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1.gif)
![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2.gif)
![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3.gif)
![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4.gif)
![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c19fc53ebe64cf960ae829d3ac3b718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行为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许玉林.(.....)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组织行为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许玉林.(...
第三部分:
组织中群体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三部分:
组织中群体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概念一、什么是群体群体的概念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是不同的工作个体组成的2、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3、群体成员应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感情和情绪上的交流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第一节:概念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行为上互相影响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成员都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群体规模:2〈n〈15.(.....)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二、群体的类型1、共同作用群体、协作群体、协调群体
——按群体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分2、大群体与小群体
——按规模分3、工作群体与社会群体
——按群体作用性质分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按结构和功能分非正式群体包括:
①横向群体:组织层级相同、工作性质不同②纵向群体: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人组成③混合群体:由组织内部各类人组成二、群体的类型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①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③中心人物作用大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较强⑤信息沟通快⑥成员的重叠性(一个人可以是几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专业提供企管培训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①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
②互相认同(尤其是社会价值得不到承认时)③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我认识等相似④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⑤亲朋关系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①归属行为:使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②加强沟通③进行个人或团体决策;有困难总是寻求非正式群体的帮助④获得心理上和社会价值的满足⑤促进学习和个人的发展⑥舆论作用(用于扩散)⑦消极作用:对正式群体的抵触、降低工作效率、传播谣言等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①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②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③利用其沟通特点,进行决策④提高对群体成员价值的承认,促进个人发展⑤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⑥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专业提供企管5、参照群体(模范群体):
一种理想化或理论上的标准群体功能:①为群体成员提供可比较的行为体系
②规范社会行为和工作行为5、参照群体(模范群体):三、群体的发展阶段——从形成到成熟1、定向性——〉定向目标2、冲突和挑战——〉解决问题必有冲突3、内聚性——〉上升4、迷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发生5、醒悟——〉解决人的冲突6、承认——〉成熟如:新成立的组织,开始成员之间没有矛盾,共同致力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问题就会出现以目标问题为核心以人问题为核心.(.....)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群体的发展阶段——从形成到成熟以目标问题以人问题.(..123456发展阶段高成熟度低发展高峰发展高峰两类问题的解决12四、群体的功能: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满足兴趣和需要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群体的功能:.(.....)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决策的有利性群体可以改善工作中人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完成职业设计和发展群体是组织正常的机制组织的发展就是群体的发展群体决策的有利性第二节:群体的发展与研究一、个人在群体发展中面对的问题需要和目标的调整产生必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了解和明确群体中权力和影响力的构成和分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节:群体的发展与研究一、个人在群体发展中面对的问题.(.二、群体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工作导向阶段(形成)重新明确阶段(储存)合作阶段(正规化)定型阶段(绩效)群体的发展围绕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三、群体行为的模式(见下图)二、群体的发展
