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水平,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促进住宅产业稳步健康发展,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3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改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13】586号)精神,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特别对建筑节能、成品住宅装饰装修、智能建筑方面的通病控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进行了修编。
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水平,规2本标准共1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基础工程、地下防水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屋面工程、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建筑工程、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验收。本标准共16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3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通病防治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建设单位对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未将通病防治措施和费用列为招标文件竞标内容,影响了通病防治工作的贯彻实施,部分建设单位随意肢解项目,特别是门窗工程肢解分包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住宅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设计单位的深度达不到要求或设计变更手续不全,影响了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开展;施工及监理单位未将各项通病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等,影响了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实效。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通病防治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4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多年来,我省各地为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制定出台了一些文件、手册、指南、导则等,对做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规范性和强制性,往往在具体执行中得不到落实,致使一些质量通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不仅导致群众投诉,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而且不利于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从我省乃至全国情况来看,很有必要编制本标准。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和规范我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有力促进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多年来,我省各地为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5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主要目标
严格贯彻实施《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重点解决住宅小区建设中质量投诉集中、群众普遍关注的住宅工程质量难点和热点问题,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全面推进通病防治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对竣工住宅工程的满意度。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主要目标严格贯彻实施《江苏省住宅工程质6质量通病防治工作重点内容
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为: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墙体裂缝、外墙渗漏、屋面渗漏、门窗渗漏、楼地面渗漏、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偏差、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玻璃、防护栏杆及扶手设置不符合要求、钢筋间距及保护层控制不当等质量通病的防治。质量通病防治工作重点内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为:7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主要措施(一)加大宣传、营造声势(二)规范主体行为、加强实体监控(三)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四)加强考核、抓好落实(五)熟练掌握《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主要措施(一)加大宣传、营造声势81总则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其他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可参照本标准规定执行。1总则1.0.1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控制住91总则1.0.3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措施和要求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家、江苏省现行相关建筑工程标准。1总则1.0.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方法、102
术语2.0.1住宅工程Residential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2.0.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Residentialengineeringcommonqualitydefect住宅工程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的缺陷。2.0.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Residentialengineeringcommonqualitydefectcontrol
2术语2.0.1住宅工程Resident112
术语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勘察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防治方法、措施和要求。2.0.4裂缝crack裂缝是指在开灯或自然光下,距检查面1m正视(天棚站立仰视),明显可见的裂纹。2.0.5划痕scratch划痕是指表面未破坏,目测观察有明显且无法清洁掉的痕迹。
2术语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勘察设计、材料、施工、管123基本规定3.0.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并不得随意压缩住宅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在组织实施中应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保证本标准的执行。3.0.2设计单位在住宅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设计措施,并将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和技术要求向相关单位交底。3.0.3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3基本规定3.0.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第一133基本规定3.0.4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3.0.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审查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技术措施符合情况。3基本规定3.0.4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143基本规定3.0.6成品住宅应符合以下要求:1.装修施工图宜在结构±0.00前完成,当装修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时,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结构修改设计方案,并报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2.