“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右雅称李东阳,性行真纯称陈音。”各为一时冠。明史,卷二明史,卷二百八十六。不过,《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这位成化、弘治间的大学问家的评语却十分刻薄,对于程敏政的文集《篁墩集》,编者评道: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征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其集名曰“篁墩”者,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称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然名从主人,实为古义,今亦仍其旧称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说的很清楚,敏政的文章、敏政的学问,在编者看来,是不够资格著录于《四库全书》中的,只是因他是“一时之硕学”,为不将这“一时”的学问完全废弃的缘故,才勉强著录的。“一时”二字颇可玩味,说其一时,是明代,而明白地说明,敏政的学问,缺少历久弥新的持续生命力。对明代徽州进士最好的文集之一,其评价尚且如此,他人的著作可想而知。与程敏政同为明代徽州进士学术思想之代表性人物是汪道昆,为隆庆、万历间的一大才子。他的文笔与王士贞齐名,时称“南北两司马”,张居正“亟称其文”。王世贞曰:“文繁而有法者于鳞,简而有法者伯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然而《总目》对汪道昆文章的评价是一个“陋”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七。在评价《太函集》时,编者说:“汪文刻意摹古,时援古语以证今事,往往扞格不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七。“刻意摹古”,“扞格不畅”,可以说是对汪道昆文章之“陋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七。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七。方弘静是隆庆、万历间的诗坛领袖和大学者,时人称:“其才无不赅,其节无不树,其学无不窥。”鲍应鳌:瑞芝山房集,卷七。但他的《素园存稿》虽入选“四库”存目,但编者却惜墨如金,未置一评;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千一录》却连入选“四库”存目的资格都未曾获得,直至今人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才得以晋级“四库”鲍应鳌:瑞芝山房集,卷七。对上述明代徽州进士的三位大学问家,《四库全书总目》给他们的著作进行了这样的评分:程敏政著述共收入《总目》者8部,评价上者仅1部,评价中者5部,评价下者2部;汪道昆著述收入《总目》者3部,评价中者2部,评价下者1部;方弘静著述收入《总目》者1部,因未置一评,故为中。总括地说,他们著述中的上品,少得可怜。(三)四病:空、庸、疏、陋《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弊病之批评大致可以用空、庸、疏、陋四个字来概括。1、空:所谓空,是指在治学方法和著述内容上,空谈义理,不求实证;空洞无物,牵强附会。例证:(1)洪垣《觉山史说》:不免文士好奇,务为新论。(卷九○)(2)许天赠《诗经正义》:但标章名节目,附以己说,颇为弇陋。经学至是而弊极矣。(卷一七)(3)方扬《方初庵集》:诗文多应酬之作。(卷一七九)(4)陈与郊《文选章句》:然点窜古人,增附己说,究不出明人积习。(卷一九○)(5)吴麟征《田居乙记》:条缀原文,无所阐发。(卷一三二)2、庸:所谓庸,是说著述的思想见识上,肤浅平庸,蹈袭前人,缺少创见。例证:(1)汪敬《学易象数举隅》:大抵皆因袭旧文,纠缠奇偶。(卷七)(2)程敏政《宋纪受终考》:宋(濂)、黄(溍)二家之绪论也。(卷八九)(3)戴铣《朱子实纪》:夸耀世俗为荣。(卷六○)(4)余懋学《说颐》:置论亦多庸肤。(卷一二八)(5)余懋衡《关中集》:所评古今人物,皆蹈袭陈言。(卷一七九)(6)陈与郊《杜诗注评》:大致皆刘辰翁之《绪论》也。(卷一百七十四)(7)程汝继《周易宗义》:非能元元本本究《易》学之根柢者,故终不出讲章门径云。(卷八)(8)吴之俊《狮山掌录》:稗贩之学而已。(卷一三八)3、所谓疏,是说作品的不加详检,疏于查考,甚至随意而为。例证:(1)程敏政《篁墩集》:徵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卷一八九)(2)黄训《读书一得》:其书议论多而考证少,近乎王世贞之《读书后》,而又不逮焉。(卷一二七)(3)范涞《典籍便览补注》:所采故实,不免芜杂罣漏之讥。(卷一三七)(4)汪应蛟《古今彝语》:去取漫无义例,特兴之所至而已。(卷六五)(5)吴士奇《史裁》:既非编年,又非纪传,惟随意抄撮而已。(卷六五)(6)余懋孽《荑言》:不免俗体,盖疏於芟汰之过也。(卷一七九)4、所谓陋,是说体例不清,条理混乱,行文晦涩。