背景因素技术因素和工作设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组织的文化特征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群体成员的背景和素质必需的群体行为系统活动规章制度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的成员构成系统价值观、信仰、态度、需要、动机、承担的责任、身体和生理的特征显现的行为系统活动规范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行为的产出或结果生产率满意度成长
有效性反馈.(.....)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何曼(G.C.HOman)问题:①一个人是好的、个性正常,为什么群体拒绝他②怎样让我们喜欢一个人分析要素:①活动——人的群体业务活动②情操——情感态度③相互作用——实际往来形式④规范——标准这种研究发展成为“社会交流”:人们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交换,可以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何曼(G.C.HOman)例:管理集团——增加一个外人(黑人)①外界歧视黑人(情操)②黑人的工作(活动)③黑人与白人管理上的交流(相互作用)活动影响了相互作用情操(改变)对黑人的态度,因为黑人的工作确实有效结论:①相互作用越频繁,情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②相互作用的人彼此间的活动是同样的③高级别的群体成员更易于创造和接受更多的相互作用例:管理集团——增加一个外人(黑人)第九章:群体管理的行为
第一节:群体动力学特征一、分析方法B=f(P.E)
B:个人行为方向、强度
P:人性
E:环境
格式塔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九章:群体管理的行为第一节:群体动力学二、实验研究1、勒温、怀特的实验对象:两组11岁男孩(专制组和民主组),每一组均由一个成人领导BA攻击行为聚会A:民-专B:专-民专制型民主型聚会攻击行为二、实验研究BA攻击行为聚会A:民-专专制型民主型聚会攻击行2、组织气氛研究:研究组织气氛(合作或竞争)对个人的影响采用给予不同奖励的方式个人奖励集体奖励结果:后者比前者方法多、质量高意见沟通、友好工作有成效过分强调竞争对心理健康有害2、组织气氛研究:第二节: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压力与规范1、群体压力与行为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在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会出现行为的趋同性改变,即产生从众行为从众的心理学实验①线条比较实验②光点实验从众行为可以产生的结果:积极(正作用)的一致性消极(负作用)的一致性无异议的一致性:其行为无所谓积极或消极.(.....)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节: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压力与规范.(.....)专业提影响因素:情境、群体的性质、特点、组织气氛、行为的一致性程度、内聚力等个人:智力、情绪的稳定性、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价值观、个人的受暗示性、服从性、态度等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视多数人的错误为正确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权宜的从众:知道自己正确,但是不愿违背多数人意愿情景不明确,又不愿意冒险时的从众必须从众:用同样的规范强迫所有人习惯性模仿和服从影响因素:从众现象的二维分析:BAPC
接受拒绝行为表现
拒绝接受内心从众现象的二维分析:B2、群体规范:规范是对人的行为的某种制约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类型: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规范参考规范功能群体的维系功能群体行为的评价、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与管理的有效性形成和制定群体规范是指导和控制群体行为的有力手段皮尔尼克(S.Pilnick)的规范分析方法对管理实践的建设性思考明确规范内容制定规范刨面图进行改革(从上到下、按规范做、制定方针).(.....)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规范与管理的有效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规范分析图组织荣誉
Ⅰ业务成绩Ⅱ利润Ⅲ合作关系Ⅳ计划性Ⅴ工作督导Ⅵ培训Ⅶ创造发明Ⅷ用户关系Ⅸ诚实与安全Ⅹ8101214161820222426群体规范分析图组织荣誉Ⅰ81012群体规范的功能维系群体评价标准群体动力行为导向二、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群体规范的功能影响因素: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对利益的认识成员的共同性群体成员的心理满足感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达成目标的情况群体规模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心理相容性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影响因素:群体群体成员成员的群体成员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达成目效果:1、提高群体的生产率2、提高群体成员的满意度3、加强管理者对群体行为的指导和控制4、求得群体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效果:.(.....)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内聚力、群体目标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低高低内聚力群体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内聚力、群体目标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高力+积极诱导低力+积极诱导对照组低力+消极诱导高力+消极诱导生产率工作时间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高力+积极诱导生产率工作时间群体内聚力的测量1、数量计算法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实际数目/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总数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群体成员的心理满意度、对群体工作绩效的评价、对群体的信任和依赖程度、群体成员的职业流动性、对群体的期望等群体内聚力的测量三、工作群体中的士气研究高士气的特征团结来自于内聚力而非外部压力没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倾向适应能力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群体目标明确.