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描写齐桂红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心理描写齐桂红心理描写齐桂红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长岭二中齐桂红2)835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指导,应该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通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自主性阅读学习策略。一、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一文时,有学生质疑:阿廖沙的母亲为什么“身子直得像一根弦”?这时,我一定会鼓励孩子们去读高尔基的原著小说《童年》,只有通读整本书才会全面地了解高尔基的每一句话。再比如有学生质疑:“既然阿廖沙把外祖母当做朋友,为什么还把这位老人描写得像一只大猫,一点都不美。要是我,我会把自己的外祖母描写成一位美丽的仙女。”这一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一时无言以复。但是,马上就有学生说:“他是个孩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孩子描写人物的语言一定是最真实、最有意思、最特别的。立刻,我就充满激情地赞美了学生的理解力。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里的孩子们的语言:“辩日”的两小儿的“孰为汝多知乎”?展示了孩子的敏锐的观察力,彰显了孩子的可爱纯真;《皇帝的新装》里的说真话的孩子又是多么勇敢!瞧,因为学生们有了问题,产生了疑问,课堂上才会有对文本的更深入更细致的品读,这在无形中促使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虽然学生的自主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体现。但如果完全以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就可能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散漫无序,不利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因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线串珠。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抓住一点学懂学透。不妨用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称为“一线串珠”。有位特级老师在上《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没有零问、碎问,而是以一个主问题——“孔乙己与酒”或“孔乙己与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效果特好。笔者在上《散步》时,在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之后,只提了一个问题——这一家四口,你最喜欢谁,请说说理由。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亲近文本,细读表现人物的每一个句子,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体会。看似没有讨论文章的主旨、没有研读文章的写法、没有学生们的提问,其实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会发现这些全部都包含在主问题里了。铺设情景。好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给学生搭建一个思维平台,便于学生打开思路,自主探究。如在教授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短文时,通常要提出这么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陋室”陋不陋?“陋室”的不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等等。虽然通过思考,也能体会出这篇短文的构思和中心,但未免显得呆板,不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养成。如果利用背景知识,巧设情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得到充分的落实。《陋室铭》写于其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之时,当地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百般刁难,致使他屡次迁居,居住环境越来越简陋,因此作此篇以明志。利用这个背景材料,全文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当地知县本为刁难刘禹锡,为什么刘禹锡的这篇短文却让知县十分生气而又无可奈何?”情境的铺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热情,回答既涉及到陋室不陋的几个方面,又从中领会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情操和不折不屈的倔强个性。身临其境。要使问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就要变换角度,用移情的手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连续学习《活版》和《核舟记》这两篇文言文时,因为有许多文言文的字、句的翻译,枯燥无趣,学生容易倦怠。此时如果在教室搭建一个小舞台,让学生们上台动手做一做,演一演,其他同学依据文本,评选本班奥斯卡最佳表演奖或者是依据文意给演员挑毛病,这样一来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有了热情,难懂的字句,难背的古文,都会变得有趣而又简单。二、创设活动情境的策略独立主动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推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甚至爆出创新的火花。下面就以相对枯燥的说明文的教学进行一些举例和说明。(一)模拟各种职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文言文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约定俗成的文言文翻译,让学生们排斥学习,很明显,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如学习现代文高涨。如果教师能从中学生喜模仿、爱游戏的心理出发,设置恰当的活动情境,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形成主动的学习状态。为此,让学生模拟各种职业人物,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笔者一是避开了翻译,二是模拟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栏目,进行了一次记者的采访活动。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桃花源里的村民。记者向这里的村民提问,请村民们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巧妙轻松地解决了字句的翻译。设计游戏,于娱乐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是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平实、生动、准确的特点,老师们常常采用训练的方式,效果虽然不错,但其过程的呆板、枯燥却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也让老师不堪其累。如果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可以说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云识天气》的语言生动、活泼,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特点,笔者组织了一个名为“云的接龙”的游戏。