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七)(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七)(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吉林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七)(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七)一、选择题1.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液成分中含有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单糖是()A.纤维素 B.淀粉 C.葡萄糖 D.果胶【答案】C【解析】【分析】急性肠炎患者补充生理盐水,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提供能量。【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不能输入到人体的静脉中,A错误;B、淀粉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错误;C、葡萄糖称为是生物体的“生命的燃料”,因此输液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C正确;D、是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D错误。故选C。2.下列各项中,能揭示动植物细胞统一性的是()A.细胞学说 B.进化学说C.分离定律 D.中心法则【答案】A【解析】【分析】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细胞学说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由分析可知,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故选A。3.糖原、脱氧核糖核酸、脂肪、蛋白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A.C、N B.C、H、OC.C、H、O、N D.C、H、O、N、P【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中的元素有20种,其中基本元素:C、H、O、N(90%);大量元素有C、H、O、N、P、S(97%)K、Ca、Mg等;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组成细胞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详解】糖原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蛋白质含有的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P和N,故糖原、脱氧核糖核酸、脂肪、蛋白质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B正确。故选B。4.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含蛋白质的样液会呈现的颜色是()A.橘黄色 B.砖红色 C.绿色 D.紫色【答案】D【解析】【分析】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解】含蛋白质的样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会出现紫色的颜色。故选D。5.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逆浓度从血液中摄取碘的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详解】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却能从血液中摄取碘,说明碘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即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符合题意。故选B。6.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B.酶具有催化作用C.酶只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故酶是活细胞产生的,A正确;B、酶都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C、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均可发挥作用,C错误;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是RNA,D正确。故选C。7.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组合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A.目镜5×,物镜4× 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10× D.目镜10×,物镜40×【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A、目镜5×,物镜4×放大倍数是20倍,A不符合题意;B、目镜10×,物镜10×放大倍数是100倍,B不符合题意;C、目镜5×,物镜10×放大倍数是50倍,C不符合题意;D、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400倍,D符合题意;故选D。8.动物体内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变形虫能伸出伪足摄取食物。这些生命活动的完成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流动性 B.对称性 C.全透性 D.不透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BCD、变形虫能伸出伪足摄取食物,动物体内巨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这些生理活动都存在着细胞的形态变化,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多种酶参与B.需要氧气参与C.生成大量的ATPD.生成酒精和CO2【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2、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分解成[H]和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H]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详解】A、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需要多种酶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正确;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与[H]产生水,B正确;C、有氧呼吸能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能量,能合成大量ATP,C正确;D、酒精和CO2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错误。故选D。【点睛】10.下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催化速率。据图判断该酶最适pH所处的范围是()A.3~4 B.4~5C.5~6 D.6~7【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4、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速率,酶的活性受到酸碱度的影响,在最适pH值,酶的活性是最高的。【详解】A、由曲线图可以看出,3∼4时,酶的催化效率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3∼4不是酶的最适pH值,A不符题意;B、4∼5时,酶的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在最适pH值范围,酶的活性达到最大值,故此时是该酶最适pH所处的范围,B符合题意;C、5∼6时,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减小,已超过酶催化的最大值,也不是酶的最适pH值,C不符合题意;D、6~7时,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减小,不是酶最适pH所处的范围,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11.一个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数目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2.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往往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而放能反应往往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详解】由分析可知:一个ATP分子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即B正确。故选B。1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详解】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视野中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的细胞所处的时期是()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是: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纺锤丝牵引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详解】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老年人头发会变白,原因通常是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发生了()A.细胞衰老 B.细胞凋亡 C.细胞坏死 D.细胞癌变【答案】A【解析】【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某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如由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内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形成减少,所以老年人头发会变白,即老年人头发变白是黑色素细胞衰老的缘故,A正确。故选A。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数目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4个精子基因型为两两相同。【详解】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故选D。16.雌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某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A.3+X B.3+Y C.6+XX D.6+X【答案】A【解析】【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并且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这8条染色体中两两互为同源染色体。