(.....)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工作群体中的士气研究.(.....)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对领导的支持和认同承认群体的价值合理的经济报酬工作满意度高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和谐创造良好的身心环境对领导的支持和认同思考:不能仅考虑士气;如A士气高,但生产率低高士气低低生产率高ACB思考:不能仅考虑士气;如A士气高,但生产率低高第三节:群体中的角色问题一、角色的建立是指确立在群体中的位置(每个角色在群体中都可能被接受或排斥)角色建立需要受到各个层次的接受,包括:上级、同事、下级第三节:群体中的角色问题二、角色模糊角色建立不明确,就会产生角色模糊,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和做些什么,或只知其一。来源:角色建立障碍沟通和角色信息不明确期望与行为不一致不具备胜任角色行为的基本条件.(.....)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角色模糊.(.....)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角色冲突角色规范、角色行为与个人的愿望、行为、需要不相符时,会导致角色冲突,也叫个人冲突Roherf·Kahr研究角色冲突来源角色传送者造成的内心冲突例:公司总裁要求人力资源部经理给他侄子安排工作接受回避(满足上司愿望与公平提升规范之间的冲突)角色传送者之间的冲突当来自于多个其他角色的信息存在冲突,而自己必须从中选择时三、角色冲突个人角色选择的冲突:一个人同时是几种角色,必须从中作出取舍时超负荷角色:个人承担的角色太多,而处在角色的超负荷运转时角色行为的冲突:角色行为要求干某事,而自己又不愿意干时的冲突,主要是行为与需要、价值观的冲突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四、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明确角色行为对角色进行选择使实际行为与角色行为或期望相一致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四、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
五、工作中角色的类型工作导向型角色创造型新的建议、思想、解决方案信息收集者对事实进行分类整理信息传递者乐于向他人提供自己的经验协调合作者协调各种不同需要评价者对实施做出判断维持型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权威权威创造者随从者观察者自我型角色保障者探索者统治者回避者.(.....)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工作中角色的类型工作导向型角色创造型第四节:群体的沟通一、沟通的模式群体的沟通是指群体成员间思想、情感、信息和行为的交流过程群体沟通的基本模式(罗斯)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传递者、接受者、沟通内容、通道、干扰和反馈第四节:群体的沟通观念情感意向信息行为传递者1、编码2、传递个体甲通道:甲乙
接受者1、译码2、内心反映个体甲乙观念情感意向信息行为
接受者1、译码2、内心反映个体甲通道:甲乙传递者1、编码2、传递个体甲乙干扰变量观念传递者个体甲通道:甲乙接受者个体甲乙观念二、信息传递的歪曲沟通中的参考框架,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的影响传递者和接受者差异性知觉的选择性语义上的差异对沟通内容价值的判断多层次的组织过滤沟通的时机沟通信息太多、太集中否定反面的意见和先入为主沟通技能沟通气氛沟通双方的信任程度二、信息传递的歪曲三、信息沟通的类型按沟通方法口头书面非语言沟通按沟通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信息沟通的类型.(.....)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按组织结构特征正式沟通:五种类型轮型Y型链型圆形全方位型信息速度快慢慢慢快慢交流准确性高一般一般差好、高特点饱和度低低中等高高成员员工满意度低低低高高的领导的出现是是是无无特点集中度高高一般低低按组织结构特征非正式沟通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非正式沟通五、沟通的有效性
提高沟通有效性,需要:提高沟通信息的清晰度:增加沟通渠道、明确沟通的问题和信息、保持行动和言语的一致性、运用简单语言、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增加沟通信任度:运用沟通技巧、沟通双方彼此信任、信息的可靠性、保持支持和友谊的态度提高沟通的感受性及时获得沟通反馈克服不良的沟通习惯创造沟通气氛.(.....)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沟通的有效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六、沟通的技能传递者和接受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应用和评价沟通中的反馈信息掌握倾听的艺术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比较(见下页)六、沟通的技能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速度快慢接受信息低高表现形式印象深非正式文过饰非容易掩饰自己不容易掩饰自己行使个人权力容易不容易管理工作有效复杂计划性、系统性、强弱效率低高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速度快慢接受信息低高表现形式印象深非正式文第五节: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别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它是在群体工作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人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表现,也叫人际之间的工作-社会关系。一、影响因素交往的频率工作特征的接近性工作的共同需要个性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交往的时空因素第五节: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工作型人际关系相似型人际关系互补型人际关系接近型人际关系仪表型人际关系报偿型人际关系价值均衡型人际关系(彼此之间交换的价值均等).(.....)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对人际关系的分析1、纽科姆的沟通法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是沟通的结果,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沟通的每个个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人际关系的不平衡就会产生改变人际关系的倾向。
