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_第1页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_第2页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_第3页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_第4页
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施工方案PAGE目录TOC\o"1-3"\h\z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组织及施工流程 1四、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 2五、安全生产责任制 3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4(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保证 5(三)安全生产目标 5(四)施工进度计划 5(五)安全工作计划 5(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5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一)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6(二)进入现场的规定 7(三)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措施 7(四)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9(五)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10(六)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1(七)安全检查、整改隐患的措施 11(八)施工安全事故的处理 12(九)事故调查的程序 12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3(一)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14(二)突发事故预警、应急处理措施 16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广州轨道交通五号线淘金站位于环市东路路下,西接小北路,东接区庄站,呈东西向布置。站台层全长124.70m主体结构标准段总宽为19.40m,车站主体建筑面积11258.22㎡(含车道层2419.18㎡)。车站主体结构底板埋深27.10m,顶板覆土1.0m,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200mm人工挖孔桩,桩间距为1.35m,采用150厚C20混凝土护壁,相互咬合150mm。上部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基坑采用四道钢筋砼支撑,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附属基坑围护结构采用φ1000mm人工挖孔桩,桩间距为1.15m,采用150厚C20混凝土护壁,相互咬合150mm,上部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支撑采用3-5道φ600mm钢管支撑体系;通道采用暗挖施工。二、编制依据1、《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6、《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7、《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8、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关于人工挖孔桩的规定;9、结合我司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该项目总承包技术说明书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本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三、施工组织及施工流程本项目围护结构桩共222根,桩径1.2m,桩长27-30m,上部24.9米采用人工挖孔,下部采用旋挖机挖孔,间距1.35m,桩芯砼强度等级为C30,钢筋HRB335。桩护壁厚度150,砼强度等级C20,钢筋HRB235,预插连接上下护壁节。人工挖孔桩采用“跳一挖一”的施工顺序成桩,挖孔桩施工3人一组,从上到下逐层成孔,垂直运输采用人力铰车解决,把土吊运至地面后,用手推车运至堆放点。护壁模板采用钢模合并,用U型扣扣紧。护壁砼为商品预拌砼,每节护壁高为1000mm,上下节护壁间采用Φ8@300钢筋搭接250mm。第一节护壁要高出地面250mm。挖孔内土采用人力和机械相结合进行,如遇岩层采用空压机风镐凿除技术。根据围护结构施工安排,在工作面全面铺开的情况下,现场有150人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四、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施工场地周边为现有城市主干道,交通繁忙。北边为白云宾馆及世贸大厦,南边为花园酒店。施工现场周边车流人流密度大,必须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小于2.0米。现场大门处设警卫室,昼夜派人值班,严禁无关人员和小孩进入。施工场地和临时建筑用地有限,如何现场作业、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本工程的一个安全重点。本工程围护结构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工程监理量大,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等事故,为此需按要求编制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方案报批才能安排施工。五、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丁昌银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应对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方针、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目标制度。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组织实施,定期或不定召开安全生产管理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内容,及查审专项安全生产方案及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表。(二)、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对重要的经济技术决策,负责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措施。制定分公司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三)、组织对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并对所发生的事故调查、登记和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进行审核、负责。(四)、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定期向职工大会报告安全工作情况,认真听从意见和建议。支持工程项目经理、安全员、综治员的工作及时听取工作汇报。(五)、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和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六)、项目经理是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人和防火责任人,是本项目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人。