【详解】雌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6条常染色体和XX,经过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含有3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B.只能用高茎豌豆做父本,矮茎豌豆做母本C.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在做杂交试验时选用了豌豆作试验材料,这是因为豌豆不仅是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而且有很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而且豌豆花大,进行杂交实验时易于操作。【详解】A、由于豌豆是自花授粉,而且是严格的闭花授粉,故自然状态下,豌豆一般都是纯种,A正确;B、实验中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均为既可作母本,也可做父本,B错误;C、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既会出现显性性状,也会出现隐性性状,即出现性状分离,C正确;D、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孟德尔的假说,因此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18.关于真核细胞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对于遗传物质为DNA的生物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C、DNA分子分为基因片段和非基因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错误;D、细胞核中能被碱性燃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故选C。19.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等变异的情况下,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A.父母同时传给男孩 B.由父亲传给男孩C.由母亲传给男孩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所生患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由此可知,该男孩色盲基因由母亲传来,并将传给女儿,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RNA是遗传物质 D.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细胞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不是通过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的,D错误。故选A。21.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碱基G配对的一定是()A.T B.C C.U D.A【答案】B【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在RNA中A与U(尿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详解】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碱基T配对的是A,A不符合题意;B、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鸟嘌呤)一定与G(胞嘧啶)配对,B符合题意;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U不能与G配对,与碱基A配对,C不符合题意;A、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A与碱基U或T配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2.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产生新基因,A正确;

B、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发生改变,但不会产生新基因,D错误。

故选A。23.农业生产中将高产、不抗病和低产、抗病的两个小麦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最终培育出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高产不抗病和低产抗病的两个小麦品种,经过杂交,多次自交,选择培育出纯合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的组合,即基因重组,C符合题意。故选C。24.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需模板是DNA的两条链 B.所需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C.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D.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转录,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转移到RNA,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一条与DNA碱基序列互补的mRNA的过程。【详解】A、转录过程所需模板是DNA分子中的一条链,A错误;B、转录所需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C、转录过程是合成大分子的过程,故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该过程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D。【点睛】熟知转录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所需要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 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由分析可知: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D。卷Ⅱ非选择题26.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两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内才能进行。(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整个湖泊构成__________。【答案】(1)①.C②.无细胞结构③.活细胞(2)①.A、B②.无核膜(3)生态系统【解析】【分析】图中A是细菌,B是蓝藻,C是病毒。【小问1详解】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C,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小问2详解】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细菌、B蓝藻,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成型的细胞核;有无真正的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整个湖泊属于生态系统。27.在人体局部发炎时,由发炎部位细胞发出信号,使该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表达其膜上的P选择蛋白(一种跨膜蛋白),血浆中的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粘附并移出血管(如图),最后进入感染部位的组织中,吞噬病原体。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②③过程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与P选择蛋白有相互识别作用,体现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答案】①.一定的流动性②.脂质和蛋白质③.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④.糖蛋白和糖脂⑤.信息交流【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特点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1)结合题意分析图形可知,图中①②③过程中白细胞通过信号识别改变形态离开血管,体现了其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不同细胞膜的功能不同从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3)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具有识别作用,白细胞与毛细血管壁细胞之间识别是因为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与P选择蛋白有相互识别作用,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细胞膜的成分、特点和功能。28.下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上。(2)暗反应是在[⑧]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的。(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NADPH和[④]__________是暗反应所必需的。(4)暗反应包括[⑥]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答案】(1)类囊体(2)叶绿体基质(3)ATP(4)①.二氧化碳的固定②.C3的还原【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光能,②表示类囊体薄膜,③表示NADPH,④表示ATP,⑤表示C3的还原,⑥表示CO2的固定,⑦表示(CH2O)等有机物,⑧表示叶绿体基质。【小问1详解】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图中②类囊体薄膜上。【小问2详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暗反应是在⑧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小问3详解】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③NADPH和④ATP,能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剂,是暗反应所必需的。【小问4详解】暗反应阶段过程中,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先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然后三碳化合物还原形成五碳化合物和有机物,即暗反应包括⑥CO2的固定和⑤C3的还原。29.甲、乙两图为某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物为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2)甲图中含有的染色体是______条;表示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细胞为图______。(3)乙图含有_________个DNA分子。【答案】(1)①.动物②.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