A人际关系平衡图
++说明:人际关系紧张时,人际关系改变的倾向B-X三、对人际关系的分析2、社会测量法——莫里诺按照自己标准选择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选择被选择者总者123456计
1+
2-
3+
45678910编号选择者被选择者
1891056
2、社会测量法——莫里诺选择被选择者3、相互影响分析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群体分为两类:工作任务型人际关系型人际关系(正):团结、帮助、鼓励诙谐、消除紧张、笑声谅解、赞成、服从人际关系(负):意见分歧、消极、拒绝情绪紧张、要求帮助对抗、维护自己.(.....)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3、相互影响分析.(.....)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工作(正):提供建议、指导发表感想说明观点工作(负):要求明确工作征求意见、需要评估征求建议和指示工作(正):4、人际关系的倾向分析:休茨人际关系的需求有三种:容纳的需要控制的需要(从人群特征分析正反两方面)情绪的需要(正控制--支配,负控制--受人支配等)在此基础之上人们产生三种交互作用形式:交往适应支配适应(发受适应)互惠适应4、人际关系的倾向分析:休茨三种需要可以分为六种人际关系倾向可以依据上述分析配备人员
表现
需要EW主动性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被动性)接纳I主动与他人交往期望他人接纳自己控制C支配他人期望他人引导自己情绪A对他人表示亲密期望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种需要可以分为六种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EW主动性期望别人4、交往分析(TranstionalAnalysis,TA)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具有三种状态:PAC权威超我成人自我儿童性本我4、交往分析(TranstionalAnalysis,TA导致四种基本的处世立场1、我不行--你行2、我不行--你也不行3、我行--你不行4、我行--你也行PACPAC导致四种基本的处世立场PP四、领导和管理者的策略不要总是以自己是上级的意识去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容易使领导或管理者被孤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下属的认可,只有这样,下属才有可能接受其思想、意识,服从管理和指挥,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要善于向下属表露自己的意向和情感四、领导和管理者的策略了解下属的意向和需要,投其所好,顺其所意应该是一条处理人际关系的普通法则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更多地考虑下属的利益把工作交给下属,委以重任,信任他们明确告诉下属,任何人都会出错,下属的错误可以得到领导或管理者的理解和帮助了解下属的意向和需要,投其所好,顺其所意应该是一条处理人际关五、下属的策略明确认识到领导或管理者对自己的期望,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对工作的依靠、需要和忠诚寻求领导的帮助和指导表现出自己的正直(遵从规范和道德的人总是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尊重领导或管理者的权力和威信认识到领导也会有困难、问题,也会出现错误.(.....)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下属的策略.(.....)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要善于从领导或管理者的失误中去学习,从中改进自己的行为,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正确评价领导和管理者的优点和长处使抱怨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总是围绕着你的领导与领导和管理者保持适度的接触显示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绩效要善于从领导或管理者的失误中去学习,从中改进自己的行为,避免六、发展人际关系的一般策略对其他人的工作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关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好的倾听者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的礼貌,重要表现在平等对人的艺术处理上保持对人的忠诚和开诚的人际关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积极的人显示出合作帮助的态度六、发展人际关系的一般策略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要求在个人的思想意识中,以团队的利益、群体的行为代替个人的行为目标在他人需要帮助使,及时给予帮助表现出对他人的真诚赞扬善于征询意见要承认他人的价值,并把这一点显现出来在人格上保持一定的修养不要随意轻视别人,或表现出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遵从群体的规范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体的一员,这就要求在个人的思想意识中,以团队第十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互动行为特性群体间互动行为是指发生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互作用。一、群体间互动行为的产生群体如同个人一样,当它们置于组织环境中时,也要保持、维护和加强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和权力,参与对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因此,群体与群体的行为联系是必然的,互动行为就是在这种联系中发生的。.(.....)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十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互动行为特性.(....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分为两种:建设性互动破坏性互动二、互动群体类型相关群体互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密切相关行为,并处在同一等级的群体间的互动相离群体互动:互动群体之间虽然性质、功能、构成不同,但仍具有相互影响相属群体互动:同一组织中不同层次,有隶属关系的群体间互动群体间互动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三、群体间互动行为的的特性群体间互动行为的每一种特性都表现出极性相反的特征。群体间互动的有利与不利特性:互动行为的结果有时对双方均有利,有时仅对一方有利,有时虽然对群体双方有利,但是对组织不利。群体间互动的加强与威胁特性:当一种行为有利于群体时,互动行为就会增强,当互动群体的一方行为不利于另一方时,彼此就构成威胁。