成品住宅工程应先施工样板套,样板套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各责任主体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形成装修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后方可展开施工。大面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电气设备、卫生器具等应与样板套相一致;当有变更时,其品质不得低于样板套。3基本规定3.0.6成品住宅应符合以下要求:153基本规定3.建设单位应组织总承包施工单位、装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已具备成品住宅装修的工程进行交接验收,并形成书面验收意见。未进行交接验收不得进行装修施工。4.装修施工过程中和交付前,应采用覆盖、包裹、贴膜等措施,对地面、门窗等容易污染或损坏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3基本规定3.建设单位应组织总承包施工单位、装修施工单位163基本规定3.0.7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招投标文件和工程概预算,施工过程中由于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工程竣工结算中。3.0.8住宅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除执行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范》DGJ32/TJ143外,还应提供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的相关资料。3.0.9本标准检查方法除有明确要求外,涉及建筑材料的应检查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或本标准规定材料进场需复验的应检查复验报告。3基本规定3.0.7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所发生的费用应列17
4地基基础工程
质量通病控制目标1、减少沉降变形对上部建筑的影响2、避免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不符合要求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设计2、材料3、施工
4地基基础工程
质量通病控制目标18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
4.1.1
设计1
地基基础设计应明确沉降控制值(沉降和差异沉降),对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3.0.2条等规定的,必须进行变形验算,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表4.1.1的相应允许值。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1.1设19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变形特征平均值最大值沉降量(mm)150—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中、低压缩性土0.002高压缩性土0.0030.0030.004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mm)中、低压缩性土0.002l高压缩性土0.003l0.003l0.004l整体倾斜Hg≤240.0040.00524<Hg≤600.0030.00460<Hg≤1000.0020.0025Hg>1000.00150.002沉降速率(mm/d)验收标准(变形曲线逐步收敛且)高层0.06多层及以下0.100.080.12稳定标准高层0.01;多层及以下0.04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变形特征平均值20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
注: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2
同一结构单元不应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如天然地基、地基处理、摩擦桩、端承桩等),当必须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础方案时,应采取设置沉降缝等措施控制差异沉降。3
建筑物地基基础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一地基持力层上。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注21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
层数相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应设置沉降缝;确有困难的,必须设置沉降后浇带。后浇带应在主体结构封顶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可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认可后方可封堵。5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设置沉降后浇带及软土地区的建筑物,测量精度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要求,其精度不低于Ⅱ级。工程竣工验收时,沉降没有达到稳定标准的,沉降检测应继续进行。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层数相差超过22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1.2
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施工机械必须鉴定合格,计量设备应经计量标定且能保证正常工作,桩基操作工应持证上岗。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1.2施工23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2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的,若缺乏地区经验时,必须在开工前进行施工工艺试验。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fspk应按规范根据静载荷试验确定。3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压力值(电流值、锤击数)来确保进入持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钻孔(人工挖孔)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孔底沉渣(虚土)厚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入岩桩的岩性判定应由勘察单位的专业人员对每个孔底岩样进行签字确认。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2采用桩基和地基24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后,应有一定的休止期,挤土时砂土、黏性土、饱和软土分别不少于14d、21d、28d,保证桩身强度和桩周土体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被扰动土体强度的恢复。5
桩基(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按规范和相关文件规定进行桩身质量(地基强度)、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的,在扩大检测和分析原因后,由设计单位核算认可或出具处理方案进行加固处理。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4桩基(地基处25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6地下室及承台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前应清除积水、垃圾,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4。地下室顶板覆土情况应与设计工况一致。4地基基础工程
4.1沉降变形控制6地下室及承台26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2.1
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人工挖孔桩不应用于软土或易发生流砂的场地。地下水位高的场地,应先降水后施工。在有砂卵石、卵石或流塑淤泥夹层的土层中,在没有可靠措施时,不宜采用挖孔桩。2
水泥土搅拌法不应用于泥炭土、有机质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的土的处理。无工程经验的地区,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27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3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用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地段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较大拉应力的桩基工程。用作抗拔桩的管桩接头应采用相关规范及图集要求的机械连接,接头数量不超过1个,桩身纵向钢筋应直接锚入承台内。
4当桩尖位于基岩表面且岩层坡度大于10%时,桩端应有防滑措施。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328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2.2
施工1
桩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测,垂直偏差应小于0.5%;采用沉管复打时,应保证两次沉管的垂直度一致;施工中遇大块石等障碍物导致桩身(管)倾斜时,应及时予以清除或处理。2
