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下列说法正确是()A.将一面五星红旗拿到月球上,其质量变小 B.铁块磨掉一个角,质量不变C.将铜块轧成铜片,其质量不变 D.一杯水结冰,其质量变大2.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kg的(ρ水银>ρ硫酸>ρ盐水>ρ水>ρ酒精)()A.盐水 B.酒精 C.水银 D.硫酸3.导游利用扩音器讲解莆田人民在“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木兰溪治理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使用扩音器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大声音的响度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1)(3) C.(2)(4) D.(3)(4)5.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cm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D.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0g6.当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迅速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B.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C.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D.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7.为了缓解大气污染,近年来每到春节期间,唐河城区也实行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活动.以下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烟花爆竹爆炸时,发出很大的响声,是因为其音调高B.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C.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站在远处看燃放的烟花时,先看见烟花后听到响声8.“糖塑”是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芽糖放在容器中加热由硬变软,然后取出,在常温下不停的吹气塑型,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麦芽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和凝固 B.升华和凝华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9.如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图象的是()A. B.C. D.10.某同学比较“测物质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两个实验后,认为①所测的物理量相同;②测量的工具相同;③需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他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11.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12.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 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1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恰好呈现清晰的像。则()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此时光屏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调节光屏可得到缩小的像D.将蜡烛移到43cm刻度处,能成像14.如图所示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它违背了光的某种规律,下面哪幅原理图能说明它违背的规律?A. B. C. D.15.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烛B始终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16.卖散装米酒和酱油的某商店,用如图所示的竹筒状容器来量取米酒或酱油,装满对应的商品质量都是250g,已知ρ米酒=0.9g/cm3,ρ酱油=1.2g/cm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是量取米酒的B.若两个容器均装满酱油,质量相同C.甲容器的体积与乙容器的体积之比是2∶3D.若两容器均装满米酒,乙比甲多装了62.5g17.同学们知道提高估测能力对物理学习帮助很大,请选出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选项()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70℃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1.5m1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山的“倒影” B.日食C.汽车观后镜 D.水中“折”笔19.有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左盘中放四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3∶4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4∶3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420.下列措施中,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用吹风机的热风挡,吹湿头发C.用保鲜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 D.用扫帚将雨后操场上的积水扫开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22.质量为3×103g的物体最有可能是()A.一只麻雀 B.一只老鼠 C.一匹马 D.一只老母鸡23.我国已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A.飞船的座舱 B.地面上的房屋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地面指挥中心的人员2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B.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夜晚背着月光走,由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所以暗处是水D.人在走向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和人到像的距离始终相等25.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做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评估26.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串联在火线和灯泡之间B.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防触电C.家里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D.在卫生间洗手后顺便用湿手按开关2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雪飘28.下图中所列仪器不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A.卷尺B.游标卡尺C.千分尺D.机械停表29.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B.乙图中,雾是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C.丙图中,霜是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丁图中,雪是升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30.“小关,上学去啦!”.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生活中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两句词中,前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后一句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32.物体a、b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ρa_____ρb(选填“>”“<”或“=”);若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33.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34.一个杯里装有200mL牛奶,其中牛奶的质量是210g,那么牛奶的密度是___g/cm3;小聪喝了半杯,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5.爱吃冰棍的小华发现,从冷冻室刚拿出来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后,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白色粉末”,还会冒“白气”,用舌头舔冰棍时,开始舌头会被牢牢的“粘住”,但让舌头和冰棍接触一段时间后,它们又会自动“脱离”,请你写出加引号部分的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过程.(1)出现“白色粉末”:_______;(2)冒“白气”:_______;(3)被“粘住”:_______;(4)自动“脱离”:_______.36.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_____(选填“镜子”或“白纸”)比较亮,因为镜子上发生了_____反射,而白纸上发生了_____反射。37.(1)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为______Ω;(2)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38.