项目副经理黄平宇是本项目的第一助手,应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职责如下:(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方针、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并参与审定,颁布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参与本项目的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监督、评比工作,对新工艺、新技术、新科技的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直接的指挥权。(三)配合项目经理共同对本单的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下属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存入分公司档案,作为年终考核评比准则,主要针对属下各管理层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班)组。(四)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制度、管理目标、文明施工等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主持安全生产例会,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档案。(五)组织本单位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强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组织制定安全检查制度,落实事故隐患整改,对工程项目部各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建立项目部安全管理资料、制定方案。(六)组织好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并对事故的处理、调查、登记报告的正确性、及时性进行核查负责。(七)项目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是防火工作的直接责任者。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工程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生产安全全面负责,应当由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安全主任、安全监督员为副组长,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专业负责人为组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在项目内实施安全施工管理。项目部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和隐患检查整改制度,形成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工人班组长负责本班组作业区的安全生产,对安全生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必须做好班前讲安全、班中查安全、班后评安全的工作,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项目现场安全主任和安全监督员直接负责整个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保证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保证用于施工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三)安全生产目标1、工地无死亡、无重伤、无重大结构倒塌、无火灾、无中毒事故、年轻伤负伤率不超过3‰,创市安全生产样板工地。2、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检查评分在85分以上。(四)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开工时间为2006年5月18日,拟竣工时间为2006年9月30日,总工期151日历天。(五)安全工作计划1、施工前,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在工地门口显眼位置设置“一图五牌”,在各危险地点挂警示标志。3、对每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对施工管理人员实施年度安全培训。每月组织施工人员观看安全录象,进行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学习。4、对每个分项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5、各施工班组开展安全技术交底。6、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工地例会,总结一周来的安全生产工作,布置下周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7、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公司级的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隐患“三定”(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人)整改。对隐患整改不力者和“三违”人员进行处罚,年终对安全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8、按规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六)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全面覆盖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保证现场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如下图所示: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制度:李桂平方案编制:秦健新项目经理:丁昌银项目副经理:黄平宇安全小组:李桂平安全工程师:李桂平计划部长:李虹桥专职安全员:李桂平作业班组安全员进场三级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级教育班前安全活动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施工专项方案作业班组安全员安全检查记录纠正措施记录工伤事故记录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控制图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一)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1、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操作证,方可上岗。施工人员进场和进行各项操作前,需经项目经理和安全监督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现场规章制度,必须遵守项目部的综合管理和国家的法令、法规、规定。按规定穿戴劳保上岗。3、施工人员不得拆除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如因工作需要,必须经项目安全负责人同意方可拆除,工作完成后如仍存在危险因素,必须立即恢复安全防护。4、施工人员立足本职工作,不得随意动用非本职工作范围外的机械设备。5、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堆放进入现场的各种材料和工具,施工时要做到工完场清。6、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要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7、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在制定操作规程的同时,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二)进入现场的规定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和胸卡。