预应力管桩进场检验时,对同一项目、同期施工的同一生产厂家、同一规格的产品,抽取数量不宜少于总节数的0.1%,且不得少于1节,对管桩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和直径,螺旋箍的直径、间距和加密区长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破损检验和见证取样抗弯试验。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29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3
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浇筑顶面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0.5m以上,水下灌注混凝土时,超灌高度不宜小于设计桩长的5%,且不得小于1.5m,混凝土浇筑应测量桩顶标高,当混凝土充盈系数异常(小于1.0或大于1.3)时,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330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2)在有承压水的地区,应采用坍落度小、初凝时间短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标高应考虑承压水头的不利影响。3)钢筋笼应焊接牢固,并采用保护块(水下混凝土每2~3m设立一层,每层3~4块)、木棍、吊筋固定,以控制钢筋笼的位置。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231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
沉管灌注桩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桩尖的强度和配筋应符合要求,拔管之前,先测量孔内深度,以防预制桩尖进入桩管。2)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土层1~1.2m/min,软土地区0.6~0.8m/min,在地质软硬层分界处,可采用停振反插。对充盈系数小于1.0的桩应全程复打。3)复打桩应采取全长复打工艺,第一次混凝土应浇到地面,复打拔管后,应清除管壁泥土。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32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5
钻孔灌注桩1)护筒底部应安放在不透水层并保证稳定。2)泥浆护壁钻孔桩在钻进过程中及清孔前,应在泥浆顶部和孔底分别测量泥浆性能,泥浆比重一般为1.1~1.3,在卵石、砂卵石或塌孔回填重钻孔时,应为1.3~1.5;钻进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内的水头高度高于地下水位1~2m以上。3)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和沉渣仪分别测量孔径和沉渣厚度,数量均不少于总桩数的10%;挤扩桩成孔后,应采用井径仪全数检查扩径尺寸。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533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泥浆护壁钻孔桩二次清孔后1h内(嵌入遇水软化、膨胀岩中的桩基0.5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否则应重新清孔;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导管连接密封性进行水压试验,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应控制在1~6m,每次拆除导管长度不应大于5m,在每次拔管和拆除导管前,应测量导管内外的混凝土标高。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434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6
人工挖孔桩1)采用砖砌护壁时,不应干码堆砌,砌体、砌筑质量及砂浆试块的留置应符合砌体验收规范的要求,砌体与土体之间必须用M5.0以上的砂浆填实。2)持力层为泥岩等遇水软化岩层时,验孔后应采用高于桩身强度一个等级或以上,且不低于C30的干硬混凝土封底。3)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孔中积水排除干净。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串筒或溜槽,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不大于振捣棒影响深度的1.5倍,当孔中积水或帮淋水较多时,必须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635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7
水泥土搅拌桩1)施工前对局部泥炭土、有机质土、暗塘(浜)进行挖除换土,对松散填土区宜采取压实处理措施。2)计量(压力、灰浆泵入量、深度等)器具应经标定并保证正常工作。3)施工中保证供浆的连续性,控制水灰比、喷浆压力(0.4~0.6MPa)、喷浆提升速度(0.3~0.5m/min)和每米每次的喷浆量并专人记录;因故停浆时,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时提升喷浆。4)在基础和水泥土桩之间应设置200-300mm的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级配砂石等,褥垫层的夯填度不应大于0.9。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736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8
桩基(地基处理)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机械行走路线,避免压坏(偏)已施工的桩基等;表层土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机械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在表层采取铺垫等压实处理措施。4地基基础工程
4.2桩身质量(地基处理强度)控制837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1、减少防水混凝土结构开裂、渗漏2、减少柔性防水层空鼓、裂缝、渗漏水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设计2、材料3、施工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38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5.1.1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2地下室墙板应采用变形钢筋,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设计应明确地下室墙板水平钢筋设置的位置。对水平断面变化较大处,宜增设抗裂钢筋。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539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3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平面形状、荷载、地质变化等,合理设置变形缝(诱导缝)和后浇带。4地下工程的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施工缝、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设计文件中应有细部构造详图。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340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5.1.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2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并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541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3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台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混凝土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坍落度损失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可加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加减水剂,但混凝土二次搅拌时严禁加水。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342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4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板面应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排除泌水,进行二次收浆压实。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水平构件表面宜采用覆盖养护方式;竖向构件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带模养护结束后继续养护的方式宜采用喷涂养护液方式。5地下防水工程
5.1防水混凝土结构裂缝、渗漏控制4435地下防水工程
5.2变形缝渗、渗漏控制
5.2.1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优先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措施。5.2.2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5地下防水工程