例证:(1)程敏政《咏史集解》:亦有本非咏史而因类编入者,又有改窜原题者,体例颇为冗杂。(卷一九一)(2)汪舜民《弘治徽州府志》:分目过多。皆伤烦碎。亦乖体例。(卷七三)(3)汪道昆《太函集》:往往扞格不畅。(卷一七七)(4)吴麟征《田居乙记》:体例亦不画一。(卷一三二)(5)戴英《禹门寺志》:多未雅驯。(卷七七)概而言之,《总目》指出了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的最大缺陷是治学的粗疏和思想的肤庸。明代徽州进士往往失于粗疏,不够精核,故著述中错误、疏漏之处很多。明代徽州进士自许为新安理学精神的践履者,理学之要义在天理、心性,其弊病便是空谈义理,近乎玄学,而轻视实证、忽略实践。笔者认为,《总目》的这两点批评都是具体、深刻和到位的。多数明代徽州进士的经学、史学著述,实用性固然无从谈起,理论水平也流于平庸,其根源也在此。《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评价不高,这种评价固然有对个别人的个别著述可能失于偏颇的内容。比如,汪道昆的文章学问是否“陋”,我们尚可存疑,但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十五。的儒商理念,在当时堪称空谷足音,振聋发聩。其著作既不能入选著录,也没有得到较高的评价,恐怕是编者将自己的价值取向掺入其中的缘故。或者,他们无法体会汪道昆的思想精华所在,或者,本为压抑这种思想而故意吹毛求疵,纠缠枝节,而忽略其大义。当代学者批评《四库全书》的编纂者:“汪道昆阐扬的重商理念,堪称挺特于当时商学理论的前沿。……这些人物或服商或为商裔,不讳言‘利’,肯定人‘欲’,与清廷独尊程朱理学形成巨大反差。故他们的著述只能纳入‘存目’。”汪道昆:太函集,卷五十五。秦效成:黄山学人与《四库全书》,黄山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当然,汪道昆的事例只是个别人的个别情况,《四库全书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总体评价,基本是客观的。这一点,可以从其他清代学者对明人学术的评价中得到验证:戴震:宋已来儒者,硬坐为古贤圣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戴震:与某书,转引自: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331页。全祖望:高谈性命,束书不观,其稍平者则为学究,皆无根之徒耳。全祖望:鲒崎亭集外编,卷十六。学者将问题的症结指向以朱子经义为规范的“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方面:姚鼐:元明以来,以程朱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近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之而不敢稍违;其得,亦不知其所以得也。斯固数百年来学者之陋习也。姚鼐:抱惜轩文集,卷六。李兆洛:明代以八股取士,学士低首束缚于集注之日久,久则厌而思遁,一二才智之士,凿空造奇,一遁而之子,再遁而之史,然则不能越集注范围。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十八。江藩:有明一代,囿于性理,汨于制义,无一人之读古经注疏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所以,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六。类似的批评,与《总目》的批评指向是一致的。科举考试制度以八股文为程式,以朱子学说作规范,以高官利禄相诱惑,致使纯学术精神因此而丧失。学术的作用,在于它是进入仕途的“敲门砖”,学术活动的价值不是由学术来体现,而是看其作为“敲门砖”的具体效用,这种工具性特点,使学术活动蒙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同时,固化了的思想体系,则让学术活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而失去了自由思考和发挥的学术活动,自然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三、明代徽州进士的专著及其治学取向我们可以从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中,了解他们的治学倾向。为了便于进行清晰的考察,我们首先将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文集类似于“四库”分类法中的“集部”,一个作者的著述不分内容和文体类别,总括其中。如汪道昆的《太函集》,既涵盖有序、传、铭、疏、牍、诗、赋等各类传统文体的分别,也存在着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文娱等各方面内容的分野,故文集从形式到内容都是综合的。2、专著指明代徽州进士就从政工作相关领域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果。3、奏议包括徽州进士本人所写的奏议。