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高空作业不准穿硬底鞋和带钉的靴鞋。3、施工前,现场施工人员要组织在场的施工班组的工人和有关人员学习有关规程和规定,做好每项施工内容安全教育,并按照有关部门所提供的资料及设计要求进行详细技术交底。4、所有员工必须持有“广州市企业员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合格证”方能上岗作业。5、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参加每月一次安全教育,并做好本人亲自签名的记录。6、使用的一切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材料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必须经常检查,做好管、用、养、修、换,确保完好率和使用安全。同时,所有设备和设施还需作每天、每周和每月的定期检查(并需填写好记录)。7、施工作业区内严禁一切非该项作业施工人员进入。8、所有施工人员进场时必须懂得使用现场消防器材。平时不得随便移动消防器材。9、严禁在施工现场流动吸烟,只能在指定设立的吸烟区(室)吸烟。10、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爱护现场内一切设施。(三)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安全措施1、多孔同时开挖施工时,应采取间隔开挖的方法。相邻的桩不能同时挖孔,必须待相邻桩孔浇灌完混凝土之后才能开挖,以保证土壁稳定。2、桩孔下挖过程中必须按照挖一节土约一米,做一节护壁或安放一次工具式钢筋防护笼。桩孔垂直度和直径尺寸应每挖一节检查一次,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以免误差积累过大,造成倾斜或塌方。3、挖孔桩孔口,应设水平活动安全盖板。当吊桶提升到离地面高1.8m左右(超过人高)时推活动盖板关闭孔口,手推车推至盖板上,卸土后开盖板下吊桶吊土,以防土块和工具掉入孔内伤人。最上一节混凝土护壁在井口处高出地面25cm(厚度与护壁相同),以防地面水流入井孔内或脚踢杂物入孔内。孔井口边1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在孔井口边1.5m以外。4、桩底扩孔应间隔削土,留一部分作支撑,待浇筑混凝土前再挖,此时宜加钢支架支护,浇筑混凝土前再拆除。5、挖孔、成桩必须严格按图施工,若发现问题需要变更,应及时与设计负责人联系,孔桩护壁后在无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条件下,严禁破石修孔。挖孔、扩孔完成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并浇筑混凝土,特别是孔壁为砂土、松散填土、软土等不良土壤时不得隔夜浇筑混凝土,以免塌孔。护壁混凝土拆模,须经现场技术负责人批准。6、正在开挖的井孔,每天上班前应随时注意检查卷扬机、支腿、钢丝绳、挂钩(保险钩)、提桶超高限位装置等,应对井壁、混凝土护壁的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中国工程监理人才网/7、挖孔人员上下孔井,必须使用安全爬梯;井下需要工具,应该用提升设备递送,禁止向井内抛掷。井孔上、下采用对讲机联络。8、挖孔桩作业人员下班休息时,必须盖好孔口,用高于80cm的护身栏将井口封闭围挡。9、夜间一般禁止挖孔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夜间挖孔作业时,须经现场负责人同意,并有安全员在场。10、井下操作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4h,应及时轮换。1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带接绳由孔上人员负责随作业而加长,井下有人操作时,井上配合作业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职守。12、孔底如需抽水时,必须在全部井下作业人员上地面后进行。13、井孔内一律采用12v安全电压和防水带罩灯照明,井上现场可用24v低压照明。现场用电均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14、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班开工前要抽干孔内积水,向孔内送风5分钟,孔深超过10m时,强制连续送风,并根据建设部建监(1995)525号文配备气体检测仪和生物,检查井内是否有有毒气体,经检查正常方可下井作业。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有毒气体检测,确保孔内安全。施工现场每个作业面要备有防毒面罩2-3套,以应急用之需。在医院或其他有毒物质存放区施工,应先检查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再确定是否采用人工挖孔的施工方法。(四)施工用电安全措施1、施工用电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2、现场设配电房,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房建筑面积大于10平方米,并具备一级耐火等级。设置灭火砂池,悬挂2个各4kg的干粉灭火器。3、用电由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持证专业电工管理,负责保养维护所有设备的线路和开关箱,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搬迁和移动用电设备应切断电源,作妥善处理后方可进行移动用电设备;对用电过程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和解决。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按要求建立安全技术档案。5、施工现场使用的设备及线路,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安装和架设,用电原则执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开关”的“三级”保护措施,对所有的机械设备作接零和重复接地保护。所有电掣箱均有门、有锁、有防漏雨盖板、有危险标志、有统计编号、有管理负责人。严禁电线随地走,发现使用线路或绝缘性能不良应立即更换。6、所有电闸、漏电保护器、熔丝荷载必须符合设备额定电流的要求,不使用偏大或偏小的电熔丝,严禁使用铝、铜线代替熔丝。7、手持电动工具要建立和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无损,电源线按施工设备和生产生活的照明容量使用无接头的多股铜芯橡皮护套软电缆,且不得随意接长和调换。漏电保护开关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潮湿等特殊场所为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0S的。8、电焊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必须按规定穿戴劳保防护用品,现场周边10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焊接时二次线须双线到位,严禁借金属脚手架。结构钢筋等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电焊机要单独装开关,移动焊机时要断电,下班后必须抽闸断电,将地线和把线分开,并确认火已熄灭方可离开现场。9、架空拉设电线严禁直接挂在脚手架上,橡皮线通过走道等位置时,必须加设胶套管,以防压裂漏电。10、加强施工照明用电管理,工程照明行灯电伏不超过36伏低压,潮湿场所不大于24伏。照明线路不得搭在金属脚手架、龙门架上,严禁乱拉乱接,除确保施工部位有符合规定的照度外,照明用具距离地面高度不低于2.5米,每一分隔(室或间)设漏电保护开关和电闸。(五)施工机械安全措施1、机具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已失效的不能使用。2、机具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坚持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3、各种机械设备经安装调试达到运转正常后要经验收合格,施工技术人员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熟练操作,挂牌后方能使用。