5.2变形缝渗、渗漏控制
5.2.1445地下防水工程
5.2变形缝渗、渗漏控制
5.2.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埋式止水带应固定牢固,埋设位置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2严禁在止水带的中心圆环处穿孔,避免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3橡胶止水带接长时,宜采用热压焊接方法。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m以外搭接。5地下防水工程
5.2变形缝渗、渗漏控制
5.2.3455地下防水工程
5.3施工缝渗漏控制5.3.1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5.3.2模板支设前,应将施工缝表面松散混凝土、浮浆凿除,并清除杂物,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5地下防水工程
5.3施工缝渗漏控制5.3.1防水混465地下防水工程
5.3施工缝渗漏控制5.3.3防水混凝土浇筑前,应再次检查施工缝是否清理干净。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时应先铺设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5.3.4金属止水带宜折边,连接接头应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拐角处应离开拐角1m以外搭接。5地下防水工程
5.3施工缝渗漏控制5.3.3防水475地下防水工程
5.4后浇带渗漏控制5.4.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后浇带构造措施,并设计构造详图:1)地下室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下设置抗水压垫层,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设置附加保护层构造。2)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2设计文件应明确后浇带封闭条件。5地下防水工程
5.4后浇带渗漏控制5.4.1设计485地下防水工程
5.4后浇带渗漏控制5.4.2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5.4.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浇带两侧接缝应符合施工缝处理的相关规定。2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落入杂物和损伤外贴止水带。3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5地下防水工程
5.4后浇带渗漏控制5.4.2后浇带应49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5.5.1设计1应选用耐久性和延伸性好的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作地下柔性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应设置在迎水面。2在转角处、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应设附加防水层。3柔性防水层外侧应设置保护层。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5.5.1505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5.5.2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洁净、干燥,如有污物、油渍等,应洗刷干净、晾干后方可施工。2柔性防水层施工期间,地下水位应降至垫层300mm以下。3防水卷材施工前,先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5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5.5515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4地下室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防水涂料应薄涂多遍成活。5地下室四周回填土施工过程不得损坏柔性防水层及保护层,回填土应按照本标准第4.1.2条第6款的要求施工。5地下防水工程
5.5柔性防水层空鼓、渗漏控制4526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1、减少砌体裂缝2、砌体标高、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控制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设计2、材料3、施工6砌体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53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
6.1.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采用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时,伸缩缝间距不大于32m;有保温隔热及构造措施的砌体房屋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应大于50m。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1.1设计应54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
2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其他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2顶层和底层应设55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3顶层门窗洞口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应小于600mm或锚入构造柱内。4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抹灰砂浆。5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3顶层门窗洞口采用56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7砌体结构工程中,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300mm。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洞口宽度大于2m57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8混凝土结构工程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外,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墙体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但采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及烧结空心砖等砌体材料时,预留的门窗洞口宽度大于1500mm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8混凝土结构工程填58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9当使用石膏砌块作为内隔墙体时,内隔墙体的抗震构造要求应满足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墙体的抗裂措施(如构造柱、腰梁、表层抹面等)执行《石膏砌块内隔墙》(04J114-2标准图集)、《石膏砌块砌体技术规程》(JGJ/T201)和《石膏砌块内隔墙应用设计》(苏J/T46)。10除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砖、烧结空心砖外的顶层填充墙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增强网等措施。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9当使用石膏砌块作为59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1.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石(屑)粉和海砂。2砌筑砂浆宜优先使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设计和现行标准相关规定。加气混凝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1.2材料应符60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3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4石膏砌块在满足《石膏砌块》(JC/T698)标准的同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含水率不大于8%,软化系数不小于0.6,潮湿环境不小于0.90,断裂荷载不小于5.0kN。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3蒸压灰砂砖、粉煤61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1.3