奏议因时因事而作,故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问题。4、文学艺术作品为徽州进士的文学著述,包括诗赋等,凡标有“诗文”者,不归入文集,而归入诗文。另外,戏曲、绘画等文学艺术类作品亦归入其中。5、笔记杂记包括笔记、杂记、尺牍等。以上二类作品多为娱乐、应酬而作,对于作家和研究者来说,是创作和学术,而对于从政的官员而言,则一为陶冶情操、抒发情怀,二为游戏消遣,三是应酬之作。故笔者没有将其归入专著中。6、谱谍家乘包括乡规民约;族谱宗谱;家规家训等。根据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统计结果。(见表7)表7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分类著作类型部数卷数部数比重(%)文集15881430.5专著210110936.5奏议341066.7文学艺术512979.8笔记杂记491309.4谱谍家乘16287.1总计=SUM(ABOVE)518=SUM(ABOVE)2484=SUM(ABOVE)100.0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制作的徽州进士数据库。在以上各种类型的著述中,专著无疑具有更大的考察价值。研究明代徽州进士的专著,可以更为科学、便捷地了解他们的研究倾向和治学思路。因此,笔者明代徽州进士的210部专著进行分类。按照现代的分科方法,参照古人的分类思路,我们可以将徽州进士的著述作了系统分类。各类别及著作数量如下:1、儒学类包括:对儒家经典的释义、注疏;儒家思想为基点所作的哲学思考等。儒学研究是传统社会的主流学术,故专门作为一类。明代徽州进士的此类专著共有120部,其中卷数未详者居多,依照前文的处理原则,未详者按1卷计,共320卷。2、诸子学类本文所界定的明代徽州进士的诸子学专著,包括:儒学以外先秦朱子百家的研究;佛道等宗教类著作;小学类著作等。诸子学是清中期后兴起的一门学问,其研究范围最初限于对儒家以外的先秦诸子的研究,近代的诸子学发生了转型,其范围已不仅仅是指先秦诸子的研究,涵盖了传统社会所谓“三教九流”中除儒家学说以外的各种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宗教哲学。简单说,为主流儒家所排斥和边缘化的学术研究,均可视为诸子学。在宋代新儒学兴起以后,讲求义理、心性的研究成为时尚,而致力于儒家典籍之音韵、训诂的小学研究亦为儒学末流,故将小学类著作作为诸子学,以显示其在明代的非主流学术的地位。明代徽州进士诸子学类作品共9部52卷,其中有2部小学类专著,2部语言学著作,2部佛学著作,另有道家、阴阳家著作及文献学著作各1部。虽归类为诸子学,但和先秦诸子有关之著作只有2部。3、史学类与“四库”分类大致相同,包括:历史文献的整理;就明以前历史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作的考释、史评;撰着的各种专门史志;地理类书籍等。明代徽州进士的史学类专著数量仅次于儒学类居第二位,共38部485卷。4、科学类包括:科学著作和医学著作。明代徽州进士的这类专著共7部25卷,其中有4部医学著作,1部数学著作,1部天文著作,1部物理著作。5、政治、法律类包括:相关制度建设、政府行政、法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著述。明代徽州进士的这类著作共18部75卷。其中,鲍应鳌的《明臣谥讳考》很有代表性,得到《四库全书总目》的极高评价。6、军事类包括:各种军事理论和军事实务方面的著述。明代徽州进士的这类专著共有13部84卷。在《四库全书总目》中,胡宗宪的《筹海图编》、范涞的《两浙海防类考续编》等军事地理方面的书籍,被归入史部,笔者按照现代分类方法,归入军事类。7、经济类明代徽州进士的经济类专著只有5部68卷,其中黄训的《名臣经济录》为《四库全书》著录,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明代徽州进士所著各种类型的专著数量及其所占的比重,见表8。表8明代徽州进士专著的分类著作类型部数卷数部数比重(%)儒学类12032057.1史学类3848518.1诸子学类9524.3科学医学类7253.3小计=SUM(ABOVE)174=SUM(ABOVE)882=SUM(ABOVE)82.8政治法律类18758.6军事类13846.2经济类5682.4小计=SUM(ABOVE)36=SUM(ABOVE)227=SUM(ABOVE)17.2总计210=SUM(ABOVE)1109100.0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制作的徽州进士数据库。从统计表7和表8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从中观察明代徽州进士作为一个群体的治学取向。第一,明代徽州进士投入了很大精力和时间进行专门研究。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徽州进士著述的比重中,专著数量按照部数计算占36.5%。这就是说,他们著述工作的三分之一以上入到了专门研究上。可以说,明代徽州进士的著述丰富,而他们的专著也很丰富,他们是一个辛勤工作的群体,也是一个积极地、自觉地思考问题的群体。