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参考答案:C略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参考答案:B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恳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关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涌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参考答案:(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任等4点即可)(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1)本题根据材料一“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等方面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二“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对外直接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主动拓展海外市场等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再从改革开放、外向型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说明其成因。4.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与图中最高峰值A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D.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参考答案:D由图片看出,199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作出把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故D正确;1992年“南方谈话”,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ABC时间均不符合最高峰出现的“1997年”,排除。点睛:由图中最高峰值A点看出是199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的频率最高,联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分析思考。5.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参考答案:D6.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B.《诗经》部分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参考答案:D7.“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A.邓小平理论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考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8.1923年《台湾民报》创刊,其创刊词说:“我们处在今日的台湾社会,欲望平等,要求生存,实在非赶紧创设民众的言论机关,以助社会教育,并唤醒民生不可了。……所以这回新刊本报,专用平易的汉文,满载民众的知识,宗旨不外欲启发我岛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气,以谋台湾的幸福。”这说明当时台湾深受以下哪一事件影响()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结束于甲午战争,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前后持续103天,失败于戊戌政变,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强调政治革命为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民众的言论”、“平易的汉文”、“民众的知识”、“启发……文化”等关键信息表明其主旨在于文化领域的平民化和民主化,故D项正确。9.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独立行使监察职能。刺史制度()A.实现了对丞相的权力制衡 B.成功解决了诸侯封国问题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独立行使监察职能”可知刺史是监察地方的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故排除A;解决诸侯封国最主要的措施是“推恩令”的实行,故排除B;刺史是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机构,并没有完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故排除D。10.秦朝在郡一级的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还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县令(长)县尉、县监。由此可见,秦朝A.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体系D.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参考答案:C根据“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直接对皇帝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B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联系所学郡县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1.“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参考答案:C12.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完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再到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政治制度变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13.“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巨害也。”慨言此论的先秦思想流派对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应是A.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B.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C.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D.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参考答案:C14.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阿里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因此他不可能解除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故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改革的后果15.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③保证了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A从材料中的“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可知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政治人才。故答案为A项。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不会从保证封建统治的持久活力来肯定科举制,科举制未能做到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③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项。16.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的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参考答案:A17.“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相关的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毛泽东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参考答案:B18.以地方行政组织为线,史学家吕思勉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相符的是A.神权与王权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集中程度低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参考答案:D19.《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参考答案:C20.有学者认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精神自由、解放、智慧、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各项中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书法多端庄浑厚,表现盛世气象

B.文人多画山水以寄托分裂动荡之痛C.小说多着眼世俗风情以反纲常束缚

D.书法多尚神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参考答案:D2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自由的时代,“宽容”“自由”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兼并战争参考答案:A【详解】百家争鸣时期思想自由,可以发表不同的言论,A正确;古代是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较为低下,B错误;士的兴起是百家争鸣时期原因,C错误;兼并战争属于“血腥、残酷”表现,D错误。22.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D.冷战出现参考答案:C23.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参考答案:B24.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参考答案:B2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材料中的“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可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26.巴黎公社的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C.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参考答案:B27.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D.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可知,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基本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西方观察家也指出这是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抗争,这反映出甲午战争仅由清政府高层官员带领军队进行作战和应对,未发动起普通民众参与到抗战中来,这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C项正确。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无关,排除A。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与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8.《唐律疏议》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合。故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复兴儒学运动29.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下列可以印证该观点的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戊戌变法的出现C.辛亥革命的爆发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洋务企业多由地方要员举办,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所以对应材料“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答案为A。戊戌变法是由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是从中央开始的,B错误。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从地方开始的,是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并非启动,C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不是近代化的启动,故D错误。30.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下,一切军国大事最终都取决于皇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2)比较材料二、三,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儒学思想这一态度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概括宋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就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不同: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习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和科学的实现;原因: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道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的需要;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3)变化:从宋朝理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到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认识:不同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取决于儒家思想能否帮助其实现政治主张;对待儒家思想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详解】(1)由“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可知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由“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可知成为官方正统学说;由“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由“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可知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由“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可知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第二小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理学出现的背景就是三教合一,之所以为官方所推崇,就是因为它更能适应统治的需要,更能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2)根据材料“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可概括得出。原因:根据材料“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并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可概括得出原因。(3)地位的变化可结合宋代理学的地位及影响,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地位变化的影响概括。认识,可从不同时期儒学的内涵及不同阶级对儒学的利用,以及儒学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其的态度等角度概括回答。32.材料问答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出处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资治通鉴·汉纪》唐贞观七年大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贞观政要》清雍正七年始设军机房《清史稿》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4分)

(3)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7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20分)(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2)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4分)(3)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年纪年法。(3分)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1分)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4)答案一:赞同。(1分)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5分)略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但这项“以教化民”的工作,主力军、施行者还是士人。荀子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后世也有“上士贞其身,移风易俗”之说。在政治上,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让民众丰年温饱,灾年免于死亡。……为维护道而批判现实,为坚持“惟邦本”的理念而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明确认为,当君父违背道义之时,所从的是道义而不是君、父。所以,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摘编自张锡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的思想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背景。(2)谈谈古代士人上述思想的社影响。参考答案: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的思想特点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背景.(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士人上述思想的社影响.解答:(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士人希望统治者貫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传统知识分子强调民本思想,努力为民请命;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传统知识分子重视社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2)古代士人上述思想的社影响需结合所学知识.答案:(1)思想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重视道德教化;强调民本,为民请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背景:儒学自春秋战国以来影响深远;统一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倡导儒学基本道德规范;后世知识分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学的社会责任意识等精神.(2)社会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正义,伸张社会正气,兴利除弊.34.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