施工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4d以后,优先采用水平塞方方法将其塞紧嵌实。2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3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边交接处的竖向灰缝两侧,砌筑时应用抽缝条勒出15~20mm深的槽口,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2.5水泥砂浆嵌实。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6.1.3施工62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4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5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6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7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63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8
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9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8宽度大于300m64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10施工洞、脚手眼等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砌体工程
6.1砌体裂缝控制10施工洞、脚手眼等656砌体工程
6.2砌体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6.2.1门窗框安装前,应弹出门窗洞中心线,认真复核洞口尺寸,若有偏差及时处理。施工预留门窗洞时,应增加装饰面层厚度的尺寸。当门洞两侧地面有高低差时,应以高地面为计算高度。6.2.2装饰施工前,应弹出轴线、标高控制线,并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发现超标时,应及时进行处理。6砌体工程
6.2砌体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6.2666砌体工程
6.2砌体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6.2.3室内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净高度为:±20mm。2室内方正与垂直线偏差小于0.3%,且小于15mm。3楼板水平度:5mm/2m。6砌体工程
6.2砌体标高、轴线等尺寸偏差控制6.267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7.1.1
设计1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90mm。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7.1.168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3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阳台挑出长度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板面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高层建筑阳台的转角柱必须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69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4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630MPa及以上带肋高强钢筋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未设置双层双向钢筋板块的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4建筑物两端70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5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抗温度收缩钢筋,洞口削弱处应每边配置附加钢筋,上下层钢筋数量不宜少于2φ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5在现浇板的71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6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大于等于400mm、宽度大于等于3000mm时,应配抗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6室外悬臂板72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每侧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7.1.1-2所示。图7.1.1-2(hw≥450mm时)
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梁腹板高度h73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8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的间距宜≤150mm。9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8钢筋混凝土现74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2材料1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1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2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4预拌混凝土交货时应检查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要求。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2材料75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3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质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3模76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4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和支撑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根据工期要求,工程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确保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后浇带的支撑拆除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明确要求时,应待后浇带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4施77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2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现浇的阳台、雨蓬等悬挑板负弯矩钢筋部位,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的钢筋间隔件,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不应位移。
3现浇板内预埋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若预埋管线上部没有上层钢筋网片时,则应沿预埋管线长度方向增设φ6@10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2严格控制现78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
4钢筋混凝土现浇楼(屋)面板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不应移位、变形。
5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宜采用平板振动器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且宜采用机械磨光机抹平。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4钢筋混79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6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施工缝下口宜设置预埋工具式螺母等措施,接茬处应平整光滑,不开裂;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一块约200mm宽的可抽拉式活动模板。7后浇带的位置和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混凝土宜采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时,其两侧混凝土龄期不应少于60d。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6施工缝的位80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5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1)根据气候条件,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每次淋水应有书面记录。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3)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淋水。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生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7混凝土结构工程
