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 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探究这一时期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课标要求:学习重难点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科技成就,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中外文化交流。重点难点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冲击的原因,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以及它们在东西方发展的不同,探讨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导入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1·概况朝代儒

学道

教佛

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阅读P42内容完成一下表格汉武帝确立正统地位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三教并行”唐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东汉末兴起,中国本土宗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盛行,并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特别提示】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2·佛教曲折发展“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佛教的危害: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国家财源、兵源和治理。影响: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二、辉煌多元的文学艺术1·文学东汉末年:建安文学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东晋:田园诗

唐朝:诗歌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南朝:骈文骈文[piánwén]: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由于南北朝在政治文化、民族风尚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北朝民歌粗犷豪放、朴素无华,南朝民歌清丽缠绵、婉转柔媚。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政治:国家的统一和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经济: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文化:教育发达,科举“以诗取士”;各民族、中外的文化交流频繁;统治者的推崇和重视;吸收前代文学艺术精华。二、辉煌多元的文学艺术2·艺术①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隋唐时期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唐代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有名二、辉煌多元的文学艺术2·艺术②绘画:魏晋南北朝:东

晋:隋

唐:成就斐然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二、辉煌多元的文学艺术2·艺术③石窟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广泛传播,石窟众多,如山西大同________、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______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莫高窟贾思勰裴秀隋唐李春三·科技朝

代人

物成

就地

位南朝北朝西晋隋朝唐朝阅读P42内容完成一下表格裴秀精确算出圆周率小数点之后第七位祖冲之李春唐高宗孙思邈贾思勰《禹贡地域图》赵州桥《千金方》《唐本草》雕版印刷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1000多年后,才被欧洲人打破中国最早发明与使用印刷术《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中国最早发明与使用火药国家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有哪些特点?①重实用,应用性强。②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③主要服务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④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药学等方面。⑤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祖冲之《齐民要术》书影《禹贡地域图》赵州桥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中国①高僧来华: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中国名僧西行取经。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唐朝的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②西行取经: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影响:◎玄奘西行路线图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四·中外文化交流2.佛教外传①鉴真东渡: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经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鉴真东渡路线图②来长安求法: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四·中外文化交流3.其他文化交流①长安都会: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②商人定居: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③对外交通:◎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四·中外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中国2.佛教外传3.其他文化交流

★合作探究:在各小组收集的相关史料基础上,探究隋唐时期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原因及深远影响?1、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高度繁荣。(2)制度先进,文化发达,成为周边国家学习的对象。(3)政策开明,文化开放,设有专门机构掌管对外交往。(4)丝绸之路畅通,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2、影响(1)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了唐朝同各国的联系。(2)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3)促进了周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亚洲中华文化圈形成。(4)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堂小结: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道教——从道家哲学思想体系中衍生出的宗教组织派别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文学艺术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艺术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祖冲之圆周率)、农学(《齐民要术》)、地理(《禹贡地域图》)隋唐时期:建筑(赵州桥)、印刷术(雕版)、火药、天文(僧一行本初子午线长度)、医学(《千金方》《唐本草》)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不复存在C.佛学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政策2.唐时,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一改之前的肩披大巾、直鼻大眼、身材粗短,姿势略显僵硬的形象,体态丰腴、姿态优美,多呈“S”形舞姿。壁画里很多大型的乐舞场面,给人“天意飞扬,满壁风动”的感受。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教主题的弱化 B.风俗画的新发展C.盛世王朝的风貌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