第二,明代徽州进士的把主要治学精力投放到了从政的基础理论研究上,而儒学研究又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儒学、史学、诸子学和科学,在传统社会的为官从政中,不是拿以致用的学问,而是基础性的、理论性的学问。因此对于这四类学问的专门研究,我们可以合为基础理论类研究。以上四类研究,共有专著174部,占明代徽州进士专著总量的82.8%。明代徽州进士尤其在儒学研究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共撰写了120部专著,可惜这些著作多数都失传了,许多连卷数都没有被记录下来。从表8中看到,儒学类著作部数占专著的比例是57.1%,占他们专著总量的一大半。与儒学研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为基础理论研究的非主流学术的诸子学研究,其专著数量只有9部,占4.3%。如前文所说,与先秦诸子有关的著作只有2部,可见,先秦诸子百家的学问,在明代徽州进士的研究中,是微不足道的。同样,虽然明代徽州进士著述总量如此之大,但他们在科学上所投入的精力在他们的著述工作上微乎其微,除了医学外,他们在纯科学上只有3部著作,是他们专著总量的百分之一。第三,明代徽州进士在专业从政所需的专业技术性研究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政治法律、军事、经济类著作,与官员从政密切相关,可归为专业技术类研究。明代徽州进士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所投放的精力,要大大低于他们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表8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一点。明代徽州进士在这三个领域的研究著作共有36部,占其专著数量的17.2%。四、明代徽州进士的非专业化明代徽州进士的治学努力和他们所得到的考评结果恰恰是背道而驰的:他们投入最多精力的儒学研究,成了他们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而他们有限的几部经世致用著作,竟然意外地得到了后世的好评。这个结论,既可以从前文所述《四库全书总目》对著和存目的专著所作的评语中得出,也可以从“扩大了四库全书”系列所收录的情况得出。关于“四库”收录徽州进士著述情况,见表9。通过表9中各类徽州进士专著之入选“四库”的情况看,徽州进士投入精力最大的儒学类研究,入选率只有11.7%,而他们门类的研究,除科学医学外,入选率均较高。儒学、子学(小学)、史学、科学四类基础性研究的著作,“四库”入选率为14.9%,而政治法律、军事、经济三类专业性研究的著作,其“四库”入选率则为25.0%,后者高于前者十个百分点。(见表)表9明代徽州进士各类专著的四库入选率著作类别部数卷数入选四库(部)入选率(%)儒学类1203201411.7史学类38485923.7诸子学类952333.3科学医学类72500.0小计=SUM(ABOVE)174=SUM(ABOVE)882=SUM(ABOVE)2614.9政治法律类1875316.7军事类1384538.5经济类568120.0小计=SUM(ABOVE)36=SUM(ABOVE)227=SUM(ABOVE)925.0总计=SUM(ABOVE)210=SUM(ABOVE)1109=SUM(ABOVE)3516.7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制作的徽州进士数据库。的确,如某些学者所论的,清代在编修《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对一些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著作加以禁毁,但真正有价值的著作却是无法彻底禁止和毁掉的。明代晚期的徽州进士中,被禁毁的许国、金声、郑元勋等人的著作,与同样被禁毁的清代吕留良的著作一样,并没有因为禁毁而失传。相反,《新安名族志》中所列举的大量明代前、中期徽州进士的著作,虽然没有禁毁令,但在汪舜民、汪尚宁编撰徽州府志的弘治、嘉靖年间,就已经在徽州本府失传了。被《四库全书》著录、存目或禁毁的,以及被当代《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徽州进士著作,经历了数百年的时代检验,得以保留下来,传承下去,说明了其自身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对于检验古籍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言,目前还没有一个比“扩大了的四库全书”更好的标准。明代徽州进士投入精力最多的儒学研究,其专著之入选“四库”的比重,仅高于诸子学,在各类专著的入选率上居于倒数第二位。那么,已入选“四库”的儒学专著,其学术水平又如何呢?从前文我们可以笼统地看到《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著述的总体评价,现在我们再具体、全面地检视一下《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儒学专著的考评。