三、群体间互动行为的的特性互动群体间的竞争与合作特性群体间互动行为的重要与不重要特性:互动群体认为重要的行为就会使互动延续发生,而双方或一方认为某一互动关系不重要,就会减弱或终止相互间的互动。互动群体间的竞争与合作特性第二节:群体间的冲突一、什么是冲突:任何群体都试图维护其自身的存在,因此,群体间互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冲突而产生的。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节:群体间的冲突.(.....)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冲突产生的原因目标设置的不同群体行为规划在时间上的差异:高层次群体侧重于长期行为,低层次群体侧重于短期行为信息资源掌握的差异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和分配群体间的依赖性。依赖性越强,冲突越容易产生群体成员构成的不同二、冲突产生的原因价值和利益认识上的差异组织权力的分配变革造成的结果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沟通的障碍组织结构不合理价值和利益认识上的差异输入(冲突的根源)人的本性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价值和利益的冲突本位的冲突追逐权力责任不清干扰变量(处理冲突的机制)恰当的(如:组织变革)不恰当的(如:因徇不变)输出(冲突的结果)有益的(增加绩效、提高活力)有害的(组织目标被歪曲)冲突的系统模式输入干扰变量输出冲突的系统模式三、冲突的过程冲突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潜在的冲突知觉的冲突感觉的冲突明显的冲突冲突的结果.(.....)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冲突的过程.(.....)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冲突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冲突双方行为的改变和调整:积极的冲突结果使得群体除了在利益上的收获外,还获得了评价、调整、改变群体行为有效性的机会。消极的冲突结果导致了群体利益的丧失,同时,没有从冲突中使群体行为获得改造。四、冲突的结果五、解决冲突的方法设置新的和较高层次的目标协调冲突双方,树立共同的敌对因素增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五、解决冲突的方法扩展资源范围第三者仲裁权威性解决调整组织结构减缓冲突因素,强调双方的共同点冲突双方采取回避的行为冲突双方的吸收、合并扩展资源范围第三节:群体间互动的管理分析一、影响群体互动的因素群体间的互动行为依赖于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目标:指导和控制、协调群体行为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三节:群体间互动的管理分析.(.....)专业提供企管培群体行为的实施范围或可选择性群体行为的时间特性,主要是指工作完成时间、时间限制和资源占有时间上的先利群体间相互依赖程度对共同资源的占有和分配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群体之间或组织的气氛群体行为的实施范围或可选择性二、群体互动的管理策略为群体的操作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通过组织的较高层次解决群体间的问题对群体的目标、角色和责任作出计划,并要求按计划执行在群体之间建立沟通的机制二、群体互动的管理策略当不同群体所面临的工作情境比较复杂时,可以聚集不同的力量,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形成联合性工作群体不同群体的合并,形成新的群体(互动行为成为新的整体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当不同群体所面临的工作情境比较复杂时,可以聚集不同的力量,共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组织行为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许玉林.(.....)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组织行为管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许玉林.(...
第三部分:
组织中群体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三部分:
组织中群体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概念一、什么是群体群体的概念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是不同的工作个体组成的2、群体成员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社会-工作关系3、群体成员应具有相关的活动意识4、属于同一群体的成员彼此有思想、感情和情绪上的交流第八章:群体的一般概念第一节:概念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行为上互相影响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成员都具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群体规模:2〈n〈15.(.....)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歇因(E.H.Schein):组织中的群体具有以.(....二、群体的类型1、共同作用群体、协作群体、协调群体
——按群体成员彼此的依靠程度分2、大群体与小群体
——按规模分3、工作群体与社会群体
——按群体作用性质分4、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按结构和功能分非正式群体包括:
①横向群体:组织层级相同、工作性质不同②纵向群体: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人组成③混合群体:由组织内部各类人组成二、群体的类型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①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③中心人物作用大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较强⑤信息沟通快⑥成员的重叠性(一个人可以是几个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专业提供企管培训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①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
