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篇【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识别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分析力量和口头表达力量。

3?体会所学学问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识别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教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直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前方一直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直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分。

教师:你预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来思索,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打算。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直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熟悉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马上要学习的新学问和学生已有相关学问进展比拟,让学生发觉原来把握的学问——“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直立的一些物体,明显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学问和将要学习的学问的区分,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精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学问的深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直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争论后答复,比方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直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答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直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教师手中这幅直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答复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晰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刚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刚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直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加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直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学问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进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力量。]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熟悉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动身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拟,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进展空间观念,培育观看、表达等力量。

5.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会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依据路径查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熟悉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日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熟悉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②我想去亭子,应当怎么走?我想去--,应当怎么走???

3.动手操作,加深熟悉。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依据学生答复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熟悉、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依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察。

(3)反应沟通:依据反应状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依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知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②学生争论、猜想。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依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察。

③反应沟通。

三、设计、选择路径。

1.设计路径: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察。

③反应沟通。(对不同的路线加以确定)

④假如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应沟通: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选择路径。

①师:教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争论)

②沟通小结:一般状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稳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假如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察。

④反应沟通:(展现学生作品)从这里动身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日玩的快乐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唱歌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学生练习后展现、沟通。

3.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3

教材分析:

1、供应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阅历和兴趣。内容选择表达儿童已有生活经受,如:穿插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嬉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2、数学学习活动化。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活动中进展,在嬉戏中思索,在生活中运用。注意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表达数学学习的共性化要求。教学中留意张扬学生的共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舞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索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根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育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受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前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育学生按肯定挨次进展观看的习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上、下和前、后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区分肯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嬉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依据教师的口令做嬉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嬉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爱做这样的嬉戏吗?喜爱的请举手。今日我们就来熟悉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学习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忙?

(2)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上、下、前、后呢?

(3)学习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索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完毕后,让学生在全班沟通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假如发觉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假如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肯定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晰就可以了。

4、反应练习

(1)简洁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育思维的敏捷性观看四周状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忆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通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共享。

4、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展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展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熟悉。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根据“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挨次进展复习的。同时在细节上又留意以下几点:

1.学问点、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把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学问进展系统的复习,层次清楚,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承受力量,从而到达更好的复习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力量,培育他们归纳、总结的力量。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PPT课件

学生预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找规律的相关学问。(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学问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学问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学问,为下面的复习作铺垫。

⊙复习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这两方面的学问。

1.复习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根据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连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根据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消失的规律排列的。

生2:假如要连续画下去,应当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假如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消失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假如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稳固练习。

□△△△□△△△□△△△____________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外形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691215________

(2)认真观看,发觉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根据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依据发觉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一样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依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展德育渗透,培育学生的环境爱护意识。

4.在屡次的分组活动中培育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培育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育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预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日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事的,你们情愿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把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由于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习1。

4.核对练习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走,向走,说方向)

(三)学习公园图

1.依据路径找地点

(1)刚刚同学们学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情愿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快乐了。现在,他们三人打算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依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习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动身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习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察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近的路

(1)学找最近的路

现在,教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近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依据答复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展德育渗透(爱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地去爱惜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妙。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近?有什么好方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近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近的路来走。

(2)练习(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近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习纸上,开头。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察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依据答复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拟好?为什么?(一样近,由于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习反应,稳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假如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近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习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日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事?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盼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近的路来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受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培育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力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丽的动画,请你仔细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终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盛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事。你看,小松鼠跳动、爬树、翻跟斗,学得多仔细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爱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闹的掌声,该生快乐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许多许多的大树。

(二)争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情愿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答复满足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足。”)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究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局部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慧!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临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恳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助。(学生动手探究,相互争论沟通;教师巡察,适时参加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现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慧!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示大家留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仔细计算,不要马虎。

师:刚刚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洁?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洁。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洁,由于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刚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争论解决问题。教师参加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留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由于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由于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日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日学习的算式。

(三)稳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沟通。)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认真观看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生:我发觉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觉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假如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觉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觉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殊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进展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能够做到仔细思索,积极发言,有效合作。盼望下一节课连续努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7

课题七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稳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预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日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学问。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40+3=55-5=90+9=

45-5=60+6=48-8=70+2=

80+6=77-7=24-4=50+3=

26-6=48-8=80+4=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挨次填数的题。

依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挨次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终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嬉戏形式的比拟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熟悉

0102030405060708090100

6061626364656667686970

40、63、70、19、29、36、38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稳固本单元所学学问。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连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二、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依据小青蛙说的话,估量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教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依据题目要求独立思索: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挨次填数的题。

根据数的挨次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嬉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嬉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实的“区间套”的逐步靠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