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_第1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_第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_第3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_第4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力气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知作了连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1、师:今日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庆贺了,小熊猫预备了一些丰富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觉察哪些与数有关的学问?

学生观看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预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预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觉察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假设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预备怎样分?同桌相互沟通。

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看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一样、相等、同样多)

学生答复后,告知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生疏“=”,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依据刚刚觉察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依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假设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看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答复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知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外形。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外形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外形比照来说。

(2)板书:4〉3与3〈4,生疏“〉”、“〈”及其读法。

5、观看区分“”、“”和“=”。

师:观看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觉察了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沟通生疏,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确定。

(2)以玩耍方式,生疏、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看,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生疏,同时引导学生经受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根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稳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照旧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生疏=

4=4读作:4等于4(等号)

43读作:4大于3(大于号)

34读作:3小于4(小于号)

#257243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2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程。本课教学内容的实质是求相差多少的问题。通过“操场上”这一场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借助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尝试解决“学生比教师多几人”这一问题。是加减法的强化训练。这里的比较多少,不但比较谁多,谁少。而且比出多几或少几?是其次单元“比较”的深入。同时用文字代替了图形。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小圆片。

课时安排:1~2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和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初步把握“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用语言表达,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

投影出示“操场上”图片。问:同学们看到了这幅图,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有人?学生有人?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比教师多几人?教师比学生少几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二、学生操作,探究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圆片,依据刚刚提出的问题在桌子上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2、学生操作,教师巡察。

3、指名汇报沟通,并说说

8-2=65-3=2

4、评价.通过刚刚的学习,你觉得哪位同学说得比较好?好在哪里?

三、练习稳固、准时反响。

1、摆一摆、填一填,要求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3、小玩耍,10把椅子8位同学坐,还剩几把椅子,列式计算。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四、课外延长。

调查本班的男女学生数,并试着提一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问?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阅历积存和亲身体验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沟通合作中理解学问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阅历积存和亲身体验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阅历积存和亲身体验的根底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上进展活动,(多媒体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活动的情景图)你能告知教师,看到了什么吗?

2、汇报观看结果。

3、出示课题:操场上。

4、同学们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教师有2人、学生有6人、男学生有3人……)

5、同学们观看得可真认真呀!教师把同学们答复出的问题整理成图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有人,学生有人。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

6、同学们,依据图片,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7、出示课题:两数相差应用题?

二、合作探究,尝试解决:

1、学生比教师多人。教师比学生少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少人。

3、男学生比男教师多人。男教师比男学生少人。

(1)依据提出的问题,观看人物图片,解答第一组问题。

(2)把你观看的结果讲给你的同桌听。

(3)谁情愿把自己的观看结果讲给大家听呢?

(4)个别学生汇报观看结果。

(5)同学们观看得可真认真!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讲给大家听吗?

(6)(指着图片进展小结)要求学生比教师多几人,就是从学生人数中去掉和教师一样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学生比教师多的几个人。

(7)你们能用刚刚同学们的方法解答“教师比学生少几人吗?”

(8)学生汇报解答方法。

(9)请同学们列出算式。

(10)以四人小组进展争论,解决感兴趣的另一组问题。

3、联系实际,尝试应用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第43页1题,摆一摆,填一填。先依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沟通各自的想法。

(3)看图,填一填。先观看图,说说你觉察了什么,再完成。

(4)玩耍:抢椅子。

玩耍规章:要求每人抢坐1把椅子,抢不到的则为失败。

a先摆放4把椅子,让3个小朋友去抢占,结果会怎样?

b假设把4把椅子坐满,需要个小朋友呢?

c还是摆放4把椅子,让5个小朋友抢占,结果会怎样?

(5)实践活动“小调查”

要求: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争论解决这些问题。

方法:指定一个小组站起来,让其它小组的同学数、说、列式计算。

4、课外延长。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同种、同类的物品。用课堂上猎取的学问,“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口头列式解答,并和家进步行沟通。

5、总结。

通过观看、操作,你们理解了有关多些、少些的概念,能依据图意提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既熬炼了观看力气,也熬炼了口头表达力气。期望同学们连续努力!