《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并作出考评的明代徽州进士儒学类专著,共13部。其中:评语为上者2部,占15.4%;评语为中者5部,占38.4%;评语为下者6部,占46.2%。(见表)这说明,被收录在“四库”中的明代徽州进士的儒学著作,其总体评价也很低,大致如对《诗经正义》的评语:“附以己说,颇为弇陋。”并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经学至是而弊极矣。”究其原因,义理之学或心性之学的讨论,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实践和科学的实证,则是空疏的。当代学者指出,明代中期以后,理学面临着“整体的颓势”。“被视为徽州灵魂的朱子之学,其发展亦至极限。”“宋元明三代,成千上万的学者为之呕心沥血,条分缕析,期有一得。经过无数朱子学学者的努力,朱子之学的精要之义,已是阐发殆尽。愈到后来,于朱子之学有新发明、新阐释、新见解的学者愈少。徽州学者对朱子之学的阐发,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表《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专著的评语等级著作名称作者等级著作名称作者等级儒学类历史类易学象数举隅汪敬下宋纪受终考程敏政中道一编程敏政中新安文献志程敏政上心经附注程敏政下朱子实纪戴铣中典籍便览补注范涞下弘治徽州府志汪舜民下哤言十卷范涞中嘉靖广信府志张仕镐中洗心斋读易述潘士藻中觉山史说洪垣下汪子中诠汪应蛟中万历应天府志程嗣功中诗经正义许天赠下古今彝语汪应蛟中檀弓辑注陈与郊中史裁吴士奇中荷新义方大镇上禹门寺志戴英下荷新韵方大镇上政治类周易宗义程汝继下明臣谥讳考鲍应鳌上上荑言余懋孽下军事类诸子学(小学)类筹海图编胡宗宪上上方言类聚陈与郊中两浙海防类考续编范涞上广修辞指南陈与郊下经济类名臣经济录黄训上资料来源:本文作者制作的明代徽州进士数据库。与明代徽州进士的儒学类著作相比,史学类著作的入选率要高出近十个百分点,为21.1%,但这未必就能说明他们的史学研究水平高于儒学,《总目》对明代徽州进士史学著作的评语也不高。《总目》共收录并考评了明代徽州进士史学类著作10种,评语为中者6种,占60.0%,评语为下者3种,占30.0%,只有1种评语为上,占10.0%。看来,在《四库全书》编纂者看来,明代徽州进士的38种史学著作,只有一部徽州进士的史学著作堪称上品。洪垣的《觉山史说》和吴士奇的《史裁》是两部史评类著作,对者两部书,《总目》编者给予了毫不客气的批评。如称《史裁》,“惟随意抄撮而已”。同样,《总目》对收录的2部小学著作(即陈与郊的《方言类聚》和《广修辞指南》)作了评价,评语1中1下。(见表)小学和诸子学是清代最繁荣的两种学术研究,大家辈出,成果累累,与清代相比,明代的小学著作水平相当粗疏,陈与郊的这两部著作能够被收录进来不是因为其水平高,而是因为小学研究在明代,尚属新生事物。陈与郊可谓“最先吃螃蟹的人”之一,他的著作因此而受到了格外的礼遇。以上三种为明代徽州进士的基础理论研究,在这些研究方面,他们著作最丰富的是儒学和史学,然而这两门学问,他们都做的不好,不好在何处,在前文著述总评中说的“四病”:空、庸、疏、陋。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是一个官员从政的专业性工作,相关学问也是他们为官从政的基础,明代徽州进士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无遗憾地看到,他们在相关专业领域投放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使得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在专业上是有所欠缺的。如清代学者颜元所指出的,“空谈”与“厌事”是相伴生的,理论上的空谈,必然导致从政事业上的厌事,一个身为跻身政坛的进士,学问上的空,势必导致事业上的无知和不专业、不敬业:“为主静空谈之学久,则必至厌事,厌事必至废事。故误人人才坏天下事者,宋人之学也。”颜元:年谱。我们看到,明代徽州进士中有限的几个人所作的有限的研究,反而得到了后世的充分认可,因为他们的著作不空谈,他们本人也不是“厌事”的官员颜元:年谱。(1)黄训《名臣经济录》:颇足以资考镜。(卷五五)(2)胡宗宪《筹海图编》:於明代海防,亦云详备。盖其人虽不醇,其才则固一世之雄也。(卷六九)(3)鲍应鳌《明臣谥讳考》:较他家所记,独有根据。史或不载,世所罕知,亦颇赖此书以存。其於一代易名之典,可云精核矣。(卷八二)在对范涞的《两浙海防类考续编》作出评价时,编者说了意味深长的一番话:自嘉靖中倭寇犯两浙,沿海郡县,被害最深。故守土者以海防为首务。胡宗宪作《筹海图编》后,续之者有《海防考》、《海防类考》诸书,而沿革不常,每有阙略。万历二十九年,涞官海道副使,因取诸书复加增广,故名曰《续编》。……颇为详备。……《江南通志》列涞于《儒林传》中,载所著有《休宁理学先贤传》、《范子咙言》、《晞阳文集》,独不及此书。盖自宋以来,儒者例以性命为精言,以事功为霸术,至于兵事,尤所恶言。殆作志者恐妨涞醇儒之名,故讳此书欤?然古之圣贤,学期实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