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6_第1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6_第2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6_第3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6_第4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20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潍坊学院马列部教案专用纸PAGEPAGE13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以后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2、使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纲领的制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1)马克思、恩格斯: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设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身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能预测,但恩格斯在晚年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这蕴含着社会主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2)苏联的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知道,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1913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13,英国的4/10,法国的6/10,俄国农村在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一致的。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在他的一些论著中,如《国家与革命》,多次提到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中级阶段、最高阶段”等概念,列宁从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时代条件和俄国资本主义比较落后的国情现实出发,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作了新的探索,把“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落后国家只能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社会主义的低级阶段(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中级阶段(还没有巩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完全的或发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斯大林:犯了急于求成的“超越阶段”的错误,认为在社会主义建立后,可以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斯大林任职期间,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1939年提出(10-15)向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1959年在苏共20大上宣称2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勃列日涅夫:批评了赫在社会主义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宣布70年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是在苏联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国民收入大大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条件下宣布的:1975年的人均国民收入:苏联——1978美元,美国——6345美元,日本——3842美元,西德——6228美元,英国——3706美元,法国——5639美元,修正了过去的提法,认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上。安德罗波夫修正了过去的提法,认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上。契尔年科东欧其它国家到80年代虽然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但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近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过高的估计发展阶段,导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吸取。总之:苏联领导人经历了一个逐渐降低的认识过程。列宁1917——1922斯大林1922——1953、3已开始想共产主义过渡赫鲁晓夫1953、3——1964、20年建成共产主义勃列日涅夫1964——1982发达社会主义论安德罗波夫1982、11——1984、2契尔年科1984(73岁)——1985、3两人都是社会主义起点论戈尔巴乔夫1985——完善社会主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比较乐观的,现在看是过于乐观了;列宁修正了马克思主义,一国首先搞社会主义,但列宁也是过于乐观,说“共产主义在我们这一代人是看不到了,你们在座的一代人可以看到。”2、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认识毛泽东(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验和教训):①1957年,区分过渡时期后可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时期和建成时期;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比较充分的工农业基础9大约需要10-15年时间)“。当时,虽没有自觉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但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并没有作出太高的估计,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②1958年可以马上过渡到共产主义:大跃进”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估计发生变化,误认为在新的社会制度建立以后,可以不考虑物质条件,凭借群众的热情和干劲,以“1年等于20年”的速度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这时主要是人民公社,认为找到了社会主义的形式,可以马上过渡到共产主义。毛泽东私下说(北戴河会议)“苏联7年建成社会主义,我们可能比苏联快”,由7年—5年——2、3年(刘少奇也说过)。这种超阶段的冒进遭到严重挫折后逐渐认识到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③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分二个阶段: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④1962年,认为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这就为全面性开展“阶级斗争”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转移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本来意义的认识,也导致了对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任务的认识混乱(最终产生了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动乱)。(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综合: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再认识和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经验,对国情的认识逐步深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刚闭幕,邓小平就提出,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于是,全党开始了对中国国情的重新认识。所谓重新认识,既是要从基本国情入手,把对中国经济建设“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理性把握;,其实质是解决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即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革命成功后经过“过渡时期”进入到的社会主义,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1、1979年叶剑英在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2、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3、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4、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明确提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作了比较科学的概括;5、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1992年党的十四大,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7、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且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特征。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8、2007年党的十七大:“两个没有变”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2011年胡锦涛七一讲话“三个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并理解这一判断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邓小平所说的“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的实质。既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又说它“不够格”,这反映了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的差距。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列宁所确定的“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一个现实状态,又是一个历史过程。(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从上层建筑方面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曾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经过10年的认识和实践,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具有如下的过程特征:

第一,从现代化发展水平来看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逐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现代化方面来看,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缓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运行方面来看,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其对资源配置应有的基础性作用的过程。

第四,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来看,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这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过程。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来看,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这是社会逐步发展以及必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动态性过程。

第六,从地区发展差别状况来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到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这是“经济文化发展由东部沿海地区带动、帮助中西部经济文化发展较慢的地区以实现地区经济文化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过程。

第七,从社会主义改革来看,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体制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八,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看,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第九,从实现目标来看,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特征。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历史表明,产生“左”和右的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不清。“左”的思想总想快一点,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当遭受挫折时又怀疑社会主义是否可行,跳到另一个极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有了更深入的阐述,他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价段”。这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1、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的: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其母体是资本主义,而我国社会主义的前身,却是资本主义没有充分发展的、由封建社会变形而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及短暂的“过渡时期”。

从物质基础看,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所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是小生产占主要地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落后的农业国,本来应该由资本主义发展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基础都比较贫乏。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从洋务运动起积累的工业固定资产总值仅为130多亿元,80%的人长期处于饥锇半饥锇状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占社会A的比重一直在80%以上。到1949年,城镇居民收入不足100元,农民收入不足50元,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1954、6、14,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还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择了社会主义,但是,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却是无法逾越的。历史的辩证法迫使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使社会主义得以“合格”;同时,又必须避免私有制造成的物对人的奴役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质。我们清醒认识国情,为此付出了30年昂贵的代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2、是由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两重性:(见教材)第一,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负担重。第二,产业结构层次低,且不合理第三.技术装备参差不齐,整体落后第四,总的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第五,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第六,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同时生产关系不完善:第一,市场经济不发达第二,公有制不成熟第三,民主制度不完善第四,精神文明程度不高。因此,要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这个长期性,不是一般的长,而是“很长”,是“很长很长。”3、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特别是由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我国实现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复杂性。材料:2013年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人均GDP排名

11、卢森堡112135(美元)2、挪威1054783、卡塔尔987374、瑞士804735、澳大利亚689396、阿联酋647807、瑞典600208、丹麦586689、加拿大5236410、新加坡5217911美国86中国6629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概括。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从社会需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释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受过几次曲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未得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较快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改善物质文化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不断提高,对于生产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无论是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来说,还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来说,都仍将是比较落后的。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党的十六大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1)我党历史上的基本路线有哪些?其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其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两条总路线,理论上是正确的,实践上也是成功的其三,党的八大路线(1956年);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其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它所引发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却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了严重失误其五,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1962年)。从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开始,到1969年九大经过完整表述,“以阶级斗争为纲”被作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路线理论上是错误论断,实践上也造成了严重后果。(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重申经济建设为中心;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写入党章;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论证和强调了党的基本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7大党章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最后一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样修改,使党的基本路线表述更加全面。18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统一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正统一关系的内政要求。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所谓纲领,是指起指导作用的原则、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制定的路线等。它是判定这一政党的阶级属性、政治倾向、进步水准的重要标志。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人民群众就是通过政党的纲领来认识你是干什么的,代表什么样的利益的。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或建设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客观实际的不同,党也制定了不同的最低纲领。

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和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