②互相认同(尤其是社会价值得不到承认时)③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我认识等相似④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⑤亲朋关系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①归属行为:使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②加强沟通③进行个人或团体决策;有困难总是寻求非正式群体的帮助④获得心理上和社会价值的满足⑤促进学习和个人的发展⑥舆论作用(用于扩散)⑦消极作用:对正式群体的抵触、降低工作效率、传播谣言等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①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②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③利用其沟通特点,进行决策④提高对群体成员价值的承认,促进个人发展⑤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⑥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专业提供企管5、参照群体(模范群体):
一种理想化或理论上的标准群体功能:①为群体成员提供可比较的行为体系
②规范社会行为和工作行为5、参照群体(模范群体):三、群体的发展阶段——从形成到成熟1、定向性——〉定向目标2、冲突和挑战——〉解决问题必有冲突3、内聚性——〉上升4、迷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发生5、醒悟——〉解决人的冲突6、承认——〉成熟如:新成立的组织,开始成员之间没有矛盾,共同致力于组织的创立和发展;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问题就会出现以目标问题为核心以人问题为核心.(.....)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群体的发展阶段——从形成到成熟以目标问题以人问题.(..123456发展阶段高成熟度低发展高峰发展高峰两类问题的解决12四、群体的功能:满足人们的归属、安全和自尊的需要确认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满足兴趣和需要群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群体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四、群体的功能:.(.....)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决策的有利性群体可以改善工作中人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完成职业设计和发展群体是组织正常的机制组织的发展就是群体的发展群体决策的有利性第二节:群体的发展与研究一、个人在群体发展中面对的问题需要和目标的调整产生必要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了解和明确群体中权力和影响力的构成和分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节:群体的发展与研究一、个人在群体发展中面对的问题.(.二、群体的发展群体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工作导向阶段(形成)重新明确阶段(储存)合作阶段(正规化)定型阶段(绩效)群体的发展围绕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三、群体行为的模式(见下图)二、群体的发展
背景因素技术因素和工作设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组织的文化特征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群体成员的背景和素质必需的群体行为系统活动规章制度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的成员构成系统价值观、信仰、态度、需要、动机、承担的责任、身体和生理的特征显现的行为系统活动规范相互作用思想感情
群体行为的产出或结果生产率满意度成长
有效性反馈.(.....)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
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何曼(G.C.HOman)问题:①一个人是好的、个性正常,为什么群体拒绝他②怎样让我们喜欢一个人分析要素:①活动——人的群体业务活动②情操——情感态度③相互作用——实际往来形式④规范——标准这种研究发展成为“社会交流”:人们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交换,可以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四、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何曼(G.C.HOman)例:管理集团——增加一个外人(黑人)①外界歧视黑人(情操)②黑人的工作(活动)③黑人与白人管理上的交流(相互作用)活动影响了相互作用情操(改变)对黑人的态度,因为黑人的工作确实有效结论:①相互作用越频繁,情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②相互作用的人彼此间的活动是同样的③高级别的群体成员更易于创造和接受更多的相互作用例:管理集团——增加一个外人(黑人)第九章:群体管理的行为
第一节:群体动力学特征一、分析方法B=f(P.E)
B:个人行为方向、强度
P:人性
E:环境
格式塔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九章:群体管理的行为第一节:群体动力学二、实验研究1、勒温、怀特的实验对象:两组11岁男孩(专制组和民主组),每一组均由一个成人领导BA攻击行为聚会A:民-专B:专-民专制型民主型聚会攻击行为二、实验研究BA攻击行为聚会A:民-专专制型民主型聚会攻击行2、组织气氛研究:研究组织气氛(合作或竞争)对个人的影响采用给予不同奖励的方式个人奖励集体奖励结果:后者比前者方法多、质量高意见沟通、友好工作有成效过分强调竞争对心理健康有害2、组织气氛研究:第二节: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压力与规范1、群体压力与行为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在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下,会出现行为的趋同性改变,即产生从众行为从众的心理学实验①线条比较实验②光点实验从众行为可以产生的结果:积极(正作用)的一致性消极(负作用)的一致性无异议的一致性:其行为无所谓积极或消极.(.....)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第二节:群体行为一、群体的压力与规范.(.....)专业提影响因素:情境、群体的性质、特点、组织气氛、行为的一致性程度、内聚力等个人:智力、情绪的稳定性、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价值观、个人的受暗示性、服从性、态度等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视多数人的错误为正确对自己的判断缺乏自信权宜的从众:知道自己正确,但是不愿违背多数人意愿情景不明确,又不愿意冒险时的从众必须从众:用同样的规范强迫所有人习惯性模仿和服从影响因素:从众现象的二维分析:BAPC
接受拒绝行为表现