弹奏古琴时,悠扬的琴声是琴弦___________产生的;某同学正在骑自行车,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39.如图所示,图像是某物体在2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像信息,在这20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前15秒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是______m。40.如上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两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两图。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42.小娟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根据测得的数据小娟绘制了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______W,进一步分析图像可以发现小灯泡的电阻不断变化,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2)继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渐降低,小灯泡逐渐变暗,在这段时间内,若小灯泡电阻变化量的绝对值是R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的绝对值是R2,则R1______R2(“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娟同学用定值电阻代替小灯泡,并对电路进行了调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也测量出此电阻的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0,她的操作如下:①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中央位置,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1;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记录电压表示数为U2。则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未知电阻的表达式Rx=_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记者从2018年8月6日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上获悉,宁夏首条城际铁路吴忠至中卫城际高速铁路明年具备通车条件。(1)在铁路建设过程有一段需要运走土石方约500m3。工程队现有一辆宏昌天马公司生产的绿色环保渣土车,已知该车一次能运送21.6t土石方,运走这些土石方需要多少趟?(土石方的密度为)(2)已知该条城际高速铁路线全长136km,设计最高运行时速250km/h。未来,该铁路线运行后,从吴忠运行至中卫中间不停站最少需要多长时间?44.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m?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A.将一面五星红旗拿到月球上,位置改变,质量不变,故A错误;B.铁块磨掉一个角,所含物质减少,故质量减小,故B错误;C.把铜块轧成铜板,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C正确;D.一杯水凝固成冰,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C。2、B【分析】瓶子能装1kg的水,装其他的物质,由可知,若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可以装下,若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不能装下。【详解】A.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A不符合题意;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不能装下,故B符合题意;C.水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可以装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详解】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所以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正确。4、B【详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吸收热量是①和④,故选B。5、A【详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故A符合实际;
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0.4s,故B不符合实际;
C.考场内的气温约为30℃,故C不符合实际;D.一份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8g,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6、B【详解】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故选B。7、A【详解】A、烟花爆竹爆炸时,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响声,是因为其响度大,故A错误;B、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爆竹声是爆竹爆炸时引起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故B正确;C、燃放烟花爆竹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烟花和声音是同时产生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所以先看到烟花后听到声音,故D正确.8、A【详解】麦芽糖放在容器中加热由硬变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在常温下不停的吹气塑型,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选A。9、C【详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错误;B.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错误;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正确;D.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D错误。10、D【详解】①在“测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都是:质量与体积,故①正确;②在这两个实验中,都需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并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出物体的体积,测量的工具相同,故②正确;③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为了探究其规律性,应进行多次实验,所以,需要用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进行多次实验,故两个实验中都需要进行多次测量,但多次测量的目的不同;故③错误;综上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11、A【详解】诗中所说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体,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12、C【详解】A.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C.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详解】AB.由图可知物距u=20cm,像距v=20cm,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即透镜的焦距为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B不符合题意;C.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则物距u=15cm,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D.将蜡烛移到43cm刻度处,物距u=7cm,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如图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勺子应该弯折,所以图中勺子画法错误.光线由勺子反射,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入射角,AC图中光线由空气传入水中,不符合实际;B图光线没有发生折射,而沿直线传播,不符合实际;D图,光线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光的折射定律,可以解释勺子变弯的原因,也说明图中的画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选D.15、A【详解】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C错误.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B始终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故D错误.16、D【详解】A.由题意可知,酱油的密度大于米酒的密度,由可知,质量相同时,酱油的体积小于米酒的体积,所以甲容器是量取酱油的,故A错误;B.由图可知,乙容器的容积大于甲容器的容积,由m=ρV可知,若两个容器均装满酱油,质量不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甲乙容器装满酱油和酒精时的质量均为250g,由可得,甲容器的体积与乙容器的体积之比故C错误;D.甲容器的容积甲容器装满米酒时米酒的质量所以两容器均装满米酒时乙比甲多装250g﹣187.5g=62.5g故D正确。故选D。17、C【详解】A.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故A项不符合题意;B.人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为40℃,故B项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