请学生分别担任“卷云”“积云”“高积云”等角色,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和天气的关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泼的形式使本来枯燥的语言教学变得有趣起来,便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如有的学生在讲到“霞”及“霞和天气的关系”时,用拟人的修辞,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语言创造:“……当你看见我早起‘晨练’的日子里,你可千万不要出去旅行,因为会有阴雨天气等着你;而如果你在傍晚看见我出来‘散步’,你可以放心地出门游玩,因为那表明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晴好。”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什么是生动的说明语言。(二)以表演的形式进行知识反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简单呆板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思维,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则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产生创新的火花。表演这一活动模式,既可以满足初中生较强的表演欲,又给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向沙漠进军》一文,结构严谨,内容平实,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我在教学中穿插了这么一个活动:请学生想办法演示“什么是阵地战”“什么是防护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马上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有的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有的学生请同学帮助自己表演——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显现了出来:用人来充当风、沙粒、防护林,直观而形象。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其中最主要为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6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对科学认识发生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1.探究教学理论的产生背景1.1社会背景: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就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为适应这种社会现实,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源于美国,继之响遍世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J.Schwab1909-)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ofScience1.2思想渊源: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或事物。施瓦布则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从理论方面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性;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2.探究教学理论内涵2.1探究教学的概念: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美国教育中实施探究思想的两个突出的典范是:2.2探究教学的结构: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一程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2.3探究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2.3.1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2.3.2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2.3.3探究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理科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探究教学力求通过活动的过程引出观察与解释,数据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差别来。BSCS中就用了许多对科学本质作尝试性说明的论述,如:“我们不知道……”,“我们还未能发现这是怎样发生的。”“关于这一情况的证据是矛盾的。”等等。它用了称作“探究记叙”的语言来代替浮夸的结论,它描述了生物学探究的过程。“科学事实”也不再作为事实本身的结果来学习,而是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经过选择后引出的要素。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科学概念。心理描写齐桂红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心理描写齐桂1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长岭二中齐桂红心理描写2心理描写-课件3心理描写-课件4心理描写-课件5心理描写-课件6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和联想等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心理描写,是对人7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想着这些又不由自主地为自己平时的表现后悔起来。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8夜幕再次降临,老人精疲力尽。它不会这么大吧?不会的!它就是那么大,大得出乎老人的意料。我只有这一次机会,这是生死决斗,不是我叉死它,就是它撕碎我!老人与海海明威夜幕再次降临,老人精疲力尽。9期待已久的语文成绩终于出来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想着这些又不由自主地为自己平时的表现后悔起来。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思考:怎样用“自己对自己讲话的方式”把“后悔”和“紧张”表现出来呢?期待已久的语文成绩终于出来了,老师10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示例11心理描写-课件12心理描写-课件13心理描写-课件14心理描写-课件15心理描写-课件16心理描写-课件17心理描写-课件18心理描写-课件19心理描写-课件20心理描写-课件21心理描写-课件22心理描写-课件23心理描写-课件24心理描写-课件25心理描写-课件26心理描写-课件27心理描写-课件28心理描写-课件29心理描写-课件30心理描写-课件31心理描写-课件32心理描写-课件33心理描写-课件34心理描写-课件35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36心理描写齐桂红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心理描写齐桂红心理描写齐桂红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长岭二中齐桂红2)835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指导,应该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通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觉自主化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探索自主性阅读学习策略。一、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一文时,有学生质疑:阿廖沙的母亲为什么“身子直得像一根弦”?这时,我一定会鼓励孩子们去读高尔基的原著小说《童年》,只有通读整本书才会全面地了解高尔基的每一句话。再比如有学生质疑:“既然阿廖沙把外祖母当做朋友,为什么还把这位老人描写得像一只大猫,一点都不美。要是我,我会把自己的外祖母描写成一位美丽的仙女。”这一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一时无言以复。但是,马上就有学生说:“他是个孩子!”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是?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孩子描写人物的语言一定是最真实、最有意思、最特别的。