拒绝接受内心从众现象的二维分析:B2、群体规范:规范是对人的行为的某种制约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类型: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一般的社会规范和反社会规范参考规范功能群体的维系功能群体行为的评价、标准功能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与管理的有效性形成和制定群体规范是指导和控制群体行为的有力手段皮尔尼克(S.Pilnick)的规范分析方法对管理实践的建设性思考明确规范内容制定规范刨面图进行改革(从上到下、按规范做、制定方针).(.....)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规范与管理的有效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群体规范分析图组织荣誉
Ⅰ业务成绩Ⅱ利润Ⅲ合作关系Ⅳ计划性Ⅴ工作督导Ⅵ培训Ⅶ创造发明Ⅷ用户关系Ⅸ诚实与安全Ⅹ8101214161820222426群体规范分析图组织荣誉Ⅰ81012群体规范的功能维系群体评价标准群体动力行为导向二、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群体规范的功能影响因素: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对利益的认识成员的共同性群体成员的心理满足感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达成目标的情况群体规模群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成员对群体的依赖性心理相容性群体在组织中的地位影响因素:群体群体成员成员的群体成员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达成目效果:1、提高群体的生产率2、提高群体成员的满意度3、加强管理者对群体行为的指导和控制4、求得群体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效果:.(.....)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内聚力、群体目标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低高低内聚力群体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内聚力、群体目标与生产率的关系
高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高力+积极诱导低力+积极诱导对照组低力+消极诱导高力+消极诱导生产率工作时间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高力+积极诱导生产率工作时间群体内聚力的测量1、数量计算法群体内聚力=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实际数目/群体成员相互选择的总数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群体成员的心理满意度、对群体工作绩效的评价、对群体的信任和依赖程度、群体成员的职业流动性、对群体的期望等群体内聚力的测量三、工作群体中的士气研究高士气的特征团结来自于内聚力而非外部压力没有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倾向适应能力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群体目标明确.(.....)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工作群体中的士气研究.(.....)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对领导的支持和认同承认群体的价值合理的经济报酬工作满意度高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和谐创造良好的身心环境对领导的支持和认同思考:不能仅考虑士气;如A士气高,但生产率低高士气低低生产率高ACB思考:不能仅考虑士气;如A士气高,但生产率低高第三节:群体中的角色问题一、角色的建立是指确立在群体中的位置(每个角色在群体中都可能被接受或排斥)角色建立需要受到各个层次的接受,包括:上级、同事、下级第三节:群体中的角色问题二、角色模糊角色建立不明确,就会产生角色模糊,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和做些什么,或只知其一。来源:角色建立障碍沟通和角色信息不明确期望与行为不一致不具备胜任角色行为的基本条件.(.....)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角色模糊.(.....)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角色冲突角色规范、角色行为与个人的愿望、行为、需要不相符时,会导致角色冲突,也叫个人冲突Roherf·Kahr研究角色冲突来源角色传送者造成的内心冲突例:公司总裁要求人力资源部经理给他侄子安排工作接受回避(满足上司愿望与公平提升规范之间的冲突)角色传送者之间的冲突当来自于多个其他角色的信息存在冲突,而自己必须从中选择时三、角色冲突个人角色选择的冲突:一个人同时是几种角色,必须从中作出取舍时超负荷角色:个人承担的角色太多,而处在角色的超负荷运转时角色行为的冲突:角色行为要求干某事,而自己又不愿意干时的冲突,主要是行为与需要、价值观的冲突组织行为管理学培训讲义四、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明确角色行为对角色进行选择使实际行为与角色行为或期望相一致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四、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
五、工作中角色的类型工作导向型角色创造型新的建议、思想、解决方案信息收集者对事实进行分类整理信息传递者乐于向他人提供自己的经验协调合作者协调各种不同需要评价者对实施做出判断维持型角色鼓励者协调者权威权威创造者随从者观察者自我型角色保障者探索者统治者回避者.(.....)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工作中角色的类型工作导向型角色创造型第四节:群体的沟通一、沟通的模式群体的沟通是指群体成员间思想、情感、信息和行为的交流过程群体沟通的基本模式(罗斯)包括六个基本要素:传递者、接受者、沟通内容、通道、干扰和反馈第四节:群体的沟通观念情感意向信息行为传递者1、编码2、传递个体甲通道:甲乙
接受者1、译码2、内心反映个体甲乙观念情感意向信息行为
接受者1、译码2、内心反映个体甲通道:甲乙传递者1、编码2、传递个体甲乙干扰变量观念传递者个体甲通道:甲乙接受者个体甲乙观念二、信息传递的歪曲沟通中的参考框架,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的影响传递者和接受者差异性知觉的选择性语义上的差异对沟通内容价值的判断多层次的组织过滤沟通的时机沟通信息太多、太集中否定反面的意见和先入为主沟通技能沟通气氛沟通双方的信任程度二、信息传递的歪曲三、信息沟通的类型按沟通方法口头书面非语言沟通按沟通方向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信息沟通的类型.(.....)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按组织结构特征正式沟通:五种类型轮型Y型链型圆形全方位型信息速度快慢慢慢快慢交流准确性高一般一般差好、高特点饱和度低低中等高高成员员工满意度低低低高高的领导的出现是是是无无特点集中度高高一般低低按组织结构特征非正式沟通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非正式沟通五、沟通的有效性