7.1混凝土结构裂缝7.1.5混凝土81
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
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3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2对掺82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控制7.2.1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内隔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用钢筋内隔件应用技术规程》JGJ/T219的要求,不得使用石子、砖块、木块等作为间隔件。7.2.2 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间隔件安放后应进行保护,不应使之受损或错位。作业时应避免物件对钢筋间隔件的撞击。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要求。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控制7.2.83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采用混凝土、塑料或钢筋支架间隔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φ6分布筋时,不大于500mm;当采用φ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时,可采用混凝土或金属间隔件作支架。间隔件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当板厚h不大于200mm时,间隔件可用φ10钢筋制作;当板厚h介于200mm~300mm时,间隔件应用φ12钢筋制做;当h大于300mm时,制作间隔件的钢筋应适当加大。7混凝土结构工程
7.2混凝土保护层偏差2当板面847混凝土结构工程
7.3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控制7.3.1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7.3.2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控制线标识应清楚。监理单位应对其进行复核。7.3.3模板支撑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柱模板的垂直度进行吊线校正,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7混凝土结构工程
7.3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857混凝土结构工程
7.3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控制7.3.4混凝土楼板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6延长米内设置不少于一处。7.3.5楼(地)面水平结构构件施工完成后,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建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7.3.6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根据施工方案采取下密上疏的原则布置对拉螺栓。7混凝土结构工程
7.3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868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8.3楼梯踏步尺寸偏差控制8.4厨、卫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质量通病控制措施设计材料施工8楼地面工程质量通病控制目标87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1.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1:2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面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2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细石混凝土面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88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1.2
材料1
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2
选用中、粗砂,含泥量≤3%。3
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粒径不大于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2/3;石子含泥量应≤1%。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89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1.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面层混凝土或铺设水泥砂浆前,光滑的基层表面宜凿毛或铺设时批、刷界面剂。基层表面应粗糙、洁净,并提前浇水湿润,待内潮面干时铺设面层材料。2严格控制水灰比,用于面层的水泥砂浆稠度应≤35mm,用于铺设地面的混凝土坍落度≤30mm。3水泥砂浆面层应边铺砂浆边抹压均匀,并用短杠刮平;混凝土面层浇筑时,应采用平板振捣器或辊子滚压,面层应密实,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890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4掌握和控制压光时间,终凝前至少抹平压光两次。5地面面层施工24h后,应进行养护,并对成品进行保护,连续湿润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8楼地面工程
8.1水泥楼地面起砂、空鼓、裂缝控制491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8.2.1楼梯踏步阳角处应增设护角。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8.292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8.2.2楼梯踏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踏步抹面(或抹底糙)前,应将基层清理干净,并充分洒水湿润。2抹砂浆前应先刷一度素水泥浆或界面剂,并随刷随抹。3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抹面工作应分层进行,每次抹砂浆厚度应控制在10mm之内。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8.293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4踏步平、立面的施工顺序应先抹立面,后抹平面,使平立面的接缝在水平方向,接缝应搓压紧密,踏步阳角宜抹成小圆角。5抹面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湿润养护天数不少于7d,养护期间应禁止行人上下踩踏。工程竣工验收前,宜用木板或角钢置于踏级阳角处保护,阳角不应被碰撞损坏。8楼地面工程
8.2楼梯踏步阳角开裂或缺损控制4踏948楼地面工程
8.3楼梯踏步尺寸偏差控制8.3.1楼梯、踏步结构施工时应留有面层装饰量。控制好楼梯平台、踏步处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间差值。8.3.2面层装修时,应控制好楼面面层标高和休息平台面层标高,带双斜线等分楼梯踏步的高宽尺寸,使相邻踏步高差小于10mm。8楼地面工程
8.3楼梯踏步尺寸偏差控制8.3.1958楼地面工程
8.4厨、卫间等有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8.4.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卫生间、浴室、厨房、设有配水点的封闭阳台、不封闭阳台等和其它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均应进行防水设计。2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强度等级不低于C20、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标高降低至少20mm以上。8楼地面工程
8.4厨、卫间等有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968楼地面工程
8.4厨、卫间等有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8.4.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2PVC管道穿过楼面时,宜采用预埋接口配件等方法。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2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管周进行24h蓄水试验,不渗不漏后再做防水层。8楼地面工程
8.4厨、卫间等有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978楼地面工程