立刻,我就充满激情地赞美了学生的理解力。与此同时,我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里的孩子们的语言:“辩日”的两小儿的“孰为汝多知乎”?展示了孩子的敏锐的观察力,彰显了孩子的可爱纯真;《皇帝的新装》里的说真话的孩子又是多么勇敢!瞧,因为学生们有了问题,产生了疑问,课堂上才会有对文本的更深入更细致的品读,这在无形中促使学生爱上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虽然学生的自主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重要体现。但如果完全以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就可能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散漫无序,不利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因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线串珠。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应尽量避免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抓住一点学懂学透。不妨用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称为“一线串珠”。有位特级老师在上《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没有零问、碎问,而是以一个主问题——“孔乙己与酒”或“孔乙己与偷”,“牵一发而动全身”,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效果特好。笔者在上《散步》时,在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之后,只提了一个问题——这一家四口,你最喜欢谁,请说说理由。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亲近文本,细读表现人物的每一个句子,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体会。看似没有讨论文章的主旨、没有研读文章的写法、没有学生们的提问,其实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会发现这些全部都包含在主问题里了。铺设情景。好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给学生搭建一个思维平台,便于学生打开思路,自主探究。如在教授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短文时,通常要提出这么几个问题给学生思考:“陋室”陋不陋?“陋室”的不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等等。虽然通过思考,也能体会出这篇短文的构思和中心,但未免显得呆板,不易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养成。如果利用背景知识,巧设情境,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得到充分的落实。《陋室铭》写于其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之时,当地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百般刁难,致使他屡次迁居,居住环境越来越简陋,因此作此篇以明志。利用这个背景材料,全文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当地知县本为刁难刘禹锡,为什么刘禹锡的这篇短文却让知县十分生气而又无可奈何?”情境的铺设,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热情,回答既涉及到陋室不陋的几个方面,又从中领会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生活情操和不折不屈的倔强个性。身临其境。要使问题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就要变换角度,用移情的手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连续学习《活版》和《核舟记》这两篇文言文时,因为有许多文言文的字、句的翻译,枯燥无趣,学生容易倦怠。此时如果在教室搭建一个小舞台,让学生们上台动手做一做,演一演,其他同学依据文本,评选本班奥斯卡最佳表演奖或者是依据文意给演员挑毛病,这样一来一定会大大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有了热情,难懂的字句,难背的古文,都会变得有趣而又简单。二、创设活动情境的策略独立主动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推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设置一些活动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点燃学生的思维之火,甚至爆出创新的火花。下面就以相对枯燥的说明文的教学进行一些举例和说明。(一)模拟各种职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文言文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约定俗成的文言文翻译,让学生们排斥学习,很明显,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不如学习现代文高涨。如果教师能从中学生喜模仿、爱游戏的心理出发,设置恰当的活动情境,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形成主动的学习状态。为此,让学生模拟各种职业人物,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笔者一是避开了翻译,二是模拟中央电视台“时空连线”栏目,进行了一次记者的采访活动。教师扮演记者采访桃花源里的村民。记者向这里的村民提问,请村民们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巧妙轻松地解决了字句的翻译。设计游戏,于娱乐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是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平实、生动、准确的特点,老师们常常采用训练的方式,效果虽然不错,但其过程的呆板、枯燥却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也让老师不堪其累。如果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体验,可以说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云识天气》的语言生动、活泼,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特点,笔者组织了一个名为“云的接龙”的游戏。请学生分别担任“卷云”“积云”“高积云”等角色,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以及自己和天气的关系。“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活泼的形式使本来枯燥的语言教学变得有趣起来,便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力。如有的学生在讲到“霞”及“霞和天气的关系”时,用拟人的修辞,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语言创造:“……当你看见我早起‘晨练’的日子里,你可千万不要出去旅行,因为会有阴雨天气等着你;而如果你在傍晚看见我出来‘散步’,你可以放心地出门游玩,因为那表明接下来的几天天气晴好。”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用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什么是生动的说明语言。(二)以表演的形式进行知识反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简单呆板的问答式教学模式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思维,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则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产生创新的火花。