起重设备的驾驶人员和指挥人员需持有特种作业证上岗,按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要求正确使用,严禁违章作业。4、要经常对垂直运输机具的绳索、刹车器等进行检查,确保运行正常、使用安全。严禁设备带病运行,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和更换。5、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要挂安全操作规程牌,接受施工人员的监督。6、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将机具交给非专业操作人员操作。(六)雨季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期间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台风来临前,要安排人员值班,现场各工序要停止作业,做好相应防护及加固措施。2、强降雨时,要注意检查降水井,水沟是否阻塞及抽水泵是否有故障,将雨水及时排出场外。3、加强施工电缆、电线的检查加固,对台风暴雨期间不使用的电器设备,将其电源全部切断,并采取防雨措施。4、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机电设备要有防雨防淹措施。机动电掣箱要有防雨措施,漏电保护装置要安全可靠。5、在混凝土浇筑时,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雷雨突袭,保证砼连续浇捣顺利进行,施工现场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彩条塑料布,作为覆盖刚浇筑砼和机具使用。当雨下大时,应在规范规定可留施工缝的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停止砼的浇筑。6、现场四周及道路、仓库和机棚要做好排水,防止受淹。对现有水沟进行清疏。7、风雨过后应对电源线路、电气设备等设施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固并经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七)安全检查、整改隐患的措施1、安全检查标准:为使施工现场科学地评价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6J59-89)进行检查。2、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的规定:(1)班组每天进行班前活动,由班长或安全员传达施工员的安全技术交底,作好当天工作环境的检查,并作好记录。(2)项目经理每周对本项目作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要落实责任人,发出整改通知,落实整改时间,定期复查,对整改不力的作罚款处理。(3)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施工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公司质安科发出整改通知单,由项目经理签收,限期整改,届时项目经理将书面汇报整改情况,如无正当理由而又拒不整改的,项目经理将受处罚。(4)公司有关部门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业绩进行记录考评,列入当事人档案之中。(八)施工安全事故的处理1、编制项目部事故应急预案,发生各类施工安全事故时,立即按预案要求采取抢救措施。2、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项目部负责人和公司负责人。3、公司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事故应当及时报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4、发生伤亡事故后,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如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5、对事故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详见应急预案)。6、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处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九)事故调查的程序

事故发生事故发生事故的报告现场抢救、保护事故的分析人员的处理事故报告撰写事故材料归档企业内部报告企业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调查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事故过程的调查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设备损失情况调查事故事实材料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分析事故预防措施分析事故善后处理事故责任者处理 事故调查程序图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预警应急方案的宗旨是“以防为主,应急为辅”。“以防为主”是指防患于未然,施工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评估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种原因,订立对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应急为辅”是指编写事故应急措施方案,若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了突发性的质量、安全事故,现场指挥人员将按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的指引采取应急措施,把人员、财产的损失减至最少。(一)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1、应急处理指挥小组机构图注:(1)根据法令,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时,任何员工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参与抢险救灾,都要服从组织者的命令、指挥和调动。(2)当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内有关规定,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任何人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保护现场。(3)当事故发生在项目现场,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马上组织抢险、排险、救援和派员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有关领导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长:丁昌银副组长:黄平宇、黎丁、李桂平、曾林荣杂工班注:(1)根据法令,当发生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时,任何员工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参与抢险救灾,都要服从组织者的命令、指挥和调动。(2)当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内有关规定,必须保护好事故现场,任何人都有权利、责任和义务保护现场。(3)当事故发生在项目现场,该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必须马上组织抢险、排险、救援和派员保护现场,并立即上报有关领导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长:丁昌银副组长:黄平宇、黎丁、李桂平、曾林荣杂工班雷大阳铁工班陈江木工班林理宝瓦工班李先富桩队雷剑辉综合部:林超辉材设部:陈友华计划部:李虹桥邓程元电工班李碧年宋陈明后勤黄胜明周群英工程部:王伟贤秦健新阮浩明李润年李信明