提高沟通有效性,需要:提高沟通信息的清晰度:增加沟通渠道、明确沟通的问题和信息、保持行动和言语的一致性、运用简单语言、选取最主要的信息增加沟通信任度:运用沟通技巧、沟通双方彼此信任、信息的可靠性、保持支持和友谊的态度提高沟通的感受性及时获得沟通反馈克服不良的沟通习惯创造沟通气氛.(.....)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五、沟通的有效性.(.....)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六、沟通的技能传递者和接受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应用和评价沟通中的反馈信息掌握倾听的艺术应用非语言性沟通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比较(见下页)六、沟通的技能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速度快慢接受信息低高表现形式印象深非正式文过饰非容易掩饰自己不容易掩饰自己行使个人权力容易不容易管理工作有效复杂计划性、系统性、强弱效率低高
单向沟通双向沟通速度快慢接受信息低高表现形式印象深非正式文第五节: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有别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它是在群体工作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是人工作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综合表现,也叫人际之间的工作-社会关系。一、影响因素交往的频率工作特征的接近性工作的共同需要个性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性交往的时空因素第五节:工作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的类型工作型人际关系相似型人际关系互补型人际关系接近型人际关系仪表型人际关系报偿型人际关系价值均衡型人际关系(彼此之间交换的价值均等).(.....)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对人际关系的分析1、纽科姆的沟通法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建立是沟通的结果,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沟通的每个个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人际关系的不平衡就会产生改变人际关系的倾向。
A人际关系平衡图
++说明:人际关系紧张时,人际关系改变的倾向B-X三、对人际关系的分析2、社会测量法——莫里诺按照自己标准选择愿意和谁在一起工作选择被选择者总者123456计
1+
2-
3+
45678910编号选择者被选择者
1891056
2、社会测量法——莫里诺选择被选择者3、相互影响分析在没有领导的情况下群体分为两类:工作任务型人际关系型人际关系(正):团结、帮助、鼓励诙谐、消除紧张、笑声谅解、赞成、服从人际关系(负):意见分歧、消极、拒绝情绪紧张、要求帮助对抗、维护自己.(.....)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3、相互影响分析.(.....)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工作(正):提供建议、指导发表感想说明观点工作(负):要求明确工作征求意见、需要评估征求建议和指示工作(正):4、人际关系的倾向分析:休茨人际关系的需求有三种:容纳的需要控制的需要(从人群特征分析正反两方面)情绪的需要(正控制--支配,负控制--受人支配等)在此基础之上人们产生三种交互作用形式:交往适应支配适应(发受适应)互惠适应4、人际关系的倾向分析:休茨三种需要可以分为六种人际关系倾向可以依据上述分析配备人员
表现
需要EW主动性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被动性)接纳I主动与他人交往期望他人接纳自己控制C支配他人期望他人引导自己情绪A对他人表示亲密期望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
.(.....)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三种需要可以分为六种人际关系倾向
表现EW主动性期望别人4、交往分析(TranstionalAnalysis,TA)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具有三种状态:PAC权威超我成人自我儿童性本我4、交往分析(TranstionalAnalysis,TA导致四种基本的处世立场1、我不行--你行2、我不行--你也不行3、我行--你不行4、我行--你也行PACPAC导致四种基本的处世立场PP四、领导和管理者的策略不要总是以自己是上级的意识去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容易使领导或管理者被孤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下属的认可,只有这样,下属才有可能接受其思想、意识,服从管理和指挥,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要善于向下属表露自己的意向和情感四、领导和管理者的策略了解下属的意向和需要,投其所好,顺其所意应该是一条处理人际关系的普通法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海关通关和解合同
- 2025年教育国际交流合同
- 2025年中国朔州市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硫酸沙丁胺醇片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敬老院承包经营合同
- 酒店旅游综合服务合同
- 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合同
- 简单版二手房买卖合同
- 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推广合同
- 2025年度家居装饰材料购销合同规范范本
- SAP可配置产品学习课件
- 创业投资管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武汉科技大学
- 暨南大学《经济学》考博历年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部分)
- GB/T 8014.1-2005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第1部分:测量原则
- eNSP简介及操作课件
- 公文与公文写作课件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七章运动技能的协调控制
- 节后复工吊篮验收表格
-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02版
- 气管套管滑脱急救知识分享
- 压缩空气系统管道阻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