表演这一活动模式,既可以满足初中生较强的表演欲,又给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向沙漠进军》一文,结构严谨,内容平实,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我在教学中穿插了这么一个活动:请学生想办法演示“什么是阵地战”“什么是防护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马上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有的学生用图示的方法,有的学生请同学帮助自己表演——创新能力在这过程中显现了出来:用人来充当风、沙粒、防护林,直观而形象。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度、加速度和连锁式的变化,要求一代新人具有新的“基础学历”,其中最主要为应付变化的适应能力。6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的冲击,激起世界性的科学竞争的浪潮,对科学认识发生质的变化,振兴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技术工作者,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1.探究教学理论的产生背景1.1社会背景: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就由知识型转变到智能型,为适应这种社会现实,世界各国都先后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第一线的专家学者抨击传统的中小学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陈腐落后,同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要求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呼声源于美国,继之响遍世界。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osephJ.Schwab1909-)于1961年哈佛大学的纪念演讲中,首先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TeachingofScience1.2思想渊源: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的训练”模式,重点是帮助学生认清事实,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并形成假设以解释新接触到的现象或事物。施瓦布则试图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从理论方面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性;并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作为探究的学习。加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在“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构成学习的前提条件。2.探究教学理论内涵2.1探究教学的概念: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探究过程。通过教育的过程应该使学生认识到:1.科学知识不只是观察到的事物的简单报告;科学知识还是由原始材料缓慢地、试验性地累积而成的知识体系。2.这些原始材料、资料产生于有计划的观察和实验。3.这些实验和观察的计划是根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又产生于我们对先前的知识的总结所得来的概念。4.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5.我们的总结性概念要受到问题解决的效果的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因此,探究教学的实质就是按提出科学结论和检验科学结论的结构方式去揭示科学结论。即:要把所提出的观念和所进行的实验告诉学生,要说明由此得到的材料,还要阐明把这些资料转化成科学知识的解释。美国教育中实施探究思想的两个突出的典范是:2.2探究教学的结构: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问题解决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这一程序: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向学生提出将要调查研究的领域。学生则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是广泛多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集中于一或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根据已确认的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然后学生开始进行观察、测量、比较、分类等活动,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2.3探究教学的特点可概括为:2.3.1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入科学的学习。探究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为此,学生必须参加,如: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使之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从而提出问题,并寻求理解。他们应当用自己的想象力或组装仪器设备或使用药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分类。从而得出推论并通过测试进行推断,最后概括出结论。2.3.2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教学不是让学生“读,记”科学,而是动手“做”科学。大量地安排实验室活动是为了诱导学生研究问题,而不仅仅是举例说明课文。如BSCS所指出的:“他们(科学家)处理的问题是课文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教师创造一些情景以供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信息,在观察自然中产生问题,用不同方式作出记录,以便保存与交流,在测量、比较中学会一整套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并计划进一步行动,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随着知识的增长,将对他们提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灵感”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综合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中“瓜熟蒂落”地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究能力。2.3.3探究教学旨在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理科教学的目的――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探究教学力求通过活动的过程引出观察与解释,数据与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4月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押题及答案
- 精神科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借款合同范例担保人样本
- 公司转让协议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尽职调查法律服务合同二零二五年
- 土地赔偿协议书范文
- 架工班组内部承包协议
- 聘用幼师合同
- 财务顾问协议书范例二零二五年
- 厨师长聘用的协议书
- 灵活运用知识的2024年ESG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
- 黄金卷(江苏苏州专用)-【赢在中考·黄金预测卷】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
- (一模)202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政治试卷(含答案)
- 视力防控健康教育
- 太乙课堂游戏最终版
- 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平台使用手册
- 2025年杭州医学院考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骨科入科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