2、应急处理指挥小组成员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人员按无危险途径进行疏散逃生(具体由基坑南北两边中部的逃生梯进行撤离),保护事故现场,设危险区域,设专人监护,挂设危险警示标志。(2)项目副经理: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报警(可采用电话、手机等通信手段),有关部门接报警后,迅速指定熟悉事故现场道路状况的人员,到路口、路段,指挥、引导各种抢救车辆进入事故救灾现场。(3)技术负责人:负责事故快报,事故调查报告等的有关上报文件的核对、盖章、复印、车辆调动使用和有关的接洽工作。(4)安全员及质检员:负责事故现场班组人员名单检查,逐一核对、登记与分类,参加调查处理工作,协助事故现场组织人员,指挥人员选择无危险途径进行疏散逃生,保护事故现场。(5)施工员: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急救,协助领导小组使用现场一切便捷车辆护送伤员,如现场没有车辆,应征用社会上其他车辆或出租车进行抢救工作,以人为本,抢救工作必须首先抢救人为主,重伤员先抢救,轻伤员后抢救,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第九人民医院,肿瘤医院)。(6)材料员:负责事故现场抢救、救灾,物资(料)、设备、设施、抢救器具、工具的发放、并要协助领导小组与有关材料、物资供应部门保持联系(如: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泵站、土方、沙、石头等材料供应部门),保证抢险物资(料)顺利到场,配合抢险工作顺利进行。(7)设备员:负责事故现场主供电设备(主配电柜、总配电开关箱),当发生火灾、坍塌、危险品爆炸,机械等重大事故时,应有条不紊立即切断总电源开关,协助领导小组迅速接驳抢救水源、消防栓,进行抢救工作。(8)资料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现场照片拍摄、组织保护事故现场,负责组织协助应急救援小组和公安机关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并要详细做好取证记录。(9)预结算成本员:负责事故现场救援资金的到位,及抢险后的结算工作。(10)综治员:负责稳定员工情绪,防止别有用心者进行煽动骚乱秩序。(11)保卫员:负责事故现场的保卫工作,事故现场未经项目部组长、副组长同意,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出入(有关上级检查单位除外)。并要做好出入登记记录,对于肆意闹事者立即驱逐出事故现场。(12)炊事员:负责事故现场后勤配合(厨房饭菜、饮用水等),要及时组织人员送到抢救现场,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饮食卫生,防止变质、变味的食物中毒。(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所有成员,工程项目部、办公室人员要密切配合应急救援工作,服从指挥。当领导小组需要某工程项目部或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参加与配合应急救援工作时,应无条件服从,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怠慢、请假。(14)一旦进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时,全体成员由责任听从指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并积极配合、协助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二)突发事故预警、应急处理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有:桩间出现涌水和流砂现象发生坍塌事故、开挖时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地下水和土壤含有毒物质发生中毒事故。1、突发事故预警措施施工前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质量、安全事故,评估可能造成事故的各种原因,制定对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⑴实行信息化监测施工落实专人进行各种基坑变形、沉降的监测,具体监测方案详见“施工监测方案”。专业监测小组及时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绘制各种变形—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汇报。项目经理部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步骤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行信息化施工。信息化施工及控制详见下图:

信息化施工及控制图信息化施工及控制图测点布置施工准备工程施工施工监测监测数据处理制定对策监测人员:王伟贤总工程师:黎丁项目经理:丁昌银下一环节施工⑵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⑶为预防附近地下水和土壤中可能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因此,在人工挖孔桩开挖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有效的防御措施:①施工现场应配备毒气探测器和防毒面具等设施,以备使用。施工人员每天进入桩孔前,应先用毒气探测器测试。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才能开始施工。②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穿着水鞋,佩带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衣物,尽量避免皮肤接触地下水和土壤。③桩孔内必须保持干爽、通风。由于挖孔桩开挖面积较小而深度较大,应在桩顶面设置抽风机,把新鲜空气送至桩孔底,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⑷应急处理指挥小组应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的值班工作,预警处理方案和各个应急部门、单位的联系电话应放置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一旦出现事故,可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到现场处理。2、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措施⑴桩间出现涌水和流砂现象发生坍塌事故的处理措施①由监测小组负责对桩孔稳定性的监测,一旦发现涌水和流砂现象,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②基坑内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撤离现场,并通知应急处理指挥小组现场处理。③施工单位应会同业主、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专家到场调查,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④若出现围护结构失稳或坍塌或造成人员伤亡的紧急情况,应根据广州市安监局颁布的《广州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广州市政府设立的“特大事故应急处理指挥中心”。⑤有关抢险应急部门负责人到场后,立即对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应急处理方案。现场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必须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应急处理。⑵开挖时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①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②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③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④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