m/s左右,故C项符合题意;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D项不符合题意。18、B【详解】A.水中倒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B.日食的形成,是利用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符合题意;C.汽车观后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D.水中“折”笔,是利用了光的折射,不符合题意.故选B.19、C【详解】AB.因为在天平右盘中放三个甲球,在左盘中放4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所以有即故AB不符合题意;CD.实心球甲和乙的体积相同,即,由密度公式得,,故所以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C【详解】A.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增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衣服的温度,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用电吹风机的热风档吹头发,即加快空气流动速度也提高头发温度,加快蒸发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降低温度,减小空气流通速度,使蒸发速度减慢,故C符合题意;D.用笤帚把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表面积,加快蒸发速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1、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是蛙声的根据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只有C正确,故选C.22、D【详解】A.一只麻雀的质量在30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只老鼠的质量在200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一匹马的质量在300k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在3kg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23、A【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详解】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故A正确;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地面上的房屋、地面上的发射架、地面指挥中心的人员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A.24、D【详解】A.光年是光一年走过的距离,为长度单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在走向平面镜时,像和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始终相等,不是像到平面镜和人到像的距离始终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5、B【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详解】“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故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作用,并抓住“可能”这个词语。26、A【详解】A.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故A正确;B.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B错误;
C.家里的保险丝熔断,是因为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引起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的总功率过大,二是发生短路,故C错误;D.用湿手按开关,水容易导电,会引起人触电,故D错误。
故选A。27、C【详解】雾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组成,A错;雨通常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在特定环境下小水滴越聚越大,最后下落成雨,B错;霜是水蒸气遇到0oC以下气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C对;冰封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D错.28、D【详解】A.卷尺是用来测量一般物体的长度,A项不合题意;B.游标卡尺是用来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B项不合题意;C.千分尺是用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C项不合题意;D.机械停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不是测量长度,选项D符合题意。29、B【详解】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D.雪是水蒸气的凝华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B。30、C【详解】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声音的音色,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考查了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音调响度【详解】[1]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32、<4:1【详解】由图象可知,a物质的密度:ρa===0.5g/cm1,b物质的密度:ρb===2g/cm1.所以,ρa<ρb,且ρa:ρb=1:4,若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甲和乙,则甲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33、凸发散【详解】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近处物体,是远视眼,须凸透镜矫正,所以下半部分是凸透镜;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不戴眼镜时不能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须凹透镜矫正,所以上半部分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34、1.05不变【详解】[1]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故[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故剩余半杯牛奶的密度与整杯牛奶密度相同,所以喝剩半杯牛奶密度不变.35、凝华液化凝固熔化【详解】(1)“白色粉末”是冰冻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2)“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3)“粘住”是舌头上的水凝固造成的;(4)“脱离”是由于凝固后的冰又熔化为水。36、白纸镜面漫【详解】[1]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垂直反射,从侧面看时,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平面镜是暗的。[2][3]光线垂直照射到白纸上,白纸表面是粗糙的,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看时,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感觉白纸是亮的。37、20350.52【详解】(1)[1]根据图可知,该电阻箱的示数为2×1000+0×100+3×10+51=2035(2)[2]根据图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52A。38、振动静止【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2]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这位同学相对于自行车的座椅的位置没有改变,她是静止的。39、2.540【详解】[1]由图可知,物体在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阶思维视域下的文学短评写作教学研究
- 森林革蜱Septin-2蛋白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蒙古族安代舞研究
-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革命传统作品教学研究
- TSH对右心室肥厚和能量代谢模式影响的研究
- 骏枣热风干燥中裂纹与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 烟煤和RDF混合燃烧污染物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
- 课题申报书:新课标下美术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 分析仪器及装置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专用工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抖音房产直播敏感词汇表
- (高清版)JTGT 3383-01-2020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 国际公法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
- 微专题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解析)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学分析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 中职对口升学复习资料:《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库+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稿范文六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