#729433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组织竞赛》是北师大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分类、象形统计图和简洁统计表等相关内容,在此根底上,连续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用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形式呈现数据;进而绘制简洁的条形统计图,这与象形统计图相比具有确定的抽象性;另外在对统计图的分析中,学生通过阅读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推断,从而为决策供给依据,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相关的学问作铺垫。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经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生疏简洁的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中经受统计的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育合作、沟通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受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生疏简洁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依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依据信息作出推断和决策。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好玩味性,可以活动和玩耍为主。因此,我主要承受情境教学法、激趣法、鼓舞探究、引导觉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留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学问,更重要的是把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气。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等,我把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进展沟通活动,并以奖奖品的形式鼓舞学生,同时也为课堂的练习作铺垫。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分析,我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为了让学生乐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一开头,我先播放一段动物奔驰的视频:“这些动物跑得真快,它们想去哪呢?哦,原来在大森林里狮子大王组织动物们进展运动竞赛,动物们都赶去参与!你们也想去看看吗?”我顺势引出课题:组织竞赛(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制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我们班同学最宠爱什么活动”改为“组织动物竞赛”,这样,学习的学问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具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统计学问的欲望。】

(二)参与操作,体验过程。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收集整理数据。沿着课导入所创设的动物组织竞赛的情境:“动物们有的说宠爱跳绳,有的说宠爱跑步,也有的宠爱拍球!哎,狮子大王可头疼了!到底组织什么竞赛呢?”我引导学生说出宠爱哪一项竞赛的动物最多就组织哪一项。我出示统计表,指导学生依据课件填写,宠爱哪一项竞赛的小动物有几只,就在下面的()里填几。观看统计表,比较后得出宠爱拍球的小动物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感受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经受数据整理的过程。】

活动二:数一数,涂一涂——生疏条形统计图。这时,我说:“教师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能让狮子大王一眼就看出宠爱什么竞赛的动物最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惊异心被激发,留意力又一下子集中起来。我接着出示条形统计图,指出----“这是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让学生观看,并明确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1。我一边讲解一边依据统计表来示范完成条形统计图中的一项,然后指导学生进展小组合作,动手完成统计图。从统计图中,一眼就看出宠爱拍球竞赛的动物最多,“狮子大王”就打算组织拍球竞赛。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动手一边思考,实现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的设计意图。】

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分析条形统计图。现代训练论认为,让学生在亲身感受数学中提出问题,在经受数学中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形成技能的方式。我引导学生观看统计图,想一想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再请学生说说“依据这个条形统计图,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在想一想、说一说的实践活动中初步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培育学生擅长观看、勤于思考的科学探究习惯,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开展竞赛,反响深化。

首要教学原理指出,当要求学习者运用学问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促进学习。对低年级儿童来说,适宜的方法是把问题情趣化,生活化。因此,我请孩子们进展拍球竞赛,先提出这样的竞赛规章,依据竞赛规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学生通过拍球——数数——记录——完成统计表等学习活动,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手中的条形统计图。我依据条形统计图,宣布竞赛的冠军。再引导学生依据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深化了学问。】

(四)联系生活,稳固知。

练习是学生稳固知,培育力气的重要手段,下面这一环节中我紧抓本节课的重点,加以稳固,加以拓展。

1、体会生活中统计的广泛应用。我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问题要用统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然后,我就地取材,进入下一个练习。

2、统计课堂评价状况,应用提高。“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得呢?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学问帮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请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整理奖品,完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生疏。】

3、调查最爱看的动画片。我让学生观看“最爱看的动画片条形统计图”,提出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对统计的生疏上升一个的高度。

(五)互动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总结,既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便于了解学生对知的把握状况,又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总结中有所觉察,有所感悟,有所进展。】

(六)课后练习,拓展延长。

一位数学教学家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所以,我连续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拓展延长,让学生把数学应用于生活:请调查我们班的同学最宠爱什么活动,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并完成课本第85页的条形统计图。

四、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表达学问性,简洁性,既突出了重点,又击破难点。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自己的具体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经受一个“体验--感知--理解--概括--运用--提高”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我立足进展学生学习的综合力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争论、沟通、澄清,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

#729434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依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展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状况进展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生疏,感知数学的微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依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展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玩耍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状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状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状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仿照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展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依据红蓝片的个数进展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展感知

师:刚刚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消逝哪些状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1)

○○○○●(2)

○○○●●(3)

○○●●●(4)

○●●●●(5)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刚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常常消逝,那些结果很少消逝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觉察了什么?

(生:1和6消逝的状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消逝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状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假设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争论。

三、总结沟通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50

○○○○●41

○○○●●32

○○●●●23

○●●●●14

●●●●●05

#730082一年级数学教案反思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其次册,第30——31页,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地列式并进展计算。

教学预备:

小黑板小棒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措施:

1、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操作,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操作活动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教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节电池)

生:电池

师:准确地说这是节用完了电能的电池,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一件“废品”。

板书:废品

师:你们知道吗?废电池中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安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一颗纽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少掌柜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师:再看教师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饮料瓶子)。

生:塑料饮料瓶子)。

师:这也是“废品”。

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师:针对这种状况,同学们说该实行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师:很好。(再板书“回收”。)回收是个好方法,对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