8.3厨、卫间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5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的排水坡度为1%~1.5%,地漏口应比相邻地面低5mm。6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不渗不漏为合格。8楼地面工程
8.3厨、卫间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988楼地面工程
8.3厨、卫间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控制7烟道根部向上300mm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8卫生间墙面应用防水砂浆分2次刮糙。8楼地面工程
8.3厨、卫间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渗漏水99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8.5.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基土的压实系数。2软弱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应根据土质情况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与处理,使其符合建筑地面的要求。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8.5.1100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3混凝土垫层或面层中。宜在顶面下20mm处配置钢筋直径为4mm~8mm,间距为100mm~200mm的双向钢筋网。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3混凝土101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8.5.2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垫层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地基上。地面垫层下的填土应选用砂土、粉土、粘性土及其它有效填料,不得使用过湿土、淤泥、腐植土、冻土、膨胀土及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土,填土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8.5.2102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2地面基土回填时的含水量应为最优含水量,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取样做密实度实验,压实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8楼地面工程
8.5有基土地面沉陷、裂缝控制2地面103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自保温外墙抹灰宜设底层、中层、面层;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厚度大于10mm时,应设两层。2自保温外墙抹灰的底层、中层和外墙外保温的抹灰基层应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混凝土或烧结砖时,应采用1:3或强度等级为M15的聚合物防水砂浆;当抹灰基层为轻质砌体时,应采用1:1:6或强度等级为M7.5的聚合物防水混合砂浆。3抹灰面层应设置分格缝,分格缝宜设置在混凝土柱、梁处。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104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2%,细度模数不小于2.5。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2抹灰层超厚铺贴的钢丝网片的网孔应不大于15x15mm,网筋直径不小于1.0mm。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105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混凝土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补平。2)粉刷或化学毛化前,均应清除基层污物,并提前浇水湿润。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9.1106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3)混凝土基层应采用人工凿毛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轻质砌块基层应采取化学毛化或满铺网片等措施来增强基层的粘结力。4)外墙脚手洞及孔眼应分层塞实,并在洞口外侧粉刷一道防水增强层。5)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应铺设抗裂钢丝网或耐碱纤维网,与各基体间的粘结宽度不应小于150mm。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控制3)107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2外墙抹灰厚度超过10mm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宜为7~8mm。3每一层抹灰前,应对前一层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空鼓应铲除重粉,只裂不空应用水泥素浆封闭)后才进行;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d;各抹灰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应设置在混凝土梁、柱中部;达到冬季施工条件时,不应进行外墙抹灰施工。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2外墙1089装饰装修工程
9.1
外墙空鼓、开裂、渗漏4抹灰层总厚度在35mm~50mm(含基层修补厚度)时,应采用铺贴钢丝网片的措施,且固定网片的固定件锚入混凝土基体的深度不应小于25mm,其他基体的深度不小于50mm;抹灰层总厚度超过50mm时,应由设计单位提出加强措施。5外窗台向外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10%;腰线的排水坡度不应小于5%,外挑板的排水坡度不小于2%,且靠墙体根部处应抹成圆角;滴水槽的宽度、深度不应小于10mm;当粉成滴水线时,滴水线宽度不小于20mm,下挂高度不小于12mm,并抹成鹰嘴式。9装饰装修工程
9.1外墙空鼓、开裂、渗漏4抹灰1099装饰装修工程
9.2
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9.2.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轻质墙体应采用1︰3︰9或强度等级为M5.0的混合砂浆打底,1︰1︰6或强度等级为M7.5的混合砂浆抹面。2轻质墙体的抹灰表层宜整铺一道抗裂耐碱纤维网。9.2.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抗裂耐碱纤维网的断裂强力不小于750N/50mm,每平米不小于130g。9装饰装修工程
9.2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9.2.1109装饰装修工程
9.2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9.2.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处理应符合9.1.3条第一款的规定。2管线暗敷和线盒等已安装结束,且开凿的槽口已按规定铺贴抗裂网后才能进行内墙抹灰。3应分层贴灰饼,并按分户验收要求控制好室内空间尺寸。9装饰装修工程
9.2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9.2.1119装饰装修工程
9.2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4内墙抹灰厚度超过10mm时,应分层进行,面层应待底层抹完2天后进行。5轻质内墙面层抹灰后应立即铺贴抗裂耐碱纤维网,并将耐碱纤维网均匀压入砂浆内,不得露出网筋,两网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0mm。9装饰装修工程
9.2内墙抹灰空鼓、开裂控制4内墙112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9.3.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防水要求的房间,现浇混凝土基层应选择直批腻子的做法。即先批两遍聚合物普通水泥腻子,再批聚合物白水泥腻子。每遍腻子的厚度不宜大于0.5mm,总厚度不宜大于2mm。2混凝土基层采用抹灰时,应设置一道抗裂耐碱纤维网,并采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打底,1:1:6混合砂浆抹面。3木质基层应设一道镀锌钢丝网片,并采用1:1:6混合砂浆打底,宜采用掺抗裂纤维的1:1:6混合砂浆抹面。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9.3.1113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9.3.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碱纤维网应符合9.2.2条的规定。2钢丝网的网孔不大于6x6mm,网筋直径不应小于0.5mm。3抗裂纤维的长度宜为15~25mm。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9.3.2114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裂缝、脱落9.3.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层处理应符合9.1.3条第一款的规定。2批腻子前应将局部外露的钢筋头、钉头和铅丝头等易泛锈点凿除,并凹入混凝土表面内不小于5mm,点刷防锈漆后再修补平整。当每间顶棚易泛锈点超过5个点时,应满贴一层耐碱纤维网。3混凝土基层为抹灰天棚时,应待底层抹完2~3天后,用聚合物水泥浆铺贴抗裂耐碱纤维网,再抹面层。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裂缝、脱落9.3.3施工应符115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4木基层上铺贴钢丝网时应用薄金属片钉压牢固,钉距不大于400mm。5抗裂纤维混合砂浆应搅拌均匀,纤维应充分分散开。9装饰装修工程
9.3顶棚抹灰裂缝、脱落控制4木基116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1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组合窗拼樘料应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并应选择插接式拼樘料,插接深度不小于10mm。2宜选择带附框的外窗。当选择无附框的外窗时,应设置带排水坡度的现浇混凝土窗台板(梁),向外的排水坡度不小于2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5;窗台板纵向钢筋不小于3φ8,窗台梁纵向钢筋不小于4φ10。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117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2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附框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2窗框与洞口间的嵌缝密封材料应为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3密封胶条应选择耐候性和弹性好的三元乙丙橡胶条、硅橡胶条等材料。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118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3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斜窗台板(梁)应一次浇筑成形,振捣密实,向外的排水坡度符合9.4.1条第二款的规定。2无附框的窗框安装,应采用先粉内框、后装窗框、再粉外框的施工工艺,且窗台处应粉成直径不小于15mm的圆角。3组合窗拼装时,应带胶承插拼接,溢出型材表面的胶液应即时清理干净。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9.4119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4拼樘料应左右或上下贯通,并锚入窗洞口的预留孔内,锚入深度不小于30mm;也可采用连接角码来固定拼樘料的两端。5窗框安装应采用专用镀锌钢片连接固定,镀锌钢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从距转角150mm处开始设置,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严禁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窗框。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4120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6附框安装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7施打发泡剂时,洞口预留缝隙(窗台除外)应干净干燥后,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溢出框外的发泡剂应在结膜前塞入缝隙内,防止发泡剂外膜破损,影响防水效果。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6121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8外墙装饰面层与窗框之间应留5mm宽的打胶槽口;装饰面为抹灰层时,应贴“⊥”型塑料条做打胶槽口。9打胶面应清理干净干燥后方可施打,严禁将硅酮耐候密封胶施打在涂料面层上。9装饰装修工程
9.4外窗气密性不良、渗漏控制8122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9.5.1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9.5.2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杆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的材料,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受日晒雨淋的地方,不得选用木材和易老化的复合塑料。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3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1)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1.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1.2mm。当栏杆直线长度大于4m时,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2.0mm。
2)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2.5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2.0mm。
3)铝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2.0mm,一般杆件不宜小于1.4mm。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4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2栏杆高度及立杆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1)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05m,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1.1m,楼梯梯段栏杆和落地窗围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0.9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2)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大于0.11m。采用非垂直杆件时,必须采用金属密网、板材等有效的防止儿童攀爬措施。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5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3砌体栏杆压顶应设计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结构和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不小于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0。4采用栏杆玻璃时应使栏杆玻璃两对边嵌固或四边嵌固;采用点支承固定时,每片玻璃不少于四个固定点。5栏杆玻璃应选用钢化玻璃或钢化夹层玻璃,其厚度不应小于12mm;当临空高度大于等于5m时,应选用钢化夹层玻璃。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6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6 固定栏杆的预埋件、后置埋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立柱、扶手等主要受力杆件的预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4mm,长宽不小于80mm,锚筋直径不小于6mm,长度不小于100mm,锚筋端部为180度弯钩,每块埋件不少于4根锚筋。2)后置埋件钢板厚度不小于4mm,长宽尺寸为80x60mm,膨胀螺栓直径不小于10mm,每块后置埋件不少于两颗。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7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9.5.3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金属密网的孔眼不大于20mm,网筋直径不小于1.5mm,并应是热镀锌网或不锈钢网等。2防攀爬的有机玻璃或工程塑料板厚度不应小于4mm,钢化玻璃不应小于6mm等。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1289装饰装修工程
9.5栏杆高度、间距、连接固定、耐久性控制9.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安全在我心主题班会
- 双11节产品活动策划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 幼儿园语言活动:小猴请客
- 2025防水工程承包合同模板
- 2025关于合同预算人的承诺书
- 设计并改进前台接待流程的计划
- 妇产科护士守护新生命
- 教育行业在小红书的品牌建设方法论
- 美容产品采购心得体会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寒假课内预习重点知识默写练习
- 艺术品捐赠协议
- 网络安全系统运维方案
- 2024年标准沟渠回填工程承包协议版B版
- 2024年专用:物业安全管理协议3篇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政府采购业务培训》课件
-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培训2024
- 网络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通信线路维护安全培训
- 专业微信小程序开发协议范例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